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女到全職主婦,35歲重啟事業的她是NASA背後「隱藏」的女人

2020-12-15 遇言不止

國家的英雄,時代的先鋒,凱薩琳永遠被我們銘記。

——NASA

這周一,NASA宣布,曾經為航天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數學家凱薩琳·詹森女士,在養老院過世,享年101歲

▲從1953年到1986年,凱薩琳為NASA的計算部門工作了33年。在計算機發明之前,NASA一直是使用人力手動計算浩如煙海的航天數據

早在現代女權運動興起之前,已經有數百名受過良好教育、能力卓越的女性為NASA工作。

由於時代使然,她們不為人知。

在幕後付出的女性淹沒於歷史的塵埃中,凱薩琳是這個默默無聞的群體中的一員。

▲2015年,歐巴馬總統授予凱薩琳自由獎章,他說:「凱薩琳突破了當時社會對於性別和人種的局限,拓展出了新的邊界。」

▲2017年,NASA建立了以凱薩琳命名的計算研究中心。《華盛頓郵報》將凱薩琳和她的同事描述為「高效的人體計算機」

凱薩琳曾經參與計算了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的精確軌跡,以確保阿姆斯特朗得以返回地球。

她是一位極有天分的計算員。

在那個沒有電腦輔助、純靠人力演算的年代,冗繁的計算全部由手動完成,凱薩琳總是可以洞察到每一處微小的錯誤。

凱薩琳先是在1961年的水星計劃中,將美國第一位太空人艾倫·謝潑德送上太空。

▲艾倫·謝潑德是繼加加林之後第二位進入太空的人類,後晉升為海軍少將

1962年,凱薩琳將約翰·格倫送上了地球軌道。

約翰·格倫乘坐友誼7號宇宙飛船環繞地球飛行了三圈,最後降落在海面上。

那次5個小時的飛行使約翰·格倫成為第一個進入地球軌道的美國太空人

▲參加過二戰和韓戰的約翰·格倫身居海軍陸戰隊上校。格倫退役後進入政界,77歲臨退休時還搭乘發現號太空梭進入太空,以便幫助科學家評估太空飛行對老年人的影響

令凱薩琳長久以來被邊緣化的原因不僅僅因為她是女人,還因為她是一名黑人(照片上的凱薩琳看起來膚色不深,但她的確是黑人)。

女性、黑人、數學家,集齊這三個標籤的人就算是在今日也不多見,更何況是在各種歧視充斥美國社會的60年代

▲1966年,凱薩琳在NASA的一個非裔女性數學小組工作。以性別和種族將員工分組的工作方式,如今早就已經被取締了,但在當年是十分常見的。圖為電影《隱藏人物》劇照

凱薩琳是個土生土長的南部姑娘,在很小的時候就顯露出數學天分。

在60年代,為NASA做計算工作的黑人女性少之又少,凱薩琳是這個稀有群體中最出色的一員。

然而,在凱薩琳為NASA工作的33年中,甚至在她退休後的幾十年裡,鮮有人知道她的名字。

幕後功臣、不為人知,2016年,凱薩琳的故事被拍成電影,名字就叫做《隱藏人物》

電影上映之時,凱薩琳是一眾黑人女性原型中唯一仍然在世的

至此,距凱薩琳工作的時代已經過去了50餘載

▲電影《隱藏人物》

▲《隱藏人物》的三位主角和凱薩琳奶奶

家貧心不貧的天才少女

1918年,凱薩琳出生於美國西維吉尼亞硫磺泉小鎮 (White Sulphur Springs),是四個孩子中的老么。

凱薩琳的父親是一名農民,母親是一名家庭主婦,作為那個年代的黑人,兩口子都沒有受過太多教育,大約只有小學文化。

在這樣一個家庭中,誰也說不清凱薩琳的天賦從何而來。

我從小醉心於計算,無時不刻不在計算,一切跟數字有關的事物我都不放過。

凱薩琳說。

她總是忍不住去數櫥櫃中的碗碟,計算從家裡走到教堂需要多少步,甚至試圖清點夜空中的星星數量。

五歲那年,凱薩琳入學沒幾天,就因其出眾的智力被安排跳級;

三年後,8歲的凱薩琳再次跳級,直接進入6年級。

「我等不及到中學才開始學代數和幾何。」

凱薩琳說。

然而,對於黑人孩子,硫磺泉小鎮只提供最高至6年級的教育

為了讓孩子們接受更多的教育,凱薩琳的母親特地搬了一次家。

10歲時,凱薩琳被高中錄取,入讀附屬於西維吉尼亞州立大學的高中。

凱薩琳的父親因為放不下農場的工作,不得不在120英裡的路途中往返奔波。

大蕭條時期農場經營不下去,父親又在度假村做起了雜役。

就這樣,一家人堅持了數年,4個孩子都讀完了高中,考上了大學。

14歲時,凱薩琳已經完成了中學課程。

在高中,她得到了西維吉尼亞州立大學數學教授特納的賞識。

彼時,肯招收女性的大學寥寥無幾,更別說黑人女性了。

幸運的是,在特納教授的幫助下,凱薩琳得以以全額獎學金進入傳統黑人大學——西維吉尼亞州立大學數學系就讀。

看到這,遇言姐還是為凱薩琳感到惋惜,如此天資秉厚,卻只能進入一所專為有色人種設立的學校

▲《隱藏人物》中,泰拉姬·P·漢森飾演凱薩琳

面對大學課程,凱薩琳如魚得水。

在大一那年,凱薩琳就修完了所有數學學分,之後還覺得不過癮。

年輕的克萊特(W.W. Schiefflin Claytor)教授——美國歷史上第三位獲得數學博士學位的黑人,特地為她開設了一門解析幾何課程

1937年,18歲的凱薩琳以一級榮譽獲得數學、法語兩項學位

放至今日,這段故事完全可以寫成「出身寒門、父母務農、15歲上大學,天才少女被施一公招至門下」,絕對是一條刷爆朋友圈的推送。

然而,在30年代,尚處於種族隔離中的美國社會並未給凱薩琳一個施展天賦的機會。

▲由於找不到工作,凱薩琳做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家庭主婦

大學畢業後的凱薩琳毫不意外地發現,肯招聘黑人女性的研究機構幾乎為零。

苦無出路的凱薩琳在一所公立黑人學校找了份教職,教授數學、法文與音樂。

3年後,21歲的凱薩琳與一名化學老師結婚了。

辭去教職的她準備修讀研究生。

作為西維吉尼亞州立大學歷史上第一名進入研究生院的黑人女性,凱薩琳的學業卻因為隨之而來的懷孕而不得不中途放棄。

此後,她作為主婦留守家中,相夫教子。

一個天才似乎就要這樣泯然眾人了……

直到,十幾年後,一次家庭聚會重燃了凱薩琳的數學夢想。

35歲全職媽媽,重返職業之路

1952年,凱薩琳的親戚告訴她NASA(那時還叫做NACA)的導航部門正在招攬新人,並且對黑人開放。

無比欣喜的凱薩琳旋即報名參加,並於次年被安排在NASA蘭利研究中心進行計算工作。

此時,昔日的天才少女凱薩琳已經35歲,是三個孩子的母親

▲50年代的NASA少有女性職員,更沒有女性從事核心工作

雖然NASA招收黑人職員,然而在機構內部,白人與黑人、男性與女性仍然處於半隔離的狀態。

在NASA工作的女性計算員被分成白人和黑人兩組,分駐於建築的東西兩翼

最多的時候,有100多位女性,兩班輪流倒,每一班接著前一班留下的工作不停地計算,直到把最終彈道算出來。

她們的工作十分辛苦,拿到的薪水卻比男性要低很多。

在早先的5年中,凱薩琳和其他黑人女性一起做著人腦計算機的工作,她們被稱作"colored computers",每天讀取黑匣子中的數據,日復一日。

直到有一天,凱薩琳被抽調到了全部為白人男性的核心工作區

在電影中,被調去白人區的凱薩琳先是被當成保潔大媽,之後又被以謝耳朵(憑啥他老演數學家?)為首的白人男性各種刁難

吃飯區域被隔開,咖啡壺不能共用,如廁時凱薩琳更是不得不奔跑20分鐘,穿越整個基地去「黑人專用」的衛生間。

▲在電影中,凱薩琳的上司最終砸爛了衛生間上「有色人種專用」的標識,並大叫:NASA不搞這一套

此外,作為完成了大部分計算工作的核心人員,凱薩琳的名字甚至不能被列入報告

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凱薩琳憑藉其紮實的幾何學功底脫穎而出,不僅跟上了進度,更指出前人計算中的錯誤。

與電影《隱藏人物》輕鬆、詼諧的氣氛相似,雖然處在種族歧視、性別歧視的大環境中,但在NASA工作的黑人女性對工作表現出了高度的職業感。

我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感覺到種族歧視,我專注於計算,顧不上這些。

我知道種族主義充斥周邊,但我忽略不計。

凱薩琳說。

停頓了一會兒後,凱薩琳補充道:

那時,女性必須要表現出堅決和強勢才能爭取到丁點兒權力。

▲專注於工作的凱薩琳

為了得知最新的計劃變化,凱薩琳要求出席從沒有女性參加過的機密會議,並得到了太空人約翰·格倫的欣賞

在電影中,當格倫指定要「that smart girl」參與計劃時,膚色已經不再重要,凱薩琳憑藉學識和努力踏出一條史無前例的新途。

提起那段歲月,凱薩琳說:

所有的男同事無一例外擁有數學系的學位,然而他們總是忘記最基本的幾何原理,而我永遠記得。

▲電影中,凱薩琳要求參加碰頭會,上司說:「雖然沒有法律規定,但一般這種會議女性不能參加。」凱薩琳回答:「法律也沒有規定地球繞著太陽轉。」

只要凱薩琳說行,我就敢上

1958年,NASA引入了第一臺計算機,同時解散了人肉計算部門

這臺由IBM製造的龐然大物運行能力不及今日一隻計算器,但足以宣告手動時代的終結

在電影中,這一幕被賦予了戲劇化的表達——

載人飛行器臨近上天,初代計算機的計算結果卻被發現謬誤,千鈞一髮之時,約翰·格倫篤定宣布:

「叫凱薩琳來驗算,只要她說能行我就敢上。」

▲根據NASA的記載,約翰·格倫的原話同電影臺詞完全一致:Get the girl to check the numbers. If she says the numbers are good,I'm ready to go

1962年2月20日,在進入地球軌道航行5個小時後,約翰·格倫成功降落在凱薩琳預設的著海點。

同一年,馬丁·路德·發表了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

又過了兩年,1964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民權法案,宣布種族隔離和歧視為非法行為

隨著美國登月計劃的推進,凱薩琳的計算任務也變得越來越複雜。

她被要求計算太空艙繞月軌道。

儘管當時電腦已經普遍開始被用於計算,但NASA仍然不放心,他們更願意相信凱薩琳這臺人體電腦。

為此,凱薩琳每天工作16個小時

曾經有一次,她在開車的時候睡著了,汽車滑到了路邊的草叢,凱薩琳奇蹟般地沒有受傷。

▲電影中,凱薩琳在計算航空軌道

1969年7月21日,阿姆斯特朗等人乘坐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邁出了著名的「人類的一大步」

那一天凱薩琳像全美國人一樣坐在電視機前觀看了這一幕。

之後,她又主持計算了阿波羅13號的返迴路線

▲電影中,凱薩琳和同事們一起在電視上觀看登月成功

在那個年代的NASA,掙扎拼搏的黑人女性並非只有凱薩琳一人。

《隱藏人物》一共展現了3位黑人女性,全部由原型改編。

除凱薩琳外,還有NASA歷史上第一位非裔女性工程師Mary Jackson

為了能與白人一起參加研究生課程,她向法庭提出申請並贏得了訴訟。

1958年,Mary Jackson被提升為工程師。

另一名黑人女性,多蘿西·沃恩(Dorothy Vaughan),則在電腦開始投入運用的時代,迅速掌握了編程技巧並組織培訓,成為NASA第一個黑人主管

直至1986年退休,凱薩琳參與了美國的太空梭計劃和火星計劃等幾乎每一個重要的航天項目。

她撰寫了20餘篇技術論文,是NASA的作者名錄中最早擁有署名的女性

然而,提起那個生機勃勃的年代,人們想到的永遠是英雄的太空人和偉大的科學家,許許多多像凱薩琳一樣的女性很久以來不為人知,一直是「隱藏人物」

半個世紀後,作家瑪格特·謝特利(Margot Shetterly)因其父親在NASA工作,偶然聽說了這些女性計算員們的故事。

「我驚訝地發現,原來有這麼一群人,做了這麼多工作。」

電影《隱藏人物》上映後,主演泰拉姬在採訪中義憤填膺地說:

我很生氣,對於這樣一位重要的女性,長久以來我們從未被告知她的大名。

而面對媒體的追問,凱薩琳謙遜地說:

我們從來都是在團隊中工作,從來不是一個人。

▲凱薩琳和製片人、導演的合影

作為一名長壽的女性,凱薩琳生命的最後時光由2名女兒、6名孫輩、11名曾孫輩,陪在身旁。

她的第一任丈夫在凱薩琳38歲那年病逝,第二任丈夫則像凱薩琳一樣長壽,去年剛剛過世。

▲長壽的凱薩琳有一個大家庭。她的母校西維吉尼亞州立大學為凱薩琳製作了一尊雕塑

▲玩具公司按照《隱藏人物》中凱薩琳的形象,製作了一款芭比娃娃

凱薩琳去世後,NASA在推特上寫道:

國家的英雄,時代的先鋒,凱薩琳永遠被我們銘記。

遇言姐則更喜歡凱薩琳自己的生平回顧,她說:

我熱愛在NASA工作的每一天。

每個早晨,我無不是在懷著對工作的期待與激動中醒來。

一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永不厭倦且意義重大,這是多麼令人羨慕的人生啊。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END-

相關焦點

  • 「老公寵,女人也別做全職主婦」,一個過來人的經歷,警醒世人
    因為,她的生存能力會一點一點消失殆盡。她會沒閒錢,沒能力,面對你的出軌毫無辦法,連請律師都請不起。要知道,婚姻法保護的,是資產,不是弱者。」吳傑臻所提到的主要是男人一旦變心,女人將在婚姻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弱勢地位。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即便女人命很好,有一個非常寵她的老公,也千萬不要做全職主婦。你要知道,靠一個男人「養家餬口」風險也是很大。
  • 如果全職主婦是一份工作,你願意付她多少錢?
    而事實上,現實中日本全職主婦的日常可比劇中的新垣結衣要辛苦得多。來看網上流傳最多的一張日本全職主婦一日時間表。左邊是家裡孩子大一些的情況,主婦們需要從早上7點忙到夜裡12點,而右邊則是家裡有新生兒的情況,新媽媽們從早上4點起床到凌晨1點才能入睡。
  • 《蠟筆小新》:全職家庭主婦美伢那麼作,為什麼廣志不和她離婚?
    動畫片《蠟筆小新》中,新之助的媽媽——全職家庭主婦野原美伢,以暴躁的性格而著名。一旦小新和廣志做了什麼讓她不順心的事,美伢立即就會給他們的頭送上暴扣,腦袋上凸起的包,彰顯了美伢的家庭地位。有人提出疑問:美伢身材差、脾氣壞、沒特長、小氣巴拉,活脫脫的一個「作精」,面對這樣一個全職家庭主婦,為什麼廣志不和她離婚?實際上,美伢不只有兇巴巴的一面,她的美貌、溫柔和對家人的關心,都被藏在了種種細節之中。
  • 《蠟筆小新》:全職家庭主婦美伢那麼作,為什麼廣志不和她離婚?
    動畫片《蠟筆小新》中,新之助的媽媽——全職家庭主婦野原美伢,以暴躁的性格而著名。一旦小新和廣志做了什麼讓她不順心的事,美伢立即就會給他們的頭送上暴扣,腦袋上凸起的包,彰顯了美伢的家庭地位。有人提出疑問:美伢身材差、脾氣壞、沒特長、小氣巴拉,活脫脫的一個「作精」,面對這樣一個全職家庭主婦,為什麼廣志不和她離婚?實際上,美伢不只有兇巴巴的一面,她的美貌、溫柔和對家人的關心,都被藏在了種種細節之中。
  • 18歲成大神的天才少女作家背後,是坎坷的人生與自律自強的精神!
    她,16歲入行,18歲成名,代表作品《帝少追緝令,天才萌寶億萬妻》獲得了松鼠閱讀網熱銷榜,書旗小說APP女頻綜合人氣榜、愛奇藝閱讀APP女生熱銷榜前三的成績。她,19歲,登上了橙瓜網文新力量,獲得第四屆橙瓜網絡文學獎最具成長力大神。
  • NASA 天才女數學家 | 手算阿波羅 11 號登月軌道 太空人等她點頭才上天
    From NASA Langley Research Center凱薩琳 是 NASA 背後的天才數學家、最強大腦、穿裙子的人肉計算機。▲以 凱薩琳 為原型的電影「隱藏人物」她 14 歲就完成了高中課程。15 歲就拿到了全額獎學金,進入西維吉尼亞州立大學攻讀數學學位。
  • 電視劇《三十而已》:三十歲,是女人的一道坎兒
    尤其是「三十而立」,傳到現在,意思變成了「人到了三十歲,應當成家立業,有所成就」。三十歲,對男性來講,或許是人生,事業的一個新起點,但對許多女性來講,卻是一道坎兒,既要面對事業職場上的壓力,又要對付婚姻家庭的瑣碎。邁過去,就會重遇新生;邁不過去,就會陷入泥潭。
  • 家庭主婦是「理想職業」嗎?
    在我家鄰居中,有一位個性甚強的母親,她不是被迫而是主動地選擇了當家庭主婦:她原本事業也還平順,但懷孕後就決定辭職,雖然兩邊父母都願意帶孩子,但她卻不放心,一定要按自己的方式來撫養孩子,孩子三歲上託班後,她被德國老闆召回原公司,然而上了一年多班之後,她再次離職,原因是她覺得這幾年還是孩子人生的關鍵階段。
  • 失眠的白百何,痛哭的冉瑩穎,背後隱藏的婚姻真相扎心了
    白百何飾演的是一個全職媽媽,有兩個孩子,每天的生活千篇一律,周而復始:準備早餐,洗衣服,熨衣服,收拾房間,發呆,準備晚飯,上床,失眠……她會嫌棄被丈夫擰得歪七扭八的牙膏,扯得零零碎碎的衛生紙,還有她晚上躺在床上失眠時丈夫此起彼伏的呼嚕聲。
  • 全職主婦再辛苦,都不被家人尊重?女性為何從職場走向枷鎖……
    全社會都在把「全職主婦」的女性當作是自甘墮落、放棄事業、退出社會的代名詞,或者就是忍辱負重、灰頭土臉、終被拋棄的形象代言人。之前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關於「全職太太」的一段採訪視頻就引起了不小的討論。雖然張校長的話是在特殊語境下講的,並且這個女校的學生的確經歷比較特殊,但討論的風向還是明顯更偏向「全職主婦沒有價值」這一命題。而這一討論也在主人公考上特崗教師的結局下平息了。如果她仍然繼續做著全職主婦呢?那她的人生就沒有價值嗎?
  • NASA幕後英雄電影《隱藏人物》原型逝世,傳奇人生卻飽受歧視
    近日,曾經為美國航天事業做出過傑出貢獻的美國黑人女性數學家凱薩琳·詹森女士,在養老院過世,享年101歲。NASA對這位曾經的員工和天才數學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國家的英雄,時代的先鋒,凱薩琳永遠被我們銘記。
  • 自律的全職太太家裡有多乾淨?看看這位日本主婦的家,肅然起敬!
    現代居家角色的扮演中,很多家庭信奉男人賺錢養家,女人貌美如花的理念,漸漸地誕生了一個新的職業「全職太太」。在國內,大男子主義的男主人普遍認為,女人只要帶帶孩子,做做飯,搞搞家務,是一件很輕鬆的活!其實不然,真正自律又成功的全職太太,那是相當不容易的,甚至比上班賺錢還累!
  • 日本女人真的心甘情願做家庭主婦嗎?難怪這麼多男人想娶日本老婆
    做一個家庭主婦不容易最喜歡看的日劇《逃避雖然但有用》裡,就可以感受到一個日本家庭主婦的魅力,在辛苦一天下班之後,疲憊得回到家就可以吃到美味的晚餐,躺在舒服乾淨的家裡,心情都莫名美麗起來。一定有人大呼,想把女主娶回家!
  • 新垣結衣:日本全職主婦是一種偉大的職業
    日本家庭常給人的印象就是男主外女主內,丈夫瘋狂賺錢養家,妻子在家裡全職帶孩子做家務,這基本就是一個日本家庭的標準模式。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講述的就是研究生畢業卻找不到工作的森山實慄(新垣結衣飾)選擇與上班族津崎(星野源飾)「契約結婚」,以主婦作為自己職業,二人在共同生活中領悟愛情真諦的故事。
  • 36歲創業日本家庭主婦,50歲時身家上億,稱捨棄老公是做過最正確的事!
    日本的家庭主婦,提起來好像就是終身事業一般。
  • 《蠟筆小新》的「男二號」:35歲的野原廣志
    「野原廣志,35歲,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也被稱為萬年股長,還要交32年房貸」。每次聽到他的介紹就會覺得有點搞笑,搞笑中又透漏出一點大人的辛酸。因為小新的媽媽野原美伢是一個全職主婦,所以全家所有的開銷全都靠著廣志的「微薄」的薪水來維持,廣志自然是「壓力山大」,誇張一點的說就連生病都要考慮一下,這不正是我們每個家庭「頂梁柱」的真實寫照。「爸爸的腳很臭」。
  • 公婆上班讓工資不高的兒媳當全職主婦,月薪6000,你會同意嗎?
    全職太太或者全職主婦一直是一個非常熱門而糾結的話題,有的人把全職主婦歸結為新的社會分工,有的人則歸結為性別歧視,但實際上似乎沒有那麼複雜,如果單純地從經濟和家庭論理的角度看,似乎也是一種生活方式。首先,女同志在特定的時期做全職太太或者全職主婦是可以選擇的,畢竟在結婚生孩子階段,全職主婦更有利於與孩子建立緊密的情感和對孩子的照顧有的人可能會說,這個社會對女人是不公平的。但事實上婦女同志確實承擔了比男人更多的社會責任,比如生育和撫養孩子,這是女性的家庭優勢同時也是女性職場的劣勢。
  • 35歲日本主婦,堅持10年斷舍離,年輕似少女,生活精緻又溫馨
    年齡35歲的日本主婦Jolie,原本並不喜歡收納整理,也不捨得扔東西。Jolie自己一個人住的時候,家裡有超過400件的衣服,書籍到處亂放,還有很多沒有使用過的餐具。其實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舊的捨不得扔,遇到喜歡的瘋狂買買買,隨著時間的推移,家裡的東西越積越多,煩惱也越積越多。
  • 35歲主婦如少女,10年堅持「斷舍離」:極簡精緻人生到底有多爽
    長此以往,tomo認為不能再繼續這樣了,於是25歲後的她,開始嘗試去改變這樣的生活,嘗試「斷舍離」,去掉不需要的東西。開始一點一點學習「斷舍離」,在這個過程中她逐漸意識到:「捨不得扔掉的東西越多失去的東西就會越多」。
  • 日本35歲主婦堅持10年「斷舍離」,如今年輕似少女,生活美如詩
    這裡就有一位堅持「斷舍離」10年之久的日本家庭主婦tomo,斷舍離回饋給她的福澤就是,儘管今年她已經35歲了,可看起來卻仍舊充滿青春與活力,仿佛二八少女。其實在tomo 25歲以前,她也不熱衷於收納整理,家中經常是一種亂糟糟的狀態,散亂的書籍,過量的衣物,從未用過的餐具。這些混亂一度給她的生活造成了很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