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日益繁榮,國家逐步對各省各市老城區進行改造,舊房屋的拆遷重建,是每個老舊城區改造的重點所在。幾乎所有老舊城區的住戶,都在翹首以盼拆遷早日到來,拆遷補償款能讓他們改舊換新,一朝成有錢人。對於有多套房產的「拆遷戶」來說,更是錦上添花的一等好事,畢竟拆遷款是一筆不菲的數目。有人說,很快,就沒有拆遷戶拆遷款一說了,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國家政府逐漸開始收緊了棚改政策,2020年將成為最後一年棚改,所以到了2121年,或許真的就再也沒有所謂的「拆遷戶」了。
曾經的「十三五」明確指出,2020年間要對目前國家存在的所有的危房、城中村、城鎮棚戶區等完成改造,住建部表示,在未來對這些舊房屋進行改造時,要做到嚴格把控棚改的標準以及範圍,儘量避免大拆大建。
據數據顯示,2019年的棚改範圍大範圍縮小了規模,相當於2018年的一半,貨幣化安置比例同時也9下降了不少。未來如果真的不對舊房屋進行拆遷了,那麼難道放著這些高危房屋不管了嗎?當然不是了,「棚改」過去了,我國繼而出臺了新政策。
2020年,我國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城鎮老舊小區量大面廣,要大力進行改造提升,更新水電路氣等配套設施(基礎類),支持加裝電梯和無障礙環境建設(改善類),健全便民市場、步行街、停車場等生活服務設施(提升類)。」也就是說,在不久的將來,國家政府會通過對城鎮老舊小區住房進行改造提升來實現環境的優化,而不是通過貨幣化安置從而進行大拆大建。國家對於該政策的實施,也有相應的建設性措施:
第一個是「舊改」接力「棚改」。在「棚改」政策漸漸淡出之後,拆遷戶不再存在,「舊改」接過接力棒上場。在今年4月份的國家常委大會上,有關領導明確指出,將在2019年全國各地的改造老舊城鎮小區數量的基礎上,2020年計劃增加一倍以上數量,也就是大概3.9萬個左右,這直接涉及將近700萬戶居民住戶。除了「舊改」政策取代「棚改」政策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就是讓農地進入市場,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把農用地拿來發展鄉村產業、建設保障房等等。據國家相關文件規定,全國各地可以批准農用地轉變成為建設性用地的一系列相關審批事項。
當然,這些農用地是除了永久基本農田之外的,但有上海、北京等8個城市被委託把永久基本農田轉為建設用地試點,這個政策如若成功實施,那麼對當地居民來說,就業機會得到一個大的提升,對居住的選擇也就更多了。國務院辦公廳2020年7月發布的《關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表示在2025年到來之前,要努力盡力完成2000年底之前建成的需要進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任務,也就是到「十四五」末。國家政府相當重視「舊改」工作的開展,在先前的政治局會議上也曾提及,這意味著國家一錘定音,「棚改」終將成為過去,「舊改」政策才是未來走向。
此消息一出,可謂有人歡喜有人憂。在之前的「棚改」政策下的拆遷戶在獲得巨額的補償款之後,多數拆遷戶一瞬間買了很多樓房,樓房供需量不足,房價也就隨之上升了。「棚改」制度的退出,再也沒有了「拆遷戶」,也就沒有了轟動的大量購房,樓市沒有了「拆遷戶」的「推波助瀾」,繼而房價也就趨於平穩了,這樣一來,那些所謂的「炒房客」,不就造成虧損了嗎?而那些為了「發大財」而購置城鎮老舊小區房屋的人,「舊改」接替「棚改」的實施,意味著借著拆遷款「暴富」的美夢面臨破碎,這對於將要進行「舊改」涉及的近乎700萬戶老舊小區的居民住戶來說,更是一種巨大的「損失」了。
「棚改」和「舊改」本質上不同於一個是全部拆除,重新建造,另一個是在原有基礎上去改造、改善。它們採取的手段和資金流的來源也互不相同。其實,不管是「棚改」還是「舊改」,或許都有他們各自的利與弊。「舊改」政策的實施要比「棚改」政策困難得多,「棚改」只需要90%及以上居民住戶同意便可以實施,而「舊改」需要百分之百的同意率,哪怕只有一戶不同意工作也無法開展。
「舊改」也並非毫無益處,老舊房屋經過一系列的改造,居住環境大大得到改善,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更多的人習慣了原本周遭的環境,滿足了念舊情絲。加上大部分的老舊房屋地理位置都相當不錯,經過改造翻新,或許也存在著升值的大可能。不管未來是出租或者出售,都是比較有銷頭的。對於城市的美化發展,也是尤為重要的一步。
你是怎麼看待「棚改」政策和「舊改」政策的呢?不妨說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