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德國的關係現狀 目前其對華態度如何?

2020-12-14 中國質量萬裡行

本文來源:股城網

這幾年時間裡,美國政府也是千方百計想要拉攏歐盟共同對付中國了,然而美國方面的施壓,在德國這個歐盟最重要的國家身上卻顯得很不順利。不少人會好奇,目前中國與德國的關係現狀如何呢?德國對華的最新態度是怎樣的?下面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近日,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民主不是貿易的唯一導向」,「我們不是世界的道德導師」,對中國這樣的態度也是引起了西方媒體的關注和爭論了。在美國媒體看來,德美關係鬧掰之後,默克爾正帶領德國靠攏中國。

其實,這也是有跡可循的。根據有關數據顯示,自2005年默克爾擔任德國總統以來,德國對中國的出口增加了5倍,截止到2019年,兩國貿易額達到了2057億歐元,至此,中國也連續第四年成為了德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可見,與中國保持密切的關係對於德國政府方面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

相關焦點

  • 歐洲對華態度大變!德國決定對華為設備「放行」!白宮跳腳了
    當前世界民粹主義盛行,特別是西方國家,這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西方各國的政治形勢以及國際政治局勢,作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最大自變量,中國的崛起使西方國家重新思考中國在當今世界應當佔據著怎樣的地位,重新思考它們與中國的關係究竟應該如何。
  • 德國被問及為何「對華沉默」,德經濟部長:我們又不是世界的道德導師
    在訪談中,面對「德國為何不考慮像當年對俄羅斯一樣考慮對華制裁」的提問,阿爾特邁爾表示,歐盟的貿易政策從來就不曾「只以對方國家是否民主作為唯一導向」。他稱「我們不是世界的道德導師」,但他也表示,相信只有當基本的法治原則得以貫徹時,中國經濟才能取得長久的成功。
  • 德國改變謹慎態度,明確加入「新八國聯軍」,戰鬥力:一艘護衛艦
    據卡倫鮑爾進一步介紹稱,德國計劃與日本自衛隊及各國在印度太平洋的軍隊進行聯合訓練,目前正在與各國協調派遣護衛艦的時間、參加何種訓練及停靠地點。分析人士指出,相比與德國此前在對華問題上的謹慎態度,如「我了解中國的政策,不能強行給其他國家施加壓力」,這一次德國則是明確在對華問題上表態。
  • 多次對華示好無果後,莫裡森態度大變,欲對中國「扣動扳機」?
    此前因為澳大利亞總是找茬,中國決定對澳大利亞的相關貿易進行了一些限制。澳大利亞眼看財路受阻,莫裡森態度開始變化,開始不斷的恭維中國了。只是在眼看著多次對華示好無果後,莫裡森的態度再次開始大變,欲對中國「扣動扳機」,但是沒想到卻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 拜登對華手段如何?首談對華政策,中美關係回不去了?
    在過去的日子中,中美關係正在以一個出乎意料的速度不斷下墜,這都與川普執政時期對中國的步步緊逼脫不了關係。自從貿易戰打響以後,美國對中國的敵意就越發明顯。可以預見,川普儼然將中國視為自己最大的威脅。拜登首談對華政策,或不會比川普更輕鬆儘管近年來中國加速建設軍事與科技,但是與美國、俄羅斯包括一些老牌的西方發達國家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不過中國經濟前景良好,不少專家和分析機構都非常看到中國的未來。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的經濟體系,一向霸道又自負的美國對中國抱有危機感也在意料之中。
  • 非惹中國,這回下不來臺了?澳大利亞對華態度急轉,中方態度鮮明
    眾所周知,日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因在推特上發布了一張描述澳大利亞軍人在阿富汗暴行的漫畫引發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的憤怒。隨著這一事件持續發酵,近日,這位澳大利亞總理似乎下不來臺了?據中國青年網12月4日報導,近來,由於對華挑起爭端、澳駐阿富汗士兵暴行敗露,澳大利亞屢屢被推上國際輿論的風口浪尖。11月30日,「莫裡森該下臺了」標籤一度登上澳大利亞地區推特熱搜榜,話題熱度持續上漲。對此,有不少網友表示,誰讓莫裡森非要惹上中國。
  • 中國目前的主題公園照明設計現狀如何?
    沃田燈光設計-廣西巴馬賜福湖君瀾度假夜景照明設計就是思考如何將景觀照明燈光效果融入到主題公園中,巧妙地利用其燈光質感、形狀和色彩,從而達到自己想要的主題公園夜景景觀效果。其規劃的最終目的就是更好地為「主題」這一特點服務,同時也要關注主題公園夜景照明的功能照明和安全性。1、主題明確,層次分明。在設計的眾多照明設計方案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浙江麗水水世界冒險島的設計方案,它主題明確、層次分明。
  • 德國防長:支持四國反對中方,明年向印度洋派遣軍艦
    近日,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接受了《星期日早晨先驅報》的採訪,被問及對中國的看法時,他的回應顯得非常強硬——卡倫鮑爾表示,德國對美日印澳四國的反華作風持支持態度,並且明年還會進一步增加軍費開支,並會向印度洋派遣軍艦。
  • 德國報告:只有「中國製造」失敗,才能讓「德國製造」受益
    近幾年來,由於美國等國家所採取的行動,導致相當一部分西方國家在對華態度上都變得有些極端,而這樣的情況對於中國和西方國家之間的交流以及合作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要知道,德國一直以來在機械產業方面的水平都是相當出眾的,而中國這樣的大國對於德國來講,更是一片十分重要的市場。德國此前的一份報告更是強調,對於德國的機械工程行業而言,中國是美國之外最為重要的一片市場,目前其產量的11%都輸送往中國。就目前的狀況來看,中國境內現在活躍著850家來自德國的機械工程公司,而大量的德國企業也帶來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 澳大利亞突然發現,對華態度強硬後,連中國電話都打不通了
    澳大利亞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國家,雖然他們名義上是發達國家,但是在經濟發展上高度依賴於中國,在政治上又格外依賴於美國。也是因為如此,澳大利亞在反華問題上一直都是反覆橫跳,試圖能夠在討好美國的同時又從中國賺錢,不過很明顯,這只是澳大利亞一個美好的願望,根本不可能真正將其實現。而如今,英國媒體的報導也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估計連澳大利亞自己都沒有想到,在採取對華強硬態度之後,他們連中國的電話都打不通了。
  • 現在想起中國好了?美傳重要風聲,澳總理對華態度立刻180度急轉
    本期看點: 12月15日,澳大利亞媒體爆料,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近日再談中澳關係時,態度急轉,聲稱中澳互利,並歡迎雙方恢復對話。究其原因,與美國當選總統拜登近日的一番話有關,澳大利亞的小算盤被拜登砸了個粉碎!
  • 德國醫療設備企業 在華經歷黃金時期
    來源:第一財經德國醫療設備企業 在華經歷黃金時期作者: 彭海斌德國的醫療設備企業正在中國經歷它們的好時光。第一財經記者近期採訪的卡爾史託斯、蔡司集團等多家德國醫療設備公司表示,它們在中國市場正在經歷其他市場所未見的增速。這種快速增長,早在疫情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它既有賴於中國經濟的成長和總體醫療開支的增加,也離不開德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長期、耐心的投資。
  • 德媒分析:拜登將分步驟重啟對華關係
    原標題:德媒分析:拜登將分步驟重啟對華關係參考消息網11月27日報導德國《時代》周報網站11月25日發表的文章指出,鑑於美國存在的問題,拜登政府重啟對華關係將分步驟行事。全文摘編如下:拜登未來的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最近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說,川普削弱了美國的同盟關係,退出了世界政治,留下了中國可以填補的真空。總的來說,川普嚴重損害了美國的國際吸引力。布林肯認為,中國帶來的挑戰與其說是它日益增強的實力,不如說是我們自己的示弱。安東尼·布林肯和喬·拜登都是多邊解決方案的擁護者。
  • 英法德紛紛上場,對華包圍圈擴大?金一南:醒醒吧!沒人能包圍中國
    據日本媒體11月13日報導稱,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為加強與日本、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的合作,德國計劃近期向印太地區派遣一艘護衛艦。日本媒體由此聲稱,這是德國想要加入「對華封鎖網」的明確表態。那麼,德國是否真的想要加入所謂「對華封鎖網」?中國又該如何應對?
  • 向印太地區派遣護衛艦,德國要加入「對華封鎖網」?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孫鵬】日本時事通訊社13日報導稱,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在接受該媒體書面採訪時表示,為加強與日本、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的合作,德國計劃近期向印太地區派遣一艘護衛艦。日媒認為,這是德國想要加入「對華封鎖網」的明確表態。
  • 安倍晉三對中國態度 上半年中日雙邊貿易額情況如何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又是中國的鄰國,兩國之間的貿易情況以及安倍晉三對中國態度自然都備受關注。據悉,2020上半年中日雙邊貿易額數據已經出爐,那麼兩國的貿易情況如何?我們來瞧瞧吧。
  • 二戰前中國被欺辱,歐美國家都想撈好處,為何德國卻幫中國強軍?
    1919年8月,德國外交部就開始研究對華關係的重建,首先是提議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加速締結兩國的貿易合作關係。這方面主要是戰前對華貿易商向政府施壓,企圖儘快解決新的對華貿易協定,從而促成貿易互惠,也就是說最先坐不住的就是曾經靠中國吃飯的外貿集團。經過兩國溝通,1919年9月16日,北洋政府發表公告:「儘管中國在今年7月28日未籤署《凡爾賽和約》,但仍願與德國締和。」
  • 敏感時刻,日本對華態度「大轉變」
    編輯:供奉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日關係不復以往忽冷忽熱的狀態,在中國爆發疫情之後,日本向中方捐贈了各種抗疫物資,表現相當友好,「山川異域、日月同天」一度成為中日關係最佳評價。中日兩國關係漸漸趨好,主要歸功於中國國力的強盛。據美著名教授傅高義分析指出,中日兩國實力因中國國民生產總值連續10年遠超日本而被拉開。而今年疫情關係,中國成為全球唯一主要經濟正增長的國家,一向追隨「老大」的日本可能會拋棄美國,對華態度也來個「大轉變」。中國經濟發展勢頭正猛,日本未來會如何站隊?
  • 紐西蘭外長表示:願調停中澳緊張關係,中方早已亮明態度
    從澳大利亞今年的一系列行動來看,稱得上是「反華先鋒」,包括新冠疫情等問題上針對中國展開發難,對於澳大利亞而言,之所以其對華態度會變得如此強硬,主要原因是為了討好美國,從而給自己爭取利益。紐西蘭外長表示願調停中澳關係不過要注意的是,也正是由於澳大利亞這樣的極端行為,給中澳兩國的外交關係帶來了十分嚴重的負面影響,而在對華貿易領域也受到了很大的阻礙,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亞作為「五眼聯盟」成員,在展開這一系列行動的過程中都得到了另一位盟友紐西蘭的支持。
  • 美知名中國問題專家羅伯特·庫恩:重置中美關係的機會之窗已經打開
    不過,很多媒體和觀察家認為,任期將盡的川普政府開啟了「最後的瘋狂」,尤其是在對華問題上。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也呼籲拜登儘快重啟美中關係。那麼,拜登在重置中美關係這個議題上還有多少操作空間?對此,庫恩承認,拜登新政府受到多數美國人支持,但並沒有獲得壓倒性的票數。「美國仍處在分裂之中,沒人期待美國對華態度或政策會急轉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