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地震無法預報,但卻可以預警,地震預警有什麼用?

2021-01-08 科學信仰孫晨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對於地球而言,地震只是一種常見的地球內部能量釋放,但對於人類以及生活在地球表面的其它動物而言,地震無疑是一種重大的自然災難,嚴重的地震會給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重大損失。

令人無可奈何的是,我們並不能夠像預報天氣那樣,對地震進行準確的預報,即使是在理論層面,目前也沒有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預測地震的發生。難道我們就真的對地震束手無策了嗎?也不盡然,雖然地震無法預報,但卻可以預警。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代表的意義卻截然不同。地震預報指的是在地震發生之前就預先得知,而地震預警則是指在地震發生之後,將地震即將到來的消息傳遞給大家,以便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在地震發生之後再進行預警,還來得及嗎?當然來得及。

當地震發生的時候,會以震源為中心向外發射地震波,由於不同的地區距離震源的距離不同,所以地震波到達的先後順序也不同,基於這一原理,我們就可以對地震實現提前預警。

讓我們舉例來說明地震預警是如何實現的。當地震發生的時候,首先感受到地震的必然是位于震源上方的城市,因為地震波會率先傳達到這裡。通常我們所說的地震波可以分為兩種,即橫波和縱波。橫波顧名思義,就是會使地表的建築物出現橫向晃動,橫波的破壞力是巨大的,是我們最需要預防的地震波,橫波雖然破壞力巨大,但是傳播速度較慢,約為每秒4公裡。縱波同樣顧名思義,就是會使地表的建築物出現縱向運動,也就是上下運動,相比之下,縱波的破壞力就要小得多,不過它的傳播速度要比橫波快,可以達到每秒7公裡左右。

破壞力小、運動速度快的縱波會先到,而破壞力大、運動速度慢的橫波會後到,這就使得地震預警具備了可能。

雖然縱波與橫波的到達存在著時間差,但是對恰好位于震源上方的城市來說,基本還是無法預警的。地震根據震源深度的不同,可以分為淺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一般能夠導致重大災難發生的地震都是震源距地表較近的淺源地震,也就是震源深度在距離地表70公裡以內的地震。

根據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可知,當震源位於地表以下70公裡時,縱波傳到地表需要10秒,而橫波需要17.5秒。當縱波傳到地表之後,還需要進行計算確認,來判斷到底是地震還是常規的擾動,以目前的計算速度,這至少還需要2-3秒,所以只能提前4、5秒鐘預警,意義不是很大。

地震預警實際上指的是對距離震源正上方較遠的地區進行預警。

例如震源位於A城市的正下方20公裡處,而在距離A城市200公裡的地方有一座B城市,那麼我們就可以對B城市實現提前預警。在上述例子中,縱波傳到A城市需要2.9秒,為了便於說明,我們都取整數,3秒。計算確認需要3秒,加起來就是6秒。也就是說在地震發生後6秒,就可以向B城市傳送預警信息了,預警信息的傳送藉助的是電磁波,電磁波的速度約為每秒30萬公裡,所以瞬間就會送達,時間忽略不計。

所以在地震發生後的第6秒,B城市就得到了預警信息。震源距A城市20公裡,A城市距B城市200公裡,根據勾股定理,震源距B城市約200.99公裡,所以橫波傳遞到B城市需要29秒,29減6,B城市能夠在地震發生前23秒得到預警信息。

地震預警有什麼用呢?

根據所在地與震源距離的不同,地震預警能夠提前幾十秒到1分鐘以上不等,不要小看這幾十秒,能夠做的事情可太多了,比如尋找安全的避難地點,有條件的可以跑到空曠地帶,沒條件的可以就地躲避,這就能夠大大減少人員傷亡。

我國的公眾地震預警系統的建立是從2015年開始的,但其實早在1994年地震預警系統就已經在我國獲得了應用,只不過不是用於公眾預警,而是應用於大亞灣核電站。要知道,在地震發生時,如果核電站發生損毀,可是會帶來重大災難性後果的。所以未來地震預警系統會逐步實現自動化,比如當某座城市收到地震預警信息後,高鐵會自動停止運行以免脫軌,核電站也會自動停堆,而這些在世界上一些地震多發的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了現實。先進的地震預警系統和優良的國民地震教育可以讓人類在面對地震時將傷亡和損失減小到最低。

相關焦點

  • 地震預警vs地震預報 怎麼可以傻傻分不清?
    荔枝新聞訊 記者/王晟如果這兩天有任何「地震預報」或者「XX日XX點XXX會出現X級地震」的「提示」,請一律判為謠言,切勿輕率轉發!  來源:四川手機報微博17日闢謠圖片   因為,以人類現有的科學水平,地震預報依舊是全球難題。
  • 地震預報那些事兒︱什麼是地震預警
    例如,古川第三小學就因為安裝了速報預報裝置,在地震前10秒鐘,校內就響起了地震預報廣播,正在上課的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馬上跑到了附近的安全地帶。這個事例告訴我們,在地震預報不過關的情況下,面對地震災害不斷發生,一些多地震的國家利用高科技手段,積極開展地震預警系統建設,為人類減輕地震災害帶來了一縷曙光。那麼什麼是地震預警?
  • 地震科普|你對「地震預報」與「地震預警」了解多少?
    人類從幾千年前就開始研究如何預測地震,中國古代就有「觀星測震」「觀地測震」之說,從20世紀60年代起日本、美國、俄羅斯(前蘇聯)、中國等國家先後開始地震預報研究,至今地震預報特別是短臨預報仍是世界級科學難題。
  •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測有什麼區別?地震是可以預測的嗎?
    唐山地震餘震區的地震活動非常豐富,呈起伏衰減狀態,至今仍有4、5左右地震的發生。近5年來,震中周邊200公裡內已發生3級以上地震17次,最大地震是本次地震。地震發生後不久。有網友表示,在此次地震發生前,電視裡彈出了預警信息。根據網友拍攝的電視畫面,該預警落款為「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大陸地震預警中心」。
  • 地震預警APP——地震可預警,預警能救命!
    其預警原理是電信號的速度比地震波快,這兩者的「時間差」即為地震預警時間。地震預警有別於地震預報。地震預報是對可能發生、但尚未發生的地震事件預先發出通告,地震預警則是在地震已經發生、但還未形成嚴重破壞時發出警告。地震預警時間有多長?
  • 兩天前的地震讓我下載了地震預警應用,這有用嗎?
    雖然四十餘年後的還有餘震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對於板塊活動造成的地質現象來說,四十年也不過是彈指一揮間,重點還是要放在地震造成的影響上。而對於地震破壞性的評估一般有兩種表示方法,第一種叫地震烈度,代表地震對地面的影響。有代表性的烈度表可以追溯到羅西-福雷耳 10 度烈度表(1883 年發表),1980 年中國重新編訂了地震烈度表,將烈度劃分為了 12 級。
  • 又一款保命預警APP刷屏了!它和地震預報有何區別?
    「有研究表明,如果人們能在地震發生時提前3秒收到預警,傷亡人數可以降低14%。如果能提前10秒發布預警,傷亡人數可以降低39%。」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創建者王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描述預警對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地震預警無法避免傷害,但能減少傷害。
  • 地震後秒級預警!
    根據規劃,該項目在遼寧建設預警臺站、預警中心和預警終端三類工程,建設961個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臺站,1個省級地震預警中心和12個市級信息發布中心,178個地震預警信息服務終端,其中10個Ⅰ型預警終端部署在政府應急指揮、通信電力、交通運輸等部門,168個Ⅱ型預警終端部署在中小學校。
  • 推薦四款最好的免費地震監測預警APP
    最極端的情況就是當你在海邊沙灘曬日光浴的時候,如果海裡發生強震,地震監測APP的信息能讓你趕在海嘯來臨前逃跑。地震監測預警類的APP應用商店裡已經有不少,這些APP其實就是官方地震數據和預警信息的一種推送渠道,也就是說地震發生後,需要地震局採集到震源數據然後再推送到APP用戶的手機上。
  • 各國地震預測研究:日本可預警十幾秒
    地震到底能不能預測?上周末發生在四川雅安地區的7級強震導致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積極抗震救災的同時,不少中國人也開始爭論起地震是否可以預報。事實上,與中國一樣,國際上對此亦爭論不休,而各國地震研究,亦多次沉浮波折。
  • 推薦五款最好的免費地震監測預警APP
    最極端的情況就是當你在海邊沙灘曬日光浴的時候,如果海裡發生強震,地震監測APP的信息能讓你趕在海嘯來臨前逃跑。地震監測預警類的APP應用商店裡已經有不少,這些APP其實就是官方地震數據和預警信息的一種推送渠道,也就是說地震發生後,需要地震局採集到震源數據然後再推送到APP用戶的手機上。
  • 日本地震預警的推廣對中國有哪些啟示?
    研究日本如何推廣、應用地震預警,可以為中國地震預警制度建設提供啟發。「緊急地震速報」誕生 。2006年8月,氣象廳開始試行向特定組織發布地震預警信息。2007年2月有學者開展國民對該系統認知的意識調查。2007年10月開始大規模推廣。
  • 唐山5.1級地震前電視彈出預警!山東2022年全面建成地震預警系統
    此外,據@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微博顯示,天津提前23秒收到06:38 河北唐山 4.8級左右地震的預警信息,預估烈度2.1度。該地震是大陸地震預警網自2011年以來連續成功預警的第57次破壞性地震。震中附近地區開通了地震預警功能的手機、電視、網際網路電視和手機 APP 用戶等提前收到地震預警信息。圖為震中附近地區開通了地震預警電視用戶提前收到地震預警信息。
  • 【地震救命】推薦幾個地震預警APP
    大數據分析通過使用衛星和氣象數據,並結合統計分析,開啟了一種新的地震預報形式。而這項研究所取得的喜人成果似乎可以有力駁斥那些否定者們的錯誤觀點。這些創新者中,其中之一便是位於美國澤西島的Terra Seismic公司,通過使用衛星數據可預測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大地震,精準度達到90%。
  • 中國地震預警:國家地方「兩張網」,該聽誰的?
    第二代大陸地震預警網基於分布式處理的全面升級,進一步優化算法,預警盲區半徑縮小 15%。尤其在四川地震區人口覆蓋率將達到 99%。兩套系統的技術有何異同?用原四川省地震局局長龔兆和的話說,兩個系統的預警功能看起來差異不大,基本能滿足預警需求。
  • 盤點各國地震預測研究 日本震前十幾秒可預警
    地震到底能不能預測?上周末發生在四川雅安地區的7級強震導致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積極抗震救災的同時,不少中國人也開始爭論起地震是否可以預報。事實上,與中國一樣,國際上對此亦爭論不休,而各國地震研究,亦多次沉浮波折。從國際科學界的相關研究分析,最近二十年包括美國和日本頂級地震學家在內的各國權威學者認為,地震是無法預測的,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工作是一項毫無希望的工作。
  • 地震預警APP遭受質疑 有人延遲6小時收到預警信息
    宜賓珙縣一所中學校長介紹,預警系統是市教體局統一安裝的,目前學生比較多的學校才有,但有的安裝了也不會用,「放在那兒,還沒發揮作用」。而地震預警系統進入社區,要追溯到2012年,由成都幾個社區率先安裝,直到去年5月,成都高新區60個社區集體安裝,才成規模。到現在,預警系統共覆蓋了成都101個社區。但這也僅是一小部分,在這次地震中,許多成都人沒有收到預警。
  • 地震預警APP登頂App Store免費榜:電波跑贏地震波!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通過電臺廣播、手機簡訊、電視等途徑,提前61秒向成都發出預警,提前31秒向貴州省畢節市發出預警,提前10秒向宜賓市發出預警。除上述幾種途徑外,由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開發的地震預警APP也是必備的手機軟體,截至發稿,地震預警APP已登頂App Store免費榜。
  • 地震可以提前預測嗎 地震預警app如何使用【詳解】
    地震能不能提前預測,如果遇到地震了怎麼辦?這時候你就需要一款能夠提前預警的地震app了,尤其是位於震區的用戶,提前預警地震能夠救命哦。  地震來了該怎麼辦?很多朋友都會問這個問題——特別是這兩天突然發生了兩次大地震。
  • 地震總是不期而遇!地震預警APP究竟靠譜不?
    網上流傳的電視所彈出的地震預警地震預警並不算什麼新鮮事,目前我們所用的MIUI、VIVO等主流安卓系統,其實都已經內置好了地震預警功能。接下來我們就篩選兩款比較有代表性的,向大家介紹一下。1. 地震預警這款APP與系統自帶的地震預警很像,除了可以提供相關地震信息外,還能像MIUI預警一樣,在地震波到來前發出全屏倒計時+高分貝聲音提醒(自動使用最大音量)。首次使用時APP會確定你的位置,然後根據這個位置,計算出地震波的影響程度及預估到達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