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滅亡後,他們相聚在地府,唐高祖李淵第一個要抽的人是誰?

2020-12-16 小高先生的愛

情義無價,分享看法。大唐,在幾百年之後,走向了亡國之路,這是開國之君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在他們的心裡,大唐要萬萬年的基業才對。然而,歷史的車輪,不會在單一軌道上行走。

唐高祖李淵,雄才大略,出身豪門世家,在隋朝末年,看到大隋朝的形勢已去,就安排李世民多次進京打探消息。當看到時機已到時,就順應天意,在晉陽起兵,帶領李建成、李世民直去長安。擁立隋煬帝的孫子楊攸為帝,自任相國。

公元618年,當聽說隋煬帝在杭州已死,立馬廢了楊攸,自立唐朝。626年,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在玄武門發生火併,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李世民當場殺死,並且殺死了兩個府的男女老少。李淵的十幾個親孫子,都被無辜處死。

之後,秦王府參加玄武門的大將尉遲恭提著李建成、李元吉的人頭,闖進李淵宮中,說李建成和李元吉謀殺秦王未遂,已被秦王當場處死。尉遲恭的這個做法,擺明了就是告訴李淵:看到沒有,太子想與秦王爭王儲之位,已經被處死,沒有人能夠阻攔秦王的前進步伐,你看著辦吧。不聽話,下一個,有可能是你!

這個時候,李淵聽到這樣的噩耗,真是百爪撓心,淚如雨下。恨自己,沒有能力阻止他們兄弟的互相殘殺。更恨李世民,心腸太過歹毒。你殺死你的大哥、三弟,也還罷了,他們是阻擋你當皇帝的障礙。我的那些幼小的孫子,個個聰明可愛,單純天真,他們可沒有妨礙你的任何事情。

李淵的心在滴血,沒辦法,事件已經發生,無可挽回。也只能忍下這口氣,誰讓李世民也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呢!在陰曹地府,李淵遇到李建成、李元吉,會對他們百般安慰,告訴他們是自己沒有處理好關係,讓他們被害死。也告訴同時被害的兩府的孫子們,是爺爺沒有保護好你們,對不起你們。

當遇到了李世民之時,李淵破口大罵:你這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逆子,你是為了大唐的建立,創造了不朽功勳,可是你不能這麼歹毒,發起玄武門政變,害死了我的兩個兒子、十幾個孫子。最不該的是,竟然安排尉遲恭入宮威脅我!

李淵繼續破口大罵李世民:我活著的時候,雖然還是皇帝,但如坐針氈,每天提心弔膽,怕有一天尉遲恭來殺了我,再殺我的兒孫們。我活得憋屈,每天大氣都不敢出,還要看你的臉色,你真是個無恥之徒!

李淵罵完之後,還不解氣,衝到李世民面前,左右開弓,連續抽了幾十個耳巴子。李世民,既不辯解,也不躲讓,心裡說:這個時候,讓你罵,讓你打,又有何妨,反正我在人世間是一個千世傳頌讚美的英武君主!

相關焦點

  • 西遊記中,十殿閻王都要出殿迎接李世民,為什麼李淵卻成了野鬼?
    這個問題相當的複雜,因為這背後就是西天取經的終極騙局,因為真正的「經書」就在大唐楊角風談西遊:唐太宗遊地府時,十殿閻王都要出殿迎接,為什麼李淵卻成了野鬼?更重要的是,李世民的老爹,也就是唐高祖李淵還在地府呢,不僅不受待見,連個小鬼都敢對他們橫加呵斥:「只見那街旁邊有先主李淵,先兄建成,故弟元吉……幸有崔判官喚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建成、元吉,太宗方得脫身而去……」對待李世民,崔判官是遠遠就跪下迎接,可是對待李淵
  • 西遊記中,十殿閻王見到李世民都要行禮,為什麼李淵卻不受待見?
    假如人間的帝王都有這待遇,那麼李世民的老爹李淵,又為什麼遲遲不能超生,流落地府街頭,成了孤魂野鬼呢? 這個問題相當的複雜,因為這背後就是西天取經的終極騙局,因為真正的「經書」就在大唐! 楊角風談西遊:唐太宗遊地府時,十殿閻王都要出殿迎接,為什麼李淵卻成了野鬼?
  • 《西遊記》中,為何閻王見了李世民要行禮,李淵卻流落街頭?
    《西遊記》中,為何閻王見了李世民要行禮,李淵卻流落街頭? 《西遊記》講的是一部佛教東傳的故事,當時大唐高度發達,李世民是一代明主。佛教想要在唐朝傳揚,李世民這一關他們必須過,所以就有了後來的唐王走陰間這一事件。
  • 李世民:大唐什麼時候滅亡?袁天罡:豬上樹時!結果真的被說中了
    因此,沒人知道袁天罡的佔卜到底準不準。 時光飛逝,英雄也會老去,晚年時,李世民深知唐朝也終有滅亡的一天,便問袁天罡會何時滅亡、滅亡於何人之手。 滿朝文武聽後甚是驚愕,各個都俯首叩頭,大喊大唐國祚延綿不絕,然而,李世民也是經歷過世事變遷的人。
  • 滿清滅亡後,如果清朝十二帝相聚在一起,努爾哈赤首先會抽誰?
    舊時盛世萬象新,今朝國破千秋盡;閒時聚談滿清亡,誰來評說功與過?歲月繾綣空嘆當年事,清朝——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經歷兩百多年的浮浮沉沉後,終究,還是淹沒在歷史長河中。 在這兩百多年間,清朝經歷了入關前和入關後共十二個皇帝的統治,後世統稱為「清朝十二帝」。
  • 李淵的妻子竇氏是一位傳奇女性,她的思想潛移默化了大唐的走向
    竇毅找人在屏風上畫上了兩隻孔雀,對前來參選的人說:「我為你們每人準備了兩支箭,如果誰能用它射中兩隻孔雀的眼睛,我就把女兒許配給誰。」參選的人都知道竇家有位才貌雙全的女兒,還有著皇親國戚的身價背景,誰不羨慕這樣的婚姻呢。於是大夥都爭先恐後地舉起了弓箭。
  • 武則天之父武士彠,從木材商人成為大唐元勳,是靠裙帶關係嗎?
    武士彠是一代女皇武則天的父親,他從一位木材商人成為大唐的開國元勳,有人認為是靠他和唐高祖李淵的良好關係。這種論斷不免有失偏頗,武士彠雖然不算當時最頂級的賢臣良將,但足可算是忠於任事、頗具才幹的能臣幹吏。
  • 他們如果影響整個中國歷史進程!
    他們分別是:唐高祖李淵的祖父,西魏時期的太尉、尚書左僕射,隴西郡公李虎;太師宇文泰;太傅元欣;太保李弼;大司馬獨孤信;大司寇趙貴、大司空于謹、少傅侯莫陳崇。這八個人被封為柱國大將軍,因此簡稱「八柱國」。在八柱國之下還設置了十二大將軍,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就是其中的一員。
  • 佛品西遊|唐王遊地府,小小判官受誰指使給李世民加陽壽20年?
    畢竟太宗是人皇,地位高於閻王(原著說:太宗魂魄入地府時,十殿閻王降階、控背躬身迎),沒有正當理由和後臺支持下級是不能拘上級的。地府的後臺是誰?地藏王菩薩。道教修的是今生成仙,沒有轉世投胎一說,所以地府是佛教的天下。
  • 「玄武門政變」發生後,李淵是通過什麼辦法,保住自己性命的?
    我們知道,不管誰,見皇帝穿鎧甲拿武器,都是不行的。那一年,荊軻為什麼能在秦國宮中堂而皇之地追殺秦王,正是因為除了秦王沒有任何人擁有武器。而且尉遲恭見皇帝時,不僅帶著武器和鎧甲,這讓李淵暗自感覺到了危險。再者,尉遲恭是砍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頭,所以可以想見,他應該是滿臉血。
  • 皇帝李淵又有哪些過失呢?
    但是,分析事件的來龍去脈就會發現,本質上還是晚年的唐高祖李淵,在對待皇子的問題上失之於寬、失之於軟,在對待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的關係問題上,缺乏鮮明的態度和果斷的手段。李世民最終發動「玄武門之變」,導致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以及兩人的兒子十餘人,悉數被李世民殺害,皇家流血相殘,喋血宮門,作為皇帝的李淵,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凡事皆有因果,「玄武門之變」的因,就是李淵親手種下的。
  • 「玄武門之變」,李淵只能無奈妥協,禁軍與其餘兵馬為何不阻止
    公元626年7月1日「太白金星」再次出現在正南方位,密謀已久的李世民與其部下,將此看作是他們擁有大唐天下的吉兆。次日李世民帶領秦王府中的文臣武官入宮,在玄武門布下伏兵,李建成與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細,最終被李世民成功擊殺。隨後李世民控制宮中局勢,三日後高祖李淵封李世民為皇太子,又九日後李淵禪位於李世民,後者繼位為唐朝第二位皇帝,開啟了他身為唐太宗波瀾壯闊的一生。
  • 唐朝皇帝列表前三位,李淵、李世民和李治在大唐開局所扮演的角色
    這麼多皇帝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即武則天之前的三位皇帝、武則天控制的兩位皇帝以及唐玄宗巔峰後的一群皇帝。這三個階段各有特色,我們今天著重要聊的就是對唐朝的建立和發展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前三位:李淵、李世民和李治。南北朝時期西魏政權裡的"八大柱國"之一的李虎,應該算是這個李家"登天的基石"。
  • 由《燕雲臺》所想到的:宋朝和遼朝誰有資格做大唐的繼承者?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說,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是大唐王朝的繼承者,唐—五代—北宋這是中原王朝的正常傳承順序,可問題是為什麼遼能摻和進來?唐朝的建立者李淵。有人曾經詬病五代—北宋都是篡位的亂臣賊子,而遼國(大契丹)和西夏(党項部落)他們的建立的前輩都接受了唐朝的官職,所以說定難軍節度使(西夏)和契丹,才是真正的大唐繼承者,或者有些人沒有明說,但他們的所有言論都在暗示這一點。
  • 毛主席對歷代開國皇帝都很推崇,但對李淵,只說了五個字
    楊廣很生氣,要治李淵的罪,並派出特使去調查,要把他拿到揚州問罪。李世民趁這個機會,聯合裴寂,說服了李淵起兵。可是不久後,楊廣改變了主意,不處罰他了,李淵見沒有危險了,又不想起兵了。這就應了毛主席對他的那句評價——「遇事無斷制」。
  • 他是隋末第十九路反王,先降李淵後降蕭銑,最後卻活到八十九歲!
    因為是演義小說提出來的,所以也沒誰會對此真的較真。不過,如果真的按照演義小說裡的這種說法的話,在這十八路反王之外,其實還有一個人,應該足以稱得上是第十九路反王了。這個人的名字,不管是在哪一個版本當中,都沒有出現過。而且,就算是在正史上,此人的記載也並不是很多。
  • 楊廣一共有四子二女,隋朝滅亡之後,李淵是怎麼處理楊廣後人的
    公元617年6月,李淵起兵天下陷入戰爭,第二年的3月,宇文化及在揚州殺死楊廣,5月李淵稱帝,隋朝滅亡,建立唐朝。歷史上當一個朝代被滅亡以後,新朝代的帝王一般都會清除前朝的皇室人員,楊廣一共有四子二女,李淵滅隋以後,李淵是怎麼處理楊廣後人的呢?在楊廣的子女當中,除了兩位公主以外,其餘的其實是不足為懼的。
  • 大唐貞觀年間,君臣關係堪稱典範,為啥後世少見?人治巔峰難複製
    關鍵在於皇帝是誰。在絕對皇權時代,皇帝個人的意願,決定了政治是否清明、君臣關係是否和諧。所謂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任何朝代都有魏徵這樣的忠臣,但不是隨時都有能克制自己喜好、從諫如流,並能從容駕馭群臣的明君。若換一個昏庸的君主,魏徵這樣的人可能活不過兩集。那麼李世民為何能容人、用人?這與他的出身、經歷密切相關。
  • 夢幻西遊:唯一玩到化聖九的骷髏大唐,能夠免疫地府的小死亡
    遊戲的意義就在於它能夠給人帶來快樂,如果過多的摻雜其他的東西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大叫好,我是小三,每天給大家分享遊戲中的八卦趣事。大唐官府的招牌技能是橫掃千軍,奇經八脈學習了第七顆乾元丹以後橫掃千軍能掃四次,能夠在一回合之內造成大量的傷害,不論機動性,只是說單體造成的傷害,大唐官府應該能排得上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