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浙江省中醫院湖濱院區肝膽外科病房,63歲的龐阿姨(化名)正與家人一起整理東西,準備出院。遇到來查房的李寧教授,她有些激動,忙讓家人給她和醫生們拍個合照。
回想十幾天前,自己陷在剛發現腫瘤的恐懼和糾結是否做手術的煩亂情緒裡,龐阿姨忍不住對醫生們說:「沒想到這麼大的手術,這麼快就能出院了。」
突然感到上腹部疼痛竟是十二指腸乳頭長了腫瘤
龐阿姨一家是台州人。在親友的印象中,她的身體一直都不錯,幾乎很少生病。
一個多月前,龐阿姨突然出現上腹部疼痛,考慮是胃腸道的問題,她到當地醫院做了胃腸鏡檢查,各項指標都是陰性。報告單上,只有一項腫瘤標誌物略高,糖抗原CA199數值有100多(CA199是胰腺癌和結、直腸癌的標誌物,陽性的臨界值為37kU/L)。於是,醫生建議她加做一個腹部CT。
經過腹部CT檢查,她的十二指腸部位發現一個3釐米左右大小的腫物,當地醫院隨即建議轉到上級醫院進一步治療。在市裡醫院一番檢查後,醫生告訴她,這個情況不理想,得要動個大手術了。
龐阿姨一輩子沒得過什麼大病,一聽要動手術,還是「開膛剖肚」的大手術,嚇壞了。12月初,在家屬們多方打聽下,他們輾轉來到浙江省中醫院就診。
入院後,經過仔細檢查,李寧教授團隊為他們作了耐心解釋和科普:「通過CT片子顯示,在十二指腸乳頭處有一腫物,而且膽管、胰管都擴張。由於腫物處於腹腔深層組織中,周圍血運豐富,手術過程需游離切斷多處臟器、組織、血管。與一般普外科手術相比,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創傷大,併發症發生率高,患者恢復慢,是普外科最複雜的手術之一,同時考慮到患者的年齡及病情,所以可以選擇進行微創手術。」
「微創手術相比一般手術耗時會久一些,但後期康復也會更快……」李寧教授和團隊醫護人員將手術方案及風險都清清楚楚告知他們,獲得龐阿姨和家屬們的高度信任。
決定手術後,李寧教授帶領團隊進行了詳細手術方案討論,並進一步做了PET/CT,在加速康復的外科理念下,對患者進行了充分的術前準備,手術如期舉行。
手術很成功,完整切除腫瘤標本,精細完成三處消化道重建吻合,出血量僅250ml。這也代表著醫院首例完全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順利完成,填補了在此項技術上的空白。
術後,龐阿姨恢復得非常快,腹部僅留下幾個小疤痕,術後當天就拔了胃管,第三天可以自行下地活動、正常進食,無胰瘻、膽瘻、出血等併發症發生。病理檢查顯示切除完整,清掃徹底。很快,龐阿姨就達到了出院標準,可以回家繼續康復了。
「雙主刀」完美配合為患者創造更多機會
上周,60多歲的胰腺癌患者李阿姨(化名)也在省中醫院接受了全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成為此項技術的第二位受益者。
李阿姨家住下沙。前段時間,她出現不明原因的黃疸,遂到醫院就診。檢查發現,其胰腺與膽囊溝通的部位有個3釐米左右的腫塊。經過前期減黃治療後,她在省中醫院下沙院區做了PET/CT,明確病變部位集中在胰腺局部,沒有出現淋巴轉移。之後,她轉到湖濱院區,準備手術。
手術耗時7個多小時,由李寧和金法兩位醫生主刀,採用「雙主刀」模式相互密切配合,順利完成全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出血量很少。
目前,李阿姨也可以出院了,而距離她入院也僅過去了8天,較以往該病種術式病友的住院時間,縮短了一半。
在外科手術中,胰十二指腸切除術(PD)是治療胰頭癌及壺腹周圍腫瘤的標準術式,該手術方式由於臟器切除困難、消化道重建複雜、術後併發症多,是腹部外科最複雜、最富於風險性的標誌性手術之一。
而全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LPD)則更被譽為普外科和腔鏡外科醫生心中難以攀登的「珠峰」。其手術切除範圍廣,涉及膽管、膽囊、胃、胰腺、十二指腸切除,肝十二指腸韌帶清掃,同時需要進行胰腸、膽腸和胃腸吻合的三處吻合。由於操作技術要求高,難度大,國內仍只有少數大的醫學中心能夠開展。
雖然難度增加,但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具有微創、精準、痛苦輕、術後恢復快等優點,因此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具有較大的優越性。
「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對患者來說,減輕痛苦、預後好、治療費用低;對醫生團隊來說,每一次的手術過程,都能被清晰記錄下來,也使得年輕醫生可以更快地發展、進步。」 李寧教授說。
記者 陳彥汝
通訊員 鮑航行
編輯 潘雷監製 徐芳
【來源:浙醫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