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的埃斯庫羅斯曾說過:記憶乃智慧之母
周末做一場關於「安全教育」的戶外活動,在活動現場,當我提出,讓小朋友寫出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時,幾乎所有的小朋友,都搖頭對我說「老師,我不記得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平時號碼都存在手機手錶裡。」
這情景是不是很熟悉,不要說小朋友,就是我們成年人,一個人的手機裡成百上千人的電話號碼,但是沒有誰打算用人腦去記住這些數字,畢竟拿起手機,打開通訊錄,輕輕點擊一下就能找到要找的人,這比用人腦要方便容易得多。
現代人平時太依賴電子設備,上網搜索的便捷讓我們放鬆了自我記憶的要求,時間一久,養成了不去刻意記憶信息的習慣,導致我們的記憶能力下降得非常厲害。
研究表明,這種長期依賴電子設備存儲信息和網絡搜索的習慣,會傷及人腦的記憶能力。神經科學家曼弗雷德·施皮茨爾將這一現象,為「數字痴呆症「,他提醒道:過度依賴電子設備,來代替人腦記憶,人腦就無法充分使用短期記憶系統,最終導致記憶能力退化。
美國的大腦教練、記憶力提升、腦力優化專家吉姆·奎克在所著的新書《無限可能》中指出:使用網絡搜索,的確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了便利,但是長期依賴搜索功能,人類大腦的記憶能力會大大降低,甚至危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想保持活躍的記憶能力,我們從現在開始就要學會正確使用網絡搜索,同時提升記憶的能力,為職場發展助力。
那我們能像鍛鍊身體一樣,去鍛鍊大腦記憶力嗎?我們一起翻開《無限可能》這本書,向作者吉姆學習,學會MOM記憶法給大腦換個記憶系統,你的人生也就無限可能。
死記硬背,落伍又落時
大腦與肌肉最大的相似之處就在於,大腦也是一種用進廢退的裝置。在學習的過程中記憶是最重要的部分,因為,沒有記憶,學習知識便無從談起。
就拿現在的孩子來說,為什麼大多數孩子,明明年紀正當時,正是記憶力好的時候,卻還是經常嚷著記不住呢?
作者認為,這是老師教授的方法還是」死記硬背「。這種方法不僅令人倍感無聊,還會加重大腦的負擔,研究表明有這種方式記住的信息中,有85%的信息會在48小時內遺忘。
所以,孩子才會感到學過的知識總是在極短的時間內遺忘。這類的記憶方法其實很少能讓孩子記住自己以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感悟。
然而,記憶沒有極限,沒有好壞強弱之分,只有受過訓練和未經訓練的區別。從智力類比賽的相關數據顯示,記憶沒有極限,它像運動技能一樣,可以通過訓練提高。高效的記憶技中最基本的一條就是——MOM。
MOM激發並迅速喚起你的記憶力
M代表Motivation(動力),我們需要充滿動力去記住東西,這樣我們記住它的機率會大許多。因此,想訓練自己,提升記憶力,需要給記憶更強的動力。O代表Observation(觀察),大多數情況下,我們記不住某件事,問題不在記憶力,而在於注意力。因此,只要是你想記住的內容,你就應該集中注意力地去記住它。M代表Methods(方法),古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然而,對於絕大多數的孩子來說,學習生涯中,只是一味地學習各種知識,但從未學習過如何學習。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託夫勒說過:「21世紀的文盲不是那些不會讀、不會寫的人,而是那些不會學習、不會拋棄以往錯誤觀點、不會重新學習的人。」
所以,學會如何學習,就是要找到正確的方式方法。
作者利用聯想(把篩選過的新信息和你已經知道的信息進行關聯),找到信息焦點,設計成有情景的故事,再運用視覺化圖片+重複,通過不斷刻意練習,記憶效果那是槓槓滴。
例如:位置記憶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記憶宮殿),這種記憶方法,在象棋大賽選手經常用到。我女兒曾經上過一個記記憶力提高的課程,裡面就將腦子想像成幾個柜子,在記憶一些數字及英文字母時,用故事的形式將要記住的數字或字母,按照先手順序分別放進這些柜子裡。
另外作者提到的其他記憶方法,大多都是建立在聯想記憶法的基礎上,只不過根據要記得東西不同而稍有調整。作者提到的這個方法其實在同類很多書上也有提及。
你需要做的就是,帶著孩子去實踐。因為知識並不是力量,它只是具有轉化成力量的潛力。
很多時候,可能因孩子不善於學習,常被我們貼上標籤,說孩子太笨之類的話,想要學習,又不善學習,是因為傻?太笨嗎?並不是。而是在學習的過程,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有效方法。
寫在最後
再好的方法,不用也是白搭。還是那句話,動力不夠!永遠記住MOM,作者總在提示,動機動力是我們是否能夠高效和進入無限模式的重要一環!
當你讀完《無限可能》這本書,你一定會感覺收穫滿滿,但如果你沒有吸收並應用,那麼那些知識毫無用處。只有你把知識付諸行動的時候,才能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