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坦克運用得出神入化的人,古德裡安是如何實現其軍事理想的?

2020-12-15 文史控

文/馮玄一

二戰爆發初期,德國人的裝甲部隊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由此,德國人的"閃擊戰"讓一眾盟國軍隊聞風喪膽。閃擊戰的發明者叫古德裡安,是二戰時期的德國名將。最早的坦克是英國人發明的。那麼,為什麼是德國人把坦克運用得如此出神入化呢?閃擊戰為何誕生在德國而不是英國、法國呢?

各位看官,且聽小編慢慢道來。

一、德國人為何痴迷於坦克?

眾所周知,一戰之後,德國被迫籤訂了《凡爾賽和約》,和約規定,德國只能保持10萬人的軍隊,而且萊茵河以東50公裡內不得設防。這條規定徹底束縛住了德國的軍事發展。假如外部環境發生突變,戰爭爆發後,德軍不能及時守住萊茵河,德國將面臨無險可守的尷尬境地。在這種嚴峻的現實逼迫之下,德國人只好另尋出路。

出路在哪裡呢?答案就是盡最大可能提高部隊的機動化水平。就這樣,有一個人把目光放到了裝甲車上。這個人就是古德裡安。

二、古德裡安和他的機械化部隊理論

海因茨威廉古德裡安生於1888年6月(大清光緒14年),父親是個職業軍官,在父親的引導下,古德裡安很早就進入了軍官學校學習,畢業於中央軍官學校。1907年2月,古德裡安被分配到羅林州,在步兵營擔任見習官。1908年晉升為少尉,1909年10月,他被調到漢諾瓦省,擔任駐防工作。

1922年1月,古德裡安被調到國防部運輸兵監察處擔任參謀,由一名帶兵軍官轉為一名技術軍官。至此,他才真正接觸到了坦克和裝甲兵理論。德國當時正在發展摩託化車輛運輸軍隊。古德裡安了解了整個摩託化車輛運輸部隊的運作後,逐漸意識到,摩託化等機械可以極大提高軍隊的機動性和作戰的速度,這是一種全新的戰術手段。

於是,古德裡安沿著這個邏輯繼續研究,最終,他把目光投射到了坦克身上。當時,世界上的坦克絕大部分速度很慢,行動遲緩,對於他的實戰效果,英法等國家都不看好。但是,古德裡安認為,如果能增大坦克發動機功率,提高坦克的行駛速度,那麼其戰鬥力也將顯著增強。

他為自己的發現感到興奮。但是,他的理論並沒有得到上司的認可和重視。有一次,古德裡安在陪同運輸兵總監納茲美爾參觀軍事演習時,不失時機地向他提出了機械化作戰的前景,希望得到他的支持。不料,這位總監卻很粗魯地回答道:"見鬼,什麼戰鬥部隊!它們只配裝運麵粉!"其他上司也對古德裡安的理論持懷疑態度。

三、古德裡安在質疑中開始艱難前行

雖然得不到上司的支持,但是古德裡安還是對自己的理論堅信不疑。在質疑聲中,他開始邁出第一步。

起步時,他用7個營的汽車兵進行實驗性訓練。在這些汽車兵的基礎上,古德裡安首先從理論上培養一些軍官,讓他們從思想上接受機械化作戰理念。然後又用汽車底盤製作坦克模型,用以實戰訓練。就是在這種艱難的條件下,古德裡安堅持訓練,他的機械部隊得以維持下來。而古德裡安裝甲部隊的春天,隨著納粹執政而到來了。

四、機械部隊在德國批量組建

1933年,納粹上臺。和以往的執政者不同,希特勒對機械化作戰的思想很是讚賞。於是,德國開始加速發展裝甲部隊。納粹上臺不久,德國就成立了裝甲兵部,古德裡安出任參謀長。1935年,檢驗裝甲兵作戰的時機來了。當年,德國在明斯特舉行了一場演習,主角是德國的第一個坦克師。演習的結果出人意料地好,效果極佳。於是,德軍又組建了3個坦克師,古德裡安親自擔任第二師的師長。這些部隊,成為日後德國機械化部隊的骨幹力量。

五、多兵種協同作戰的思想

古德裡安的可貴之處在於,不斷發展完善自己的思想。在坦克師裝配之初,他就認識單一的坦克兵不能完成戰場上所有的任務,因此,坦克兵必須經常與其他兵種保持協同。坦克作為一種機械化部隊,應充分發揮其快速力,並充分利用其行動半徑開展作戰。於是,坦克、摩託化師、步兵等多兵種協同作戰的思想由此形成。在上文提到3個坦克師之外,為了配合坦克師作戰,德國又組建了3個輕裝師和4個摩託化師。至此,德國的機械化部隊走向成熟。古德裡安躊躇滿志、不無驕傲地向世人宣告:"什麼都不能阻擋這支強大的突擊力量。"

六、古德裡安沒有吹牛

1939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在德國強大的機械化裝甲部隊的打擊之下,波蘭僅僅3個星期就被德國人從地圖上抹去;6個星期,法國被迫投降;在半年時間裡,德國大軍便席捲蘇聯西部,殲滅幾百萬蘇聯軍隊,直抵莫斯科城下。要不是希特勒一再犯錯誤,蘇德戰爭的結果尚未可知。

歷史證明,古德裡安沒有吹牛。

正是因為古德裡安一手締造了德國的裝甲部隊,他被譽為"德國裝甲兵之父"、 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帝國之鷹",與曼施坦因、隆美爾被後人並稱為二戰德國三大名將。

相關焦點

  • 同為德國軍事天才,古德裡安為什麼與隆美爾爭吵?
    古德裡安與隆美爾都是納粹德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天才,時至今日,有關兩人的比較仍然不絕於耳。值得一提的是,古德裡安與隆美爾曾爆發過一次爭吵。 兩人爭吵的內容是圍繞軍事戰略戰術而展開的,1943年,德國軍隊變換了戰略戰術,經過希特勒和多位將領的商議,最終決定德軍由進攻轉為防守撤退。
  • 二戰德國三大名將,命運各不相同,為何古德裡安沒被按戰犯審判?
    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裡安,他們以極高的軍事素養讓眾將折服,正是因為這三位名將的鼎力支持,德國才在戰爭中所向披靡。不過,由於許多將領是戰爭罪行的執行者,加上德國當代對過去那段歷史的否認,以至於許多將領的戰功泯滅在歷史塵埃中。令人意外的是,現在古德裡安的肖像卻掛在德國裝甲兵營中,為何會有這種差異呢?
  • 德國裝甲兵司令,閃電戰的創始人古德裡安,為何當不上陸軍元帥?
    如果說起二戰中的德國名將,很多人先想到的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埃裡希·曼施坦因,埃爾溫·隆美爾和海因茨·古德裡安。這三個人可以說是德國的陸軍三傑,在整個二戰裡也是叱吒風雲的存在。其中曼施坦因和隆美爾都很順利的當上了德國陸軍元帥,可以說這已經是作為一個軍人在其職業生涯中的榮譽頂點。
  • 二戰中的德國四號中型坦克,如何從支援坦克變成了德國主力坦克
    那麼四號中型坦克是如何從支援坦克,轉變為了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呢?一、四號開發記說起四號中型坦克的開發,其實就不得不提到當時德國裝甲部隊的發展路線。雖然古德裡安號稱是德國裝甲戰之父,但實話實說就是古德裡安自己其實也沒見過幾次坦克。
  • 德國「閃電戰創始人」古德裡安,二戰後為何被無罪釋放?
    首先,古德裡安是一個軍人 他是一個純粹的軍人,他只喜歡軍事,不喜歡政治,他的軍人個性,讓他和元首希特勒關係處的很僵,否則以古德裡安對於德國陸軍的功績
  • 屢立戰功的德國裝甲部隊締造者古德裡安,為何在侵蘇戰爭中被撤職
    德軍的突然進攻打得蘇聯邊防軍完全措手不及,德軍輕而易舉的度過了布格河,古德裡安部隊中許多有許多水陸兩用坦克,適於從水底過河。蘇聯漫長的防線,在許多地方幾乎無人防守德軍裝甲部隊,在空曠的原野上長驅直入。到傍晚時分,一些裝甲是向前推進了50英裡。德軍的裝甲部隊以鉗形攻勢推進,終點是明斯克。
  • 「裝甲兵之父」古德裡安,卻升不了元帥!和希特勒相互鄙視?
    正是他提倡的「閃電戰」坦克戰,讓納粹德國在戰爭初期所向披靡,今天很多人都將他尊稱為「坦克裝甲兵之父」。作為這樣一位劃時代的重要軍事人才,卻沒有被升為德國元帥,要知道二戰時期光是德國陸軍元帥就有十九個,卻沒有古德裡安一席之地,這不得不從他和希特勒那錯綜複雜的關係說起:
  • 一場作戰討論使得古德裡安與隆美爾從此決裂,也就此使得德國敗亡
    二戰中德國的軍事將領如同群星閃耀,而在裝甲部隊的運用上首推三位將領:曼施坦因元帥、隆美爾元帥和古德裡安大將,這三個人組成了德國裝甲部隊的三駕馬車。而比起隆美爾和曼施坦因,古德裡安由於屢次與希特勒產生軍事問題上的衝突,導致古德裡安在對蘇戰爭開始沒多久就「休假」了,後來即使是重新啟用古德裡安也只是整改裝甲部隊的「雜事」罷了。
  • 二戰中德軍三大作惡悍將——隆美爾,古德裡安,曼施坦因!
    他的軍事指揮才能在入侵法國之戰中就顯露出來了,當時,他只是一名師長,他的部隊一路猛衝猛打,進展神速,大敗法軍,被稱為「魔鬼之師」。來到北非後,面對強大的英軍,他以坦克部隊迅速機動,突破對方防線,要麼欺騙,要麼猛攻,數次打得英軍措手不及,幾乎無喘息之機。他的軍隊一度進抵阿拉曼,迫近開羅,震驚了整個英國。即使是在缺乏補給,被蒙哥馬利的英軍打敗後,他仍能組織千裡大撤退。
  • 從十五法郎看法國陸軍的覆滅|古德裡安|建立職業軍|德軍|夏爾...
    古德裡安的話把記者問的一頭霧水,因為他根本不知道戴高樂,更別提《建立職業軍》了。古德裡安的話一下子驚醒了沉溺於故步自封中的法國人,他們開始瘋狂的尋找戴高樂和他的著作了。但此時的戴高樂,因為法國政府的投降,已經心灰意冷的登上了飛往英國的飛機,開始了他領導自由法國政府抵抗德軍的鬥爭。那麼,《建立職業軍》究竟說了什麼讓古德裡安如此推崇呢?
  • 志願軍把坦克運用得出神入化
    大家都知道,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美軍陸軍有一大利器,那就是坦克。運動戰期間,美軍坦克部隊進攻時充當開路先鋒,遭到志願軍圍攻時則收縮構成環形防禦陣地,依靠其強大的火力和堅固的防護力抗擊志願軍的夜間圍攻,天亮後則引導部隊突圍逃跑——這些因素使得志願軍部隊即使將美軍部隊包圍了,也難以將其消滅。
  • 其貌不揚的三號坦克,到底有何過人之處,能開啟坦克中型化浪潮?
    如果提起讓蘇聯人害怕的德國坦克,很多人想到的都是虎式超重型坦克,或是黑豹中型坦克。畢竟這些強大的帝國坦克在戰場上給蘇聯造成了數不清的麻煩,讓蘇軍裝甲部隊一而再再而三的受挫。
  • 「虎豹」坦克耀眼光環下:三號坦克黯然離場!結果扛了門大炮歸來
    而在戰爭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新式的「虎豹」坦克。特別是戰爭後期,德國的「虎豹」一度打得對手聞風喪膽,後來只不過因為產量的局限,最終功敗垂成。 其實在二戰初期,三號坦克所向披靡,可以說是當年「閃電戰」的中流砥柱。 三號坦克的研發升級,要感謝古德裡安的堅持! 三號坦克的研發和裝備,其實必須要好好感謝下一個人:古德裡安!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後,《凡爾賽條約》一直就像是捆在德國身上的枷鎖,所有軍事武備都受到了極大限制,「陸戰之王」坦克當然首當其衝。
  • 德國的二號坦克,德國裝甲部隊的早期主力,卻在日後逐漸無用
    一、坦克開發記 德國裝甲部隊的理論研發,實際上並非始於古德裡安,而是始於馮·西克特將軍,他在1920年就強調成立快速部隊以便實現機械化作戰。馮·西克特的做法也是沒轍,畢竟當時德國只有十萬部隊。 如果協約國明天就打過來,那人力陷入劣勢的德軍估計就只能等死了。
  • 如何實現自己的理想
    出生在農村的我,也曾夢想做個明星,作家,官員……直到現在,發現自己夢想如何遙遠!出身不由己,後天白費力!時常一個人微醺!時常一個人自語!時常一個人嘆息!時常一個人哭泣!年輕的朋友,哪個沒有懷才不遇?感覺升職加薪的人不如你?咱來談談理想吧!何謂理想?有道理的想法叫理想!沒有道理的想法是幻想!比如我要登上這座山,我就拼命的爬,爬到了頂峰!沒人說這是理想,只能說這是目標!何謂目標,百分之九十能實現的叫目標!百分之十能實現的叫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