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nfor大中國區及韓國商業諮詢高級總監 鹿崇
2020年即將結束,而COVID-19對整個世界的影響給我們帶來了深深的烙印。2020年也促使食品飲料行業竭盡全力使業務能夠適應當下和未來的發展。儘管不確定性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但通過把工作重點放在縮短上市時間、加強食品質量和安全、優化供應鏈彈性以及創建全渠道模式等方面,食品飲料行業的企業正在進行全面調整,以抓住未來的機遇。
通過卓越運營(Operational Excellence)優化企業資源效率,包括人力、能源、水等各個方面,當前很多此類項目已經取得成功。如,農業正在通過物聯網等新技術推行精耕細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浪費,並提升了產量。1
在當下這個創新與變革的時代,哪些力量將推動食品生產企業的數位化未來?
預測一:雲
如今,雲已經成為推動各個行業變革的巨大力量。對於企業來說,完整地採集來物聯網設備和擴展供應鏈的數據是非常重要的。為此,我們在雲端建立了數據湖,使用雲中的人工智慧服務和計算功能來實現智能並使數據變得有意義。
雲的一大優勢是將技術作為一種服務來使用。雲還提供了快速變革的機會。我們的很多大客戶已經遷移到雲,或者已經計劃好了他們的上雲之旅。我相信,2021年將會有更多的食品企業走向雲端,通過追求卓越運營,在具有不確定性的未來幾年內,讓自己的業務適應市場的發展。
預測二:全渠道
後疫情時代,食品生產企業面對的市場需求發生了巨大變化——送餐、送貨上門服務成為壓倒性服務模式。而且這一趨勢已經不太可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因為消費者已經習慣於通過網際網路平臺訂購食物。而全渠道的經營讓企業順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從而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2021年,很多食品生產商都會通過實施電子商務成為全渠道的供應商,要麼成為一家網店,要麼連接到天貓或者京東這樣的數字平臺。
另一個重要的轉變是品牌意識。不通過零售商,直接與消費者建立關係,會讓品牌變得更強大。如今,當消費者有疑問時,他們不會撥打包裝上的客服電話。新一代的消費者耐心有限,他們隨時想下訂單,隨時希望得到客服的回應,即使是在半夜。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聊天機器人是一個好辦法,通過聊天機器人向消費者提供回應或者反饋。這同時也會產生消費者對於食品喜好的海量數據,從而推動產品的創新。
預測三:工業4.0技術
儘管挑戰已迫在眉睫,但實際上只有6%的食品加工企業使用了物聯網技術,另有12%的食品加工企業表示計劃在未來兩年內研究物聯網的應用。其他的82%則沒有任何計劃,這確實令人難以置信。
這說明,儘管工業物聯網已經在一些領域中進行了試驗,例如檢測設備中的圖像識別,農業或者生產線上的物聯網設備等。但真正將這些技術應用和落地卻很少。例如,生產機器通過傳感器採集溫度和其他質量參數等大量的數據,但所有數據都存儲在機器中,產品交付後就被丟掉,數據變得毫無意義。
產品召回是食品飲料企業面臨的最大財務風險之一。食品製造業的召回過程是非常昂貴的,平均成本超過1千萬美元,涉及在整個供應鏈中傳達召回信息、檢索和處理被召回產品、調查事件以及採取糾正措施以防止再次發生等。
然而,研究表明,沒有一家企業敢說自己在跟蹤溯源以及質量管理等方面實現了完全的數位化,只有7%的企業表示「基本上」準備就緒了。一半(50%)的企業說他們還沒有數位化,而43%的企業認為他們在這個領域的狀態是「有限的」數位化。
這更突出地表明,大量數據還是保存在未聯網的系統中,例如電子表格、不同的質量系統、供應商系統和獨立應用的物聯網設備等。
令人振奮的是,到2021年,將有更多的食品生產商通過建立數字平臺,採集數據,並將其與ERP系統中的交易關聯起來。
預測四:數據驅動
數字平臺使物聯網的使用更加全面。這樣做的第一個好處是,可以更快、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召回,能夠立即發現並分析問題的根本原因。其次,數據可以用來推動決策,創建更智能的企業。例如,深度分析進口農作物的海外運輸情況,不僅要掌握其預計到達時間,而且還要了解運輸過程中的儲存條件,以便能夠更準確地預測過期之前的質量和使用情況。這將供應鏈的控制擴展到工廠之外,並使用從農場到餐桌的數據來提高質量和生產率,減少食品浪費,並將食品安全風險降到最低,從而成功將挑戰轉化為競爭優勢。
其他應用則使用圖像識別和機器學習(ML)來動態地確定收到的配料的質量,並使用這些信息來確定採購價格。我們的一位客戶已經在使用圖像識別和機器學習來確定生豬的脂肪和瘦肉等級,作為農民設定價格的參考。
使用物聯網傳感器檢查設備是否清潔,以及觸發清潔命令,降低汙染風險,這將給食品安全產生帶來重大影響,是2021年可能出現的一大趨勢。
預測五:對消費者透明
消費者越來越希望深入了解產品的信息,以幫助他們做出購買決定,67%的消費者表示,他們想知道他們購買食品包含的所有信息。
對此,23%的企業計劃在未來兩年內通過數字平臺向消費者提供原產地和其他產品信息,15%的企業聲稱已經有在用的數字平臺。
對於剩下的62%,他們認為重要的是向消費者展示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所做的工作。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零售商向生產商施加壓力,要求他們提供產品的更多信息,例如,樂購(Tesco)要求供應鏈企業提供食品浪費報告。
2020年,我們還看到了GS1 Digital Link(GS1數字連結)標準、沃爾瑪和家樂福就某些食品類別試行了IBM Food Trust食品安全區塊鏈解決方案,並向消費者開放了GlobalGAP GGN(全球良好農業規範),以便更好地跟蹤其食品供應鏈。2021年以後,這些應用將擴大到更多的產品類別,並作為區分生產商、證明供應鏈可持續性的一種方法。這意味著加強了從農場到餐桌的供應鏈控制,可以確定農作物是否真的不含轉基因,採取了何種農作物保護措施,以及其他因素等等。
2021年是創新和變革的新階段,在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等推動下,食品飲料企業必將加速數位化轉型,滿足市場的新需求和新變化,在未來的競爭中贏得先機。
關於作者
鹿崇先生現任Infor大中國區及韓國商業諮詢高級總監。他在企業應用軟體領域有超過15年的實戰經驗。鹿崇先生自2003年1月加入Infor至今。加入Infor之前,他曾在KPWOOD公司任系統工程師、SSA上海公司任職商業顧問,還曾在迅達電梯擔任過項目負責人。鹿崇先生畢業於清華大學管理信息系統專業。
參考資料:
1: 農業部門:為食品價值鏈的顛覆做好準備,《麥肯錫季刊》,2020年。
2:Michael Koeris博士,「食品召回過程中的真實成本」,《食品安全技術》,2018年9月4日。
聲明:本站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本網站對此聲明具有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