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對生命的敬畏

2020-12-24 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賈登榮  文/圖

  朱䴉,曾經廣泛分布於日本列島,且數量甚多,被日本人視為神鳥、瑞鳥。然而,由於人類的濫捕亂殺,朱䴉數量急劇下降。儘管日本政府在20世紀30年代和50年代,將其列為「天然紀念物」和「特別天然紀念物」,採取人工繁殖等方法來恢復朱䴉的種群,但事與願違,到20世紀80年代,朱䴉卻在日本徹底滅絕了。日本作家小林照幸所著的《朱䴉的遺言》一書,正是講述了這一段悲傷的歷史。書中,佐藤春雄、高野宇治等人面對朱䴉日漸減少的現實,自發組織起來保護朱䴉,進而引發了一場全社會拯救朱䴉的行動,只是故事的結尾,保護朱䴉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作者希望通過這個故事,喚起人們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重拾對生命的敬畏。

  「佐藤春雄貓著腰,已等候多時。三十一歲的他,復員剛五年,有一幅鐵打的身板。他不感覺累,但渾身冰冷。不過,當炫目的白色羽毛映入眼帘,春雄立即心跳加速,興奮的熱浪湧遍全身。」這是《朱䴉的遺言》一書的開頭。

  作為一部非虛構作品,作者用充滿文學色彩的文字,生動講述了以佐藤春雄、高野宇治為代表的民間人士,數十年來為保護朱䴉付出的艱辛努力。1947年11月上旬,28歲的佐藤春雄第一次見到朱䴉,「晚照中翩躚朱䴉,如夢如幻」,但當他聽說美麗的「朱䴉離滅絕只有一步之遙」,頓時如同一盆冷水澆到他的頭上,從而「萌生保護朱䴉的念頭。」實地調查中佐藤春雄發現,儘管政府將朱䴉列為「天然紀念物」,但「朱䴉的生存環境仍令人擔心。山中樵夫和煤炭工人經常在地面設置捕獸夾」,嚴重威脅朱䴉的生命。就在這時,身為教師的佐藤春雄職場生涯面臨變動。他接到調令,上級提供給他兩個選擇。如果選擇其中的松崎初中,「他可以升任主管教學的副校長。但若選擇兩津高中,他將作為普通教師平級調動。」為了方便觀察鳥類活動,為保護朱䴉提供第一手材料,他沒有與家人商量,便選擇了可以每天放學後回家觀察朱䴉的兩津高中。這以後,儘管有若干次升職、調入都市的機會,他都放棄了,把全部的課餘時間,用在了保護朱䴉的事業中;直到耄耋之年,退休後的他,還在為保護朱䴉四處奔波。生活在偏僻小村的農民高野宇治與佐藤春雄一樣,也是朱䴉的忠實「粉絲」。為了保護這日漸稀少的鳥兒,除了完成日常的農活外,就把心思撲到朱䴉身上,「他每天都竭盡全力地摸索人工飼養朱䴉的方法」,先後選擇泥鰍、鯽魚、小鯉魚、香魚、蜻蜓、蟋蟀、蝸牛、蟬、蝗蟲、蚱蜢等作為朱䴉的飼料,以保證野外朱䴉有充足的食品,不至於因挨餓而死亡;同時經過觀察他還發現,「只有把環境恢復成原來的樣子」,保持良好的水質,沒有農藥汙染,沒有機器噪聲,「才能像當年一樣吸引大量朱䴉過來」。因此,他積極向政府建議,加強環境保護,為朱䴉營造良好的棲息地。民間愛鳥人士的自發行為,得到了社會各階層的回應,也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視。繼將朱䴉列為「天然紀念物」後,過了20餘年,日本政府又將朱䴉列為「特別天然紀念物」,在各地建立保護機構,增設觀察點,投放食物,實施人工繁殖,採取野外放飛等諸多手段,來保護朱䴉這個瀕危物種。

  俗話說,有耕耘,就會有收穫。但如果把這句話用在日本舉國上下保護朱䴉這件事情上,偏偏就失靈了。自從20世紀30年代發現朱䴉在逐步減少後,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後日本經濟得到高速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後,對朱䴉的保護無論是民間,還是政府,都加大了力度,但奇怪的是,朱䴉減少的現象並沒有遏制,卻走向了人們期待的反面:20世紀80年代,日本再也沒看到過朱䴉的蹤跡了。這種曾經與麻雀一樣,遍地皆是的生靈,在日本消失了。在這種情況下,在日本民間的呼籲下,日本政府不得不求助中國政府,從中國引進了幾隻朱䴉,加以繁殖。10多年的努力後,朱䴉的身影又出現在日本的上空。《朱䴉的遺言》一書的作者,透過一個個事件、一組組數字,對日本朱䴉在不斷保護的情況下走向滅絕這個事例,展開了深入剖析。得出的結論是,造成這樣的悲劇,是由於保護活動開展得有些遲,缺乏對保護物種的深入了解因而初期保護措施不得力,政府未能在朱䴉保護區內及時禁止農業活動、打獵行為、農藥施用等,使朱䴉的棲息地不斷萎縮;更重要的是,急於求成的功利主義,導致採用違反自然規律、不利於朱䴉繁衍的繁殖措施,不但沒有擴大朱䴉種群,反而導致了朱䴉走向徹底滅絕……

  書中,一生致力於朱䴉保護的佐藤春雄,面對朱䴉消亡的悲劇,惆悵滿懷地感慨道:「朱䴉不僅僅是一種鳥。它是一個生命,生命是無可替代的,和我們人類的生命一樣。」這,的確一語中的。

  造成朱䴉在保護中滅絕的悲劇,就是人類沒有把朱䴉當成一種生命加以敬畏而釀成的惡果。日本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保護朱䴉,但卻讓朱䴉徹底滅絕的悲劇,無疑給所有國家都敲響了警鐘。

  面對自然,面對人類之外的生靈,我們應該尊重他們,敬畏他們,才不會讓物種滅絕的悲劇在自然界不斷重演。

相關焦點

  • 生命,需要我敬畏和尊重
    敬畏生命,也是善待自己。古人云:「治常生於敬畏,亂常起於驕縱。」人生的意義,在於敬畏生命、尊重生命。這不僅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人生態度。只有當我們對生命擁有敬畏之心時,世界才會充滿無限生機。1敬畏生命,是一種善良人生在世,沒有人可以目空四海、不可一世,心存敬畏,也是敬畏生命,心有戒尺,方能行有所止。
  • 《中國機長》觀影筆記:敬畏生命,敬畏職責,敬畏規章!
    影片根據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緊急迫降的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機組執行航班任務時,從成都飛往拉薩的過程中,在萬米高空突遇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的極端罕見險情,飛行員直面強風、低溫、缺氧等多重考驗,生死關頭,他們臨危不亂、果斷應對、正確處置,確保了機上全部人員的生命安全,最終化險為夷,安全降落,創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蹟。
  • 鋼之鍊金術師:對生命的敬畏
    由此我自己想到了一句話,對生命的敬畏。如果說這世界上最公平的一件事就是生命,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大家活在地球上的機會是一樣的。在生老病死的過程中我們是一樣的。對生的敬畏開始動漫,兩位男主人公就為了煉活自己的母親,就觸碰了生命的禁忌。人的生命是不能的。他們為了尋找身體的一部分而開始旅程。
  • 照護者的光輝,敬畏生命,敬畏愛情,敬畏人性
    在瓊生命中最後的十年中,作者用了「黑暗時刻」這樣的描述。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的話就是「忍忍所不能忍」。艱難總是開始於某些不起眼的事情,挑戰會逐漸升級為絕望,徹底的疲憊來自於照護工作的繁重,以及看不到盡頭。凱博文認為,如果家庭照護者不曾接受過有關照護的訓練,就會輕易被照護擊垮。
  • 對「生命通道」要有敬畏之心
    對「生命通道」要有敬畏之心平涼日報記者 張笑娟小區關閉的大門前,門頭掛著藍色的標識牌,地面劃著黃色的網狀線,「消防通道,禁止停車」的警示赫然醒目。如此情景,讓人不禁想,萬一小區內某個住戶失火,消防車堵在「生命通道」急忙進不去,造成的延時增損該誰承擔呢?不久前,崆峒區消防安全委員會遵照國家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的《通知》要求,開展了打通「生命通道」的集中治理行動。
  • 敬畏生命——寫在公元2020年瘟疫大流行(戈陽青)
    /到傲慢無理有恃無恐的/我們,何時才懂得用敬畏/去珍惜生命,去呵護世上需要/善待的一切生靈!無視對於生命的敬畏!或許只有在「敬畏生命」裡去領會生命的價值和 意義所在且為之踐行,並真正懂得敬畏生命,才會懂得去善待 生命,珍惜生命,不遊戲人生。也不僅是自私地敬畏自己的生命, 而是敬畏世上所有生命,更懷著一顆慎重的心,去珍惜和呵護他人的 生命,去善待世間的萬物生靈!
  • 文綜: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談談對敬畏生命、生命至上的理解
    考題:(8分)[感悟生命敬畏生命]: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 有人因感染病毒而不幸離世,有人因戰勝病毒而重獲新生,有人因挽放生命而奮不顧身。全國人民為悼念生命而默哀,為守護生命而拼搏中。請結合以上材料, 談談你對敬畏生命、生命至上的理解。(8分)分析:其實,這類的文綜題,和閱讀理解是有點雷同的,最關鍵的是要結合題目的含義,再聯繫到思想品德課本中相關的章節來答題。
  • 敬畏生命,熱愛生活才是一個人最堅強的表現
    生命的美好需要堅強的去追求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不容易所以珍惜生命,敬畏生命不僅是對生命的尊重,還是懷揣感恩之情立足於世的根本。無論一輩子精彩與否,只有對生命秉承敬畏和感恩,才會精神抖擻克服險阻,理直氣壯的行自己的路。簡單的活著,並不難;好好的活著,絕非易事;而活出風採更是很多人一生的追求,不僅需要膽識和自信而且需要能力和堅強。
  • 《狼圖騰》|狼性與人性之下,有人用敬畏演奏生命輓歌
    這種祈禱,實則是蒙古人們敬畏生命的表現之一。蒙古人似乎是在借著對「騰格里」的信仰,來就殺害「狼崽」行為,進行自我救贖,因為他們敬畏生命。敬畏生命之下,人亦要生存,於是「騰格里」的救贖孕育而生。這種情緒,實則生發於蒙古人對生命的「敬畏」。也就是說,敬畏,絕對不是利弊權衡之下的功利之舉,這之中有蒙古人對草原一切生命的珍惜與尊重。也正是因為這種發自內心的珍惜與尊重,蒙古人才能在草原上,憑藉不那麼肥沃且氣候相對極端的高原土地,與狼和羊、馬等等,和諧共生千年。
  • 敬畏災難,敬畏生命,《緊急救援》極限狀態下的「神操作」
    故事在險象環生中,與沖天烈焰洶湧激流展開前所未有的鬥爭,驚心動魄的場面、熱血澎湃的故事帶來前所未有的感官震撼,也讓這群默默守護生命的海上英雄走入了大眾視野。影片四場救援從不同角度切入,有主角的行為模式,也有情感鏈條的關聯,但極限狀態下的「神操作」卻是這部影片最震撼人心的看點,也也是這些「神操作」使人更加敬畏災難,敬畏生命。
  • 對於世間的任何「生命」,都應該擁有敬畏之心
    我無法表達那個時候自己的心情,我只覺得「生命」這個詞在我心中突然都顯得那麼耀眼,我只覺得我曾經有過的行為是多麼卑劣和齷齪,這種感覺在別人眼裡也許會顯得很可笑,但是對我來說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我逐漸的感覺到了生命的意義和分量。其實也只有我們擁有對於生命的敬畏之心時,世界才會在我們面前呈現出它的無限生機,我們才會時時處處感受到生命的高貴和美麗。
  • 從事公共運輸職業者首先應對生命產生敬畏之心
    就這樣,十五個無辜的人痛苦地躺在醫院,二十條無辜鮮活的生命定格在2020年7月7日正午。我相信,雖時隔一周,那些失去親人的家庭任然悲痛哭泣,心中的裂痕再不能癒合;那些傷者任然飽受疼痛折磨,家人的心靈任然備受煎熬。然而,死去的犯罪嫌疑人該得到怎樣的法律制裁和道德譴責呢!
  • 生命,你從何處來?敬畏所有的生命,每一個都是奇蹟
    經常外出旅遊,不經意會被生命的堅韌感動。石縫裡、牆角邊,遇見生命的瞬間,感動長長久久。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至今沒有定論。地球上的生命,已有三十五億年之久。最早的生命是人嗎?不是。不是人也不是動物,而是植物。
  • 對生命的敬畏才是最大的善良
    連小孩子都懂得尊重生命,他雖然語言可笑、行為幼稚。但卻並不影響他帶給我的另一種感受,任何生命體都是值得尊重的,哪怕它只是一條小小的金魚。小草,經常被拿來寫入文章中,當然是因為它那對生命信念的力量和它那堅韌不拔的精神,它不懼狂風暴雨,不懼嚴寒酷暑,都是因為渴望生命還有那份信仰,反觀人類,各行各業,很多人面臨的工作崗位可能是一樣的,但卻總有人能夠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而能把簡單的事做的很偉大,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我想來,還有信仰的支撐,信仰是什麼?
  • 你或許正在培養一個殺人犯—沒有對生命的敬畏,何來珍愛
    讓孩子敬畏生命人只有真正的對生命產生敬畏,才會珍惜自己、他人以及世界上所有生命特徵的生物。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經常踢打小狗小貓,或將昆蟲肢解,如果家長沒能及時制止,並告誡他們行為的錯誤性,這就會使孩子缺乏對生命的基本敬畏之心,也更容易釋放他們罪惡的天性。
  • 敬畏生命,捨生取義,談儒家思想在抗擊新型冠狀肺炎中的作用
    首先,儒家敬畏生命的思想深入人心。早在兩千多年前,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先哲就已經提出了敬畏生命的價值理念。儒家的宇宙觀認為: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既然儒家認為人的生命是天地之間最為寶貴的,因此,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就成為儒家對待生命的基本態度。那麼,作為天下最為寶貴的人,首先就要珍惜天地賦予我們的寶貴財富一一生命,人自己,就要敬畏自己的生命。敬畏自己的生命,就要時刻注意保護自己的安全,孔子曰:君子不涉險地。
  • 中學生優秀作文點評:《重拾「上課禮」 傳承優良美德》
    記者採訪獲悉,大學作為傳播、研究、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場所之一,揚州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倡議師生從開學第一課開始重拾課堂禮儀,這一「新鮮」事引起師生熱議。某報就此開展「我看揚州大學重拾『上課禮』」徵文活動。
  • 直面生死、敬畏生命,紀錄片《生生》裡的「愛」與「勇敢」
    紀錄片《生生》直面癌症,採用全紀實的拍攝方式講述16個與抗癌息息相關的真實故事,帶領大家觸摸生命中最真實、最掙扎卻也最有力量的「重要關頭」,共同探尋生命的價值。「這是一部離死神很近的紀錄片」;「可怕的不是腫瘤,是生離死別」;「愛與勇敢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好」;「和朋友談起如果自己也有那麼一天,希望得到的是有尊嚴地離開」;「如果一個人連死亡都不敢正視,又如何敬畏生命,熱愛生活」。
  • 湖南空管分局優先保障急救直升機飛行 踐行「敬畏生命」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葉鵬 報導:8月19日,湖南空管分局開啟通用航空醫療急救飛行綠色生命通道,為病人贏得了寶貴的救治時間。19日上午,湖南空管分局收到武漢至株洲的通航直升機急救飛行計劃後,區域管制室與進近管制室立即溝通協調,啟動急救飛行保障預案,直升機進入湖南管制區域時正值暑運期間進出港高峰,直升機低、慢、小的飛行特點對管制員調配飛機增加了不少難度,但時間就是生命,傷情就是命令,湖南空管沉著應對,主動通報,一方面積極申請空域,一方面引導有影響班期航班進行避讓,在分局管制運行部各個科室的通力協作,救援直升機於
  • 敬畏自然 敬畏生命——讀理察普雷斯頓《血疫:伊波拉的故事》
    病毒存在於生命和非生命的邊界之上。若是在細胞外,病毒只是存在而已,什麼也不會發生,它們是死的,甚至能結成晶體。可是一旦它進入細胞,就變成了特洛伊木馬,城門大開,敵軍擁入,安營紮寨,焚燒一切。這東西那麼冰冷,純粹得那麼徹底。絲狀病毒也好,冠狀病毒也好,它們幾乎和地球一樣古老,誰打開了潘多拉魔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