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6分的《瑪莎和熊》:在做父母這件事上,你可別輸給這隻熊

2020-12-14 媽媽充電屋

《瑪莎和熊》是一部俄羅斯家喻戶曉的動畫片,豆瓣評分高達9.6。瑪莎是個調皮搗蛋的小女孩,熊熊是她的好朋友,瑪莎和熊的相處,可不像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那麼和諧。瑪莎是精力充沛的破壞王,把熊熊的生活弄得一團糟。

熊剛準備好的火鍋大餐,被瑪莎踢得亂七八糟,瑪莎給睡夢中的熊引來一群蜜蜂,可憐的熊還要爬起來給瑪莎做早餐,瑪莎一臉無辜搗亂得不亦樂乎。

這樣的瑪莎,像不像我們家裡那隻「四腳吞金獸」,那個永遠不消停的孩子。剛收拾好的房間,5分鐘就變成災難現場,沒有下腳的地方;道理講了一籮筐,孩子依然我習慣我素,小腦瓜裡無窮的能量,就是不按你說的做;同樣的錯誤,犯了一遍兩遍三遍四遍,還沒有停歇的意思。

熊熊是瑪莎的朋友,更像瑪莎的父親,他照顧著這個它隨手就能拎起來的調皮女孩,給她收拾爛攤子。雖然熊熊連追個女朋友都很艱難,但這並不妨礙它做一個「好爸爸」。毫不客氣地說,面對調皮搗蛋的孩子,很多父母都不如熊熊做得好。

保持情緒平和:生氣但不失控

瑪莎太能搗亂了,讓熊熊每天都焦頭爛額。但熊熊就像一個紳士,哪怕是瑪莎把它氣得怒火衝天,熊熊也只是一邊收拾殘局,一邊繼續照顧瑪莎。就像瑪莎把蜂箱打亂,蜜蜂追著瑪莎到了熊熊的臥室,正在美夢中的熊熊被突如其來闖入的蜜蜂整得狼狽不堪,熊熊也只是把蜜蜂趕走,並沒有責怪搗蛋鬼瑪莎,還要給瑪莎做飯。

看到這一幕,讓我想起周末我家的場景。爸爸想睡懶覺,孩子卻早早起床,用各種手段叫爸爸起床。爸爸一會兒要醒盹兒,一會兒要閉目養神,就是不想起。孩子覺得自己可憐沒人陪,爸爸覺得自己慘兮兮的,連睡懶覺的機會都沒有。

孩子搗亂的水平跟瑪莎比差遠了,但爸爸的表現跟熊熊比也差遠了。孩子只是想讓爸爸陪他玩,爸爸不願意犧牲睡懶覺的時間,兩個人就這樣對峙,有時候還會以爸爸大發雷霆結束。

熊熊跟瑪莎在一起也會生氣,但熊熊卻不會失控,不會對著瑪莎大吼大叫,真正踐行了育兒專家提倡的「不急不吼育兒」。其實很多時候,對著孩子發脾氣,只是情緒上的對峙,根本無助於解決問題。

一份樣本量10萬數量級的研究報告顯示:在中國,20.6%-32.5%的兒童遭受過不同程度的身體暴力,15.4%-23.7%的兒童遭受過不同程度的情感/精神暴力。

通過瑪莎和熊的身材對比,就能看出大人和孩子的差距,如果熊熊要打瑪莎,100個瑪莎也不會是對手,這不就是欺負弱小嗎?

實際生活中,卻有20%以上的孩子都挨揍,還有個別家長直接把孩子打到了醫院,甚至還有失手打死孩子的,情緒失控的家長多可怕。

平等對待孩子:合理期望不強求

瑪莎是個好奇寶寶,總有很多問題問熊熊,雖然熊熊有很多事情要忙,但它總是很專心地回答瑪莎的問題。雪地裡的動物腳印,熊熊講了很多遍,這是兔兔的,這是狼的,這是熊的,瑪莎依然搞不懂。這個場景,讓我想起輔導孩子寫作業時的我們。

1加1等於幾,這麼簡單的問題,怎麼能不會呢?剛告訴你了,1加1等於2,2減1等於幾總會了吧?這還需要掰手指頭,你是要氣死我嗎?剛告訴你的1加1等於2,這麼快就忘了?此處省略100字。

輔導孩子寫作業,讓很多家長崩潰,氣到心梗住院都不算新聞了,為啥會變成這樣呢?家長以為孩子會的,孩子不會,家長以為孩子應該做到的,孩子沒做到。說的文鄒鄒一點,就是期望和現實的落差,導致家長內心失落,繼而引發一系列的負面情緒。

用30歲的智商做小學的題目,自然是簡單無比。但別忘了,小學生也只是六七歲的孩子。他們不是學完微積分再去學加減法的,他們腦子裡的數學是一片空白,可能他們連加減法的意思都搞不清楚。你怎麼能指望他們聽一遍就記住呢?

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蹲下來跟孩子平等對話,用孩子的腦子回答孩子的問題,才能對孩子有合理的期望。

合理的期望,才不會和現實有巨大的落差。就像熊熊一樣,耐心回答瑪莎的問題,給瑪莎答疑解惑,把重複的每一次都當成第一次一樣有耐心,這樣就不會有那麼多關於輔導孩子作業的新聞了。

讓孩子參與勞動:即使幫倒忙,也要一起分擔

瑪莎和所有的孩子一樣,都喜歡在大人勞動的時候搗亂。熊熊做果醬,瑪莎去幫忙,結果果醬全灑在草地上了。

很多孩子都有過瑪莎類似的經歷。看見媽媽擦地,孩子也要幫忙,拿著拖布擦地板,一不留神就開始擦牆,擦桌子,擦沙發,擦床。媽媽做飯,孩子也要摻合一下,麵粉大米豆子弄得到處都是,孩子也變成了麵粉娃娃。

孩子都曾經是愛勞動的孩子,只不過在他們小的時候,像瑪莎一樣幫倒忙罷了。有的家長為了趕緊收拾完,不想讓孩子搗亂,就把孩子跟家務隔離了。你不需要做家務,去玩玩具,去看電視,去寫作業。於是,一個勤勞的孩子就這樣變懶了。等孩子從3歲長到13歲,家長又可以吐槽孩子,啥都不幹就知道吃飯。

我們應該像熊熊學習,即使孩子幫倒忙,增加實際工作量,也要給孩子分擔的機會。

引導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教會孩子正確做家務的方法,讓孩子從小就有付出意識。既能讓孩子自理能力更強,又讓孩子更有家庭意識,享受全家一起勞動的樂趣。

《瑪莎和熊》是一部適合跟孩子一起看的動畫片,看動畫片的過程,也是自省的過程。看瑪莎的調皮和好奇,讓我們意識到這是孩子的本性;看瑪莎的真情流露,讓我們體會到孩子對父母的深厚情感。

看熊熊對瑪莎的耐心和愛心,讓我們反省自己,是不是尊重了孩子的本性,給了孩子足夠的愛和包容。在做父母這件事情上,作為高級哺乳動物的我們,總不能被熊比下去吧。

相關焦點

  • 《瑪莎和熊》:打破吉尼斯紀錄的動畫片並教我們如何為人父母
    早在這個動畫片就已經在俄羅斯上播出,每集6分鐘講一個小故事,雖然劇情很短,但一集的製作時間卻長達6至9個月,顯示了創作者對質量的高要求。在這個動畫片中,Martha、Misha bear和其他小動物的表達式被非常詳細地描述。雖然小動物不會說話,但觀眾可以從他們的表情中準確地讀出他們的想法和情緒。
  • 豆瓣9.6分,風靡全球親子動畫片《瑪莎和熊》,藏著這些育兒真理
    《瑪莎和熊》自今年1月份起,在西瓜視頻上進行了全網免費獨播,這部動畫片是風靡全球以及點擊量被載入金氏世界紀錄的俄羅斯國民級親子育兒佳作,豆瓣評分達到了9.6分,可謂是口碑炸裂。該動畫片不僅在俄羅斯家喻戶曉,還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暢銷世界。這讓我不免有些好奇,它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 《瑪莎和熊》:解析豆瓣評分9.7分動畫的成功之處及教育意義
    3D動畫《瑪莎和熊》被稱為俄羅斯孩子最喜歡的國民動畫之一,更有"國寶級"動畫片之名。這部動畫片最早於2009年播出,每一集的播出時間大概只有七分鐘,但製作時間卻有6至9個月,通過漫長的製作時間來確保每一集內容的質量。
  • 俄羅斯動畫片《瑪莎和熊》首次登陸中國大陸
    原標題:動畫片《瑪莎和熊》首次登陸中國大陸 由俄羅斯Animaccord工作室出品,風靡全球的動畫《瑪莎和熊》將於1月10日登陸中國大陸,在西瓜視頻全網獨播。該動畫是Youtube網站點擊量最高的動畫影片,並曾以超過33億的單集播放量創下金氏世界紀錄。
  • 看憨熊如何制服「魔頭娃」?《瑪莎和熊》,家長必備成長手冊!
    充滿搗蛋特質的瑪莎似乎總在闖禍,而遭殃的狗熊明明很憤怒很委屈,可到最後,故事結局卻令人無比溫馨。這就是一部來自俄羅斯家喻戶曉的的動畫片《瑪莎和熊》,以炸裂的口碑獲得豆瓣9.6高評分。瑪莎的出場顯得很不尋常,她不像常人印象中乖巧的小女孩,瑪莎走路風風火火,做事咋咋呼呼,凡她待過的地方,簡直就是災難現場。
  • 《瑪莎和熊》:彪悍小蘿莉與憨憨熊爸爸,一段與眾不同的成長之路
    但這只在特定的情境下出現,這種搗亂的行為、嫌棄對方的情緒並不會影響雙方的關係和情感。拿瑪莎和熊的關係來說。瑪莎是個普通的小孩子,看起來人畜無害。但她卻經常幹些讓熊頭疼的事。瑪莎在熊要冬眠的時候去打擾他、在熊做果醬的時候偷偷把果子吃完、在熊約會的時候去打擾他、把熊的家裡搞得雞飛狗跳……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
  • 《瑪莎和熊》:幽默搞怪中呈現的是家庭教育的痛點
    《瑪莎和熊》這部動畫篇是2020年1月剛引入中國的,由於剛剛引入,這部動畫在的知名度可能並不是很高,但看過的朋友都給予了它非常高的評價。《瑪莎和熊》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6分,這對於一部動畫片來說,是很難得的。《瑪莎和熊》是一部俄羅斯動畫片,目前已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收穫了無數的好評。
  • 《瑪莎和熊》:從三個方面,淺談這部俄羅斯動畫的成就和魅力
    聽完她的訴苦,我向她推薦了一部動畫片叫《瑪莎和熊》,建議她陪孩子一起看。她連忙說:「別推薦了,網上推薦的動畫片我都帶孩子看過,不是他不感興趣,就是我沒耐心看,他看見我不耐煩,緊接著也不想看了。」早在2009年這部動畫片就已經開始在俄羅斯播出,每一集用6分鐘左右的時間講一個短故事,雖然劇情很簡短,但是一集製作時間卻長達6到9個月,足見創作者對片子質量的高要求。在這部動畫片中不管是瑪莎,還是米沙熊,亦或是其它小動物的表情,都刻畫的非常細緻。
  • 《瑪莎和熊》:調皮鬼和大狗熊爆笑演繹的背後,還有這3層深意
    長假宅家,這兩天和兒子追了一部俄羅斯動畫片——《瑪莎和熊》。《瑪莎和熊》講述的是一個小女孩和馬戲大明星狗熊米沙之間的故事。說起孩子的調皮搗蛋,我們的腦海裡瞬間會有一個男孩子的淘氣形象躍於眼前。可就是這樣一個「一秒不得閒」的淘氣包瑪莎,卻得到了熊熊無盡的耐心、包容和關愛,這讓作為家長的我還真是汗顏。原來,孩子的調皮搗蛋是她認識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 「達人徵集賽」之《瑪莎和熊》介紹資料
    風靡全球的俄羅斯動畫《瑪莎和熊》 首次正式登陸中國大陸 1月10日起西瓜視頻全網免費獨播(臺灣版名稱為「瑪莎與熊」,注意區分)動畫介紹《瑪莎和熊》是一部風靡全球的動畫系列,講述了一個喜歡探索世界的小女孩瑪莎和她的好朋友熊在森林裡的有趣故事。
  • 通訊:走向世界的俄羅斯動畫片《瑪莎和熊》
    新華社莫斯科6月29日電通訊:走向世界的俄羅斯動畫片《瑪莎和熊》新華社記者劉洋俄羅斯動畫片《瑪莎和熊》在歐美多國電視臺和網際網路上持續熱播。製作這部動畫片的俄羅斯動畫公司執行長弗拉基米爾·戈爾布利亞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透露,《瑪莎和熊》不久將正式進入中國大陸。
  • 《瑪莎和熊》1月首登中國大陸 西瓜視頻全網獨播
    《瑪莎和熊》講述了小女孩「瑪莎」和憨態可掬的大熊之間發生的有趣故事。故事中,愛冒險的瑪莎總是為大熊的生活意外地增添許多快樂和小麻煩;而大熊則會像一個溫柔的父親一般,對充滿著好奇心的瑪莎進行無微不至的照顧與引導。它的獨特之處在於,這是一部為數不多的會讓父母和孩子同樣著迷的動畫片。
  • 《瑪莎和熊》1月首登中國大陸,西瓜視頻全網獨播
    圖:《瑪莎和熊》的劇情設置讓成人和孩子同樣著迷  它的獨特之處在於,這是一部為數不多的會讓父母和孩子同樣著迷的動畫片。  自《瑪莎和熊》在俄羅斯播出後,其不僅成為俄羅斯兒童最喜愛的國民動畫之一,還掀起了全球觀影熱潮。迄今為止,《瑪莎和熊》已經被翻譯成25種語言版本,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該動畫在國內豆瓣評分也高達9.6分。甚至俄羅斯太空人尤爾奇欣在2017年國際空間站內進行視頻直播時,還分享了自己在太空觀看《瑪莎和熊》的畫面。
  • 看《瑪莎和熊》的三點理由,第二點直接戳中淚點
    但這部《瑪莎和熊》我看的也非常有趣,裡面的小故事都是非常具體和生活化的,尤其是裡面瑪莎和熊的互動關係,像極了現在的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小孩子「能力」超強的背後,其實都是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以及每一次危險面前,及時救助的動作,正是這些隨時可見隨時可到的保護,讓孩子眼中的自己,就是如同瑪莎那樣,可以歡樂的笑,可以做很多事情,動畫片裡的很多事,孩子看是一個樣子,大人看則又是另外一個樣子。
  • 看親子動畫《瑪莎和熊》分享觀後感,贏萬元現金大獎
    活動介紹這個寒假,你的親子時光如何度過?在家陪孩子寫寒假作業?來一場說走就走的親子旅行?還是看一部精彩的親子動畫?提到親子,相信很多家長都想多陪孩子,可是陪孩子做什麼?如何跟孩子溝通?怎麼理解孩子的語言,走進孩子的世界……如果你也有相關困惑,那你一定要關注這部風靡全球的親子動畫《瑪莎和熊》。1 月 10 日起,俄羅斯動畫《瑪莎和熊》將於西瓜視頻全網免費獨播。這是一部風靡全球、點擊量載入金氏世界紀錄的親子動畫,目前豆瓣評分9.6分,口碑炸裂。該片不僅在俄羅斯家喻戶曉,還被製成30多種語言的版本,在100多個國家/地區播出。
  • 以《瑪莎和熊》為例,解讀俄羅斯動畫片對親子教育的價值與思考
    作者:一凡《瑪莎和熊》從2020年1月10日起,在西瓜視頻進行了全網免費獨播。這是一部風靡全球、點擊量載入金氏世界紀錄的,俄羅斯國民級親子動畫。目前的豆瓣評分是9.6分,可謂口碑炸裂。漫長的製作周期可以確保每一集的技術和質量。去年6月,新華社記者專門去俄羅斯動畫公司進行了採訪。他們了解到,這部動畫片每一集雖然只有6到7分鐘,卻包括了上百個場景,從棕熊米沙身上的每一根毛髮,到萌娃瑪莎身上每一個特寫的搞怪表情,製作的過程都十分的細緻和豐富。
  • 《瑪莎和熊》:「滋養型」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好處
    沒事的時候孩子就愛看動畫片,我也就只能陪著他看,當時看了一部親子動畫片,叫做《瑪莎和熊》。這是一部俄羅斯的動畫片,裡面講述的故事非常溫暖和諧,讓人看了心情都會變好。片子的主人公是個小女孩叫瑪莎,有一隻大熊充當她的父母,在這個小女孩的成長過程中一直陪伴著她。
  • 動畫《瑪莎和熊》首次登陸中國大陸 1月10日西瓜視頻全網獨播
    據悉,由俄羅斯Animaccord工作室出品,風靡全球的動畫《瑪莎和熊》即將首次登陸中國大陸,並於2020年1月10日在西瓜視頻全網獨播。據了解,《瑪莎和熊》曾以超過33億的單集播放量創下金氏世界紀錄。目前該動畫在國內豆瓣評分高達9.6分,可謂是蜚聲世界的口碑佳作。
  • 風靡全球動畫《瑪莎和熊》首次登陸中國大陸 1月10日西瓜視頻全網...
    據悉,由俄羅斯Animaccord工作室出品,風靡全球的動畫《瑪莎和熊》即將首次登陸中國大陸,並於2020年1月10日在西瓜視頻全網獨播。據了解,《瑪莎和熊》是Youtube網站點擊量最高的動畫影片,並以超過33億的單集播放量創下金氏世界紀錄。目前該動畫在國內豆瓣評分高達9.6分,可謂是蜚聲世界的口碑佳作。
  • 從育兒角度解析《瑪莎和熊》:探究「假想夥伴」對孩子成長的意義
    甚至我會看到親戚朋友家裡比較鬧騰的孩子,他們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惡魔",走到哪裡必然打翻什麼東西、無論說什麼都要和你頂嘴、亂跑亂跳時刻都要跟著……其實我們會認為孩子是"惡魔",還是因為生活中孩子的很多行為,並不能夠被父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