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是如何治理虎患的

2020-12-24 萌慧書舍

孔子和弟子經過泰山時,遇見一名老婦人全家都被老虎咬死了,正在墓旁哭泣。孔子問:「全家都被老虎咬死,你為什麼還不離開這裡呢?」

老婦人答:「因為這裡沒有苛政。」。老虎和治理有這麼關係呢?

歷史上就有一些關於老虎的記載。

東漢時九江境內有許多老虎危害百姓,官員們只好招募獵手,設置許多陷阱來捕殺,但這些陷阱往往也會傷害到很多無辜百姓。後來宋均任九江太守,到任後張貼告示說:「虎豹在山,龜鱷在水,各行其道。南方多山,有猛獸很平常。但老虎為禍百姓,根源在那些殘忍的官吏身上,大肆捕殺根本就不是體恤百姓的做法。一定要清退奸邪貪婪小人,提拔忠誠善良,才能發生根本的變化。從今往後,去掉陷阱,免除賦稅!」

告示一出,虎患解除。人們看見老虎結伴渡江而去。

東漢時,另有一位經學家叫劉昆。他在擔任弘農太守時,驛道上總有猛虎往來,危害行人。劉昆不管老虎,只在當地行寬厚之政,體恤百姓、減輕賦稅。

三年後,郡中老虎都馱著幼虎渡河遠去。

光武帝劉秀聽說後非常驚訝,提拔劉昆為光祿勳,並問他:「老虎渡河是真的嗎?」劉昆謙虛地回答:「只是巧合而已。」劉秀感嘆地說:「這才是德高望重之人說的話!」於是下令把這件事記錄在冊,並令劉昆教授太子及50多位諸小王侯。

還有一位叫童恢的官員,曾任不其縣縣令。當時縣內鬧虎災,衙役們捕獲了兩隻老虎。童恢站在鐵籠前對老虎說:「法不容情,殺人償命。你們之中,如果有殺過人的就低下頭認罪,沒有殺人的就喊冤!」話剛說完,其中一隻老虎就低起頭閉上了眼,看上去非常震驚害怕,童恢便下令將這頭老虎殺掉。

另一隻老虎卻一直大聲吼叫。

童恢下令將這隻老虎放掉了。

老虎是通人性的,其他動物也一樣,人們的善念善行或惡念惡行,動物們都會感受得到。善待身邊的小動物!

相關焦點

  • 虎猛誠可傷「——從宋代虎患治理看中國古代樸素的「環保主義「
    由此可見宋代虎患的嚴重,那麼宋人對於虎患是怎麼治理的呢?嚴重的"虎患",導致宋朝對於虎患的治理,是一場具有廣泛參與性的全民行動現代人對於宋代"虎患"最初的了解,應該是來自於《水滸傳》中武松打虎的橋斷,水泊梁山的好漢武松在回家的路上,路過景陽岡,用一根哨棒打死了景陽岡上為惡多年的老虎,成為當地百姓敬重的英雄。
  • 古代官員自稱「父母官」,合不合適?
    古代的官員喜歡自稱「父母官」。最開始「父母官」其實不是自稱的,是老百姓叫的。據《後漢書·杜詩傳》記載,南陽郡有個叫杜詩的好官,擔任郡功曹時,愛民如子,事事替百姓做主,升任太守後,誅暴立威,愛民罷役,造作水排(水力鼓風機,煉鐵之用),鑄造農具,開通溝瀆,廣墾農田,把全郡治理得糧豐衣足。
  • 古代珍貴的「補丁」:清朝武官官服的補子為何「豹」高於「虎」?
    服飾對於我們人來說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東西,現代人上學要穿校服,工作常身著工作服,在等級制度劃分明確的古代更是如此。特別是古時候的官員的衣著就極為講究。我們中華有著幾千年的封建制度的歷史進程。 在這浩瀚無垠的歷史長河中,禮儀制度始終貫穿其中,其中在禮儀制度中服飾是非常典型且為極為重要的一環,所以,官員身穿的官服又著嚴格的等級劃分不僅僅是他們的工作服,還象徵著他們看重的身份地位。古代官員的官服還被區分為朝服,公服和常服。
  • 如何評價紀錄片《養虎為患》(Tiger King)?
    「還沒看《養虎為患》?那你簡直是浪費生命。因為這會是你看過的最棒的片子!」究竟是怎樣的一部系列紀錄片能讓崔娃發出如此的感嘆呢?他甚至將片中的虎王喬野生與唬王川普進行了比較分析。甚至《養虎為患》導演料到了這部紀錄片能成爆款,這算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嗎?還是他真的有這個自信呢?在豆瓣影評上,這部紀錄片幾乎都是四星和五星好評,果然是很受大家的歡迎。
  • 朝代長久穩固的重要因素:「乘風破浪的古代官員」一起穿越來看看
    一批高素質的官員不僅能夠幫助君主分擔處理政事,而且精明能幹的官員也是一個朝代長久穩固的重要因素。所以說,如何選官成為歷朝歷代以來,應該說是統治者除了如何保證自己能一直當皇帝以外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所以,今天就讓小編來帶大家穿越回古代,去探一探古代官員究竟是如何選舉出來的。
  • 古代官員是如何「上班」的?遠沒有想像中那麼輕鬆
    歷史上古代的官員也會「上班」,參加朝會也就是他們的「上班」了,其實與現在社會相比,古代官員們的生活並不輕鬆,那我們就來說一下清朝時官員們上班的一天。,古人的作息規律與我們現在相比沒什麼差別,當然隨著各種娛樂活動的興盛,古代的「夜貓子」肯定沒有現在這麼多,古人一般都會早早地睡覺。
  • 古代官員俸祿多少?古時候沒有銀行,偏遠地區官員怎麼領取薪資?
    古代偏遠地區的官員如何領取奉銀?他們多久發一次工資隨著國家經濟體制的迅速發展,網絡和人們的日常生活關係日趨密切。在各企事業單位都會加微信群,既方便了和朋友之間的交流也方便了資金流動。特別在月底發工資的時候,通過微信轉帳或者綁定銀行卡,一個月的辛苦費就會定期到帳。現代人工作需要發工資,那麼在古代官員為皇帝工作也需要發俸祿。
  • 禮拜天禮拜六休息是西方之規定,我國古代是如何規定官員休息的?
    問題來了,我國古代沒有採用西方曆法,也就是說沒有星期天星期六休息之說,古代是如何規定官員休息的?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西方稱「一周七天」為一禮拜,我國則稱「七天一周」為一星期,為何有這種區別呢?原來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為了編寫教材,特命欽天監官員袁嘉穀修訂我國的曆法。
  • 古代如何管理官員「三公」消費?「四菜一湯」減奢靡,轎子限行降開支
    古代官員的「三公」消費問題十分嚴重,輕則影響國家財政,重則可以導致一個國家的覆滅。因此關注它的不光光只有平民百姓,它也是一個令歷朝歷代統治者頭疼的問題。因為它關係到全國眾多官員用錢的事情,稍微不留神就有人貪汙腐敗,嚴重的話可能會失去民心、國家覆滅。那麼古代中央政府是怎樣管理官員的「三公」消費呢?
  • 中國古代如何進行政德教育
    原標題:中國古代如何進行政德教育 政德,即為政之德,既指以德作為治國的原則,也指為官者應具有的德行。中國早在西周時期就有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輔」的認識,在政德教育實踐中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遺產。西周康王時期的大盂鼎銘文中有「正德」二字(「正」通「政」,「正德」即「政德」),這是「政德」一詞最早的出現。
  • 會議︱古代世界的「帝國」與「帝國治理」
    ;南京大學哲學宗教學系的宋立宏教授通過分析羅馬公民權利的下放、羅馬總督的權力與制約以及羅馬在被徵服地區推行的統治政策,認為羅馬帝國在鼎盛期形成了「大帝國小政府」的模式,軍隊成為保護帝國運轉的重要力量,公元3世紀後,「大帝國小政府」的模式逐漸解體,並最終被官僚體系所取代;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的晏紹祥教授對古代帝國的治理模式和各古代帝國治理的比較研究提出了新觀點。
  • 「漫畫」帶你看懂古代朝廷是如何給官員發工資的
    現如今發工資每月一發,直接打卡非常方便,我們通過手機就可以直接收到到帳信息,那古代的朝廷是怎麼給官員發工資呢,他們也是發的錢嗎這樣看來,宋朝相對於其他的朝代待遇還是不錯的,因為宋朝經濟發展好,各項福利待遇都很超前,大家覺得哪一個朝代的官員待遇最好呢
  • 人靠衣裝馬靠鞍,古代官員們的衣著都代表了什麼含義
    當時能從一個官員穿什麼樣的衣服,看出官員的身份高低。比如唐朝三品以上的官員穿紫袍配金魚符袋,五品以上穿紅袍配銀魚符袋,六品以下穿綠袍,不配魚符袋。上面這個設定在後來宋朝元朝的時候也基本的沿用著。後來明朝和清朝就弄出了一套最終解決辦法,那就是補子,也就是明清官服正面和後面都會秀上的那個方形的圖案,不同等級官員的補子不一樣,而文官和武官的補子也不一樣。文官為飛禽表示文明,武官為走獸表示勇猛。
  • Netflix紀錄片"養虎為患"比電影精彩
    《養虎為患》說的就是這些事。  人們常說老虎生性兇猛,但人心才擁有最狠的獸性。這個妹子07年的時候「退教」了   《養虎為患》就是圍繞這三位惡人,記錄他們如何通過養老虎謀私利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起初,這三位惡人完全陌生。
  • 古代官員的年終獎是什麼螞蟻莊園答案[多圖]
    即使是現在的打工一族每到年底的時候公司都會發放一定的年終獎勵,那麼在古代的時候官員們的年終是什麼呢?皇帝給自己的大臣們會發放什麼獎勵?可能這個問題就讓大家意想不到,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來揭曉一下真正的答案吧!
  • 古代特殊補丁:清朝武官官服的補子中,豹何以成為虎的「上級」?
    這種「補丁」被稱為「補子」,而綴有補子的服飾,被稱為「補服」在明清時期,是官員區別官階的道具,可以說是自古以來制度的一個特殊體現。而冠服制度自商周時期建立起來,向來是統治階級維護統治的重要手段。《禮記·王藻》中就曾說過:「衣正色裳間色,非列採不入公門。
  • 尼古拉斯凱奇將主演《養虎為患》劇集 扮演男主角喬·野生 CBS電視...
    時光網訊 新冠疫情讓美國人都呆在家,也讓Netflix播出的紀錄片《養虎為患》成為全民話題,很多人都在討論到底誰在劇情電影或劇集中扮演男主角喬·野生比較合適,最近答案揭曉:尼古拉斯·凱奇!這將是曾經的奧斯卡影帝第一次出演電視劇。
  • 年年此夕費呻吟,一年結局在今宵:古代官員的「春節假」放幾天?
    古代的春節到底放幾天假?是怎麼決定的?古代官員們作為國家治理的中樞和主要運行者又是怎麼度過春節的?可以看出,現在的很多制度其實早在古代就有原型了。之前提到過唐代的地方官員們在春節期間是不可以離開衙門的,並且因為古代的"迴避"制度,其實大多數地方官的任職地是在家鄉千裡之外的。著名的山水詩人韋應物在被外放做官的時候,就寫下了這樣的詩句"一從守茲郡,兩鬢生素髮。新正加我年,故歲去超忽。淮濱益時候,了似仲秋月。
  • 古中國沒有一周星期七天這一概念,無周六周日,古代官員是怎樣過...
    問題來了,我國古代沒有採用西方曆法,也就是說沒有星期天星期六休息之說,古代是如何規定官員休息的? 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西方稱「一周七天」為一禮拜,我國則稱「七天一周」為一星期,為何有這種區別呢? 原來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為了編寫教材,特命欽天監官員袁嘉穀修訂我國的曆法。
  • 中國古代官員是怎樣過休息日呢?
    別看在古代並沒有星期六和星期天休息的這個概念,但是並非沒有休假這個概念,畢竟人總是要休息的嘛。但是,在秦朝及以前或許是個例外。在秦朝和以前的時候,還真沒有休息這檔子事。政府裡的大小官員必須每天按時上班,有事要辦需要提前請假,還有一個名稱叫「告歸」。您看這像不像現在某些倒黴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