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協和西院多學科搶救兩名新冠肺炎大出血患者
病人出現不明原因出血,趕緊請求多學科會診!」3月22日,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西院ICU病房內,2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大出血,病情危急。經過協和西院胃腸外科、心內科、消化內科、介入科、麻醉科、ICU等多學科專家團隊聯合廣東醫療隊專家組全力救治,2名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目前已轉入ICU繼續進行新冠肺炎後續治療。
-
走進武漢 丨一場持續二十分鐘的「生死大搶救」
3月31日22:30到22:50,湖南省支援武漢第五批醫療隊7名隊員在金銀潭醫院南5樓危重病區上演了一場二十分鐘的「生死大搶救」,視頻記錄了他們搶救的部分過程。4月1日深夜,紅網時刻記者走進金銀潭醫院南5樓危重病區,趁他們工作的間隙對6名護理人員進行了採訪,還原這場歷時二十分鐘的「生死大搶救」。
-
戰「疫」實錄|ICU病房的日與夜:與死神爭分奪秒,危重患者重見曙光
協和醫院西院一名麻醉科醫生說,三十秒時間直接決定著能否把患者從死神手裡拽回來。在包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協和醫院西院等多家重症、危重症定點醫院裡,都已組建了插管小分隊,他們每天穿梭在醫院的ICU病房,與死神比拼速度。
-
六次從死亡線拉回,西安交大一附院救治全省最危重新冠肺炎患者
「由於急診的特殊性,它是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首診場所,不管患者是不是新冠病毒感染者,只要病人需要,急診科就必須無條件接診,無條件進行搶救。」急診科主任杜俊凱說。單靠ECMO救治小組已然不夠,關鍵時刻,醫院組建了由4名醫生和24名護士組成的危重患者床旁治療小組,隨後又拓展到8名醫生51名護士,醫生組由重症醫學科劉紅娟教授牽頭,護理組由感染科杜粉靜護士長牽頭,對患者實施24小時不間斷密切監護。為了一名患者的救治,這樣的配置和投入,史無前例!
-
雷神山「ICU戰隊」:7名危重症患者ECMO成功脫機並康復出院
【來源:武漢晚報】目前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進入決勝階段,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從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獲悉,截至4月13日16時,武漢雷神山醫院還剩4位患者,醫院預計4月15日正式關閉。截至4月13日,雷神山醫院一共收治了近180位危重症患者。 65歲的陳女士2月感染新冠肺炎,在武漢一家醫院無創呼吸機治療9天沒有好轉,被轉入雷神山醫院ICU搶救時已經昏迷不醒,心率、氧合等指標均非常差。「ICU戰隊」為她氣管插管,結果血壓又下降。多位醫護不眠不休在病床邊監測10餘個小時,發現陳女士缺氧等情況沒有明顯改善,決定啟用ECMO。
-
在最後一道防線和「死神」對決——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的驚心搶救記
「炎症風暴」侵襲、氧合指數跌落至1%、心臟一度驟停……三次死裡逃生後,2月26日,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嚴強,終於在6天後拔除氣管插管,脫離有創呼吸機,迎來新生。 在與「死神」的較量中,30多歲的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韓傑是毫不知情的。2月13日,他突發呼吸衰歇,命懸一線。
-
武漢十二時辰·丑時|搶救重症患者,他四換陣地與死神賽跑
範學朋穿過武漢市第五醫院住院部5樓病區走廊,這裡是由他和團隊剛剛改造完成的隔離病區,僅僅12個小時前,這裡還是婦科住院病房,大年三十,一夜間收治了30名新冠肺炎患者。他去查看一位60歲危重症患者。「1月24日下午兩點,患者轉運到這裡,幾小時後他出現呼吸窘迫,一度心跳驟停,情況危急,我們全力搶救。」
-
集中醫療資源,救助危重患者!醫大一院群力院區已收治19例重症患者...
「我們將集中優勢醫療資源,讓我省新冠肺炎的危重病例、重症病例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14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哈醫大一院群力分院的新冠肺炎省級危重症集中救治中心,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專家組組長、哈醫大一院院長於凱江教授就該中心的建設投用情況和今後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救治中心內的醫療資源配置和患者救治情況等相關問題接受了記者採訪。
-
【你有多美】北京醫生劉壯:在武漢,挑起一個人的「戰時醫務處」
在武漢的65天,北京友誼醫院重症醫學科的劉壯意外地擁有了「雙重身份」。作為ICU大夫,他承包了「戰時醫務處」的全部職責,同時,還為隊友們搭把手,幫著調整有創呼吸機、為危重症患者插管……劉壯是2020年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的獲得者,對他來說,在一線馳援抗疫,是這輩子最難忘的經歷。
-
遼寧醫療隊「生死線」上搶救武漢女醫生
「她在拼盡全力呼吸,我們像所有醫生面對所有患者時的第一個念頭那樣,想讓她活著出院。」 2月10日,記者連線獲悉,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第一批支援武漢醫療隊隊長汪海源和他的同事們,在前一日凌晨4點,與死神博弈,克服萬難從「生死線」上搶救了一名年輕的武漢女醫生。
-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武漢戰「疫」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紀實
羅婆婆的情況,正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難的典型縮影。 ——重症比例高。武漢作為首先發現疫情的地區,早期一代病例數多、病毒毒力強,導致重症病例多、病亡率高;約20%左右的患者肺部及全身病變進行性加重。 ——多器官受累。新冠病毒不僅侵害肺部,還侵害人體多個重要器官。有的患者出現類似「炎症風暴」的免疫反應極大損傷正常組織。
-
浙江溫州首例ECMO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成功撤機
昨天,浙江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641重症隔離病房內傳來喜訊,病情極其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陳某(化名),歷經10個晝夜的ECMO技術及呼吸機支持等綜合搶救,終於轉危為安。據悉,這是浙江省內第二例應用ECMO技術後成功撤機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
聊城這位醫生已在武漢「重災區」堅守近一個月
陳博說,大部分患者出院後,首義院區剩下的病人於3月8日上午轉走,首義院區恢復了其燒傷專科特色綜合醫院的職責。 隨後,陳博和來自菏澤、淄博等地50餘名醫護人員轉戰到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全部進入重症病房。 據統計,1月24日到3月8日,全國有346支醫療隊4.26萬人抵達武漢和湖北,其中重症專業醫務人員1.9萬。
-
多學科協作 成功搶救心臟破裂患者
在到達急診室前,患者的傷情資料已通過「建德市創傷中心群」發出,胸外科、普外科、神經外科、重症醫學科等團隊提前到達急診做好了接診準備。 與死神爭分奪秒患者到達急診室後,醫療團隊立即進行相關急診處置,CT提示蛛網膜下腔出血、雙側多發肋骨骨折、兩肺挫裂傷、左側胸腔積液……致命傷是存在心臟破裂可能,傷情十分危重,生命危在旦夕。
-
為挽救新冠危重患者,摔成胸椎骨折的她堅持87天,帶著ECMO設備一路...
躺在裡面的是湖南上報的第一例新冠肺炎危重病人,一名60歲左右的男性患者,姓劉。韓小彤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病人。湘雅二醫院的救治組隊員見到我們後,第一句話就是:「病人已進入臨終狀態,心率180,快不行了。」經過全力搶救,患者的各項指標終於逐漸好轉。出隔離病房時,大家全身溼透,有的護士因為在裡面待的時間太長了,出來就吐得一塌糊塗。我整個人也虛脫了,不過心裡卻稍微輕鬆了:是啊,再晚一個小時,這個患者肯定沒得救了;是啊!跟病毒的這第一戰,總算贏了!
-
上海:搶救危重孕產婦 對兩個生命日夜不眠的守候
搶救危重孕產婦需要龐大的多學科專家團隊與多種高精尖醫學儀器。 黃楊子 攝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不少家庭面臨這樣的選擇:生,還是不生?產科醫生排除子癇、羊水栓塞後,緊急降壓處理,經檢查發現是「顱內出血」。她所在醫院隨即聯繫對口危重孕產婦會診搶救中心新華醫院,產科安全辦公室火速應急響應,組織多科室會診,緊急將產婦轉送至新華醫院手術。最終,小孫轉危為安。 救治危重孕產婦成功率達98% 上海連續數年健康三大指標保持領先水平。
-
醫院門口出車禍求助遭拒,院方:事發時一名醫生正在搶救心臟病患者
醫院:事發時醫生正在搶救心臟病患者院方對外回應表示,「因為疫情且假期期間,保安護士都是一個人盯一個崗位,也請當事人予以理解。」10月10日上午10時,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院辦工作人員向健康時報記者介紹,根據監控錄像等,目前已對事件經過進行還原,和網絡上的報導、當事人的說法有些出入。
-
新職業和疫情相伴而來,「呼吸治療師」成為新冠一線呼吸治療醫生...
似乎是冥冥中的巧合,新職業和疫情相伴而來 ,「呼吸治療師」成為新冠一線呼吸治療醫生得力助手。 呼吸支持技術和氣道管理是新冠肺炎最重要生命支持手段,危重患者的救治中,呼吸治療師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呼吸治療師的工作十分特殊,不同於普通病房的工作內容,主要是針對全院範圍內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提供以各類呼吸支持治療和氣道管理為主的臨床操作技術,而呼吸支持技術和氣道管理是此次新冠肺炎最重要的生命支持手段
-
「隔在患者與死神間的那堵牆」——記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重症...
一張張值班表,一份份出院病歷,一次次會診報告,記錄著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重症醫療隊200多名隊員在武漢抗疫的日日夜夜;他們奔走在一個個重症監護室,值守在一張張病床前,爭分奪秒地搶救一個個重症患者的生命,用極限付出詮釋醫務工作者的神聖職責與使命。
-
4省醫護接力救治67天,上了50天呼吸機的危重患者正恢復
這是4月8日,醫生為小偉拔除氣切套管後,小偉說出的第一句話。見慣了生死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ICU主任周晨亮當時也哭了,「真的是太不容易了,無論是他自己還是我們醫生護士。」從2月6日至今,經過遼寧、河南、福建3支援鄂醫療隊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醫護人員2個多月的接力救治,新生活的曙光正一點點照亮小偉和他的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