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很「懷舊」的一首詩歌,專為親弟弟而寫,開篇28字成千古絕唱

2020-12-22 沉醉古詩文

文/顧無

【引子】

人的回憶可以留存很久,久到一輩子念念不忘。

然而事物無情,往往被風塵催殺,很快就物是人非。

所以,同一個人,同一處地方,幾十年以後再去,往往就會有天翻地覆的感覺。

其實也用不了幾十年,所謂的70後,80後,90後這樣的分界,每一代都有屬於自己的回憶,每一代都幾乎理解不了其他人的回憶。

現在再回頭想想小時候,無憂無慮在清澈的河流裡遊泳抓魚的日子,在田地裡偷吃麥子,偷偷烤紅薯和叫花雞的日子,上學的時候和老師對著幹,和同學鬧矛盾的日子,都是我們再也回不去的記憶。

某一天,我們會看到一些,勾起我們青春回憶的東西,物是人非的感覺,不由自主的湧上心頭。自己終究是老了,年輕人有他們自己的東西,我們也有我們的回憶。

【臨其詩境】

上邊說這麼多,其實就是這首詩的主題。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蘇軾的一首詩。

公元1061年(嘉祐六年)冬,蘇轍送蘇軾至鄭州,分手回京時經過,作詩寄蘇軾,這是蘇軾的和作。

這個地方,有著兄弟兩個怎麼樣的回憶呢?蘇轍19的時候,曾被任命為澠池縣主簿,還未曾上任,又被告知中了進士,於是與蘇軾一起赴京應試,路上經過了澠池,兩人一起在縣中僧舍借宿,認識了奉閒(僧人名),又一起在牆壁上題詩,如今蘇軾赴任陝西鳳翔又經過了,於是作《和子由澠池懷舊》,之前與弟弟的種種,都在詩歌中再次重現,只是已經,物是人非。

【經典原文】

和子由澠池懷舊

宋代:蘇軾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條分縷析】

前四句的比喻可以說驚豔到了極致,一直到以後的幾百年裡,人們想到離別,想要物是人非的感覺,再也沒有什麼能夠超出「雪泥鴻爪」的形容了。

一如「一枝梨花春帶雨」成為形容美人落淚的唯一,「飛鴻踏雪泥」亦是唯一。

一個人,幾十年裡的奔走像什麼呢?

應該比較像飛鴻在雪泥裡走過吧,雪泥上偶然留下輕重不一的指爪痕跡,但是轉眼之間,飛鴻展翅高飛,這片痕跡就成為無人問津,被遺忘的存在了。

前一句有「飛鴻踏雪泥」的語句,後邊兩句又分別以「泥」,「鴻」為起筆,用到了頂針這種手法,讀來朗朗上口,詩歌節奏也清晰明朗,一氣呵成。

這四句既是比喻,又是蘇軾對人生的感悟和喟嘆。開篇就做到了抓人眼球,引人深思,為下文的議論作了充足的鋪墊。

後四句則純是懷舊,在池這個物非人非的地方,懷念著與親弟弟蘇轍一起經歷的點點滴滴。

之前認識的僧人已經去世,骨灰被安放進新造的那座小塔中;牆壁也已然壞損,沒有辦法再看到當年的題詩了。

往年一起趕考時候的崎嶇經歷你還記得嗎,路途是那麼遙遠,兩人都無比的睏乏,還有跛驢一聲無力的長嘶。

關於跛驢這個片段,蘇軾自己還加了一個註腳「往歲馬死於二陵,騎驢至」,為讀者解釋自己為什麼騎著驢進京趕考。

【顧無說】

整首詩的風格一言難盡,悲涼中有著達觀,低沉中有著昂揚。正是一生經歷種種挫折卻依然熱愛生活的蘇軾的矛盾心理。

他很有理由自暴自棄,悲觀度日的,可是他生來就有的曠達不允許這種墮落。所以蘇軾的一生就活在這種矛盾裡,骨感的生活與飽滿的理想,無奈的現實與積極的心理,兩個對立面不斷的碰撞,才有了今天我們讀到的蘇軾,有了這麼多的千古名篇,有了曠達這個詞的人格化象徵。

相關焦點

  • 蘇軾25歲寫給弟弟,最富哲理的一首詩,開篇便驚 豔世人800年
    蘇軾25歲寫給弟弟,最富哲理的一首詩,開篇便驚 豔世人800年人生短暫,四處奔忙,或為了生計或為了事業,東奔西走,聚散匆匆。這到底像什麼呢?蘇轍十九歲時曾被任職為澠池縣的主簿,但因為考中進士並未到任,心中留有遺憾。
  • 蘇軾很「痴情」的一首詩歌,為海棠花而寫,最後14字流傳1000餘年
    【臨其詩境】寫作這首詩的時候,是蘇軾被貶到黃州擔任團練副使的第五年。蘇軾的少年過得很順利,年僅24歲的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這樣的成績即使放在整個北宋的歷史上來看也是很耀眼的。
  • 蘇軾寫給弟弟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充滿哲理,娓娓道來寫得很深刻
    公元1061年(嘉祐六年)冬,蘇轍送別哥哥蘇軾到鄭縣,也就是今天的鄭州,然後他一個人獨自回到京城,還特意寫了一首詩《懷澠池寄子瞻兄》寄贈哥哥,這讓蘇軾很是感動,隨後他又回贈了一首《和子由澠池懷舊》,兩首詩都是經典名篇,而且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兄弟感情深厚,彼此都牽掛著對方,可以說是成為了一段千古佳話
  • 蘇軾為高僧的畫作題詩,畫已失傳,詩卻成千古絕唱
    詩歌中有一種特殊的題材,名為「題畫詩」,顧名思義,就是在畫上題詩。這類詩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畫自題,另一種就是根據他人的畫作題詩。明朝大才子唐伯虎的《畫雞》,「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就是很經典的自畫自題詩。
  • 蘇軾雨夜被驚醒,思念弟弟蘇轍寫下一首詞,開篇7字就是經典名句
    提起大文豪蘇軾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學生時期肯定都背過他的詩詞,蘇軾是宋朝「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雖然這些頭銜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都很厲害,但是蘇軾的一生過得卻並順利。當年蘇軾跟弟弟蘇轍一起考中進士,兩個人十分開心,都開始幻想一同入朝為官,一同為國家效力的的美好情形,但是天不遂人願,兩個人的命運卻是一個比一個坎坷,他們的一生都是飽經辛酸的苦難一生。
  • 蘇軾新婚之夜寫下一首「洞房詩」,卻成千古絕唱,讀完讓人臉紅
    自難忘"就是為她而寫。蘇軾新婚之夜寫下一首"洞房詩",卻成千古絕唱,讀完讓人臉紅其實蘇軾寫給王弗的不止這首詞,在他們新婚時,他曾借鑑前人的詩句,連用4名句,將妻子誇得天上有地下無。流傳千古,讀完讓人不禁臉紅。
  • 蘇軾很豪放的一首詞,開篇7字就驚豔了世人,中年人深有感觸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上闋主要寫描寫出獵的盛況。"老夫聊發少年狂"開篇7個字就給人無限豪邁之情,驚豔世人,尤其是對於中年人來說,都深有感觸。老夫,是古代年長男性的自稱,切合作者的年紀和口吻。"聊",是姑且的意思。這句說,老夫今天要發一發小夥子那種"狂勁兒"了。
  • 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詩,形容人生是「應似飛鴻踏雪泥」,寫得妙
    1061年,也就是宋仁宗嘉祐六年,蘇軾與弟弟蘇轍一起參加「制科」考試,連名並中。仁宗皇帝非常高興,認為自己給子孫找了兩位好宰相。歐陽修也感嘆:「自前未有,盛事,盛事。」這一年,蘇軾被授予大理評事、鳳翔府籤判,十一月赴任。在赴任途中寫了給弟弟子由的詩《和子由澠池懷舊》。
  • 蘇軾最令人叫絕的一首詩:正著讀是經典名篇,倒著讀更是千古絕唱
    迴文詩,顧名思義,就是正讀倒讀皆成章句的詩篇,是古代詩歌的一種獨特表現形式,也是漢語特有的一種使用詞序迴環往復的修辭方法。 「奶牛產牛奶」、「蜜蜂釀抄蜂蜜」、「院滿春光春滿院」、「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這都屬於比較低等級的回文語句,可以幫助大家理解迴文詩的具體含義,但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
  • 蘇軾結婚當天,寫下一首洞房詩,卻不料成了千古絕唱!讀完真肉麻
    大家都說,蘇軾是最「乾淨」的一位詩人,蘇東坡給世人留下的印象多是狂放不羈、豁達樂觀。其實,蘇東坡一生飽經憂患,嘗遍了酸甜苦辣、人情冷暖。蘇軾還是個非常浪漫的詩人。雖然說這首詩引用的都不是名人名句,但是蘇軾卻將它組成了千古絕唱!把自己描述成了沉浸於溫柔鄉的才子!不幸的是,王弗死在了蘇軾前頭,在愛妻去世10年後,蘇軾寫了那首感人至深的《江城子》。
  • 蘇軾被雨驚醒,寫給弟弟蘇轍的一首詞,開篇7個字,便是經典名句
    而據統計,蘇軾詩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是「子由」二字。出場次數竟然高達229次,令人咋舌。這個子由,正是他的親弟弟,蘇轍。唐宋八大家中,「三蘇」便是他們一家父子,蘇洵,蘇軾,蘇轍。蘇軾與蘇轍,與其說是兄弟,不如更像知己,二人兄弟情深,又同是文壇大腕,在中國歷史上也極為少見。蘇軾寫給蘇轍的詞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 蘇軾被貶期間,寫了一首詞,開篇13個字,便成為詞中經典
    提起蘇軾,大家想到的肯定是「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形象。的確,一直以來,豪邁不羈都是他的標籤。他的文字中,都是英雄氣概,激勵著無數人向上。東坡居士的詩詞,大多以豪邁樂觀為主,他似乎是一個很少抱怨的人。而他最為驚豔的一個作品,開頭只有13個字,卻代代相傳,傳唱千年。
  • 李商隱這首無題詩並不出名,但最後14字卻成了千古絕唱,水平如何
    他的詩作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其中多纏綿悱惻的愛情詩和無題詩,這些詩作由於寫得極為出色,也廣為後人流傳。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首詩,也是李商隱無題詩中的一首,雖然這一首詩並不是特別出名,但最後的14字卻極出色,甚至可稱千古絕唱!《無題》李商隱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後清宵細細長。
  • 蘇軾臨死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3境界,不少人卡在第2層
    詩歌是中國文化中的精華,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比中國人更熱愛詩歌。在眾多的文學家中,蘇軾是集大成者,他不僅是詞中高手,而且詩也寫得很出彩,再加上書法、繪畫,似乎就沒有他不精通的。這樣頂尖的天才,在晚年留下了一首詩,也是他一生的智慧總結。臨死前寫一首詩,短短28字提起蘇軾,大多數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詩人,但他還是一個身有官職的朝廷官員。
  • 孟浩然的一首詠懷經典,只是開篇10字就感動了千年,堪為千古絕唱
    與諸子登峴山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這首詩是孟浩然早期的一首代表作,寫得非常好,只是開篇10個字就感動了千年,堪為千古絕唱。當時,詩人尚在襄陽老家歸隱讀書、整日寫詩自娛。有一天,他約了幾個好友登上峴山遊玩,看見了羊公碑。由此,他便想起了羊祜曾經在此說過的幾句話,一時感慨不已,寫下了這首詠懷名作。
  • 蘇軾隨手寫了一首奇詩,能一次讀通順的,考普通話一定沒問題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有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今天甚至已經走向了世界,相對應的,中國文學也是一部漫長又輝煌的發展過程,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多種形式文體,以唐詩宋詞為代表,中國文學的形式多樣豐富,成為中華文學藝術寶庫中的瑰寶。
  • 杜甫為諸葛亮寫的一首詩,最後14字成千古名句,選入中學課本
    杜甫的作品也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對後世影響可謂深遠。晚年漂泊蜀地杜甫仍心系蒼生胸懷國事,為此他特地為諸葛亮寫了一首詩,其詩最後14字更是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
  • 蘇軾寫了一首和韻楊花詞,詞作有什麼特點,表達了蘇軾怎樣的感情
    蘇軾因為黨爭的原被貶謫到黃州,他不僅經歷了失去俸祿、一度缺乏住所等物質上的極度匱乏,而且經歷了朋友熟人多離散和冷落,加之「烏臺詩案」給蘇軾心理造成的陰影,他沒有自由創作詩歌的環境。還有就是蘇軾認為自己未來的仕途也是一片渺茫,他的內心世界充滿了困惑、苦澀、寒冷和寂寞。
  • 一生只寫一首,全詩僅兩句,卻成為中國詩歌上的千古絕唱!
    一生只寫一首,全詩僅兩句,卻成為中國詩歌上的千古絕唱!什麼是詩?《毛詩 大序》中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簡言之,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不同於其他文化樣式的是,詩的語言高度凝練,能用最少的文字來表達作者最豐富情感。所以,好的詩作,多不是長篇大論式的無病呻吟,而是點到為止的精彩發聲。
  • 弟弟蘇轍抱怨日子過得苦,蘇軾寫了首詩安慰,被後世奉為千古名作
    唯獨蘇軾的弟弟蘇轍,好像在古代文學史上的存在感並不是很高,所以很多人都覺得蘇轍跟蘇軾的文學造詣差了一大截,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其實不然,蘇軾雖然年僅21歲就高中進士,但當時一同參加考試的蘇轍才19歲,同樣是榜上有名,所以說蘇轍的天資是絕不輸蘇軾的。而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兄弟二人各自作的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