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西川12郡、41州縣的劉璋,對付張魯,為何還得邀請劉備入蜀?

2021-01-10 狼群講歷史

劉備平定西川,佔據成都之後,他才真正擁有逐鹿中原、一統天下的實力。公元214年,劉備奪取劉璋的基業,自領益州牧,大半輩子顛沛流離的他,終於能擁有一塊安穩點的地盤。

然而在這之前,若不是劉璋主動邀請劉備進入西川,那憑藉西川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地勢,僅僅依靠劉備的那幾萬人馬,還真不好殺入西川。

但問題就是,劉璋引狼入室,養虎為患,放開了西川的防線,直接就讓劉備帶著幾萬人馬進入到西川腹地。俗話說堡壘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哪怕西川的外圍防線做的再好,也抵不住內部問題。

那麼,劉璋為什麼會邀請劉備進入西川呢?

第一,想要利用劉備,來幫忙對付張魯。

黃巾起義後,劉璋的父親劉焉便跑到益州擔任益州牧。那時候張魯還是劉焉的手下,不過在劉焉的授意下,張魯跑到漢中自立山頭,於是便切斷了朝廷和劉焉之間的聯繫。

劉焉去世後,懦弱的劉璋自然不會被張魯放在眼裡,因此張魯便想著佔領西川,讓劉璋成為他的階下囚。

於是時不時的,張魯就會派出軍隊攻打劉璋。十數年的交戰下來,誰也奈何不了誰。但一直以來,劉璋的心腹大患都是張魯。

也因此,張松、法正等人說道,可以邀請劉備入川,幫忙抵禦張魯,甚至還有可能滅掉張魯。劉璋便怦然心動,欣然的允許劉備入蜀。

第二,劉璋在西川的地位不穩,想要借劉備的力量鞏固自己的統治。

對西川的本土勢力來說,劉璋就是個外來者,是來搶他們地盤的。也因此劉焉一去世,西川的本土勢力就發動叛亂。

雖說這叛亂最終被鎮壓下去,但西川的本土勢力依然是十分不滿。這一現象即便是在劉備時期,還是在諸葛亮時期都依然存在著。

也為此,劉焉和劉璋都是依靠著東州派來站穩腳跟。但站穩腳跟還不夠,劉璋要的是徹底的鞏固,也因此藉助外力,也不失為是一種好方法。

第三,張松、法正等人忽悠的能力太強。

劉璋暗弱,不思進取之心,這讓不少西川的大臣們十分不滿。

對他們來說,老闆的地位決定著他們的地位。劉璋一直守著西川,那他們就永遠只能在西川當個小官。可如果劉璋能一統天下,那他們就能成為大官,甚至是封疆大吏。

既然劉璋不思進取,那他們就想辦法換一個老闆,這樣他們就能跟著新老闆建功立業、名留青史。而張松、法正、孟達等人,在劉璋陣營中的地位也不算低,而且一個能說會道,硬是能把死的說成活的,很容易的就能把優柔寡斷、沒有判斷能力的劉璋給忽悠了。

第四,劉備當時實力較弱,名聲很好。

在以上三點原因的影響下,就導致劉璋即便不是邀請劉備,那也會邀請別人入川。但是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邀請劉備,的確是最好的選擇。

這是因為,首先當時的劉備,地盤僅僅不過半個荊州,軍隊數量也不超過10萬,這也因此他能帶到西川的兵力,也就三四萬人。

一旦真的發生點啥事,劉璋憑藉著手底下十多萬的軍隊,也不至於太過被動。

最重要的是,劉備在當時的名聲,實在是太好了,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劉備有仁有義,一心只為匡扶漢室。再加上劉備和劉璋還是親戚,劉璋還得稱呼劉備一聲大表哥。

都是漢室宗親,都是親戚,劉備的名聲又那麼好,劉璋自然不會懷疑劉備會想搶他的地盤,就還真的以為劉備是來獻愛心做好事的。

第五,以當時的天下大勢來看,結盟劉備的確是最好的選擇。

劉備入川之前,全天下還存在的諸侯,就只剩下曹操、孫權、劉備、劉璋、張魯、馬超。劉璋如果想要保住基業,繼續他驕奢淫逸的生活,他還真的尋找一位盟友。

然而在當時,曹操看不上他的實力,曹操也會想著怎麼吞併西川。張魯那是不可能的,畢竟兩方交戰了十數年。

跟馬騰,那是不可能的,因為中間隔著張魯,即便結盟了也沒太大用處。同樣的,劉璋和孫權中間隔著劉備,即便結盟了也不好幫忙。

也因此,經過這麼一番篩選,結盟劉備,就成為劉璋最好的選擇,也因此劉璋最終讓劉備進入西川,去為他抵禦張魯。

也因此,劉璋引狼入室,最終偌大的西川落入了劉備之手。

相關焦點

  • 劉璋手下高手如雲,卻請劉備對付張魯,到底是怎麼想的?
    劉璋請入川,是為了對付張魯嗎?當然不是。試想,劉璋和張魯都相處了20年,有什麼恩怨非要請劉備出面才能解決呢?01劉璋與張魯為何結怨呢?這還得從劉璋老爸劉焉那時說起。東漢末年,朝綱混亂。劉焉便向朝廷提議,天下這麼亂,多是由於地方官胡亂不作為,最好派朝中大臣入駐地方,擔任州郡長官,整頓地方政務,從而安定天下。朝廷認可,那就試試吧,於是,劉焉便毛遂自薦去當時鳥不拉屎的交州。
  • 劉璋並非懦弱無能,迎劉備入蜀另有所謀
    很多人眼中劉璋是無能懦弱的代名詞,他將劉備招入益州,將大好基業拱手讓人,但事實上劉璋沒有多數人想的那麼差,請劉備入蜀雖然是引狼入室,但並非沒有先例,這個先例就是劉表。後太祖與袁紹相拒於官渡,表舉州以應紹。階說其太守張羨曰......羨曰:「善。」乃舉長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詣太祖。太祖大悅。會紹與太祖連戰,軍未得南。從事中郎韓嵩、別駕劉先說表曰:「豪傑並爭,兩雄相持,天下之重,在於將軍。將軍若欲有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將擇所從。
  • 劉備取西川之戰,劉備是如何度過自己的至暗時刻的
    這一消息沒把漢中的張魯嚇得怎麼樣,卻讓與曹操之間還隔著馬超,張魯地盤的益州劉璋反應過度。「曹操討張魯」的消息傳到益州後,劉璋很慌亂,他的「敗家」軍師張松乘機說:「曹公兵強無敵天下,若因張魯之資以取蜀土,誰能御之者乎?」劉璋果然嚇壞了:「吾故憂之而無計!」張松便出了個十分牽強附會的好主意:「劉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操之深仇也,善用兵,若使之討魯,魯必破。
  • 明知劉備不是等閒之輩,劉璋為什麼還會引劉備入川
    今天給大家講的不是上面這幾位著名人士的故事,而是選取了一位非著名人士——劉璋。讀過三國志或者看到小說三國演義的朋友們,可能對這一人物比較熟悉。劉備之所以能成為三國之一,首先要感謝的就是劉璋。因為在劉備獲取西川之前,整個蜀地是屬於劉璋父子的。也是因為劉璋引劉備入川,最終丟失了領地最終老死他鄉,被後世諷刺為無能人物的代表。
  • 劉備為何進位漢中王而不是漢王?有三大原因
    三國時的漢中其實也叫東川,原本和西川一起都是屬於益州的,在東漢末劉焉統治益州的時候,東川和西川是一起的,當時駐守東川的是張魯,劉焉之子劉璋統治時和張魯鬧翻,於是張魯割據東川(漢中)自立。張魯自立給了劉備機會,劉璋怕受到張魯和曹操的夾擊於是邀請劉備入川防備張魯,卻被劉備把西川也奪了去。
  • 劉備還在西川苦戰,沒有支援的關羽,為何會孤軍北伐?
    在赤壁之戰後曹操已經沒有了南徵的想法,而劉備和孫權兩股勢力也開始爭奪曹操吐出來的荊州。一開始的時候劉備佔據了絕對的主動權,荊州七郡劉備獨佔其四,因為赤壁之戰開打前,雙方都沒有料想到會有如此大的勝果,所以並沒有提前約定勢力劃分問題,所以劉備得四郡之地孫權方面也沒有意見。
  • 三國真正仁義的暗弱諸侯劉璋:寧可犧牲自己也不願殃及成都百姓
    甚至還和劉備認了「同姓之親」,和劉備互拜「叔侄」……(玄德說起宗派,劉焉大喜,遂認玄德為侄)然而,根據史料記載,劉焉根本就沒在幽州當過太守(幽州的最高長官應該是「州牧」而非他「太守」,而時任幽州牧的人其實是劉虞),這一段是很有可能是後世謄抄的錯誤(演義裡面,劉備後來入蜀的時候,也沒有提到之前和劉焉的淵源)。
  • 周瑜的生死影響著三國歷史,他為何不顧劉備反對,也要遠徵西川?
    在現實中,周瑜確實是要奪取西川,而且還根本沒有跟劉備商量。當時周瑜佔據著荊州的要地江陵,而劉備則佔據著荊州在江南的四郡。周瑜親自去見孫權,他向孫權建議,說西川的劉璋遭到張魯的侵略,自己願意和孫瑜一起去奪取西川。在奪取西川後,再吞併張魯。這樣,讓孫瑜留守奪取的土地,結好馬超。自己則返回荊州,與孫權一起去討伐曹操。這樣,就可以圖取北方了。
  • 劉備奪了劉璋的西川,為何沒有搶劉表的荊州?原來他根本就不敢
    劉備投靠曹操的時候,他背地裡籤了「討伐曹操」的血書;劉備在袁紹那裡棲身時,他日夜想著與關羽、張飛團聚後東山再起;劉玄德依附劉表的時候,他與劉景升兄感情很深,似乎無意奪取荊州;皇叔劉備投靠劉璋時,這位老兄想著怎麼佔領西川。那麼問題來了,劉備與劉表、劉璋都是同宗兄弟,而劉備卻不念親情還是奪佔了劉璋的西川。但劉皇叔投靠劉表後卻沒有搶劉表的荊州。
  • 劉璋麾下有三大猛將,劉備獨得其中兩人,最強的那個去了哪?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地諸侯爭霸,在中原的諸侯們爭得頭破血流的時候,有一個諸侯雖然是漢室宗親,遙領益州牧,坐擁西川,兵精糧足,本可成一方之霸,但卻是一個無能之人,只能選擇偏安一隅,最後更是引狼入室,讓劉備這個大耳賊奪了自己的地盤。
  • 劉璋手下有三大猛將,劉備攻打益州時,他們有何表現?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璋聽聞曹操要率軍進取漢中,非常擔憂。在此背景下,已經投靠劉備的張松建議劉璋邀請劉備入川,讓其攻打張魯,防衛益州。劉璋於是派遣法正、孟達領兵四千人迎接劉備,劉備率領龐統、黃忠、魏延、卓膺等將領入川。
  • 三國慘遭劉備出賣的益州大叛徒:張松背叛舊主後再被新主子背叛
    感懷在心的他,在臨別之時將精心繪製的「西蜀地形圖」贈與劉備,並建議劉備帶兵入蜀,自己也願為內應,幫助劉備取西川之地。然而沒想到,後來因為和劉備「書信來往」,謀事不周導致了洩密,使得張松的「內應」身份也被暴露。
  • 劉璋雖然庸弱,麾下卻有三員猛將,就連劉備也是讚不絕口
    在這些爭霸諸侯中,有一位叫做劉璋的人,說到這兒,想必很多人可能會聯想到昏庸、懦弱之辭。誠然,劉璋雖是漢室宗親、遙領益州牧,坐擁西川、兵精糧足,可謂一方巨霸,可此人實確無能之至,不堪大用。可劉璋雖然庸弱,部下卻有三位驍勇善戰的猛將,就連後來的蜀漢昭烈皇帝劉備都讚不絕口。你知道是哪三個人嗎?
  • 為何說它是劉備一生的縮影?以下幾點
    發展中期劉備在建安十五年(210年)佔據荊州五郡以後,在次年接受益州劉璋的邀請入蜀,幫助劉璋一起對抗佔據漢中的張魯,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劉備在法正和張松等人的幫助下奪取了劉璋的益州,成功實現了諸葛亮在「隆中對戰略」中提出的跨有荊益兩州的目標
  • 劉璋手下五大猛將:2個被殺,3個便宜了劉備
    中平五年(188年),劉焉向漢靈帝建議,挑選清廉正直的朝中要員去地方上擔任州郡長官,重整朝綱,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理。他本人也被任命為益州牧,成為了益州的「土皇帝」。益州經過劉焉、劉璋父子幾十年的治理,早已根深蒂固。
  • 劉璋對待百姓不錯,人也不壞,為何張松、李嚴等人要背叛他?
    公元211年,身在益州的劉璋聽聞曹操要率軍攻打漢中,他擔心曹操在佔據漢中後,就會對益州動手,因此在張松的建議下,劉璋決定邀請劉備入川攻打張魯,以便搶在曹操之前佔據漢中,並對曹操做出必要的防範。而當時張松早已暗中投靠了劉備,於是他與法正等人一同背叛劉璋,勸說劉備趁此機會奪取益州。
  • 可謂全節的益州人物——程畿,不負劉璋,亦不負劉備
    在這種時期中,從一方跳槽到另一方的人比比皆是,一般不會受到道德上的苛責,有時還能夠被委以重任;在跳槽的時候倒戈對付原先的主公,這個就被士人所不容,比如殺死丁原的呂布;還有很多人以生命的代價保全名節,這種人就會受到時人和後人的推崇。比如小編下面要說的程畿。當龐羲以程畿的兒子要挾他背叛劉璋的時候,程畿不為所動;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後,程畿在船上戰死,可以說既不負劉璋,也不負劉備。
  • 關羽敗走麥城,諸葛亮為何不去救?後來的夷陵之戰也沒有參加?
    那麼,向來以多智近妖而聞名的諸葛亮,為何沒有及時救援關羽?為什麼眼睜睜看著關羽被東吳所敗,看著劉備草率的發動夷陵之戰呢?其實,不是諸葛亮不想救,而是真的救不了。這事,還得從當初劉備入川的時候開始說起。當時的益州,由漢室的另一位宗親劉璋統領。照理來說,同為漢室,理應聯手抗敵才對。可是劉璋這個人,實在沒什麼大志向,甚至還想過直接投降曹操。可惜因為曹操當時沒有禮待劉璋的使臣張松,使得張松回到益州後,改勸劉璋交好劉備。後來,等到曹操要進攻劉璋的時候,劉璋覺得自己獨力難支,所以便請劉備入蜀,共退曹操。
  • 益州牧劉璋力排眾異迎劉皇叔入川,戒心與誤會終究還是反目成仇!
    張魯欲稱王,劉璋張松求援被亂棍打出含寧太守張魯欲稱漢寧王,以便督兵拒曹,謀士閻圃獻策先取西川四十一州,然後再稱帝。張魯認可,與其第張旦商議起兵之事。益州牧劉璋得知張魯來犯,十分憂急。劉璋認可,命其為使,多帶貢物前往許都。張乃暗畫西川地圖帶去。不料曹操見張松相貌猥瑣,已五分不喜,又見他用言語頂撞,遂拂袖而去,退入後堂;後叫楊修領張松去校場看他點軍,以顯軍容之盛。點軍畢,曹操問張松陣容盛否,張說不盛,因西川以仁義治人,並挖苦說:「……丞相赤壁遇周郎,華容遇關羽,割須棄袍於潼關,皆無敵於天下也!」曹操大怒,命人亂棍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