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時速!武漢協和西院多學科搶救兩名新冠肺炎大出血患者

2020-12-22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迅 通訊員 李雯靜 鄭慧雯 陳有為 金煦

「快快快!病人出現不明原因出血,趕緊請求多學科會診!」3月22日,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西院ICU病房內,2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大出血,病情危急。

經過協和西院胃腸外科、心內科、消化內科、介入科、麻醉科、ICU等多學科專家團隊聯合廣東醫療隊專家組全力救治,2名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目前已轉入ICU繼續進行新冠肺炎後續治療。

患者突發大出血,醫護連夜會診搶救

64歲的陳先生患新冠肺炎長達兩個多月,由於氧飽和一直不好,20天前接受ECMO治療,血和痰培養呈多重耐藥菌感染,3月13日晚從緊急轉入協和西院ICU治療。經過系列對症支持治療,新冠肺炎並發呼吸衰竭的陳先生氧合明顯改善,二氧化碳分壓降至正常水平,病情原本相對穩定。

然而3月21日晚,患者突發腹腔內不明原因出血,出血量超過3000毫升以上。

「嘟!嘟!嘟……」3月21日晚10時30分,陳先生血色素、凝血功能一再報警危急值,雖然護士靜脈輸注了紅細胞,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主任醫師韋伊爾發現,患者情況一直沒有好轉,在床旁密切關注病情。1小時後,陳先生腹部較前膨隆,緊急行床旁超聲和診斷性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經臨床診斷為腹腔內活動性出血。腹腔出血情況嚴重,她立刻請求專科專家會診。

協和西院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夏澤鋒接到會診後,立刻通知當值外科醫生床旁會診,建議完善檢查找出出血原因。

3月22日1時50,協和西院ICU仍然緊張忙碌著。接到專家會診意見後,韋伊爾立即聯繫領隊張挪富教授和徐遠達主任,立刻予補液、調節升壓藥、迅速補充紅細胞等血製品對症治療,全力使患者的生命體徵維持在正常水平。

4時20分,中大附屬腫瘤防治中心董強梅護師監測膀胱壓高達38釐米水柱,立即上報。在繼續輸血等抗休克治療的同時,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李文豐醫生、協和醫院李超逸醫生立刻按照會診意見在床旁超聲定位下為陳先生停留腹腔引流管以降低腹內壓,引流出400毫升暗紅色血性液後,暫夾閉管道。陳先生生命體徵暫時穩住。

當晚,69歲的梁先生已在ICU接受有創通氣治療39天,3月14日開始出現消化道出血症狀,多次床旁胃鏡、腸鏡檢查和外出CT檢查均未發現明顯出血部位,3月22日再次出現大量暗紅色血便,伴有血壓下降,估計出血量超過3000毫升以上。與陳先生一樣,梁先生情況也十分危急,兩名大出血患者需要立即進行多學科會診,儘早治療。

多學科聯合會診,全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3月22日上午早交班後,在協和西院2樓ICU醫生辦公室內,廣東醫療隊領隊張挪富教授提出緊急召開多學科診療,為患者腹腔出血提供科學精準的診斷和治療,謀求一線生機。

當日,突然接到ICU緊急會診通知的協和西院胃腸外科高金波主任醫師、麻醉科肖維民副主任醫師、消化內科徐鳳華主治醫師、放射科劉德瀚主治醫師等火速趕回醫院參加多學科會診。

經過多學科專家認真查閱、討論會診決定,必須CT或DSA檢查明確出血部位,再決定是否介入或手術止血治療。但危重症患者外出CT檢查,轉運風險極高,且外出路程顛簸,搶救條件有限,何況腹腔出血的陳先生還上著ECMO。萬一途中呼吸機、ECMO等任何一個機器報警或故障,後果將不堪設想。

「只要有一線生機,我們都要盡全力救治患者。」張挪富教授說。

護送患者前往CT檢查

一場生死時速的搶救就此拉開序幕。按照往常規劃的外出CT路線,患者需要經過一段坑坑窪窪的黃土路,風險太大。為了避開這條道路,協和西院院長助理郜勇參與協調,最終打通了繞道大馬路的外出CT新路線。

12時15分,提前2小時入艙準備的9位ICU醫護守護在陳先生身旁,各司其職,小心翼翼開始過床。

在ICU醫護護送下,穿過ICU大廳,乘坐電梯,到達住院樓一樓、行經食堂、醫院西門、外面公路、穿過封閉數月的鐵門,來到醫技樓前,最終抵達CT室。ECMO、呼吸機、氧氣筒、心電監護儀、微量注射泵、搶救箱、呼吸球囊等諸多設備環繞床旁,這段不到500米的路,步步驚心。

12時54分,陳先生被安全地送達CT室,大家熟練幫其過床、固定、準備做CT事宜。突然,心電監護儀上閃動紅色報警,陳先生血壓降至60/35mmHg,廣醫一院席寅醫生立馬調高去甲腎上腺素劑量,並提醒隊員以最快的速度完成CT的檢查。

半小時後,有驚無險,陳先生順利完成CT檢查。而此時在醫生辦公室內,張挪富教授緊急聯繫介入室劉德瀚醫師會診,儘快為患者求一線生機。 經CT室葉天和醫生和介入室劉德瀚醫師仔細閱片研究,終於找到腹腔內大量出血的元兇——脾臟出血!找到大出血原因後,患者被送往醫技樓2樓介入室行介入手術止血。

協和專家聯合接力搶救,患者被拉離鬼門關

14時30分,介入手術開始,手術過程堪稱曲折。術中患者心率一度低至40次/分,有創血壓監測數值測不出。大家盯著心電監護儀,在持續靜脈輸血的同時,徒手掰開安瓿、飛速抽吸藥液、靜推腎上腺素等有序地進行復甦搶救,千方百計維持著患者的心跳。

16時03分,在這場歷經一個半小時、跨越兩棟大樓、動員全院戰士的守護戰中,介入止血手術臨近尾聲,患者卻又突發心律失常。

2分鐘後,在醫生辦公室始終密切關注患者病情的張挪富領隊和徐遠達主任立刻指示,在儘可能維持患者安全的情況下儘快護送他返回ICU病房搶救,並緊急提請心內科周子華主任會診,並指示做好隨時上V-A-V ECMO的準備。

護士長黃敬燁等為頑強求生的患者加油鼓氣

16時30分,在廣醫二院溫德良主任、顧葆春副主任、李仕成醫生、黃敬燁護長、劉川主管護師、彭三鑫護師等ICU戰士的嚴密護送下,幾度掙扎在生死線上難以為繼的陳先生終於回到ICU病房。徐遠達主任、陳維校醫生以及其他醫護早已等候在床旁。

ICU戰隊隨即攜手展開又一場與病魔的生死較量——藉助床旁彩超的透視小心翼翼對徘徊在生死邊緣的陳先生進行輸血等搶救治療,同時囑咐黃敬燁護長和李仕成醫生謹慎地手動抽吸腹腔積血,降低腹腔壓力。

武漢、廣州專家協同搶救

陳先生上一秒200次/分,下一秒120次/分的「過山車」式室性心律終於轉為竇性心律,穩定在80次/分上下。從上午10點便入艙全程護送患者、手術衣溼了又幹、幹了又溼的顧葆春主任、李仕成醫生、黃敬燁護長、劉川護師等隊員這才放下心來,陸續離開隔離區,洗漱後快速享用遲到的午餐……

從家裡趕往醫院的協和西院心內科周子華主任醫師到達ICU,在查看完患者最新的檢查結果後周主任立刻入艙,並加入正在為患者檢查的廣東和內蒙古醫療隊專家中,仔細分析陳先生心電圖情況。

18時05分,陳先生的病情稍穩定後,大家為了挽救又一個生命再次踏上徵途,護送病區另一位消化道出血患者梁先生緊急行DSA——數字血管造影檢查,又一輪生死時速轉運開始了。

整整24小時,武漢協和西院多學科專家團隊一直在生死時速搶救生命,幫助患者脫離了生命線,他們夜以繼日,廢寢忘食,最終完成了這場生命搶救的接力。

相關焦點

  • 在最後一道防線和「死神」對決——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的驚心搶救記
    2月19日,當31名同時痊癒出院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合影時,每個人的手裡都緊握一個蘋果。馳援武漢的北京醫療隊隊員、北京朝陽醫院內科護士長劉小娟發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出院的病人會把發的蘋果繼續傳遞給還在治療中的病友。 「蘋果傳遞的是『平安』,更是信心。
  • 廣東支援武漢協和西院ICU團隊創新性應用平價一次性頭套...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特別是在以武漢為代表的湖北地區,防護物資相對緊缺。但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一旦發生呼吸衰竭,甚至進展ARDS,常常要行氣管插管術接呼吸機通氣治療。但在相對密閉的空間,如部分普通病房和ICU行氣管插管、支氣管纖維鏡吸痰術等高危操作,經氣溶膠傳播感染風險極高。所以建議佩戴頭套式正壓呼吸器進行高危操作,有效降低醫護人員感染的風險。
  •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西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曲蓮蓮...
    長江日報-長江訊(記者周戀芹 通訊員張敏 孫亞雲)9月21日,參加湖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捧回先進個人榮譽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西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曲蓮蓮,心情久久難以平復。在與記者的交談中,曲蓮蓮數次哽咽。她帶領全體醫護人員連續奮戰抗疫一線138天。
  • 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一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孕產婦順利...
    &nbsp&nbsp&nbsp&nbsp央廣網武漢2月7日消息(記者肖源)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今天(7日)上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西院區內,一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的孕產婦,順利娩出一名5斤重的嬰兒。
  • 武漢97歲高齡新冠奶奶來信了,滿滿的都是感謝之情
    97歲付奶奶豎起大拇指向醫護人員表示感謝新冠疫情漸漸散去,當初共同抗擊疫情與病魔鬥爭的醫患真情卻依然常在。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馳援武漢醫療總隊收到了曾在武漢協和西院重症隔離病房接受治療的97歲付奶奶、76歲周奶奶以及郭女士等患者寄來的感謝信和錦旗。當隊員們收到這些驚喜後,都甚是意外與感動!
  • 卓爾公益、協和醫院攜手抗疫的好鄰居
    2月9日下午,一場簡短的捐贈交接在武漢協和醫院內舉行,卓爾公益基金會向醫院捐送一批急需醫療設備,用於危重新冠肺炎患者臨床搶救。這是卓爾和協和醫院的又一次「鄰裡友好」行動,這份「禮單」價值800萬元。包括貝朗康貝特+注射泵300臺、Space輸液泵100臺,邁瑞N12病人監護儀40臺、SV300呼吸機5臺,將緊急送往協和醫院西院重症監護病房。卓爾新入主漢商集團旗下武漢國際會展中心,與協和醫院僅僅隔著一條熙熙攘攘的解放大道。因此卓爾和協和就成了新鄰居。
  • 多學科協作 成功搶救心臟破裂患者
    本報訊  伴隨著一陣警報聲,一位遭遇嚴重車禍導致左胸大出血、嚴重休克的男患者被送到了市一醫院急診中心。在到達急診室前,患者的傷情資料已通過「建德市創傷中心群」發出,胸外科、普外科、神經外科、重症醫學科等團隊提前到達急診做好了接診準備。 與死神爭分奪秒患者到達急診室後,醫療團隊立即進行相關急診處置,CT提示蛛網膜下腔出血、雙側多發肋骨骨折、兩肺挫裂傷、左側胸腔積液……致命傷是存在心臟破裂可能,傷情十分危重,生命危在旦夕。
  • 協和戰疫紀錄片《重生》燃情上映
    生命至上 救治為先響應「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的指示精神協和醫院迅速改造西院和腫瘤中心提供總計1866張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收治床位為單體醫院全省最多在協和西院,重症和危重症比例達到98.2%,是協和戰線的主戰場,為了提高危重患者搶救成功率,氣道插管被採用。
  • 生死時速!山東省立醫院集團魯東醫院多學科聯合成功搶救一名高鉀血...
    膠東在線消息,12月7日晚8時許,山東省立醫院集團魯東醫院急診科、重症醫學科、腎內科、血液透析室聯合成功搶救一名嚴重腎衰、高鉀、心衰、呼吸心跳停止患者,這也是山東省立醫院集團魯東醫院完成的首例急診血液透析。
  • 生死線上「特種兵」——北京協和醫院湖北一線重症病房抗疫記
    1月26日下午抵漢,在經過實地演練並與武漢同濟醫院進行醫療流程對接後,援鄂抗疫醫療隊進駐的第二天晚9點,在新病房建成不到6小時情況下,醫療隊開始收治12名患者。 2月19日,根據前線病房重症患者在循環、腎功能等器官功能支持的需求,第三批援鄂抗疫醫療隊20人帶著光榮與使命奔赴武漢。這支由心臟病、腎臟病與重症醫學相關科室組成的「特種兵」4小時後抵達武漢,與第一、二批164名隊員會師,向重症新冠肺炎救治發起總攻。
  • 武漢協和醫院發熱門診:以青春之軀駐守戰疫堡壘前哨
    武漢協和醫院發熱門診團隊。武漢協和醫院 供圖這是一個特殊的團隊。當新冠肺炎疫情來襲,489名醫護人員懷揣著同樣的使命,在戰疫一線輪番上陣,連續奮戰84天,上演2016小時生死速救,共計為23187人次疑似、輕症、重症、垂危患者進行了篩查、分類、診治、搶救、轉運服務。
  • 武漢十二時辰·丑時|搶救重症患者,他四換陣地與死神賽跑
    1月下旬,新冠肺炎在武漢全面暴發。湖北省1月2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全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武漢市安排7家醫院騰出3400張床位,專門收治發熱患者。第五醫院是1月22日武漢第一批收治發熱患者的7家定點醫院之一。
  •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武漢戰「疫」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紀實
    面對湖北重症、危重症患者中的高齡老人,白衣戰士迎難而上、攜手攻堅,成功治癒3600餘名80歲以上新冠肺炎患者,其中武漢市80歲高齡老人救治成功率近70%。  經過40多天救治,羅婆婆終於轉危為安。  「什麼叫生命至上?就是不計成本、不懼困難,只要搶救有需要,任何藥品、設備都盡力安排到位。」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院長劉繼紅說。
  • 【你有多美】「即使撤離,仍心系武漢」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醫療隊完成...
    4月12日下午,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C棟9層病區,還有最後兩名新冠肺炎患者。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醫療隊與武漢同濟醫院的醫務人員共同進入病區,將最後兩名患者轉運至該院ICU,C9病區作為最後一個由醫療隊接管的病區,隨之正式關閉。兩天後,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將離漢返京,成為最後撤離的一支醫療隊。
  • 戰疫啟示錄 | 張抒揚:將協和經驗移植到武漢
    這樣的多學科討論,不僅僅是臨床上的多學科協作,更是醫護的結合,是臨床醫學與基礎研究的結合,是醫療與管理的結合,可以說,核心組團隊既是醫療也是管理的MDT,在協和醫院整體的援鄂行動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用集體的力量戰勝了所有困難。除了救治患者的群策群力,核心組例會還建立起戰時的工作模式,依靠骨幹力量建章立制,制定工作的標準操作流程,梳理工作清單,讓每個人都要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
  • 武漢協和醫院一新冠肺炎肺移植患者恢復自主鍛鍊
    專家團隊為劉強進行肺移植手術(資料圖) 沈伯韓 攝(抗擊新冠肺炎)武漢協和醫院一新冠肺炎肺移植患者恢復自主鍛鍊中新網武漢5月19日電 (吳立志 金煦)循序漸進,重複進行抬腿、屈伸,這是19日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簡稱「武漢協和醫院」)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團隊幫助肺移植患者劉強(化名)進行體能鍛鍊的一個場景。
  • 「不放棄每一個生命」湖北成功治癒3600餘名80歲以上新冠肺炎患者
    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疫情暴發以來,援鄂醫療隊和湖北武漢醫務工作者並肩作戰,湖北省已治癒80歲以上新冠肺炎患者3600多人。當疫情襲來,一些高齡老人受到新冠肺炎和基礎性疾病的多重侵襲,有的生命垂危。不放棄每一個生命——中國的抗疫鬥爭中,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始終被放在第一位。
  • 武漢協和醫院的戰疫女神
    她先後參與了患者轉運、發熱門診,搶救危重症患者等工作,一直戰鬥在疫情的最前線,用實際行動踐行醫者的擔當與使命。胡龍霞:首批增援金銀潭醫院的醫護人員胡龍霞是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的年輕護理人員,今年1月初,她被抽調增援金銀潭醫院。
  • 武漢ICU的持久戰:她被鍾南山3次會診救回,母親卻同棟樓病逝
    在ICU,要維持患者肺部生命氣息的自然流動,很多時候得依靠呼吸機。在重症監護病房裡,呼吸機是出鏡率最高的搶救設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下ICU醫生「兵器譜」上最重要的一件武器。它可以幫助危重呼吸衰竭的患者度過難關。和金銀潭醫院一樣,武漢市西南郊外的華科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西院區,也是武漢6家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的定點醫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