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平定西川,佔據成都之後,他才真正擁有逐鹿中原、一統天下的實力。公元214年,劉備奪取劉璋的基業,自領益州牧,大半輩子顛沛流離的他,終於能擁有一塊安穩點的地盤。
然而在這之前,若不是劉璋主動邀請劉備進入西川,那憑藉西川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地勢,僅僅依靠劉備的那幾萬人馬,還真不好殺入西川。
但問題就是,劉璋引狼入室,養虎為患,放開了西川的防線,直接就讓劉備帶著幾萬人馬進入到西川腹地。俗話說堡壘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哪怕西川的外圍防線做的再好,也抵不住內部問題。
那麼,劉璋為什麼會邀請劉備進入西川呢?
第一,想要利用劉備,來幫忙對付張魯。
黃巾起義後,劉璋的父親劉焉便跑到益州擔任益州牧。那時候張魯還是劉焉的手下,不過在劉焉的授意下,張魯跑到漢中自立山頭,於是便切斷了朝廷和劉焉之間的聯繫。
劉焉去世後,懦弱的劉璋自然不會被張魯放在眼裡,因此張魯便想著佔領西川,讓劉璋成為他的階下囚。
於是時不時的,張魯就會派出軍隊攻打劉璋。十數年的交戰下來,誰也奈何不了誰。但一直以來,劉璋的心腹大患都是張魯。
也因此,張松、法正等人說道,可以邀請劉備入川,幫忙抵禦張魯,甚至還有可能滅掉張魯。劉璋便怦然心動,欣然的允許劉備入蜀。
第二,劉璋在西川的地位不穩,想要借劉備的力量鞏固自己的統治。
對西川的本土勢力來說,劉璋就是個外來者,是來搶他們地盤的。也因此劉焉一去世,西川的本土勢力就發動叛亂。
雖說這叛亂最終被鎮壓下去,但西川的本土勢力依然是十分不滿。這一現象即便是在劉備時期,還是在諸葛亮時期都依然存在著。
也為此,劉焉和劉璋都是依靠著東州派來站穩腳跟。但站穩腳跟還不夠,劉璋要的是徹底的鞏固,也因此藉助外力,也不失為是一種好方法。
第三,張松、法正等人忽悠的能力太強。
劉璋暗弱,不思進取之心,這讓不少西川的大臣們十分不滿。
對他們來說,老闆的地位決定著他們的地位。劉璋一直守著西川,那他們就永遠只能在西川當個小官。可如果劉璋能一統天下,那他們就能成為大官,甚至是封疆大吏。
既然劉璋不思進取,那他們就想辦法換一個老闆,這樣他們就能跟著新老闆建功立業、名留青史。而張松、法正、孟達等人,在劉璋陣營中的地位也不算低,而且一個能說會道,硬是能把死的說成活的,很容易的就能把優柔寡斷、沒有判斷能力的劉璋給忽悠了。
第四,劉備當時實力較弱,名聲很好。
在以上三點原因的影響下,就導致劉璋即便不是邀請劉備,那也會邀請別人入川。但是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邀請劉備,的確是最好的選擇。
這是因為,首先當時的劉備,地盤僅僅不過半個荊州,軍隊數量也不超過10萬,這也因此他能帶到西川的兵力,也就三四萬人。
一旦真的發生點啥事,劉璋憑藉著手底下十多萬的軍隊,也不至於太過被動。
最重要的是,劉備在當時的名聲,實在是太好了,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劉備有仁有義,一心只為匡扶漢室。再加上劉備和劉璋還是親戚,劉璋還得稱呼劉備一聲大表哥。
都是漢室宗親,都是親戚,劉備的名聲又那麼好,劉璋自然不會懷疑劉備會想搶他的地盤,就還真的以為劉備是來獻愛心做好事的。
第五,以當時的天下大勢來看,結盟劉備的確是最好的選擇。
劉備入川之前,全天下還存在的諸侯,就只剩下曹操、孫權、劉備、劉璋、張魯、馬超。劉璋如果想要保住基業,繼續他驕奢淫逸的生活,他還真的尋找一位盟友。
然而在當時,曹操看不上他的實力,曹操也會想著怎麼吞併西川。張魯那是不可能的,畢竟兩方交戰了十數年。
跟馬騰,那是不可能的,因為中間隔著張魯,即便結盟了也沒太大用處。同樣的,劉璋和孫權中間隔著劉備,即便結盟了也不好幫忙。
也因此,經過這麼一番篩選,結盟劉備,就成為劉璋最好的選擇,也因此劉璋最終讓劉備進入西川,去為他抵禦張魯。
也因此,劉璋引狼入室,最終偌大的西川落入了劉備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