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容易焦慮?你該看看這一篇了

2020-12-22 澎湃新聞

原創 鄧蘭芳 丁香醫生

生活中,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的擔心和體驗——

考試臨近,越來越感到自己心砰砰跳,有時還睡不好;

演講前就老是糾結和擔心,一上臺更是心慌顫抖呼吸急促;

初入職場總擔心出錯,甚至喜迎職位晉升也陷入糾結為難;

明明兩人相親相愛好好的,老是擔心另一半出什麼狀況;

為什麼那些優秀的老公/老婆、優秀的娃總是別人家的;

房貸、車貸、消費貸,各種經濟壓力月月光;

總之,最近比較焦慮……

人人都可能碰到這些事,「最近比較焦慮」已經成為不少朋友自我調侃的口頭語,有些人自我調節一下就過去了,有些人卻深受其擾。

都說「想開點就不焦慮了」,但為什麼自己總是想不開?到底應該如何正確應對焦慮?

鄧蘭芳

駐丁香醫生醫師

中山市第三人民醫院精神心理科主治醫師

一、咱們真的了解「焦慮」嗎?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➊ 認識焦慮

焦慮,通俗來講,主要指擔心/害怕/恐懼的心理狀態。

完全沒有任何焦慮的人生,可能是不存在的;一定程度的焦慮情緒,可以激發咱們的動力和衝勁,有助於咱們向著目標努力前進,對人生有益無害。

只有當焦慮情緒達到一定嚴重程度的時候,可能才達到了焦慮障礙的標準。

如果咱們把完全沒有任何焦慮、心如止水的狀態定義為「無焦慮」(比如,佛家追求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那麼——

絕大多數朋友在遇到前文所述事件時,表現出來的短暫的擔心/糾結/害怕等情緒,屬於處境性焦慮,多數都處於無焦慮和焦慮障礙之間,都是咱們人生奮鬥路上所必須的動力之源。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➋ 如何識別正常的焦慮與病理性焦慮?

當焦慮到達一定嚴重程度的時候,不僅失去了有益無害的特質,反而可能會適得其反,導致痛苦和不適,並降低效率。

那麼,病理性焦慮具有哪些特點呢?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擔心/害怕/恐懼的情緒沒有確定和固定的對象,或者明顯過分超出現實情況(比如感到心慌甚至只是感覺到了心跳,就擔心自己是不是要猝死了),或者相關的客觀問題消除後,焦慮情緒仍持續存在。

第二,除了情緒體驗之外,病理性焦慮還會有身體方面的症狀。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可以表現為坐立不安,來回踱步,叫喊,顫抖;也可以表現為出汗、口乾、噁心、嘔吐、頭暈、乏力、心悸、吞咽困難、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尿頻尿急、睡眠紊亂等症狀。

第三,病理性焦慮會導致明顯的痛苦感受,並明顯降低個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面的效率。

病理性焦慮,一般既有焦慮的情緒體驗,也有身體症狀表現,程度嚴重且帶來明顯痛苦和日常生活負面影響,呈持久/反覆趨勢。

若只出現焦慮情緒體驗,或者只有身體上的症狀,都不能直接定性為病理性焦慮。

➌ 那焦慮障礙是怎樣的呢?

焦慮障礙,屬於醫學診斷性用詞,需要由精神科醫生進行專業評估後作出,有著嚴謹的診斷標準和要求。

概括來說,診斷焦慮障礙,除了要求具有前述病理性焦慮的基本表現之外,還要求症狀持續的時間 ≥ 6 個月,且需要確認這些症狀並不是由軀體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所引起。

二、想開點,就不焦慮了嗎?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這個問題,咱麼可能得分不同的角度來看。

首先,任何時候,咱們不必過度苛求沒有焦慮的人生。

即使是得道高僧,每日靜修所達到的境界,可能也是暫時的。若真心如止水,只怕最後落得一潭死水。

讓人生保持適當的焦慮體驗,咱們才能以更好的狀態去實現自己的目標和需要。從這個角度來說,適當焦慮並不可怕,完全可以為我所用。

另一種情況,擺脫不了焦慮,要注意是否是焦慮障礙。

這種情況下,「想開點」或其他的自我調節很可能難以湊效;還會有很多其他因素需要考慮。此時,可能需要醫生介入提供幫助。

三、怎樣有效緩解焦慮?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➊ 如何應對焦慮情緒?

首先,接納焦慮。如前文所說,沒有焦慮的人生是不存在的。

焦慮,其實源自咱們的欲望或需要,目標與現實的距離產生了焦慮。咱們需要接納這樣的觀點:人生處處是焦慮;適當的焦慮是前行的動力,有助於實現目標。

換句話說,咱們不能追求「不焦慮」或「無焦慮」,而應該以一種擁抱和期待的態度來接納焦慮。

然後,努力將焦慮轉化為具體的行動,保持行動節奏,一步步接近目標。

目標實現(或問題解決)後,咱們自然接著向下一個目標發起焦慮和行動,如此向未來前行。

現實當中,有些朋友追求完美主義,完美主義不是錯誤,但不付諸行動的完美主義就是個錯誤,會讓你陷入焦慮的深淵難以自拔。

➋ 哪些情況,建議向精神心理科醫生求助?

如果不僅僅是焦慮的情緒體驗,還出現了如前文所述的身體症狀,持續存在無法自我調節,給日常生活帶來了明顯的痛苦和負面影響,建議及時就診,向精神科專科醫生尋求幫助。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首次因為這些痛苦就診的朋友,精神科醫生可能會進行詳細的面談了解具體情況,還會根據具體的症狀酌情安排一些檢查(比如,可能包括但不限於心理測驗量表、抽血檢查、心電圖等等)以助於作出更準確的判斷和治療建議。

對於已經明確診斷的焦慮障礙患者,建議謹遵醫囑,堅持規範的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自我治療和康複方案,定時複診評估和積極溝通,爭取治療徹底。

咱們沒必要追求無欲無求,大可接納焦慮,和它做朋友,攜手並進;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可以肆虐,杞人憂天也不是咱們所求。

一旦覺察到它肆無忌憚地增長了,建議及時尋求專業人員來治治它。

監製 猴鴿

參考文獻

[1] 許又新.神經症(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8.

[2] 許又新.精神病理學(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1.

[3] 陸林.沈漁邨精神病學(第6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原標題:《總是容易焦慮?你該看看這一篇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為什么女人容易在結婚前焦慮?
    很多女人在面對結婚這件事的時候,多多少少會有一些緊張和焦慮,也會有各式各樣的行為表現,嚴重的的確還會感到身體不適。適當的焦慮可以促成我們去更好的辦成這事情,比如提前進行婚禮的部署規劃,比如和愛人溝通商議,爭取在每一個小細節都能達成共識,而過多的焦慮只會適得其反,因此結婚這件事冥冥之中成了愛情的"試金石"。我經常在說,其實婚前焦慮是很常見的,關鍵得弄清楚焦慮的原因是什麼?
  • 為什麼焦慮的人容易沒胃口?該如何應對食欲不振?
    為什麼焦慮的人容易沒胃口?當一個人開始感到壓力或焦慮時,他們的身體就會釋放壓力荷爾蒙。處在焦慮當中,該如何應對食欲不振?長期的食欲不振會導致健康問題。那些因焦慮而失去胃口的人可以嘗試以下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 當焦慮出現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
    緊接著交叉神經也會啟動,血壓飆升、心跳加速都可以讓你牢牢記住這個經歷,如果它是足以對人身造成危險的情況,那麼你下次很大概率會自動躲避。這種自動的機制雖然有利,但是如果處於過於敏感的狀態時就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焦慮症的形成就與這種機制的有著密切的關係。
  • 不是吧阿Sir,你又開始焦慮了?
    今天我們來聊聊關於焦慮的話題怎麼樣? 這期推文的標題是「不是吧阿Sir,你又開始焦慮了?」 沒錯,是我又開始開始焦慮了,並且長期處於焦慮的狀態中。
  • 心悸心慌該怎麼辦 孕婦焦慮心慌怎麼辦
    心悸心慌該怎麼辦很多時候,當我們身邊有人因為低血糖而暈倒時,我們肯定會嚇得不知所措吧,其實,在這種時候我們更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及時為病人提供良好的急救措施,從而防止病情加重。在這裡,小編就要為大家講解一下「低血糖的處理方法」,大家可要認真學習奧。
  • 其實,日常中的一些小方法,就能解決你的焦慮!
    一、心理因素 沒有思想準備的生活,總是希望一切都會順利和安全。那些不準備受苦的人遇到矛盾時會感到驚慌失措。他們會抱怨,覺得無法生活。這是焦慮症的具體原因之一。
  • 《我焦慮得頭髮都掉了》:學會這四個方法,你也能戰勝焦慮
    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因為我們的大腦不停的運轉,身體不能供給大腦足夠的營養,我們身心疲憊、表現失常、睡眠不足、心煩意亂、容易與他人起爭端、不敢選擇、不斷縮小自己的生活範圍,進而我們的身體出現呼吸困難、胃疼、眩暈等各種症狀,焦慮讓我們非常痛苦。焦慮抓住我們以後,它的力量似乎無比強大,讓我們無法逃離。它到底是怎麼控制我們的身心,進而影響我們的生活呢?
  • 容易緊張、焦慮的人,試試這個辦法
    生活中,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的擔心和體驗,焦慮高考、焦慮求職、焦慮工作發展、焦慮婚戀、慮中年危機等等,生活被各方面的壓力和焦慮完全佔據了,什麼事都做不好,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很多人都說「想開點就不焦慮了」,但為什麼自己總是想不開?到底應該如何正確應對焦慮?只能束手就擒嗎?   來自專業醫生的分享——濟南遠大精神科李沛英主任醫生教您解決焦慮問題。
  • planB焦慮是什麼意思和梗 planB焦慮含義介紹
    planB焦慮是什麼梗?很多人在做計劃時,都會有B計劃,那麼planB焦慮是什麼意思呢?它又是怎麼來的呢?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下抖音planB焦慮意思,一起來看看吧!  planB焦慮是什麼梗  形容因為原有計劃被打亂後產生的焦慮情緒。指的是一些只有A計劃的人,這種人通常不會隨機應變。
  • 那些相對容易陷入焦慮的星座——E星座趣談
    當你焦慮時,是頭腦在嘗試保護你,促使你提高反應能力和技能水平。只不過有時過度焦慮反而容易思前想後,給自身帶來不舒服的感受。今天佩玲就來跟大家好好聊一下那些相對容易陷入焦慮的星座。
  • 心理學:如果你經常感到焦慮,這5點幫你識別是否患了焦慮症
    2.焦慮的程度同樣的一件事情,正常焦慮的人會認為,他在這件事情上遇到了一些阻礙,只要自己努力尋找解決辦法,事情就會得到解決,雖然他們感到焦慮,但還不會覺得天要塌下來了。而患有焦慮症的人可不這麼想,他們總是喜歡把事情想得非常誇張、後果嚴重,甚至覺得馬上要危及到自己的生命一樣。
  • 這11個心理學家提供的技巧,幫你管理工作的焦慮和壓力
    執業臨床心理學家、情緒健康中心的創始人戴布勒說:「那些與焦慮作鬥爭的人應該努力、隨時隨地、充分地參與生活,儘管他們正在遭受焦慮的折磨。願意充分體驗各種經歷,並接受這一系列經歷產生的感受,同時繼續做他們認為重要的事情,這可以引導他們減輕他們的焦慮感。」
  • 面對焦慮,5個小方法,幫你自我調節度過焦慮
    焦慮,大概已經成為當下最顯著的一種時代病。好像也沒什麼突發事件,怎麼就焦慮得睡不好覺?明明吃穿不愁了,為什麼還是莫名地擔心憂慮?其實自己知道外面很安全,可是為什麼一到公共場合就手心冒汗、呼吸急促?如果你有這些經歷,恐怕你已經被焦慮症纏身。
  • 智商越高越容易患的一種病?快來看看你了解多少
    智商越高的人才越容易患情緒誘發病。在同一時間內,聰明智慧的頭腦能發現十件讓人悶悶不樂的事。——約翰·辛德勒人們日常生活的許多病都是由情緒引起的,你了解嗎?換句話說:如果你感覺身體某個部位非常難受,像是要生病了,或者你現在已經病倒了,那麼你極有可能是得了EII病。對於任何一個像你這樣的醫學外行來說,可能很難相信這個事實,但諸多的事例卻證明了這個結論的真實性。耶魯大學醫院門診部在一篇報告中指出:到他們醫院就診的病人中,有76%的人得過情緒誘發病。
  • 我們這麼易焦慮的人群,本不該使用微信的
    微信這東西,真是現世報。我們這麼易焦慮的人群,本不該離得如此近,也沒有那麼多正經信息需立即互達。如今添加了一堆群,成天在裡面搶紅包鬥法拼刺刀:「你兒子幹啥工作呢?一月掙多少錢啊?房子多少米啊?你姑娘結婚沒呢?生孩子沒呢?生了幾個?……」早晚得釀出奇禍。
  • 30歲的你如果正處於焦慮,看看陳數說的這段話
    到了三十多歲,通宵追個劇,第二天都能在鏡子前盯著看好久,眼角的細紋和黑眼圈好像都在提醒你,早已不是二十多歲的小姑娘了。很多女性進入三十歲最大的感受就是:焦慮。沒結婚的女性被各種催婚,結了婚沒生孩子的女性又被輪番催生,生了孩子的女性又被小孩和幹不完的家務活團團圍住。
  • 狗總是亂叫擾民?來看看是這7大原因裡的哪一個?
    這幾天提的最多的問題是關於狗叫擾民的,之前我也寫過一篇相關的文章,但那個案例主要是因為狗的分離焦慮而引起的。舉個例子,有的狗在吃東西或玩玩具時,主人一靠近就會低吼吠叫,這是警告,也是不滿。甚至是你在想要教訓它時,它會通過威脅吠叫來反抗示威。原因就是狗的地位過高,當它覺得它的地位比你高的時候,那麼這個屋裡的所有東西都是屬於它的,一旦你靠近它重視的東西,它就會發出警告,讓你滾遠點。而這個時候,你必須重視這個問題,去訓練它,壓制它的地位,培養它的服從性了。
  • 心理揭秘:人為什麼會產生焦慮情緒?3招讓你把焦慮轉化成動力!
    結果發現,連一半都沒有實現,於是就陷入到焦慮的情緒中無法自拔。每天處於一種恐慌、擔憂、不安的心理狀態,想要走出來,卻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很多時候,讓我們感覺到焦慮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認識。在《如何才能不焦慮》這本書中,作者關於焦慮提出了這樣一個公式:焦慮=關切+焦慮。
  • 職場上的焦慮該如何破解?
    劉飛耷拉著腦袋,無精打採的說:「我知道這次比賽的重要性,哪怕得到前三名也行,不僅可以提高公司在市裡的名氣,自己也能得到市級的表彰榮譽,一舉兩得,可要是得不了名次,該怎麼辦呀?於是在比賽的時候腦海裡還是在不停的想,越想壓力越大,越想越焦慮,導致沒有發揮好。
  • 留學之初感到恐懼和焦慮你該怎麼辦?
    於是,我漸漸地學生了利用我身邊能用的資源,比如我找到了一些中國留學生的群體,可以抱團取暖;找在學校中性格比較好的老師,和自己聊得來的中國同學和對中國有興趣的外國同學,慢慢地,你就會明白,那些對你不好的人對誰都不好,所以你也不用太在意,不要讓這種處事風格的人影響到你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