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劉備不是等閒之輩,劉璋為什麼還會引劉備入川

2020-12-22 舜視頻

三國是我們歷史上最特殊、最有意思的一段歷史時期。一部三國志,儘是魏楚吳三國互相之間的爾虞我詐。也是因為三國的特殊地理條件、實力的不均衡,而又互相對峙數十年,催生了無數的政治、軍事典例。

據不完全統計,在近代關於古代歷史相關題材的著作中,描寫三國時期的書籍是最多的。不僅僅是我們國家的各位學者、作家愛寫這類題材,我們周邊的日韓國家也非常喜歡這一時期的題材。就連遊戲,三國題材也是他們非常熱衷的一個故事背景。比如知名的:三國群英傳、三國志等等。

談起三國時期的人物,曹操、趙雲、關羽、諸葛亮、司馬懿、周瑜、呂布等當屬出場率最高,就連遊戲中的任務設定,這幾人也基本上都是同一類任務的前幾名。比如諸葛亮、司馬懿、周瑜基本上代表著智力的前三甲;呂布、關羽、趙雲代表著武力值這一領域的前三名。

今天給大家講的不是上面這幾位著名人士的故事,而是選取了一位非著名人士——劉璋。

讀過三國志或者看到小說三國演義的朋友們,可能對這一人物比較熟悉。劉備之所以能成為三國之一,首先要感謝的就是劉璋。因為在劉備獲取西川之前,整個蜀地是屬於劉璋父子的。也是因為劉璋引劉備入川,最終丟失了領地最終老死他鄉,被後世諷刺為無能人物的代表。

劉璋被世人笑話了近兩千年。從後來的結果和當時的地理因素考慮,劉璋確實做了一件蠢事。可我們如果沉下心來,從劉璋的角度就分析問題,也許我們會發現劉璋其實很憋屈,也許這個結果可能是最好的一個。

劉璋是繼承了他父親劉焉的官位和領地,當上了益州牧,統領了沃野千裡的四川。當年(188年)就是劉焉建議的漢靈帝實行州牧制度,加強地方權力的集成管理,間接的造就了地方勢力的割據和尾大不掉。漢靈帝採納了他的建議後,委派他為益州牧,封陽城侯,後病死益州,他的兒子劉璋當上了益州牧。

劉璋繼承的是他老爹留給他的一個爛攤子,外有背叛的自己割據漢中的張魯,內有黨派之間的互相猜忌。在劉璋父子入川之前,益州本地官員是最大的一派勢力,後來他們父子入川帶來了東州兵,所以就形成了東州和益州勢力的敵對形式。

當得知曹操要西徵張魯的時候,劉璋明白了下一個就是自己的西川了。而自己的益州,卻是剛剛平定了一場大叛亂,內部人心惶惶,而現在又有強敵曹操壓境。萬一張魯投降曹操,掉過頭來報復自己(張魯的胞弟乃劉璋所殺),那時候自己就真的是萬劫不復了。面對這外有強敵壓境、內有糾紛叛亂,劉璋確實無路可走了。劉璋就讓謀士張松給他出個主意,張松就提議引劉備入川,攻打張魯,藉助劉備的力量對峙曹操。加上當時劉備素有仁義之名,又和劉璋是同族,也能幫助壓一下本地的益州勢力,可謂是一舉多得。

至於是否是引虎驅狼,劉璋和他的幕僚們其實早就考慮清楚了,提出反對意見的黃權、王累這些人,他們也仔細聽過。不外乎,劉備是梟雄,讓這傢伙打張魯,最終不是引虎驅狼,反而成了引狼入室。可他們一想,劉備是狼是虎現在還不確定,可你們這些反對的益州派們和我離心離德,這我是已經確定的。劉備來了,我還有可能獲救;可劉備不來,一旦曹操如了川,你們這幫人還不知道如何殺我呢。思來思去,只能如此這般。

當我們讀三國的故事,不管是軍事還是智謀,都不要忘記政治這一維度。也許在軍事上、謀略上不是什麼高招,可卻是唯一正確的政治路線。

政治也就是代表著最高統治層的利益,如果無法保障他們的根本利益,哪怕軍事上、謀劃上多麼成功,對於他們也是無法接受的。失去權利的統治者,下場都是非常悲慘的,況且在當時就有一個現成的例子——漢獻帝劉協。

相關焦點

  • 劉璋手下高手如雲,卻請劉備對付張魯,到底是怎麼想的?
    劉璋請入川,是為了對付張魯嗎?當然不是。試想,劉璋和張魯都相處了20年,有什麼恩怨非要請劉備出面才能解決呢?01劉璋與張魯為何結怨呢?03劉璋為何要求劉備入西川?從劉璋和張魯以往的恩怨情仇來看,如果沒有外部因素幹擾,他們還會繼續那樣相處下去。
  • 益州牧劉璋力排眾異迎劉皇叔入川,戒心與誤會終究還是反目成仇!
    張松深感劉備之仁德寬厚。次日,劉備引孔明、龐統親迎,設宴連飲三日。張松極力勸劉備取西川,並願意為內應,還將所帶地圖獻上。最後說,其好友法正、孟達到荊州時,可託以重任。張松劉璋力排眾議迎劉備入川張松回到益州,憑藉口舌之利,使劉璋派法正為使,往荊州通情好,又著孟達領兵五千迎接劉備入川為援。
  • 坐擁西川12郡、41州縣的劉璋,對付張魯,為何還得邀請劉備入蜀?
    劉備平定西川,佔據成都之後,他才真正擁有逐鹿中原、一統天下的實力。公元214年,劉備奪取劉璋的基業,自領益州牧,大半輩子顛沛流離的他,終於能擁有一塊安穩點的地盤。然而在這之前,若不是劉璋主動邀請劉備進入西川,那憑藉西川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地勢,僅僅依靠劉備的那幾萬人馬,還真不好殺入西川。
  • 劉璋手下有三大猛將,劉備攻打益州時,他們有何表現?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璋聽聞曹操要率軍進取漢中,非常擔憂。在此背景下,已經投靠劉備的張松建議劉璋邀請劉備入川,讓其攻打張魯,防衛益州。劉璋於是派遣法正、孟達領兵四千人迎接劉備,劉備率領龐統、黃忠、魏延、卓膺等將領入川。
  • 同室操戈的益州之戰,劉璋仁義過頭錯戰機,劉備三路齊發佔成都
    這邊劉備拿了劉璋的士兵和糧草,並不急於進攻張魯,反而是在本地大施仁政,籠絡人心。進攻之事反而遲遲未動。楊懷覺得不對勁,趕緊劉璋讓他早日防範劉備。劉璋宅心仁厚,覺得劉備肯定不會這麼做的。轉眼來到了公元212年,曹操發兵攻打孫權。漢中因此受到威脅。劉備上書劉璋再要兵一萬和大量糧草,要攻取漢中,以保護劉璋的北大門。
  • 被視為仁義之君的劉備,在攻破成都之後,卻有搶奪金銀的劣跡
    但是這並不能說明劉備就是一個聖人,他也有過種種劣跡。比如打下成都之後,劉備還有沒收民家金銀,分賜將士的舉動,顯然不是什麼仁政。下面小編就來說一說這件事。"益州之戰"勝利之後分贓益州這個地方對於劉備來說非常重要,諸葛亮的《隆中對》中其實是以益州作為主體,龐統也一直勸劉備打益州。可以說益州是劉備集團的最主要目標。
  • 劉備取西川之戰,劉備是如何度過自己的至暗時刻的
    法正、張松的過度熱情讓劉皇叔也有點迷糊了,除了自己劉氏同宗的道義和情感問題外,自己對西川的詳細情況並不是很了解,自己這位還沒見過面的同宗兄弟劉璋再無能,但也經營西川很久了,真有那麼好拿嗎?這種心情是複雜的,事後看很輕鬆,但事前誰能想到那麼容易?
  • 劉璋手下五大猛將:2個被殺,3個便宜了劉備
    益州經過劉焉、劉璋父子幾十年的治理,早已根深蒂固。 在公元213年,劉備和劉璋反目成仇時,劉璋手下兵精糧足,將領多如牛毛,如張任、孟達、嚴顏、李嚴、吳懿、黃權、吳班、楊懷、高沛、泠苞、吳蘭、雷銅、鄧賢、張翼、劉璝、費觀、李恢、卓鷹等人。
  • 劉備奪了劉璋的西川,為何沒有搶劉表的荊州?原來他根本就不敢
    劉備投靠曹操的時候,他背地裡籤了「討伐曹操」的血書;劉備在袁紹那裡棲身時,他日夜想著與關羽、張飛團聚後東山再起;劉玄德依附劉表的時候,他與劉景升兄感情很深,似乎無意奪取荊州;皇叔劉備投靠劉璋時,這位老兄想著怎麼佔領西川。那麼問題來了,劉備與劉表、劉璋都是同宗兄弟,而劉備卻不念親情還是奪佔了劉璋的西川。但劉皇叔投靠劉表後卻沒有搶劉表的荊州。
  • 同樣是劉氏子孫,劉表的兒子和劉備的兒子太窩囊,劉璋的兒子輕鬆完勝
    ——卡爾·貝克 三國時期,表現活躍的劉姓人物莫過於劉備,劉表,劉璋三人了,劉備胸懷大志,劉表守城之主,劉璋昏庸暗弱,很顯然,劉備完勝其他兩位漢室宗親。有趣的是,他們仨人各自的兒子,劉璋的兒子可以說是完勝劉備和劉表的兒子。為什麼這麼說呢?同樣是敵寇入侵,劉璋的兒子劉循堅守城池長達一年之久,劉備的兒子劉禪繳械投降,把國家拱手相讓,劉表的兒子劉琮主動請降,放棄荊州。
  • 劉備為何進位漢中王而不是漢王?有三大原因
    三國時的漢中其實也叫東川,原本和西川一起都是屬於益州的,在東漢末劉焉統治益州的時候,東川和西川是一起的,當時駐守東川的是張魯,劉焉之子劉璋統治時和張魯鬧翻,於是張魯割據東川(漢中)自立。張魯自立給了劉備機會,劉璋怕受到張魯和曹操的夾擊於是邀請劉備入川防備張魯,卻被劉備把西川也奪了去。
  • 劉備還在西川苦戰,沒有支援的關羽,為何會孤軍北伐?
    在赤壁之戰後曹操已經沒有了南徵的想法,而劉備和孫權兩股勢力也開始爭奪曹操吐出來的荊州。一開始的時候劉備佔據了絕對的主動權,荊州七郡劉備獨佔其四,因為赤壁之戰開打前,雙方都沒有料想到會有如此大的勝果,所以並沒有提前約定勢力劃分問題,所以劉備得四郡之地孫權方面也沒有意見。
  • 劉璋雖然庸弱,麾下卻有三員猛將,就連劉備也是讚不絕口
    在這些爭霸諸侯中,有一位叫做劉璋的人,說到這兒,想必很多人可能會聯想到昏庸、懦弱之辭。誠然,劉璋雖是漢室宗親、遙領益州牧,坐擁西川、兵精糧足,可謂一方巨霸,可此人實確無能之至,不堪大用。可劉璋雖然庸弱,部下卻有三位驍勇善戰的猛將,就連後來的蜀漢昭烈皇帝劉備都讚不絕口。你知道是哪三個人嗎?
  • 劉璋並非懦弱無能,迎劉備入蜀另有所謀
    很多人眼中劉璋是無能懦弱的代名詞,他將劉備招入益州,將大好基業拱手讓人,但事實上劉璋沒有多數人想的那麼差,請劉備入蜀雖然是引狼入室,但並非沒有先例,這個先例就是劉表。而這份也為劉備撈到不少資本,無論是他在南逃時放棄進攻襄陽劉琮,還是赤壁之戰前後輔佐劉琦,都給他帶來了很好的政治口碑。劉璋看中了劉備的政治口碑,而且他也有與劉表類似的需求,益州派系對立嚴重,劉璋對手下的功臣宿將也缺乏威望,還有強大的外敵相逼。
  • 劉璋麾下有三大猛將,劉備獨得其中兩人,最強的那個去了哪?
    他就是東漢末年的劉璋,他雖然是無能之輩,但卻是一個厚道之人,在劉備圍攻成都的時候,他本可以再戰,但是他為了城中百姓,甘願出城投降,這一點真是難能可貴,比一天天滿口仁義道德的劉備強多了。
  • 劉備臨終之前,為什麼將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交給諸葛亮呢?
    劉備臨終之前,為什麼將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交給諸葛亮呢? 都說劉備有識人之能,大家公認這方面甚至超過了諸葛亮。比如起用魏延,劉備信任魏延超過了張飛。 本來漢中太守這個重要的位置應該由張飛擔任,但劉備卻把漢中太守之位交給了魏延,魏延鎮守漢中達十年之久。
  • 三國慘遭劉備出賣的益州大叛徒:張松背叛舊主後再被新主子背叛
    不過,張松建議劉璋與劉備結交,這個動機可就真的沒有那麼單純了……後來的事實也告訴我們,張松其實很早就和劉備有所勾搭,而且他也在了劉備圖謀西川時,在蜀中承擔起了「內應」的工作……張松為什麼會倒向劉備?由此可以推斷,法正等人交給劉備的資料,除了蜀中詳盡的地形、道路、關隘、要塞等信息外,還有各地的駐軍守將名單,糧倉武庫的具體位置,以及各郡縣的戰備情況等等……如此詳盡完備的資料,自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準備好……看得出,張松法正等人,在這件事情上,真的是操了很大的心。為什麼,他們會對劉備如此投懷送抱,對「叛劉璋,迎劉備」之事如此上心呢?
  • 易經中的「潛龍勿用」和劉備的隱忍
    有人說不是他跟過公孫瓚嗎?沒錯!公孫瓚帶領劉備一起加入了以曹操為發起人,以袁紹為盟主的「反董同盟」。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就是發生在這一時期。後來呀,他跟了曹操,曹操攻破下邳城,劉備與曹操在白門樓一同處決了呂布。劉備與曹操同回許都後,發生了一件著名的事,我一說大家準都知道!
  • 趙雲曾經的兩個師兄,一個殺了惡來典韋,一個寧死不降被劉備所殺
    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徵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 劉備為什麼把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極為信任的諸葛亮?
    劉備為什麼把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極為信任的諸葛亮?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對於劉備為什麼要把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諸葛亮表示不理解。在這部分人看來,李嚴在《三國演義》中是一個不見經傳的人物,甚至認為李嚴根本沒有資格替劉備掌管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