深圳華強北轉型:從男人的數碼天堂,到女人的美妝海洋

2020-12-22 AI財經社

文| AI財經社 馬微冰

編輯| 孫靜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旗下帳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你相信一米櫃檯能夠造就億萬富翁嗎?在深圳東南部的華強北商區,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

上個世紀末,憑藉地理位置與人才優勢,華強北很快吸引了電子產業的聚集,並一度發展成為中國電子產業的風向標。

移動網際網路崛起後,多家電商平臺的混戰,衝擊電子產品的傳統購買形式,使華強北、中關村、徐家匯等一眾數碼城遭受巨大打擊。轉型迫在眉睫,嗅覺敏感的潮汕商人不斷嘗試各種出路,與電子相差甚遠的美妝,成為發力目標。

男人的數碼天堂,變成了美妝城

「迪奧999口紅要20個,YSL小金條10個」、「雅詩蘭黛七代眼霜再拿5個」、「科顏氏白泥面膜給我15個,資生堂紅腰子要10個」……

下午5點左右,華強北的明通化妝品市場二樓,一間位於電梯口的十幾平方米檔口,黑壓壓地擁著十幾名買家。摻雜在買家急促訂貨聲中的,還有此起彼伏的支付寶、微信的收款提示音。

圖/馬微冰攝(明通化妝品市場,店鋪門前的買家們)

在密密麻麻的檔口中,各類中高低檔美妝品牌陳列其中,但價格普遍比專櫃售價低出許多,有的甚至低出一半。每家店鋪的價格相差幅度不大,通常在5-10元之間,買家們看起來大都是熟客,他們幾乎不會討價還價,上來直接向商家報出採購清單。

在明通化妝品市場中,挎著大碼黑色塑膠袋、背著大容量雙肩包、提著行李箱的買手隨處可見。他們往往手持商品清單,在堆滿貨物的狹小過道中穿梭,重複著找店、詢價、拿貨的固定流程。

「這些都是小買家,不算什麼。」一名明通市場的管理人員告訴AI財經社,來現場拿貨的多數是周邊的散客代購,老客戶們都是線上發貨,每次交易額至少在幾十萬元,多則上百萬元。

不同於其他批發市場趕早市的節奏,明通化妝品市場從下午2點開始營業,一直到晚上11點仍有零星顧客。遇到網絡訂單較多的時候,他們通常要打包發單,忙到凌晨1-2點。而旁邊的圓通、順豐快遞代收點工作人員也保持著同樣的工作節奏,「兩點下班都算比較早的了,有些站點還是24小時輪班制」。

圖/馬微冰攝(晚上10點半,明通美妝城後門裝貨卸貨)

位于振華路上的明通數碼城,曾是華強北四小龍之一,2000多個商戶分散在A、B座。今年下半年,這裡完成最後的改造,正式變身為華強北最熱鬧的化妝品市場之一。在華強北打拼十餘年的陳梅,見證了明通轉型的完整歷程。

陳梅最早從事手機數碼生意,近幾年隨著電商平臺上電子產品銷量的提升,實體店鋪越髮式微,渠道為勝的華強北商家們,訂單則愈發減少。

「前幾年生意好的檔口,一天純利潤幾千塊是有的,現在很多檔口一個月才掙幾千塊,不轉型就是等死。」陳梅粗略估計,如今轉型化妝品行業的商家,有八成都是之前從事數碼行業的商戶,包括她自己。

陳梅記得,三年前就有同行轉型做化妝品,彼時華強北的美妝產業剛起步,投入二十萬元就能在明通二樓開一個檔口。現在形勢大不相同,隨著明通化妝品市場改造完成,一些大型商家入駐,明通化妝品集聚地的名氣日盛,客流量極速上漲,「一年時間,檔口的租金上漲了數倍。」

如今,一間10平方米、位於明通一樓的檔口,月租金在6-8萬元左右,並且需要押二付六,預交半年租金。如果再算上兩到三名店員的人力成本,開一個檔口的成本至少需要50萬元。

不僅租金高昂,就連明通數碼城的熱銷檔口轉讓費,也被炒到了100萬元以上。

AI財經社發現,華強北美妝城的很多商家,對自己售賣的產品性能並不熟悉,只知道品類名稱和價格。「產品功效了不了解不重要,只知道這是一種渠道流通的貨物,有市場需求就夠了。」陳梅解釋說,在明通,每一天,每家店鋪、每款商品的價格都會有變化,商家基本上很少壓貨。「每一天甚至幾個小時後,有的價格就會變,我們掙的就是渠道錢,每單只掙幾元,囤貨就是給自己增加風險。」

華強北速度

明通數碼城的成功轉型,讓眾多手機商家對未來看到一線生機。附近各大賣場聞風而動,紛紛在今年對檔口進行改造,並面向化妝品商家進行招商。

8月28日,擴建後的曼哈美妝廣場B座開業,與明通美妝城的距離不超過1公裡。另一側龍勝化妝品市場的兩層改造,也是在一個多月前完成,目前已經有200多家商戶入駐。緊挨明通後門的遠望美妝交易中心,也將兩層店鋪改造為進口美妝區。

9月16日,位於華強北步行街的女人世界美妝一層急吼吼地開業,二層則推遲到10月1日前後迎客。與之一路之隔的萬商電器城,也正在將一、二樓改造為美妝區,由於裝修尚未結束,原本計劃9月試營業的一樓,將推延至10月11日開業。

圖/馬微冰攝(華強北萬美美妝城)

這些改造晚於明通的大樓,租金比後者低出很多,多數檔口幾千元就能租到手。但AI財經社撥打了幾處美妝城的招商電話,對方均表示,招商在幾天內就已經爆滿,目前暫無空席。若想要入駐,則需等待半年後的下一批名額,或者尋找有轉讓意向的商家。

「華強北的速度就是這樣,當外界只是感覺到一點點動靜,這裡早已經有千萬商家擠進來了。」陳梅感嘆。

變革太快,以至於遠望美妝城臨街拐角處那家裝修前衛、客流量密集的OPPO旗艦店,也在美妝城的一刀切改造中,逃不開被替代的命運。而一名遠望美妝城的工作人員記得,醒目的遠望通訊數碼燈牌在今年5月剛做好,那時大樓還是主做數碼行業;沒想到短短幾個月後,兩層商鋪就被改成了美妝區域,徒留商場入口華為售後深圳分部的醒目燈牌,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這種反差無處不在。手機數碼時代的輝煌印記,依舊通過「明通數碼」、「曼哈數碼廣場」、「遠望通訊配件城」、「龍勝配件城」等未及摘掉的燈牌和路標,提醒著過往人流。

圖/馬微冰攝(被美妝廣告覆蓋的明通數碼)

「有人來,有人走,來來往往是市場永恆的主題。OPPO旗艦店走了,遠望美妝來了,紫荊城美妝走了,紫荊城食品中心來了。」華強北電子元器件商家瀋陽近日就在微信朋友圈上發了一條頗為感嘆的信息。

「我們這行屬於重資產行業,這兩年手機數碼產品的去庫存壓力大,大家都在嘗試轉型做復購率高的產品。」手機經銷商郭凡則對變化看得很淡。受疫情影響,今年華強北到3月才正式恢復開市,商業區的人流量銳減,多數商家都是在艱難支撐。

為了生存,郭凡也嘗試過美妝領域。「數碼行業本身利潤就低,之前一臺手機掙幾十塊,現在能掙五塊,我都願意。」郭凡認為,手機與美妝的生意模式差不多,嚴格來說並不算多大的跨界——只是換了一種產品,人員也差不多,「電子數碼產品賣場總是要轉型的」。

不過目前華強北轉型的最大困擾,是更改記憶標籤。手機時代「山寨機」的負面印象,成為華強北轉型的羈絆。比如大力革新推出的美妝城,被質疑存在「假貨」問題。有顧客反映,在其購買的產品,官方不承認貨品是自己正規渠道流出,也不予以驗貨。

由於渠道比較複雜,這裡甚至催生了一些「灰色」服務。「可以支持更改寄件人地址,商家發貨一般填羅湖口岸。」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流入華強北的國外化妝品,有些是從海南免稅店拿貨,也有部分是「水客」帶貨。

對此,華強北的管理者正在做出努力。在明通、曼哈等已經開業的大樓內,處處張貼著「假一罰十」的標識,還有帶有店主手印的經營責任書。

商戶們還發現,執法部門近期不斷傳出捕獲走私人員的信息——這些都是加強市場整頓的信號。

華強北為何總能矗立潮頭?

與華強北幾乎崛起於同一時代的北京中關村電腦城、上海徐家匯太平洋、鄭州百腦匯等數碼城,都已風光不再;唯獨華強北,在各個標籤中切換自如。

這個佔地僅1.45平方公裡的商圈,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卻總能成為某個品類的全球交易中心,並由此矗立潮頭。關於數碼城的轉型話題,多年前多個城市都有提及,但華強北似乎是轉身最快的一個。對於習慣捕捉風口的華強北商家而言,商機似乎無時不在。

AI財經社了解到,在轉型美妝產業之前,華強北商家也進行過多輪探索,其中一些手機數碼商戶,曾投身新興的電子菸產業。在電子菸風頭正盛的時候,上千家品牌匯聚在華強北,大多數以出口為主。

圖/視覺中國(深圳某電子菸展會)

「去年下半年突然多了很多檔口,還經常見到外國人,有不少是從印尼、巴基斯坦過來的。」電子菸經銷商沈亮估計,華強北有80%的電子菸都是銷往海外,「之前就有聽說過電子菸,但因為政策不明確,大家一直不敢進場。」

這期間,有兩個時間節點對電子菸玩家產生影響:一個是2019年9月,美國多個城市宣布加強對電子菸的管控;10月,國內出臺管控政策,禁止線上銷售電子菸。

電子菸行業被澆了一頭冷水,但這也給依靠線下渠道的華強北帶來一個時機。沈亮說,「那時有很多廠家和品牌都來華強北找檔口,包括一些不太知名的品牌。」

但就在沈亮們剛看到電子菸行業的新希望時,疫情又來了。這使得電子菸的線下發展再次出現停擺,許多電子菸品牌敗退出局,沈亮也在疫情後離開了深圳,「華強北的很多電子菸廠家都轉行了,目前僅剩的幾家訂單也很少,都是在做(解決)方案。」

在電子菸之前,華強北的另一個風口與「挖礦」有關。大約在2017年前後,最早一批從事計算機晶片的商家,有部分人轉向了礦機顯卡生意。「2019年達到最高峰,最火熱的那陣子有100多個檔口,顧客中很多都是國外的買家。有些生意比較大的,早已經實現財富自由。」礦機經銷商高勇告訴AI財經社,「華強北可以稱得上中國最大的礦機交易中心,但是近兩年少了很多,賽格電子市場的辦公室都空了一大半。」

隨著近兩年比特幣價格低迷,挖礦得到的回報與投入的成本無法相比,買礦機的「掘金者」一去不返,華強北的礦機生意也由此跌入谷底,眾多經銷商默默離場。

經歷連續幾輪趕潮、退潮,華強北商家相比之前更加謹慎。產業集聚與產業貫通是華強北的極大優勢——在數碼的高光時代,坊間甚至有傳言稱,只要品牌手機的發布會一結束,華強北立馬就能模仿出同樣功能的手機,從電子元器件、軟體、組裝、渠道到銷售,華強北沉澱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如今聲勢浩大的化妝品改革,也開始顯露出這樣的趨勢。首先是在明通,物業管理方為了方便商家,特意定製了一款「明通找貨」的小程序,其中的商家信息、貨品詳情以及價格,都能一目了然。還有紫荊城與曼哈商業廣場,都在推廣帶有市場報價功能的定製小程序——小豬找貨。

華強北不僅為美妝轉型定製「工具」,還會延伸產業鏈,比如將直播元素加入其中。改造後專注化妝品的「女人世界」,在一樓設立了直播中心,從事培訓教育、電商主播孵化、代理運營等業務。新開業的曼哈B座一樓,也有網紅直播;而寶華大廈C座外的巨大屏幕,也將作為網紅直播帶貨的載體,全新亮相。

圖/馬微冰攝(寶華大廈直播帶貨海報)

已經擁有美妝生意的郭凡,近期又在與曼哈商業廣場相鄰的紫荊城大廈二樓,盤下一個新檔口,將重心轉移到進口食品領域,理由是食品可以再搏一搏。「就像之前大家都小看化妝品,現在衝進來這麼多商家,發展多好?但化妝品行業已經有大商家在掌控,並且塗在臉上的產品,經常會被人拿來比較。相對來說,食品只用考慮口味,搶先入駐或許更有優勢。」

紫荊城曾是與明通同時期改造為美妝城的商廈,由於明通在美妝市場中的寡頭效應明顯,紫荊城轉而另闢蹊徑,準備打造為首個全球食品交易中心。郭凡聽說,從美妝轉為食品交易後,紫荊城三天就招商全滿。

看起來,與郭凡思路相似的商家不在少數——沒有人敢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紫荊城進口食品區的檔口轉讓費,也開始跳漲。AI財經社走訪發現,紫荊城一處二樓檔口的轉讓費,上午還是12萬元,下午便已經被炒到了15萬元。

美妝之外的下一口風口似乎就在這種商家的「直覺」中醞釀。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陳梅、郭凡、沈亮、高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時代前沿華強北,為何轉型賣美妝?
    這就是華強北。華強電子一條街,如今有過半的檔口在賣美妝。曾經盛極一時的數碼3C朝聖之地,已經悄然完成轉型,成為國內最大的高端化妝品批發市場,讓硬核直男迷失了方向。掉頭的生意有大把人做,但賠本的買賣沒人願意幹,尤其是在華強北。華強北是造富的天堂。
  • 暗訪深圳華強北,從手機到美妝中心的美麗轉型
    全球美妝一站式採購中心-華強北乍看這個稱呼好像有點奇怪,有著「中國電子第一街」的華強北不是直男聖地麼?怎麼會跟美妝扯上關係,直到我親自過去看了一趟,才發現事情已經悄悄起了變化。茂業中心正對的是曼哈數碼廣場,廣場的C座還依稀有著昔日華強北的樣子。A座已經被美妝搶了一半的地盤。B座則是徹底淪陷,曼哈數碼變成了曼哈美妝廣場。
  • 華強北美妝新標籤丨你從代購手裡買的神仙水、小棕瓶,可能來自深圳...
    而明通轉型的成功,如同蝴蝶翅膀扇起的颶風在1.45平方公裡的華強北商區內帶來業態變革。截至今年11月,已有明通、女人世界、曼哈、萬商、遠望等7家商廈轉型專業美妝市場。作為曾經「亞洲最大的電子產品集散地」「中國電子第一街」,華強北一度登上過榮耀頂峰,與電子相差甚遠的美妝,會是這裡的下一個春天嗎?招聘!招聘!招聘!
  • 華強北再謀轉型:電子低毛利難以為繼 商戶集體轉型美妝
    提起電子交易市場,大家依然會想起當年響譽亞太地區的華強北。作為昔日的「中國電子第一街」,在電子市場爆冷和電商突起的雙重夾擊下,華強北經歷了從繁榮到蕭條的起伏變化......一段時間的沉寂之後,人們注意到,華強北開始賣起了美妝。從明通到遠望,再到周邊其他小商圈,「美妝交易中心」的招牌均被安排在醒目的位置,吸引著大量的人群湧入。
  • 華強北再迎轉型風潮:從電子一條街到美妝集散地,再到進口年貨採購場
    記者探訪女人世界發現,數百家店鋪除了主打的美妝產品外,如今網紅零食、日用洗護品類更逐漸形成了轉型的風潮。還有一個月就到春節了,不少人都進入了籌備年貨階段。微商小米最近頻繁來華強北進貨,在她的帶領下記者走進華強北各色進口零食商鋪了解情況。平安夜當晚,走過華強北主街,除了形式紛繁的各類展演外,踏入轉型狀態的老牌商場女人世界更是吸引了不少市民的駐足。這個屹立於華強北25年的商場於2020年5月清貨撤場,進入裝修升級狀態。2020年9月,女人世界以美妝市場的身份重新登場亮相。
  • 對話明通化妝品市場總經理:揭秘華強北跨界轉型美妝業背後故事
    「北有中關村,南有華強北。」中國兩個最有代表性的電子市場商業街實現轉型。隨著電子行業的利潤下滑,有著「中國電子第一街」稱號的華強北也遭遇寒冬。作為華強北較大的電子通信產品大賣場之一,2017年3月,明通數碼城開始向美妝產業進軍,如今成了華強北轉型的風向標,帶動華強北一眾數碼商城紛紛轉向美妝市場。
  • 深圳變「妝」
    大批美妝品牌湧進購物中心,Nars、阿瑪尼、迪奧、YSL爭先恐後,圈粉無數的國貨「黑馬」調色師、完美日記當仁不讓。昔日「煙火地」老東門、「宅男天堂」華強北,終是抵不住美的誘惑。美妝佔據黃金鋪位,玫紅色「海淘」、「免稅」、「全球」大LOGO取代了藍綠交替的OPPO、VIVO們。
  • 華強北續寫「中國電子第一街」輝煌
    輝煌的時候,華強北是一個讓無數人為之熱血沸騰的地方。那段時期,華強北人氣旺得需要動用警員維持秩序。完善的配件供應鏈,以及物美價廉的集電子元器件、IT數碼產品、手機通信產品及相關配套產品,一度讓華強北不僅成為創客的「硬體天堂」,更是電子行業的「晴雨表」和「風向標」,電子類產品年銷售額達到千億元。
  • 華強北,賺起了女人錢
    相比普通的批發市場,這裡鮮有砍價聲,更沒有叫賣聲,但此起彼伏的支付寶到帳以及拉杆車輪聲,都在不斷示意著這個市場的繁榮。明通化妝品市場是深圳華強北首個全面轉型做美妝的商城,而如今,明通7-8平的鋪租已漲至五萬每月,且一店難求。在明通帶動下,華強北48個商城中,有10個已經開始或者完全轉做美妝生意。不過對於流動性極強的華強北市場,美妝不是他們第一個戰場,也絕不會是最後一個。
  • 揭秘華強北的美妝生意:價格不及專櫃三分之一,靠微商代購年入過億
    你沒看錯,這正是當下華強北異常火爆的美妝生意。而這樣的戲碼,在號稱「拿貨天堂」的華強北每天都在上演!從電子到美妝,「拿貨天堂」華強北的轉變「華強北打一個噴嚏,可以讓全國電子產品市場感冒。」這句廣為流傳的話,道出了華強北昔日的光輝歲月。曾幾何時,被稱為「中國電子第一街」的華強北,佔據深圳9成以上的電子產品交易額,是亞洲規模最大的電子產品集散地。
  • 【特區從這裡起步】深圳華強北 總站在風口
    從電子重鎮到美妝聖地,華強北40年來緊跟市場需求,不斷調整方向 華強北,是一個江湖,也是一個傳奇,這裡見證了深圳電子製造業的崛起和發展,也成為電子行業的「晴雨表」和「風向標」,構成中國電子產業版圖的中堅力量,「中國電子第一街」的美名傳遍海內外。
  • 華強北賺起女人錢:「中國電子第一街」落幕了嗎?
    相比普通的批發市場,這裡鮮有砍價聲,更沒有叫賣聲,但此起彼伏的支付寶到帳以及拉杆車輪聲,都在不斷示意著這個市場的繁榮。明通化妝品市場是深圳華強北首個全面轉型做美妝的商城,而如今,明通7-8平的鋪租已漲至五萬每月,且一店難求。在明通帶動下,華強北48個商城中,有10個已經開始或者完全轉做美妝生意。不過對於流動性極強的華強北市場,美妝不是他們第一個戰場,也絕不會是最後一個。
  • 昔日電子第一街悄悄轉型,你從海外代購的大牌美妝可能來自這裡!
    美妝產品正在重塑華強北華強北,不再是數碼產品的天堂。從深圳華強北地鐵站A口走出去,再沿著振華路往東走,短短的500米路程,就有四五個化妝品批發城。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華強北開始被美妝產品佔領。為了活著,華強北商家們不得不嘗試轉型,智能家居、醫療電子、汽車電子……凡是有機會的領域都去試水。最後發現,國內消費者對化妝品這一塊需求量越來越大,由此,美妝成為了華強北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如今,在華強北的兩萬多個檔口中,已經有超10%的檔口轉型賣化妝品。
  • 華強北賺起女人錢:「中國電子第一街」落幕了嗎
    相比普通的批發市場,這裡鮮有砍價聲,更沒有叫賣聲,但此起彼伏的支付寶到帳以及拉杆車輪聲,都在不斷示意著這個市場的繁榮。明通化妝品市場是深圳華強北首個全面轉型做美妝的商城,而如今,明通 7-8 平的鋪租已漲至五萬每月,且一店難求。在明通帶動下,華強北 48 個商城中,有 10 個已經開始或者完全轉做美妝生意。不過對於流動性極強的華強北市場,美妝不是他們第一個戰場,也絕不會是最後一個。
  • 實探華強北:美妝旺鋪興起 電子產業落幕?
    相比普通的批發市場,這裡鮮有砍價聲,更沒有叫賣聲,但此起彼伏的支付寶到帳以及拉杆車輪聲,都在不斷示意著這個市場的繁榮。明通化妝品市場是深圳華強北首個全面轉型做美妝的商城,而如今,明通7-8平的鋪租已漲至五萬每月,且一店難求。在明通帶動下,華強北48個商城中,有10個已經開始或者完全轉做美妝生意。
  • 轉型美妝還是電子菸?華強北數碼商家「窮途末路」的新開始
    在華強北,年輕的群體已經在這裡尋找自己喜歡的新口味煙彈,如今電商平臺上已經難以搜索到電子菸,很多耐不住的小夥子只好來華強北找找新的「口味」,在這裡,不僅可以尋找到新的口味,而且價格還便宜,對他們來說,這裡就是他們的線下「淘寶」,如果價格、品質合適,未來還會長期在華強北購買電子菸和煙彈等消耗品,也有不少因此做起了代理的生意。
  • 華強北不賣手機了?!昔日明通數碼城已成美妝產業孵化新陣地
    往日以售賣電子產品「聞名世界」的華強北明通數碼城,已經不再是電子產品賣家的天下,取而代之的,是為了滿足旺盛的市場需求,到凌晨2點仍擠在龐大明通商場1400個攤位上忙裡忙外的化妝品批發商。但隨著城市化的腳步,店鋪租金急速上漲,寬闊整潔的道路兩邊是越建越多的高檔商場和5G體驗中心,深圳已經由一個生產製造中心,成長為了繁華不已的「中國矽谷」。這使得往日因電子產品和相關配件人來人往的華強北稍顯沒落。
  • 稜鏡丨華強北成美妝代購大本營,去不了海外的都來這兒了,故意撕掉...
    其中,轉型最早、最成功的就是明通數碼城,1200多個檔口,幾乎全部轉型做了美妝。 「刺啦——」 幾聲清脆的膠帶撕扯聲後,一個個裝滿了阿瑪尼、資生堂、紀梵希口紅、面霜的紙箱被封口,扔進一旁的小拖車。
  • 華強北迎轉型風潮:進口食品比重加大,電子元器件商改售榴槤
    還有一個月就到春節了,不少人都進入了籌備年貨階段。往年,深圳市民大多熱衷前往香港採購年貨,今年受疫情影響,怎麼才能買到你心儀的進口食品?別急,近日記者前往華強北探營發現,在轉型的過程中,部分專業市場已經轉為銷售進口貨品,而其中更是不乏進口食品、日化等產品,一天根本逛不完。
  • 「美妝聖地」華強北:供貨全國網紅,沒100萬別想開店
    本期顯微故事講述的是華強北的轉型故事:其中包括從手機轉型美妝的老闆、來華強北做「海外代購」的微商、華強北某大樓的招商部員工、負責華強北某棟樓的快遞員等。畢竟大家都怕把華強北口碑做砸,這樣全都不好過。全國大部分美妝代購的貨,都是從華強北出來的舒姐 | 華強北美妝店店主2018年明通商城(早期叫明通數碼城,目前是華強北生意最好的化妝品市場)改賣化妝品後,我成為第一批進來的賣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