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濤:上海博物館藏戰國竹簡《子路》篇殘簡*

2021-01-21 先秦秦漢史

注釋

[1]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第3-4、15-28、141-154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2] 海天遊踨:《讀〈成王為城濮之行〉札記》,簡帛網簡帛論壇,第1樓,2013年1月5日,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25&extra=&page=1。

[3] 不求甚解:《上博簡〈成王為城濮之行〉重編簡釋》,簡帛網簡帛論壇,第22樓,2013年1月5日,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25&extra=&page=3。

[4] 李松儒:《戰國簡帛字跡研究——以上博簡為中心》第470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5] 濮茅左:《關於上海戰國竹簡中「孔子」的認定——論〈孔子詩論〉中合文是「孔子」而非「卜子」、「子上」》,《中華文史論叢》2001年第3輯,第29頁。

[6] 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第46頁,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7]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第3、15-30、149-180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8]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第3、13-30、147-168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9]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八)》第4、21-36、137-166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10]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第125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11] 劉洪濤:《〈民之父母〉、〈武王踐阼〉合編一卷說》,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09年1月5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14。

[12] 李松儒:《戰國簡帛字跡研究——以上博簡為中心》第235-250頁。

[13] 濮茅左:《關於上海戰國竹簡中「孔子」的認定——論〈孔子詩論〉中合文是「孔子」而非「卜子」、「子上」》第29頁。

[14] 鄔可晶:《〈孔子家語〉成書考》第59頁,中西書局2015年。

[15] 定縣漢墓竹簡整理組:《〈儒家者言〉釋文》,《文物》1981年第8期,第17頁。

[16] 胡平生:《阜陽雙古堆漢簡與〈孔子家語〉》,袁行霈主編:《國學研究》第七卷,第515-546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韓自強:《阜陽漢簡〈周易〉研究:附〈儒家者言〉、〈春秋事語〉》第152、158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韓自強、韓朝:《西漢汝陰侯墓一號木牘〈儒家者言〉章題釋文》,李學勤、謝桂華主編:《簡帛研究二00二、二00三》第250、255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17]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第27、152頁。

[18] 簡帛網簡帛論壇,第14樓,2013年1月5日,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25&extra=&page=6。

[19] 簡帛網簡帛論壇,第52樓,2013年1月9日,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25&extra=&page=6。

[20] 劉洪濤:《上博竹書〈民之父母〉研究》,北京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李家浩教授),2008年,第4頁。趙平安:《談談戰國文字中值得注意的一些現象——以清華簡〈厚父〉為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六輯,第305-306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收入氏著《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續集》第131頁,商務印書館2018年。

[21] 劉洪濤:《上博竹書〈民之父母〉研究》第14、15、18、20頁。

[22] 葛陵楚簡零77、154號左上方殘片就是零625號,該簡重出。此為宋華強先生指出,看氏著《新蔡葛陵楚簡初探》第23頁,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望山一號墓楚簡圖版有三套。其中《江陵望山沙塚楚墓》138號和166號即《望山楚簡》138號和166號,亦即《戰國楚竹簡匯編》133號和139號。《戰國楚竹簡匯編》133號下段保存完好,《望山楚簡》下段中間有一小洞,《江陵望山沙塚楚墓》下段就是其166號,誤重出於此。我們推測,大概是《江陵望山沙塚楚墓》138號圖版下段丟失,誤以166號補於此。三者著錄情況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江陵望山沙塚楚墓》圖版五七、五九,文物出版社1996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編:《望山楚簡》第44、47頁,中華書局1995年;商承祚編著:《戰國楚竹簡匯編》第194、195頁,齊魯書社1995年。

[23] 筆者有《上博竹簡〈民之父母〉四篇復原研究》一文,對相關情況有更詳細的推斷,不過因為《子路》篇遲遲未發表,此文尚難定稿。

相關焦點

  • 日本人瘋了 因為東京國立博物館「三國志」特別展開始了
    文章轉載自 Arts & Life News《青銅關羽像》,明代(15-16世紀),新鄉市博物館藏佚名《孔明出山圖》軸,明代,上海博物館藏《童子漆盤》,三國時代(吳),3世紀,1984年安徽省馬鞍山市朱然墓出土,馬鞍山市三國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館藏
  • 《悟學.第287篇》子路問津
    《悟學.第287篇》論語. 微子第十八.新解讀(六)悟學.十八子 20200505186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
  • 《論語》中的子路
    子路畫像子路,姓仲名由,子路其字。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述而》)子曰:「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 子路無宿諾。(精品推薦)
    子路無宿諾。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子路是一個怎麼樣的人?「片言可以折獄」是什麼意思呢?一、說子路言而有信,子路做證人也做,被訟也好,起訴他人也好,「得其單詞,即可以斷獄者」,「言出而人信服之,不待其辭之畢也」,聽訟者聽子路一面之辭,不待對驗,即可判明案情。
  • 孔子為何對子路另眼相看?是因他勇敢無畏,還是另有他因
    子路這個莽夫也能分辨得出是非曲直。於是,子路對於孔子的學問產生了敬畏,他決心從此追隨孔子。 弟子們心裡都有些犯嘀咕,但沒人敢站出來說什麼,只有子路心裡不平,憤憤然地質問老師。孔子無奈便幽默地發了個誓言。 3.希望得到老師的誇獎,像極了一個爭寵的小孩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
  • 讀二十四史——《史記》一五一:聖人門下,子路、子我
    仲由字子路,是卞地人,比孔子小九歲。子路性格樸野,喜好勇力,伉直豪爽。常冠以雄雞,佩以豭豚,二物皆勇,子路好勇,故冠帶之。子路曾經欺凌孔子,而孔子用禮樂稍稍誘之,於是子路著儒服,帶著拜師的禮物,通過孔子門人的引薦拜孔子為師。
  • 子路,你眼裡還有為師嗎
    其次就是子路,比孔子小九歲。顏無遙在孔子身邊的時間不長,子路除最後一兩年在衛國做官外,基本都在孔子身邊,是與孔子關係最親近的學生之一。子路(前542年-前480年),即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末期魯國人,「孔門十哲」之一。
  • 什麼是「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
    但是子路不一樣,他聽到一面之詞就知道誰對誰錯,因為他腦袋瓜好使,不需要按照一般人的方式來判斷是非,是大智大勇之人。在他的剛毅、公正的謀斷下,涉案眾人都非常信服。孔子常與弟子談志向,每次仲由都搶先發言,而且多數是談他如何勇敢,如何教別人勇敢,以及如何打仗等等。孔子曾問子路:「你喜歡什麼?」子路回答說:「喜歡長劍。」
  • 孔子見南子,子路可以生氣嗎?
    孔子的弟子子路為自己的老師得不到衛國的國君的召見而屈就去深宮謁見南子的事情而感到十分的不滿。孔子連忙給子路解釋並向上天發誓說:「如果見南子我做了見不得人的上床苟且事情,天打五雷劈!天打五雷劈!」孔子為什麼要見南子?可以不見南子嗎?作為學生的子路,為何會不高興?後世學者們都想對此進行詮釋。
  • 孔子的弟子 子路有四大奇 現代人看來就是個奇葩
    二,子路拜師的奇特因為子路是一個愛好勇力,任性使氣的粗野之人,與孔子的禮樂教化差距很大,再加上子路僅僅比孔子小九歲,所以在最初的時候,子路對禮樂教化十分的不以為然,對孔子也十分不客氣,甚至還侮辱過孔子。
  • 子貢贖人,子路收禮,做好人好事,應設立獎勵
    子路,孔子弟子,以勇武著稱。子路救了一個溺水的人,那人千恩萬謝,送了頭牛。子路接受了禮物。孔子知道後,表揚了子路,說:「從今往後,魯國人都會去救溺水的人了。」子路受牛孔子見微知著,從而推知日後的必然結果。
  • 山東泗水:仲子廟重現明萬曆年間《創建子路祠堂碑記》
    2017年4月開始修建的泗水仲子廟大殿山東泗水仲子廟裡有一明代萬曆二十年立的碑刻《創建子路祠堂碑記》,為光祿寺卿縣賈三近在撰文。《創建子路祠堂碑記》石碑存放處創建子路祠堂碑記以下是按照《創建子路祠堂碑記》、參考網上泗水楊剛轉發的《泗志鉤沉》中《創建子路祠堂碑記》復原的碑文。
  • 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邢疏:此章孔子喜四弟子任其直性也。「閔子侍側,誾誾如也」者,卑在尊側曰侍。誾誾,中正之貌。如也者,言其貌如此也。「子路,行行如也」者,行行,剛強之貌。
  • 子貢贖人與子路受牛,我為什麼不支持海底撈道歉?
    我想先講一個孔子學生的故事——子貢贖人與子路受牛。孔子有許多得意門生,其中有兩個:子貢和子路。子貢,以雄辯聞名,極有才幹,且善於經商,富至千金。子由,以政事見稱,事親至孝,且果烈剛勇,忠於職守。他們同為「孔門十哲」之一,同樣是救人行善,卻因為救人後的選擇不同,一個被罵,一個被誇。
  • 【法官文苑】子貢贖人與子路受牛 ——兼談大衣哥朱之文的遭遇
    【法官文苑】子貢贖人與子路受牛 ——兼談大衣哥朱之文的遭遇 2020-04-22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孔子的班委會中,如果子路是紀律委員,子貢能做生活委員嗎?
    班長和學習委員被顏回做了,比顏回年齡大、入學早的子路有些不服氣,但是沒辦法,誰讓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呢。子路能夠到孔子的「青年政治學院」來上學,還要好好地感謝孔子。如果沒有孔子的教導,子路就是一個好勇鬥狠的「街頭混混」,哪天在黑幫的火拼中丟了性命也未可知。子路比孔子小九歲,比顏回大二十一歲。他勇猛耿直,性情粗獷。
  • 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禱久矣
    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禱久矣。」包曰:「禱,禱請於鬼神。」「子疾病,子路請禱」者,孔子疾病,子路告請禱求鬼神,冀其疾愈也。「子曰:有諸」者,諸,之也。孔子以死生有命,不欲禱祈,故反問子路曰:「有此禱請於鬼神之事乎?」「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祗」者,《誄》,禱篇名。誄,累也。累功德以求福。子路失孔子之指,故曰有之。又引禱篇之文以對也。「子曰:丘之禱久矣」者,孔子不許子路,故以此言拒之。若人之履行違忤神明,罹其咎殃則可禱請。
  • 如此讀《論語》|孔子為什麼用「不忮不求」來稱讚子路
    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論語·子罕第九》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來還原一下事件場景。根據語言情境,時令當屬晚秋或已入冬,那時候天氣總是要比21世紀要冷一些,所以孔老師和弟子們都已經穿上了厚袍子,子路家貧,穿了一件破舊的麻絮填充的袍子,在風裡有些瑟瑟。孔子也是剛剛坐下去。
  • 孔子見南子,為何子路會不高興?孔子為此還說了:天厭之!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語出《論語·雍也》,也是一直備受爭議的一則,有各種解釋,到現在也沒有一個定論。原文比較簡單,主要是解釋的問題: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前提:「南子」是誰?
  • 子貢贖人&子路受牛——免費不可取;價高更傷人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魯人必拯溺者矣。" 有一次,孔子的另一個傑出弟子子路救起了一名落水者,對方家裡為了感謝他,就送了他一頭牛,子路猶豫了一下,最終沒有推拒,欣然收下了。 孔子聽說了這件事後,非常高興地表揚子路:「還是小由會做事,以後魯國人都知道見義勇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