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視頻號新動作特別頻繁。
我發現,十幾個茶飲、咖啡品牌已經入駐視頻號,而且做得風生水起。
視頻號到底怎麼玩?內容創作與帳號運營有哪些方法論?
視頻號風口下,我採訪了奈雪的茶、連咖啡、古茗等品牌,與大家分享他們對於視頻號的心得與看法。
奈雪、CoCo、古茗,都在發力視頻號
對視頻號的關注,來自於一條和奈雪有關的視頻,在眾多朋友點讚推薦下,我打開了這條視頻。
視頻博主在vlog裡,分享自己搜集了3年的奈雪手提袋。視頻號的推薦機制,讓我感受到了其中的品牌推動力。
粉絲分享手機三年的奈雪手提袋
讓我們回溯一下這條視頻的傳播路徑:
博主的朋友會看到;
會點讚的,大概率是對奈雪有品牌認知的朋友;
朋友們點讚後,又會被分享給他們的朋友;
下一波會點讚的,仍是對奈雪有好感的人。
這一條視頻,雖然和抖音快手上動輒數萬的點讚比起來微不足道,但卻把對一個品牌有共同偏好的人連結在一起,引發了一場共振。
我發現,奈雪在今年6月份就開通了官方視頻號,已經發布了30多條視頻,點讚從幾十到幾百都有,單條點讚最高為「姜思達對話奈雪彭心」,有1069個贊。
古茗官方視頻號,也已經默默運營好幾個月,內容以產品介紹為主,點讚最高的一條視頻,是古茗神秘貓爪飲品,截止到發稿前,這條視頻點讚量1163,觀看量8.9w,轉發2569次。
目前點讚最高的一條視頻
最新的一條視頻「教你如何用紙吸管愉快的喝奶茶」,也非常及時地抓住了消費痛點。
同步搜索了其他品牌,我發現星巴克中國、CoCo都可、書亦燒仙草、連咖啡、7分甜、甜啦啦等品牌,都已經不同程度地開始運營視頻號了。
2020年初,微信推出了「視頻號」,正式加入到短視頻這條賽道。與抖音、快手這類老選手相比,視頻號最顯著的特點和優勢,是基於社交關係的推薦分發模式。
微信視頻號到底怎麼玩?內容創作與帳號運營有哪些方法論?
與年輕人同頻共振的新茶飲,如何抓住這一波流量生意?我專門採訪了奈雪的茶、古茗、連咖啡的視頻號運營團隊。
微信視頻號,品牌都是怎麼做的?
1、古茗:組建團隊、聚焦產品,打造短視頻矩陣
聯繫到古茗市場部的運營者,發現還未入駐抖音快手的古茗,把短視頻營銷第一站放在了微信視頻號。
「我們非常看好視頻號的發展,這是我們區別於直營品牌的一個新陣地。」古茗視頻號運營者告訴我。
原來,古茗內部有一個微信號「古茗市場部」,這個微信號裡,有古茗大部分的加盟商。古茗視頻號最初的目的,就是拍攝有趣味的產品視頻,分享到「古茗市場部」的朋友圈,為加盟商提供朋友圈素材。
加盟商的朋友圈裡,有很多顧客,當視頻通過加盟商點讚或轉發後,這條視頻就可以觸達到古茗的消費者,從而為門店引流。
「我們視頻號目前的內容策略是聚焦產品,針對古茗加盟商和消費者,後續會圍繞產品做更多有溫度、有趣味的短視頻。」古茗視頻號運營者告訴我。
目前,古茗已經組建了3~4人的團隊,專門來運營視頻號,未來,將會形成以視頻號為前站,包含抖音、快手、B站、小紅書在內的短視頻矩陣。
2、連咖啡:在視頻號開新品發布會
就在這個月9號,連咖啡用視頻號的直播功能,做了一場8小時的新品發布會。
發布會的形式也很有趣,是3隻貓主播,和新品「友好的燕麥拿鐵」一起出鏡,利用貓咪的人氣與消費者深度互動。
最終,直播間累計觀看人數31000+,視頻號新增粉絲3200+(中途直播間因為軟體BUG中斷過,否則數據記錄會略高些)。數據不夠驚豔,但對於一場幾乎0成本的發布會來說,ROI已經相當高了。
事實上,連咖啡團隊在年初就關注到了視頻號,今年9月份產品重啟後,就找專業團隊,以情景劇的內容形式,開始了視頻號運營。
而關於視頻號的變現,在連咖啡品牌負責人駿小寶看來,視頻號目前雖然可以加入公眾號連結,小商店連結等,但銷售鏈路很長,不夠直接,可以看出,微信目前沒有把銷售的重心放在視頻號上。
但他認為,如果作為一種運營品牌、增加消費者接觸率的方法,視頻號是不錯的嘗試陣地。
3、奈雪的茶,開通半年總閱讀量近60萬
奈雪的茶,在6月12日開通了官方視頻號,以產品介紹、情景短劇等形式,傳達奈雪「美好自有力量」的品牌主張。
據奈雪公關總監王依分享,截止至12月中旬,奈雪視頻號總閱讀量近60萬;單條閱讀量最高為「姜思達對話奈雪彭心」,近10萬。
60萬不是個令人興奮的數字,但如果是60萬對品牌喜愛的人聚集在一起,對品牌的意義,大過幾百萬點讚的路人甲乙。
在奈雪的規劃裡,「視頻號是官方新媒體矩陣的一部分,未來要形成以社群分享作為主要的傳播方式,比如我們還有很多企業微信社群,希望可以優先考慮打通。」王依告訴我。
有爭議的視頻號,要不要「佔個坑位」?
從今年1月份,視頻號內測開始,爭議就一直很大,有人提倡all in,也有人持續唱衰。
一方面,這一年微信對視頻號持續加碼,高頻迭代。
從今年3月內測、5月份全量開放,到現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視頻號背靠微信12億用戶資源優勢小步快跑,在版本和功能上調整近22次。
另一方面,微信在短視頻、社交電商領域尚處於探索期。
相比於抖音和淘寶,微信視頻號還處於探索期,並未形成清晰、明確、便捷的變現模式。
視頻號能不能打通微信生態鏈,把公眾號、社群、小商店、小程序等形成便捷的銷售閉環,還未可知。
即便如此,我還是認為品牌可以考慮先去「佔個坑位」,為什麼?
1、曝光靠的是社交推薦,能充分開發朋友圈
騰訊推視頻號,最大優勢就是微信這個日活10億的社交平臺。視頻號從誕生起就具有很強的「社交屬性」。
對於新入駐的、沒有粉絲基數和運營經驗的品牌來說,曝光機率並不完全取決於平臺算法,而是「社交推薦」——你可以看到微信朋友們點讚、留言的視頻。
一個品牌在視頻號上發了一個作品,大概率上,第一波傳播的勢能是從自己員工、加盟商、忠實顧客的朋友圈開始的。
這相當於把一群對品牌有共同認知的人連結到了一起,實現了共振,也實現了顧客之間的社交互動。
這樣積累起來的粉絲量和播放量,不在數量,而是勝在質量。
2、目前還沒有「超級大號」,新品牌的機會較多
據悉,今年6月底,張小龍發了一條朋友圈,說視頻號的日活已經達到了2億。要知道,快手的日活現在才3億。
但視頻號這麼活躍,卻還沒有出現李佳琦這樣的「超級網紅」。從新榜發布的數據分析看,目前視頻號裡最火的帳戶,「粉絲」也就200多萬而已。
微信基於社交推薦,相對去中心化,沒有超級大號產生。目前品牌入駐率偏低,還存在一定的紅利期,新品牌入駐,機會較多。
所以,如果品牌部人手富裕,不妨先上視頻號「佔個坑位」,看其能否帶來變現的驚喜。
有句話說得好,無論選哪個渠道,不要迷信短視頻,也不要放棄短視頻。
但流量不等於現金,也不等於未來,粉絲也不等於客戶。
只有做好商業模式,練好基本功,流量才能成為品牌錦上添花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