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弟子經過泰山時,遇見一名老婦人全家都被老虎咬死了,正在墓旁哭泣。孔子問:「全家都被老虎咬死,你為什麼還不離開這裡呢?」
老婦人答:「因為這裡沒有苛政。」。老虎和治理有這麼關係呢?
歷史上就有一些關於老虎的記載。
東漢時九江境內有許多老虎危害百姓,官員們只好招募獵手,設置許多陷阱來捕殺,但這些陷阱往往也會傷害到很多無辜百姓。後來宋均任九江太守,到任後張貼告示說:「虎豹在山,龜鱷在水,各行其道。南方多山,有猛獸很平常。但老虎為禍百姓,根源在那些殘忍的官吏身上,大肆捕殺根本就不是體恤百姓的做法。一定要清退奸邪貪婪小人,提拔忠誠善良,才能發生根本的變化。從今往後,去掉陷阱,免除賦稅!」
告示一出,虎患解除。人們看見老虎結伴渡江而去。
東漢時,另有一位經學家叫劉昆。他在擔任弘農太守時,驛道上總有猛虎往來,危害行人。劉昆不管老虎,只在當地行寬厚之政,體恤百姓、減輕賦稅。
三年後,郡中老虎都馱著幼虎渡河遠去。
光武帝劉秀聽說後非常驚訝,提拔劉昆為光祿勳,並問他:「老虎渡河是真的嗎?」劉昆謙虛地回答:「只是巧合而已。」劉秀感嘆地說:「這才是德高望重之人說的話!」於是下令把這件事記錄在冊,並令劉昆教授太子及50多位諸小王侯。
還有一位叫童恢的官員,曾任不其縣縣令。當時縣內鬧虎災,衙役們捕獲了兩隻老虎。童恢站在鐵籠前對老虎說:「法不容情,殺人償命。你們之中,如果有殺過人的就低下頭認罪,沒有殺人的就喊冤!」話剛說完,其中一隻老虎就低起頭閉上了眼,看上去非常震驚害怕,童恢便下令將這頭老虎殺掉。
另一隻老虎卻一直大聲吼叫。
童恢下令將這隻老虎放掉了。
老虎是通人性的,其他動物也一樣,人們的善念善行或惡念惡行,動物們都會感受得到。善待身邊的小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