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回應經濟日報記者提問:我國通信業經受住「疫情大考」疫情...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疫情面前巨大的流量壓力考驗著各國運營商網絡,國外已經有多家運營商網絡告急。我國的寬帶和4g5g網絡在這次疫情中表現如何?通信行業如何保障疫情期間網絡暢通?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韓夏在回答經濟日報記者提問時表示,疫情發生以來,為了確保網絡暢通,我國通信行業連續奮戰、全力拼搏,努力實現了網絡不堵、服務不斷、性能不降,成功經受住了這次疫情的大考。

第一,通過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和大規模的通信網絡建設,目前我們國家已經全面建成了光網城市,4G基站的總規模達到了548.8萬個,行政村光纖通達率、4G通達率都超過了98%,網絡規模全球領先,性能指標也是名列前茅。疫情期間,新建的4G和5G基站超過6.3萬個,進一步提升了網絡的能力,夯實了通信服務保障的網絡基礎。同時加強5G網絡部署和應用,迅速完成了火神山、雷神山等等重點場所的通信保障任務和5G的覆蓋。

第二,新型網絡基礎設施規模部署為新業態提供了有力支撐。雲辦公、雲教學、雲醫療等等網絡新業態的繁榮都離不開物聯網、CDN、數據中心等等新型網絡基礎設施的規模部署。這一類新型的網絡基礎設施為5G+遠程醫療、5G+遠程辦公、5G+遠程會議等新技術、新應用的落地推廣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通過連續幾年實施提速降費措施,讓用戶用得上、用得起這個網絡,充分享受先進的網絡資源。

第三,科學調度網絡資源,確保全網平穩運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各地通信管理局和各級基礎電信企業都是24小時應急值守,實時的監測全國通信網絡運行情況,科學預判業務流量、趨勢,合理增加線路、帶寬和伺服器等等資源。電信企業的運維、客服等等人員都是堅守崗位,32支國家應急通信一類保障隊伍實時待命,及時提供應急通信保障,確保關鍵系統平穩運行。截止到目前全國通信行業累計投入通信保障人員35.7萬人次,各類保障車輛17.4萬輛次,有力保障了全國通信網絡的平穩運行。(經濟日報記者:吳佳佳)

相關焦點

  • 【經濟新聞】疫情催生消費新業態新模式 商貿流通業經受住大考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馬文博)「王府井集團拿下免稅店牌照,美團外賣率先在全國推出「無接觸配送」服務,阿里巴巴直播帶貨……此次疫情催生出了大量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線上消費從吃
  • 鋼鐵業經受住疫情考驗恢復超預期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給鋼鐵行業帶來了巨大衝擊,全球大幅萎縮。儘管疫情對國內鋼鐵行業也帶來了巨大影響,不過,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日前從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獲悉,國內鋼鐵行業生產已恢復並超過去年同期水平。同時值得關注的是,近期進口鐵礦石持續漲價引起有關部門高度關注。
  • 解讀前兩月國民經濟:經濟開局受疫情影響,中國經受住了衝擊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短期來看總體是可控的,中國1-2月份國民經濟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興業證券分析師王涵表示,往後看,隨著國內疫情的緩和、企業的逐步復工、人員活動的回暖,以及財政、貨幣和社會政策的託底組合下,經濟從底部緩慢爬升仍然是大概率事件。
  •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總體可控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前兩個月我國經濟運行主要指標增速有所回落,但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短期來看總體可控。當前,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向好,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內在向上的趨勢沒有改變。隨著中央加大宏觀政策的對衝力度,企業復工復產勢頭延續,二季度或下半年總體經濟可能加快復甦進程,下半年就業情況有望好轉,完成全年發展目標任務有比較好的基礎。
  • 人民是「疫情大考」的主考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大考必有考官,無數事實證明,每次大考的主考官都是人民。人民是歷史的主考官,這是馬克思主義人民歷史觀的邏輯必然。
  • 屠海鳴:「疫情大考」展現中國力量
    「疫情大考」展現中國力量——訪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屠海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全世界帶來了嚴峻考驗。對於這次「疫情大考」中的「中國答卷」,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紛紛點讚。「疫情面前,我國上下團結一心、眾志成城,交出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答卷,展現中國的力量。」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屠海鳴說。
  • 全球疫情「大考」:美國確診超2千萬,印度1千萬!中國成績亮眼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捲全球,給各國的經濟、社會造成了巨大的衝擊,這次疫情就像是一次大考,有些國家疫情防控做得好,很快就控制住疫情、重啟經濟;而有些國家因應對疫情不力,最終使得疫情失控,經濟遭到重創。如今2020年已經過去,那麼在過去一年裡,各國抗疫表現如何?接下來就盤點一下。
  • 因《華爾街日報》事件,美國或驅逐中國記者?
    (圖源:衛星通訊社)彭博社還稱,白宮計劃在以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為首的政府高級官員會議上討論可能的回應措施選項。而這位博明,早年曾擔任過《華爾街日報》駐京記者,並在中國工作過7年之久。
  • 疫情惡化迫使歐洲改弦更張迎「大考」
    疫情惡化迫使歐洲改弦更張迎「大考」  【特別關注】  新冠肺炎疫情近日在歐洲愈演愈烈,義大利一天內新增確診病例超過4000,西班牙、法國和德國日增病例均超過1000。此外,各國多名政要和名人感染新冠肺炎。
  • 山東舉行統籌推進住建領域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發布會
    ,並回答記者提問。今天,我們邀請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廳長王玉志先生,副廳長張曉海先生、周善東先生介紹山東省統籌推進住建領域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關情況,還請到了誠信行物業管理集團董事長王宏傑先生為大家介紹一線物業人員的工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參加今天發布會的有中央駐魯新聞單位,省直及濟南市主要新聞單位的記者朋友。首先,請王玉志廳長介紹有關情況。
  • 經濟日報社副社長趙子忠:中國教育站上了行業新起點
    本報記者 謝若琳12月18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2020中國教育資本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行,論壇主題為「破浪·融合」。經濟日報社副社長趙子忠在現場致辭中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發展教育的重要意義,為教育強國的建設指明了方向。」今年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年份。年初疫情暴發,1月29日,教育部發布延期開學通知,但學生居家期間的學習需求仍然存在。
  • 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有多大?重磅官宣來了!
    但是,國家統計局稱,1-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運行帶來較大衝擊,但國民經濟經受住了衝擊。對於疫情擾動下物價、樓市、失業率、未來經濟的走勢,國家統計局也一一進行回應。為什麼說經濟經受住了疫情衝擊?儘管1-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運行帶來較大衝擊。但國家統計局稱,疫情對當前中國經濟的影響還是短期的,也是外在的,它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也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內在向上的發展勢頭。
  • ...奮力奪取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常態化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河北日報訊(記者四建磊)4月20日下午,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主持召開黨外知識分子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座談會,圍繞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認真聽取大家的意見建議,勉勵大家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充分發揮黨外知識分子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重要作用,
  •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外交部回應
    中國日報北京2月11日電(記者 周瑾)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月11日在網上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以及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因為這場疫情而改變,我們有能力把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降至最低。有記者問,近日,一些外國金融機構和媒體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衝擊全球供應鏈拉低今年世界經濟增速。你對此如何看?耿爽表示,上周,在國新辦舉辦的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已就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作了介紹。
  • 疫情對我國經濟與電力需求的影響分析
    疫情對我國經濟與電力需求的影響分析今年以來,我國以及全球範圍內發生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運行和人民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全球經濟陷入深度衰退,我國經濟運行受到明顯短期衝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預計全年經濟增速將大幅下降。今天我想從電力需求的視角來分析疫情對我國經濟運行的影響,並對全年經濟和電力需求增長進行研判。
  • 經濟日報:以「善彈鋼琴」的智慧推動協調發展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調研,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部署,對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確要求。這是一個特殊時期的考察,向社會各界傳遞出積極信號:在毫不放鬆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加快推動經濟發展早日步入正軌,努力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在經濟社會恢復運行的重要時期,協調發展至為關鍵。
  • 工信部:電信大數據可統計分析人員流動情況 助力疫情防控
    人民網北京2月15日電(趙超)2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京舉行媒體通氣會,介紹電信大數據分析、支撐服務疫情防控的總體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韓夏表示,我國擁有16億手機用戶,通過發揮網絡大國優勢,利用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能夠實時、準確、全面地為疫情防控提供強有力的決策支撐。
  • 武漢戰「疫」記:直面疫情大考 專家指須破除「官本位」思維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戰「疫」記:直面疫情大考 專家指須破除「官本位」思維  中新社武漢2月22日電 題:武漢戰「疫」記:直面疫情大考 專家指須破除「官本位」思維  中新社記者 艾啟平  當前,湖北疫情總體形勢仍十分嚴峻。直面疫情大考,各級官員應有時不我待之緊迫感,把各項防控舉措做實。
  • 面對疫情大考 廣東高校交出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新答卷」
    從「經濟與管理學院」變身「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學校為提高公衛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蓄勢待發」。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刻改變了世界,也讓更多的人看到了公共衛生的重要性。在疫情的大考面前,我國的公共衛生體系經受住了考驗,但也暴露出公共衛生人才不足的短板。在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的當下,廣東高校如何響應社會需求,交出培養人才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