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現在流行的盲盒,溯其來源,恐怕要從日本明治時期的福袋說起了。
福袋
那時的百貨公司到了年底為將尾貨清倉,採用了一種新型促銷手段-銷售「福袋」。
聖羅蘭2020福袋
福袋中的商品不會事先公開,但袋中商品的合計價格會高於福袋本身的價格。比如福袋售價1萬日元,福袋內的商品加起來的價格會大於1萬。
由於不知道福袋的內容,激發了消費者的好奇心理,消費者不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回家拆開後還會有收禮物的心情吧。
想不到這樣的促銷方式,深得消費者喜愛:消費者既能感受到購買的優惠,還能獲得特別的購買體驗,百貨公司又能快速處理尾貨。
後來,根據商家的銷售目的不同,演變出各種形式。有的商家不等年底,年中就出福袋、有的商家直接明示了福袋內的內容……
扭蛋機
上世紀70年代末,日本的二次元、ACG文化催生了新的商品--手辦,手辦是一種收藏模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是商品就可以用來交易,到了80年代,日本的街頭巷尾充斥著扭蛋機。
將硬幣投入扭蛋機,扭一下旋鈕,會出來一顆蛋殼形狀的包裝來,裡面是手辦。
扭蛋機的銷售思路類似於福袋,在打開蛋殼之前,你並不知道裡面是否是你想要的那個手辦。
如果說福袋的銷售是利用了消費者的好奇心理,那麼扭蛋應該是利用了消費者的佔有欲望。
所以,有的消費者為了買到喜歡的手辦,不惜一擲千金,有的甚至越買越上癮。還記得小浣熊乾脆麵嗎,為了集齊整個系列的英雄卡,你是否也瘋狂吃過面呢?
這種極具趣味性的購買體驗,令扭蛋機在日本風靡了近50年,直到現在在日本街頭依然很輕易就能見到扭蛋機。
盲盒
扭蛋的產品大多限於一些體積不大的動漫、遊戲的周邊,直至2004年5月,Sonny Angel 在日本誕生。
應用和扭蛋同樣的營銷思路,公司開發了盲盒系列產品Mini Figure,其造型產品達500多種,在沒購買和沒打開盒子之前,不知道裡面是哪一種款式的Sonny Angel。
同樣地,在沒有買到心儀的那一款Sonny Angel的時候,他的粉絲會瘋狂購買盲盒。
眼看盲盒概念逐漸被市場接納,深入消費者內心,樂高、谷歌等公司也紛紛不甘示弱,推出了相關盲盒產品。
在中國,成立於2010年的POPMART在潮玩行業迅速崛起,這是一家集設計、採購、銷售於一體的時尚潮品零售公司。
不僅從國際引入多種品牌,其門店也遍布海內外。旗下Molly盲盒系列是當下最具人氣潮玩產品之一。
不得不承認,日本的設計思路和銷售策略仍然影響著亞洲甚至世界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