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思政實踐課 | 哲學系赴甘肅靈臺開展「聚焦基層發展,聆聽時代...

2020-12-25 北京大學新聞網

編者按:2020年是不平凡之年,是舉國戰「疫」之年、脫貧攻堅決勝之年、迎接建黨百年之年。在習近平總書記給青年的系列回信精神感召下,著眼時代命題和現實關切,2020年思想政治實踐課程設置「心有所信方能行遠」「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改革開放五位一體」「紮根沃土決勝小康」「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五條主線,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作為課程主持單位,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主講單位,教務部作為主管單位,校團委作為執行單位,協力推進思政實踐課方案完善和實施。100多位思政課教師、專業教師等擔綱思政實踐課任課教師,25個開課院系書記或院長全部參與帶隊,在革命老區、城鎮鄉野、田間地頭開展實踐課教學;100多位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各院系研究生黨員擔任思政實踐課助教;3226名選課學生正在生動的社會大課堂中學思踐悟總書記回信,讀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追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足跡,觸摸新中國的發展脈絡,在抗疫主戰場感受戰疫精神,在改革主陣地見證發展力量,在歷史大變局中讀懂中國未來,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8月24日至8月27日,北京大學哲學系師生在甘肅省靈臺縣開展「聚焦基層發展,聆聽時代之音」主題思政實踐課程。哲學系黨委書記束鴻俊、黨委副書記李林、團委書記段銳擔任任課教師,哲學系2019級博士生陳辭達、2019級碩士生山衝、2019級碩士生林凱楊擔任助教,2018級、2019級本科班共19名同學參加課程。課程採取線上線下結合方式,任課教師、助教以及5名同學實地調研,14名同學在線參加。

實踐團師生合影

走訪龍頭產業基地  感受農業發展動力

8月25日上午,哲學系在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舉行哲學系與靈臺縣人民政府共建思想政治實踐課教育基地授牌儀式暨課程啟動儀式。靈臺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王度林,束鴻俊,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程跟會,哲學系黨委副書記李林,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崇科,縣政協副主席曹菊梅,團縣委書記楊春麗,哲學系團委書記段銳,西屯鎮黨委副書記、鎮政府鎮長周海鵬出席儀式,參加活動的還有靈臺縣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哲學系赴靈臺思政實踐團全體助教和同學。

授牌儀式後,實踐團圍繞「循環經濟與現代農業」深入農業生產一線展開調研,先後前往海升果業高新技術產業園、盛豐農牧業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和甘肅金沃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家現代化農業產業基地進行參訪,並與企業負責人、基層幹部進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到具有「四省兩高兩早」(省水、省肥、省土地、省勞力,高產出、高品質和早掛果、早見效)生產優勢的矮砧密植集約高效栽培示範園,以及「國有公司+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新型產業扶貧模式。這對同學們初步了解當地農業產業布局,調研縣域農業發展與扶貧工作經驗具有直觀的推動作用,行程充實、成果顯著。

參訪海升蘋果園

參訪盛豐養牛基地

參訪沃森種植間

下午,實踐團與靈臺縣畜牧獸醫中心、果業辦和蔬菜辦的主要負責人,以及靈臺縣盛豐農牧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等舉行座談會,會議採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14名線上參與的同學通過騰訊會議參與互動。與會嘉賓圍繞靈臺縣農業發展取得的成就、脫貧攻堅的進程以及農牧業的發展方向和未來規劃等問題向實踐團進行介紹,並就農產品銷售、延長農業產業鏈、農業生產技術革新、農業科技人才引進等話題與實踐團展開深入交流。座談過程中,同學們專心聽講,認真思考,踴躍發言,在熱烈的互動交流中,實踐團對靈臺縣的產業發展狀況有了更加全面、具體的認識。

座談會現場

每日評議會

實踐團召開每日評議會,同學們就實踐中了解到的環境汙染、生態農業、扶貧措施等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束鴻俊對當天活動進行小結,並對同學們開展每日評議以及後實踐進行了指導。他指出,從宏觀層面看,靈臺縣的脫貧攻堅工作與產業發展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鮮活縮影,是青年學生了解基層建設現狀,感知國情社情民情的生動課堂;從學生成長角度看,調查研究靈臺縣縣情是青年學子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青年的寄語精神的大好機會,希望參與這次實踐的同學們能夠牢牢把握機會,真正深入到基層、深入到群眾中去,讀好「國情書」「基層書」「群眾書」,汲取專業課本中沒有的知識,不斷充實頭腦,進一步堅定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青春的志向。

實踐團前往靈臺縣第一中學為全校師生發表勵志演講,並走進高三各班為應屆學子加油鼓勁,為基層教育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實踐團師生在靈臺一中

走訪扶貧示範鄉村  感悟青年奮鬥初心

8月26日上午,實踐團在邵寨鎮黨委書記王永,邵寨鎮黨委副書記、鎮政府鎮長王海濤的帶領下,走訪了雷家河村易地搬遷安置點。實踐團通過介紹和深入走訪了解了基層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的舉措、村民的切身感受以及發生在當地脫貧攻堅戰中的感人故事。雷家河村地處邵寨鎮西北部,坐落在群山之間,是邵寨鎮三個貧困村之一。全村共177戶506人,2014年底建檔立卡貧困戶96戶274人,到2019年下剩貧困人口1戶4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79%,已實現整村脫貧。2017年,雷家河易地搬遷扶貧工程正式啟動,有效改善了全村人居環境和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實踐團成員了解到,易地搬遷工程的主要對象是居住在C、D級危房和窯洞的農戶,採用在靠近中心村,交通較便利的馬家溝社集中置換土地的方法,統一修建了三種戶型的住房,大部分搬遷費用由政府承擔,最貧困的農戶最多只需要出一萬元。如今的安置點乾淨整潔,綠化優美,青瓦白牆的房屋井然有序,籃球場,衛生所等設施一應俱全。期間,實踐團在「幸福大院」走訪,了解到這裡是專門為安置有自身發展困難,無建房能力的貧困農戶所建,全部費用由政府承擔。為了保證老人的健康狀況,常有工作人員定期提供身體檢查,代替買藥等服務,極大方便了住戶的生活。

結束雷家河村的調研後,實踐團前往3A級旅遊示範村幹槐樹村,調研了村裡農業、旅遊業和電子商務的發展,親身感受了當地優美的自然風光和顯著的發展成果。

雷家河村

實踐團到雷家河村調研

下午,實踐團臨時團支部邀請到了8位奮鬥在基層一線的扶貧幹部和選調生代表共同開展座談會形式的主題團日活動。扶貧幹部與選調生就參加基層行政工作的源起、經歷、工作中遇到的挑戰,克服挑戰後的經驗感受,取得的成績,對地區未來發展和工作前景的展望等多方面與實踐團進行了交流。線上線下的師生認真聆聽,在提問環節對他們的工作、生活情況以及當地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訪談。各位幹部以親身經歷講述了扶貧路上的感人事跡,詮釋了扶貧幹部的擔當和情懷,展現出青春要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精神風貌。會後,參與活動的學生表達了他們對紮根基層,矢志奉獻的初心和精神的深切體悟。活動最後,臨時團支部在團支書王子路的領誓下,重溫了入團誓詞。

主題團日活動

重溫入團誓詞

當晚,實踐團各小組還舉辦了《之江新語》線上讀書會和當日的評議會,交流一天的實踐收穫和感悟。通過本次讀書會,結合兩天以來的實踐學習經歷,同學們對於習近平同志的治國理政思想和基層治理的態度與方法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與體會。

感受靈台歷史文化  學習鄉村黨建引領

8月27日上午,實踐團參訪了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靈臺縣博物館。靈臺縣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7453件,其中一級文物49件、二級文物442件、三級文物1219件,珍貴文物數量位居甘肅省基層博物館前列,尤其以西周、秦漢青銅器比較著名。靈臺縣博物館2008年5月向社會免費開放,2009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三級博物館」,2011年12月被甘肅省委宣傳部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實踐團依次參觀了序廳、「歷代陶瓷」「金華物萃」「西周瑰寶」「佛國遺珍」「丹青堆繡」等專題展,聆聽了自仰韶文化陶器開始,齊家文化陶器、碳化穀子等文物的歷史故事和當地保護壁畫等工作事跡,了解每一件文物在當時的實用功能,比對了不同時代的審美和風格的差異,體會了當地不同時期的生活風貌,挖掘了文物背後蘊含的時代風韻,也感受到靈臺縣對於文化古物的重視與保護。

參觀靈臺縣博物館

實踐團來到中共靈臺工委紀念館。靈臺縣地處黃土高原南緣,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解放前處於國民政府的統治之下,經濟蕭瑟,民生困苦。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就有進步青年參與革命活動。1935年以後,中國工農紅軍和人民解放軍多次過境靈臺,傳播了紅色的火種。1947年10月,靈臺中共工委成立,扛起了領導靈臺人民進行革命戰爭的大旗,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內,靈臺工委克服了種種困難不斷壯大,廣泛發動群眾進行了一系列艱苦卓絕的鬥爭,湧現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靈臺革命史中寫就了光輝的一頁。

參觀中共靈臺工委紀念館

實踐團來到了城關中學。據城關中學馮校長介紹,城關中學創建於1986年,於2014年搬到現校址,在國家的資金幫扶下,建成了綜合教學樓、實驗樓、藝術樓,宿舍樓以及相配套的基礎設施。此外,學校在重視學生學業教育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校內社團類型豐富,總共可分為6大類,共42個社團,例如:剪紙社、素描社、舞蹈社、跆拳道社等。社團活動於每周四下午舉辦,主要參與人員為七年級與八年級學生,學生參與度高,素質教育效果突出。

城關中學社團活動

隨後,實踐團到達在建的皇甫謐養老中心和縣體育中心,了解到縣政府為當地民生事業付出的巨大努力。

在建的皇甫謐養老中心

在建的縣體育中心

下午,實踐團來到皇甫謐文化園。皇甫謐是著名的針灸鼻祖,出生於靈臺縣。皇甫謐在艱難困苦中把自身的能動性發揮到了極致,通過犧牲自我的偉大精神對中醫學作出了卓越貢獻。為了紀念皇甫謐和他的故鄉靈臺,還有一個穴位名叫「靈臺穴」。皇甫謐在以身試針時曾經說過,醫學出不了絲毫差錯,不在自身嘗試,又如何救助更多的人。皇甫謐的這種敢為人先、甘於奉獻和犧牲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實踐團到達最後一站白草坡村調研鄉村黨建和基層治理工作。白草坡村是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黨建工作和脫貧攻堅工作均取得突出成績。在村部宣傳欄中有黨支部工作標準化建設等各類信息,村支書任銀珠表示,公示的還有相對應的工作手冊、幹部工作的內容與標準,這使得村裡的黨員幹部、預備黨員等能夠明確自己的職責,對展開基層黨建工作大有裨益。村裡重要事務會通過民主討論、投票等方式決定,這充分體現了基層工作的透明度,也充分提高了人民對於村內事務的參與度,充分展現了蓬勃有力的民主制度。此外,村中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用以協調、幫助、簡化村中的紅白事宜,極大改變了鄉風民風,向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向前進。

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白草坡村

師生在蘋果園中

晚上,實踐團召開了線上小組評議會。通過第三日的實踐活動,同學們感受到了靈臺豐厚的文化底蘊,也對鄉村文化建設有了更深的理解。

綜合考慮疫情防控等因素,本次課程採取線下、線上相結合的形式,通過走訪當地產業、入村實地調研、入戶深度訪談、與基層扶貧幹部和選調生座談交流等調研方式,緊緊圍繞循環經濟與現代農業、脫貧攻堅與紮根奉獻、社會保障與基層治理三條線索,深入了解和學習當地產業發展、精準扶貧、基層治理和鄉村建設經驗,同時通過開展主題團日活動、讀書研討會、每日評議會、主題交流分享等活動提高線上同學參與度,保證課程教育效果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本次實踐中,哲學系赴靈臺思政實踐團延續了哲學系「知行合一」的優良傳統,努力把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走進靈臺、了解靈臺、奉獻靈臺,也將盡己所能為靈臺發展建言獻策。

相關焦點

  • ...領略國之重器,練就過硬本領——物理學院開展赴甘肅酒泉思政...
    在習近平總書記給青年的系列回信精神感召下,著眼時代命題和現實關切,2020年思想政治實踐課程設置「心有所信方能行遠」「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改革開放五位一體」「紮根沃土決勝小康」「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五條主線,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作為課程主持單位,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主講單位,教務部作為主管單位,校團委作為執行單位,協力推進思政實踐課方案完善和實施。
  • 2020思政實踐課 | 「探訪前沿、深入基層」——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在習近平總書記給青年的系列回信精神感召下,著眼時代命題和現實關切,2020年思想政治實踐課程設置「心有所信方能行遠」「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改革開放五位一體」「紮根沃土決勝小康」「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五條主線,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作為課程主持單位,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主講單位,教務部作為主管單位,校團委作為執行單位,協力推進思政實踐課方案完善和實施。
  • 2020思政實踐課|歷史學系赴江西贛縣開展「紅色故都的脫貧攻堅之路...
    編者按:2020年是不平凡之年,是舉國戰「疫」之年、脫貧攻堅決勝之年、迎接建黨百年之年。在習近平總書記給青年的系列回信精神感召下,著眼時代命題和現實關切,2020年思想政治實踐課程設置「心有所信方能行遠」「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改革開放五位一體」「紮根沃土決勝小康」「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五條主線,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作為課程主持單位,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主講單位,教務部作為主管單位,校團委作為執行單位,協力推進思政實踐課方案完善和實施。
  • 一堂「篤行致遠」的思政課
    他們走過老區中小學,走進社區養老院、企業見習基地,在甘肅基礎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一線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擔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在脫貧攻堅主陣地——甘肅,「紅豆草」實踐團隊發揮英語師範教育優勢,繼承紅豆草紮根艱苦環境、向陽而生的精神,助力甘肅脫貧攻堅和鄉村文化振興。
  • 2020思政實踐課 | 新聞與傳播學院2020暑期思政實踐第三小隊舉辦...
    在習近平總書記給青年的系列回信精神感召下,著眼時代命題和現實關切,2020年思想政治實踐課程設置「心有所信方能行遠」「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改革開放五位一體」「紮根沃土決勝小康」「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五條主線,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作為課程主持單位,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主講單位,教務部作為主管單位,校團委作為執行單位,協力推進思政實踐課方案完善和實施。
  • 武漢紡織大學探索思政實踐、社會實踐、專業實踐「三合一」育人...
    原標題:武漢紡織大學探索思政實踐、社會實踐、專業實踐「三合一」育人——實踐育人激發思政課無限活力「這幅藝術作品表達了在疫情中全體中國人民團結在一起,正如同畫面中的金色一樣,匯成希望之光,點亮英雄之城。」近日,在武漢紡織大學第四屆「藝術思政」課程展覽上,藝術與設計學院學生王昱璇以藝術形式記錄下了她眼中的抗疫故事。
  • 50餘萬甘肅師生「雲端」同上一堂戰「疫」思政大課
    為弘揚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凝聚青春力量,引導和激勵廣大青年書寫更加精彩的華章,10月23日下午,由中共甘肅省委教育工委、甘肅省教育廳、蘭州大學、人民日報社甘肅分社、人民網聯合主辦的 「同上一堂戰『疫』思政大課」甘肅專場雲端「開講」,50餘萬甘肅省大中小學學生和全國各地網友在線觀看了這場特別的思政大課。
  • 一堂田間地頭的思政課 講述扶貧攻堅的感人事 南陽醫專組織開展...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孟向東為將思政課理論與實踐緊密融合,12月18日上午,在第7個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南陽醫專政教部組織師生近40人到南陽醫專定點扶貧村方城縣廣陽鎮官坡嶺村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教學活動由政教部何義霞老師主講。
  • 人民日報刊登北大思政實踐課學生日誌:投身火熱實踐 綻放絢麗青春
    在習近平總書記給青年的系列回信精神感召下,著眼時代命題和現實關切,2020年思想政治實踐課程設置「心有所信 方能行遠」、「不畏艱險 衝鋒在前」、「改革開放 五位一體」、「紮根沃土 決勝小康」、「一帶一路 命運共同體」五條主線,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作為課程主持單位,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主講單位,教務部作為主管單位,校團委作為執行單位,協力推進思政實踐課方案完善和實施
  • 10月23日,甘肅全省高校大學生相約「雲端」思政大課
    人民網蘭州10月22日電(黃帆)由中共甘肅省委教育工委、甘肅省教育廳、蘭州大學、人民日報社甘肅分社、人民網聯合主辦的 「同上一堂戰『疫』思政大課」甘肅專場,即將於10月23日14:30推出。
  • 四川文理學院:一體六翼打造思政實踐「金課」
    理論是冰冷的,而實踐卻是溫情的。只有讓理論觸碰大地,思想方可直抵心靈。新時代的思政課實踐教學,要走近學生生活、融入專業元素、譜寫時代華章,讓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永遠難忘」。為了深入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打造思政「實踐金課」,在「322」大思政工作體系指引下,四川文理學院積極探索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構建「一線一體六翼三結合」實踐教學機制,將小課堂與大社會充分結合起來。
  • 陝西師範大學「五個聚焦」 紮實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挖掘並發揮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輔導員、管理幹部等育人作用,調動每一位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將立德樹人貫穿教育教學和學生成長成才全過程。聚焦隊伍建設,提升教師思政育人能力。加強對專業課教師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引導教師提升政治理論修養,拓展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優秀傳統文化和學校校史校情的認知,形成內容深刻、多樣的課程思政教育素材庫。建立完善培訓制度,定期開展教師育人能力培訓,組織骨幹教師到國內課程思政建設示範高校進行現場觀摩和學習。
  • 上好思政課 當好引路人(新語)
    最近,濟南市開兩會,6名思政課教師和5名在校學生旁聽觀摩了政協會議的開幕式,上了一堂特別的思政課。這是探索思政課改革、創新課堂形式的一次嘗試。一堂好的思政課,要想直抵人心、潤物無聲,離不開優秀教師的傳道授業、精心設計的教學內容。
  • 弘揚工匠精神 創新思政實踐
    成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省市教育大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等相關會議精神以及《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等重要文件精神,遵循「全面服務地方、引領區域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德能並重、工學一體、品質就業、助推產業」的辦學思路,積極應對新冠疫情、5G技術應用等時代變化,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工匠文化育人體系與實施路徑
  • 開啟「新工科」課程思政建設新篇章
    將共同抗擊新冠疫情等時代命題融入專業教育,將學科史、科技史教育融入教學內容,將「工程倫理」等價值引領課程融入教學改革,引導學生將個人的「小我」融入到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二是崇尚專業精神,服務國家戰略、行業要求。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前沿,講清楚特定領域受制於國外「卡脖子」的現狀和國家加快自主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骨氣和志氣,引導學生主動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出力爭光。
  • 有故事有溫度有情懷 一堂特別的思政課在寧職院「燃」情開講
    12月18日下午,一堂別開生面的思政課在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李惠利大劇院「燃」情開講。全國戰「疫」志願服務先進個人吐送託合提、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標兵程偉龍、「全國優秀輔導員」米娜等一批典型走上講臺,通過訪談形式和微課,分享親身經歷和感悟。
  • 【戰「疫」思政課】人民網:高校思政大課 講好戰「疫」故事
    全國各高校紛紛跟進,聚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聚焦全國各地各部門、各行各業一線防控疫情的生動實踐,聚焦師生關心關切的政策解讀、健康教育,精心組織思政課教師在線備課、在線教學,學生在線學習,通過多種形式講好抗「疫」故事,引導學生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決心。
  • 探索實踐「四化」教學模式 切實提升思政課鑄魂育人實效
    ,近年來,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堅守立德樹人初心,堅持思政課是第一課、馬克思主義學院是第一學院、價值塑造是第一要務、政治素質是教師考核第一標準,深刻把握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時代要求,紮實推進以「教師團隊結構化、授課內容融合化、教學環節模塊化、教學實踐體驗化」為主的「四化」思政課改革創新,研磨思政「金課」,取得良好育人成效。
  • 職教高質量發展談(高職篇):強化思政鑄魂 培育「紅船工匠」
    紅船精神鑄匠魂堅持把紅船精神作為學校立德樹人的鮮明底色,乘嘉興市紅船精神教育實踐中心、教育部直屬機關「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基地建設東風,結合時代特點,深度挖掘紅船精神內涵,將紅船精神列入人才培養必修課,推出紅色主題系列課程,有聲、有色、有形、有情地推動紅船精神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進實踐、進頭腦,促使學生真正將紅船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 河北大學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探索推進「滴灌式」思政教育改革
    河北大學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思政工作和學生成長規律,積極推進教育改革實踐,將「滴灌」理念引入思想政治工作中,著力給予學生精細、及時、高效的教育引導,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針對性、實效性,努力培育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創新「滴灌式」教育觀念,夯實思想政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