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導,近日,有一位男子在北京頤和園景區吸菸,被一女遊客好心勸阻,希望男子不要在公共場合吸菸。男子開始雖然無理,但由於女遊客提醒的語氣和態度不是很友好,於是二人便產生了言語衝突。
後來景區管理員趕來,對二人進行調解,其他遊客也不斷勸告。最後,女遊客被男子懟得面紅耳赤,反問「景區內不能抽菸,我說你我有錯嗎?」,並帶著老人氣憤離開。該男子卻不知悔改,依然對女子進行辱罵。
在公共場合吸菸,本就是一種不文明行為,也違反了相關規定,更何況是在頤和園這樣的歷史古蹟之中。我們應該遵守地方規定,不給他人添麻煩才是。
可是總有人不顧相關規定約束,在公共場合旁若無人地「自我享受」。對於這種不文明行為,旁觀者理應出手制止,但也要注意自己規勸的行為方式。
如果女遊客能夠心平氣和地提醒男子,不大聲呵斥,不指手畫腳,男子也不會出口成髒,甚至還語言侮辱,最後造成這樣不歡而散的結局。
所以,規勸者應該禮貌並且委婉地提醒吸菸者,而不是氣勢洶洶、得理不饒人地一味指責對方的過錯。當遇到意見不和的事情時,雙方在交流過程中,應儘量以謙遜寬容的心態對待事情,並思考自己應該改正的地方。
對於女子來說,禮貌勸告才可以被對方認同,而疾言厲色,即使自己再有道理,也很難被對方接受,甚至還可能產生出不必要的矛盾,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而對於吸菸者來說,既然自己有錯在先,接受別人的指正,並且馬上改正自己的不恰當行為,才是一位成年男子該有的心態和胸懷。
從另一個角度看,吸菸本身有害健康,在公共場合吸菸會對他人健康構成威脅。
吸菸時釋放出來的有害成分會瀰漫在空氣中,讓旁人在無形之中被迫吸入尼古丁等有害物質,到達一定次數後,甚至會因此大大提高身患肺癌的風險。
據資料表明,在身患肺癌死亡的非吸菸者病例中,有一半以上是被動吸菸者。因此,哪怕是為了他人的健康,在公共場合也決不能吸菸。
公共場合禁止吸菸,雖然有明確規定束縛,但這個現象卻依然屢禁不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禁止吸菸的廣告標語,可是這些標語並沒有給吸菸者帶來警示作用,他們反而把規定當成空氣,只考慮當下自己的感受。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減少此類事件發生呢?
首先,加強宣傳吸菸的危害,倡導文明吸菸,禁止在公共場合吸菸。在不知不覺中,改變吸菸者對吸菸的固有印象。
其次,要在公共場合張貼大量禁止吸菸的標語,也可以開設吸菸室。對於無視規定的人要大力制止,維護好社會的良好秩序。
吸菸這種行為,損人不利己。這麼多年來,無論是相關部門和各大媒體的倡導,還是普通大眾的輿論監督,拒絕吸菸早已是大多數人支持的事情。
筆者認為,禁止在公共場合吸菸,最重要的是幫國民養成一種文明健康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還請在公共場合,掐滅自己的菸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