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琉璃凝華
被人貼標籤的人生,有多慘?
經常聽到有家長說,我家孩子內向、膽子小,怎樣才能讓孩子活潑勇敢一些?
還有的家長,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就開始煩惱孩子不會寫作文,理由是因為她自己小時候就很頭疼寫作文,看孩子的情況,跟自己差不多。所以很擔心。
在育兒界裡,管這種行為叫給孩子「貼標籤」,特別是貼負面標籤。
因為家長總是一再給孩子貼負面標籤,無形中又會強化孩子的這一特質,最終連孩子自己都深信不疑:我就是膽子小、不善言辭、腦子笨、不會寫作文、不適合學數學……
有一些信念,你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外界施加給你、植入到你的腦海裡的。
但是,那些信念卻一直禁錮著你的信心,讓你覺得「我不行」、「我不能」,這就是「限制性信念」。
仔細想一下,可能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會有一些關於自我的限制性信念。如果毫無察覺的話,這種負面影響會持續很多年。
而當一個人覺察,並開始打破自我的限制性信念時,可能會爆發出連自己都想不到的信心和力量。
這也是我喜歡《無限可能》這本書的原因。
作者作為一個曾經被老師斥責為「腦子壞掉了」的「笨孩子」,當他打破了一直束縛他的思維限制,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之後,不僅在學習上取得了巨大進步,還創造了人生的無限可能。
《無限可能》的作者吉姆.奎恩,是美國知名的記憶專家和大腦教練,也是腦力優化、快速學習方面公認的世界級專家。但他在童年時代曾因為大腦受過傷,一度連閱讀和上學都有困難。
但是後來,他找到了適合的學習方法,改變了思維模式。
通過獨創的學習方法,不僅顯著提升了自己的學習效果和腦力水平,還在此後的很多年裡,將幫助別人開發潛能和腦力水平作為事業去做,影響了很多人。他的在線課程,被190多個國家的學生使用。
一、你真的了解你的大腦嗎?你有充滿限制的思維模式嗎?
很多人認為,我們的大腦是天生的,所以一個人聰明與否,學東西的快慢程度,更多的是由「天生」決定的,後天是無法改變的。
而吉姆.奎克卻在《無限可能》這本書裡告訴我們:大腦是可以被塑造的,是可以被升級的。
一個人的成長環境是貧困還是富裕,壓力是大還是小,面對的周圍環境、人際關係如何,都可能會影響到大腦潛能的發揮。甚至會導致兩個人的大腦結構截然不同。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學習、新的經歷,甚至是通過改變環境、食物、鍛鍊等方式,來改變大腦的組織、結構和運轉方式。
就像吉姆.奎克一樣,從童年時代的學習困難戶,到世界級的大腦教練,這一切都並非不可改變。
除了對大腦本身的改造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信念體系,來發掘自身更大的潛能。
作者在書裡說: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沒有完成某件事,是因為我們相信自己做不到。」「限制性信念會讓你停下腳步,即使在做你非常擅長的事情時也是如此。」
讀到的這兩句話,真的太有感觸了,限制性信念的確普遍存在。有些是我們自己給自己施加的,還有一些是外界施加給我們的。
就像不愛說話的孩子,經常被貼上「膽小」、「懦弱」之類的標籤,如果你相信了,那你就被這些負面的東西限制住了,會認為自己就是懦弱膽小。
所以,去打破它!
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話多或者話少,都有其兩面性。用更積極的信念去取代負面的。
在我們成長過程中,還會不時聽到有人說,女孩子學理科不行之類的話。見鬼!不要相信他們。
還有「我不擅長商務談判」、「我做不到上臺演講」、「我沒有藝術細胞」……「我做不到」等等。
再比如我自己,在看到這本書之前,我對限制性信念其實是有一些概念的。明白一個人的心理暗示,對人的影響很大。
但即便如此,還是會有一些限制性信念。
例如我一直覺得我做事情時,必須要通過長期的努力,一點點地進步才行。看到有的人,哪怕是新手在短期之內突飛猛進,也覺得那跟我沒關係,哪怕是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這其實也是限制性信念的一種。
看到《無限可能》這本書,給了我一個提醒,是時候打破這種思維限制了!誰說我就必須要一點一點地進步呢?我說不定也是可以突飛猛進,短期內取得比較大的成績的。
總之,我們可以自查一下,看自己是否有一些無理由的限制性信念。然後,去打破它、相信自己可以,先掙脫思想上的枷鎖,你才會敢於行動。
二、開發自我潛能,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幾年前,有一段時間,我的生活不太順利。工作遇到挫折,健康狀況也出現了問題。
心理影響生理,一點也不誇張。曾經一年頂多感冒一兩次的我,居然到了在幾個月內深夜掛兩次急診的狀態。
那段時期,我的自信心也降到了谷底。
所幸,我一直保持著閱讀的習慣。那時的我明白,必須要調整自己的狀況了。
那段時間,我看了很多的書。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把自己從受挫狀態,調整到積極狀態。有些難關要一個人過,有些人生的疑惑,書籍比別人安慰的話語更有效果。
一段時間之後,我漸漸找回了積極的狀態和自信心。一點點地從谷底爬了起來。各方面也開始好轉,以嶄新的、更好的姿態向前。
最近看《無限可能》這本書,又讓我想起了那段經歷。
有時我們失去信心,覺得自己做不到、很糟糕,源頭在於我們相信了一些「謊言」。
就像這本書裡說的:
「有關我們能力極限的錯誤信息幾乎無窮無盡,我們都是這些錯誤信息的受害者。我們頻繁地接收這些信息,大部分人別無選擇,只能信以為真。」
來看幾個謊言吧
謊言1:智力是個固定值真相:人有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決定了智力的可塑性。
謊言2:犯錯等於失敗真相:決定我們人生走向的,不是我們為什麼犯錯,而且我們如何面對錯誤。
謊言3:學習新東西非常困難真相:想要取得進步,就要付出努力,有時其實付出的努力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大,關鍵在于堅持。並且當你知道如何學習時,過程也會輕鬆很多。
謊言4:其他人的批評很重要真相:無法為你提出中肯建議的人,忽視他們的批評。
謊言5:天才是與生俱來的真相:通過深入練習、啟迪、激發、大師的指導等等,任何人都可以發掘自己的天賦,使之看起來就像與生俱來的。有些信念不知何時開始存在於我們的思想裡,並束縛著我們。
讓我們來一一戳破、打破它們,然後用積極信念取而代之!
也讓我們看到自己更大的潛力和更多的人生可能。
三、找到你的心流
心流是很多人在學習和工作中希望能達到的一種狀態,也是一種極致理想的狀態。
關於心流,心理學家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是這樣說的:心流是一種狀態,人們全神貫注地投入一項活動中,似乎其他事情都不再重要;這種體驗本身能給人帶來極大的愉悅感。」
以前,我認為心流狀態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無限可能》這本書卻告訴我們,心流是可以通過有意訓練來達到的。
幫助我們找到心流狀態的5種方法:1.消除分心2.給自己充足的時間在規劃時間時留出至少90分鐘,最好是整整120分鐘。3.做你喜歡的事4.擁有清晰的目標5.給自己一點挑戰
毋庸置疑,心流狀態會極大地提高我們的學習和工作效率。也能讓我們更能體會到學習和工作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升級我們的大腦,讓學習和工作變得更高效,發掘更多的潛能。
這本書中還介紹了很多實用的方法,包括如何做到專注、訓練記憶力、快速閱讀等等。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刻意放慢了速度,因為覺得其中介紹的很多方法,都是可以拿來學一學,用起來的。
在現實中,很多人真正的問題並不是腦袋笨,而是學習方法不對。
(《無限可能》作者:吉姆.奎恩 (美)學會如何學習,學會不斷升級我們的大腦,發掘更多潛力,和人生的無限可能)
四、結語
我很慶幸在新年伊始,就讀到了這本書。
雖然書中介紹了很多升級大腦、快速學習的技巧。
但對我啟發最大的,則是這本書告訴我們,要擺脫頭腦裡的思維限制,去發掘我們人生的無限可能。
原來人腦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可以不斷升級的。而頭腦中無形的自我限制最要命。打破自我設限、提高學習能力,去書寫人生新的可能。
最重要的是,當我們打開這本書的時候,或許就開始了重新認識自我之路。從大腦到心靈,從過去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