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場愛的修行,老師和家長互相信任,才能互相成就|頭條

2021-01-09 騰訊網

每年期末前,總有一批家長會帶著各種各樣的困惑或者焦慮找到我。期末將至,我把歷年家長朋友們共同關心的幾個問題整理出來,不是給大家一個標準答案,而是希望大家在遇到問題時,能聚焦教育本質,有效溝通,避免焦慮。

最重要的是,家長要保持對老師的信任感,學會與老師合作,形成家校合力,更好地促進班級和自己孩子的發展。

問題一:

老師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怎麼辦?

當孩子很用心地做了一件事,期待老師的肯定和讚揚,但老師卻按照自己的要求只指出孩子的問題,而沒有肯定孩子的努力;有時,孩子好像沒做什麼事,但是老師卻表現出極大的驚喜和肯定,連孩子自己都覺得很奇怪。

這時,家長便會感到疑惑:「連批評和讚揚都不在點上,老師真的了解我的孩子嗎?」

的確,教育的奧妙在於老師和家長能捕捉到孩子內心真實的感受,並順勢引導。如果不了解孩子在想什麼,說再多話,做再多事也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了解孩子的前提,通常是建立在獲取足夠的信息和坦誠的溝通上,再優秀的老師,也需要時間跟孩子磨合,跟家長溝通才能達到對孩子深入的理解。

作為家長,重點思考的應當是如何給老師提供足夠的信息,讓老師對孩子的理解建立在一個更大的背景上,而不僅僅是他所看到的那一個點上。

比如家長如果看到孩子很用心地做一件事,通過照片或者錄像記錄下來並跟老師分享孩子的努力,並告知老師孩子很期待老師的肯定,以獲得更多的信心和支持。

此時老師看到的就是孩子的努力和最終呈現的成果了。那麼,他在給孩子反饋的時候,就會多一個維度,不只是按照事件本身的評判標準來反饋了。

當然,最理想的狀態是,不用家長提供信息,老師就能很好地捕捉這些細節,在重要時刻更好地引導孩子發展,同時這也是老師一輩子都需要修煉的敏感和專業。

家長主動給老師提供這些信息,不但更快地促進老師對孩子的了解,同時促進老師的專業化成長。

但需要提醒的是,家長也有盲點和誤區,給老師提供關於孩子的信息的同時,不可強迫老師做出某些判斷或決定,不恰當的幹預會給老師造成額外的壓力和負擔,影響老師的正常工作。

問題二:

額外獎勵,是否把孩子引向了外驅力模式?

比如,老師給孩子買棒棒糖作為獎勵。

有的家長就表示,雖然很認同老師通過這種方式跟孩子們搞好關係,但這樣會不會把孩子引向外在驅動力,而影響孩子內在的動機?

在開封貞元學校,我們通過共讀、教研等各種方式,讓老師們達成了一點共識:通過課程本身的豐富深邃,通過思辨的魅力,通過美好的學習體驗及成就感來激發孩子內在學習的動機,而不靠外在的獎懲手段讓孩子學習。

但是我們需要釐清的一個觀點是:給孩子們買好吃的或好玩的,是否等同於將孩子導向依賴外部獎懲的反應模式?

這個不能一概而論,需要考慮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貫性

如果一個老師在班級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用外在獎懲的模式來引導和反饋孩子學習生活,那麼班級的孩子有可能形成依賴外部評價的行為模式。

比如上課回答問題一次、打掃一次衛生、作業優秀一次……獎勵一朵小紅花,打擾課堂扣一朵小紅花,那麼班級孩子在安排自己學習生活時,大概率會因為想要獲得小紅花而去努力。

在此過程中,老師沒有引導孩子關注事件本身的樂趣、意義,而是將其與得到或失去小紅花捆綁在一起。這樣就會使孩子喪失對事情本身意義的感知和享受,從而喪失內部動機。

如果老師並非一貫把孩子導向關注外因,而只是偶爾製造一些小驚喜,是不會出現家長擔心的情況的。孩子本身就具有主動獲取所從事事務奧妙和意義的好奇心,即他們天生是有內在學習動機的,如果不是被持續地誤導,他們會自動調試。

階段性

在某些特殊的階段,可以適當使用外部刺激,引導孩子朝向我們希望他朝向的地方。這個「特殊階段」一般包括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當孩子處於低齡階段,在某方面已經表現出抗拒(即被損壞過),想要重新培養孩子的興趣和動力,或者在孩子對某件事情表現出畏難和退縮的傾向時。

低齡階段可以適當使用外部刺激,這個階段的孩子通常會將事物是否「正確」「該不該做」這樣的問題與做這些事情所產生的結果直接聯繫起來。比如他們會認為受到老師表揚的事情一定是對的,不管這件事情本身對不對。

另外一種情況是當孩子某方面興趣受損,或者在某件事上表現出畏難或退縮的傾向時,可以借用外部能量打破原有的惡性循環。

比如想要孩子克服很大的困難,挑戰一個較難或者他暫時沒那麼感興趣的內容時,可以跟孩子約定,如果他在某個階段能堅持做什麼事,就可以獎勵他最想要的一件東西。

藉助想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的動力來推動另一件事情的發展,只要能堅持下來,孩子就能從持之以恆中感受到成就感,體會到堅持的力量,進而重新認識這件事。

以前孩子不願意參與,覺得難是因為他還沒有行動,陷入想像的畏難情緒中。一旦他開始做了,而且取得了成就,即便是外因促使他開始的,他依然能從做事情的過程中感受到成就和快樂,並進而轉化為自己的內驅力。

教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因此我們要從全面、長期的視角來評判某些教育行為。社會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真真假假的信息,甚至有些自媒體為了吸引眼球,故意偷換概念,草木皆兵地攪動愛子心切的家長的焦慮。

處在這樣的氛圍中,如何理性地理解和分析各種言論的確非常考驗人。在某方面,教育如同大海,可以容納很多東西,有自己的平衡機制,不會因為偶爾刮過的一陣小風就波濤洶湧。

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了解它的規律,不斷深入了解自己的孩子,時刻保持反思的狀態,出現問題解決問題就好,不要輕易因為一件事或一個言論而持續焦慮。

教育是活潑潑的,有血有肉的生活,不是死板的教條。歡喜時,師生共同慶祝,一起狂歡;悲傷時,一起哭泣,一起分擔。

我們學校的老師都會在特殊的日子,或者在孩子們完成某件特別的事情後,給孩子們買很多好吃的一起慶祝。學校沒有這樣的經費,都是老師們發自內心歡喜,自掏腰包。

這才是真正的共同生活,有共同的喜怒哀樂,有共同分享和表達喜怒哀樂的渠道。正因為如此,師生關係才非常融洽;正因為如此,我們學校的孩子眼裡有不一樣的光芒,那是對生活的熱愛,對集體的信任。

問題三:

孩子閱讀跟不上怎麼辦?

當文章篇幅過長或者文意理解遇到困難時,孩子的確會表現出一定的退縮或者懈怠,閱讀興趣會大大下降,但這是大多數孩子必經的階段。

一方面,可能是由於孩子進入閱讀晉級的階段,正處在從某個閱讀舒適區走出,進入另一個有挑戰區域的過渡階段。這個時候要給孩子一定時間和空間緩衝,讓他們自己慢慢調試,找到適合自己讀,又感興趣的書籍。

正常情況下,在我校大力提倡閱讀、課上課下都給孩子大量自由閱讀時間的大環境下,孩子們一般能較好地度過這個過渡期。

另一方面,還可能是孩子在這個階段把注意力投到了別的地方,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這個階段,他們也許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在了比如舞臺表演上和足球練習上,還有照顧小動物上。相比於專攻閱讀,對這些事情可能更感興趣。

這些事情能帶給孩子挑戰的勇氣,挑戰成功後的自信及對動物的關懷,這些情感與當下讀的幾本書相比,哪個更重要呢?

孩子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在某方面的專注投入必然會影響其在其他方面的投入。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需要全面衡量孩子的成長,不能只盯著某方面的短板。不能要求孩子在同一個時間段,把我們所希望孩子具備的能力和品質都培養出來。即便孩子有這樣的天賦,也沒有這麼多時間。

孩子的生命狀態是第一位的,只要孩子生命狀態好,積極向上,那麼他就一定不會虛度自己的時光,會在他感興趣的領域投入時間和精力。其他細節的問題都會在過程中迎刃而解。反之,如果我們舍本求末,過於關注某一個分支而破壞了孩子整體的生命狀態,則得不償失。

如何讓孩子獲得好的生命狀態?讓孩子沉浸在他喜歡的領域,不斷獲得成就感。當然,在小學階段,孩子喜歡的領域很大概率會不斷變化。

問題四:

老師沒有方向怎麼帶領班級?

開學了,班主任換成了一名新老師,一些家長就會直接詢問其帶班的方向。當一個新老師面對家長突如其來的「問詢」時,的確容易緊張,甚至說出「我還沒想好」之類的回覆。

聽到這樣的回答,家長普遍會認為,一個老師如果連自己將要把班級帶到哪個方向都不知道,怎麼能把班帶好呢?所以,家長們都對新老師沒有太大信心。

但實際上,在帶班的過程中,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任務,哪個階段應該朝什麼目標奮進是一件很謹慎的事。它必須要建立在老師對班級孩子獨特個性的準確把握之上,如果連自己班的孩子都不甚了解,如何談及指引到哪個方向呢?

當家長選擇一個班讓孩子就讀,在還不了解情況時,可以先選擇發自內心地相信老師,這種真誠不僅會滲透到言行的方方面面,給老師力量,也會給孩子力量,產生不同的能量場,並散播出去。

老師感受到家長的信任後會更自信,會有更多的熱情和力量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中。

孩子感受到家長對老師信任後,會本能地認同家長,信任、喜歡自己的老師,進而願意靠近老師,跟老師交流,努力實現老師對自己的期待。

反之,老師會可能陷入自我懷疑中內耗,懷疑自己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孩子也可能產生對老師的抱怨和詆毀中。當然,這並不是說不管老師做了什麼,家長都一味地順從和支持,而是基於信任的前提下互相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雖然以上四個問題並不一定是最典型的案例,家長與老師的溝通也還有更多待解決的空間,但是針對以上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解決與分析,可以協助家長更好理解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問題,避免家長與老師之間產生不必要的焦慮。

「信任」和「提建議」並不矛盾,甚至是一體的。即便沒有從家長反饋意見中獲取建議,每一所學校也在日復一日地學習和研究這些問題。培養優秀的孩子,需要有一個優秀的集體環境。這不是理論推理得出的結論,而是一個又一個事實道出的共同規律。

希望所有對老師和孩子有著深切期待的的家長朋友,能夠發揮自己的能量,使之成為班級發展的堅強後盾!

作者 |冷莉莉(開封貞元學校執行校長)

責編 |凳子騎

排版 |凳子騎

相關焦點

  • 現代家長和老師的關係
    由於我從事教育工作長達30多年,所以較熟悉老師和家長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越來越多樣化。1.合作夥伴。這是最基本的關係,家長將孩子送到學校,就是把一個家庭的希望交給了老師,他們的 孩子在讀書效益方面的產出,極其依賴老師。
  • 愛,也是一場修行
    生活 有人說,愛是相愛的兩個人互相幫助,也有人說愛是兩個人一起成長。 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男孩和女孩是一對情侶,他們深愛著彼此。 男孩農村出生,女孩家庭比較富有, 女孩為了愛情,選擇和男孩一起,雖然生活不易,但更多是幸福甜蜜。
  • 瑞思英語教育董事長兼CEO王勵弘:教育與資本互相善待,才能實現良性...
    首先,中國正在從人口大國成為人力資源強國,中國的知識密度和知識資本也正在崛起,教育產業也將迎來更大的挑戰與機會。其次,教育消費日益成中國家庭花銷排行榜首位,萬億級教育市場前景廣闊,教育行業也將孕育出更大的發展機會。此外,教育行業作為網際網路技術的重要應用場景,新技術與教育行業的深度結合將產生的更多優質產品和新業務增長點,也將創造豐厚的資本回報預期。
  • 瑞思教育董事長兼CEO王勵弘:教育與資本互相善待,才能實現良性互動
    王勵弘認為,疫情的突發促使線上與線下教育的優劣在短時間內呈現出來,線上線下教育機構的發展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實際上如果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線上和線下現在都不是終局,大家都在尋找未來的教育是什麼樣子的。如果你的教育理念沒做好,你的商業模式不健全,那麼在疫情和資本的衝擊下,其實早晚是會出問題的,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
  • 《三十而已》透露的真相:孩子的教育歷程,就是家長的一場修行
    孩子的教育歷程,就是家長的一場修行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孩子就會怎樣呈現給大眾。因為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家長的鏡子,反饋著整個家庭的教養。
  • 老師給家長的電話採訪,家長把孩子當神一樣供著,是愛還是害
    老師對我說: 回答的非常好,這是我們老師對每一位家長作出的家訪調查,我們這樣做完全是為了孩子的學習和安全考慮,晚上玩手機影響睡眠不足導致學習下降,同時也影響其他同學休息。我說,聽說了,到處傳的沸沸揚揚,我們更加對自己的孩子嚴加管教,同時也需要學校老師的共同配合。老師說,我們為了學生,家長為了孩子,互相配合學校老師管理和教育,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我們的擔子就沒那麼重。我說,完全配合老師的工作,非常理解老師都的用心良苦。
  • 人民日報談家長群變味兒:家長與老師的角色須擺正
    在孩子教育這條路上,老師和家長攜手同行,彼此應該充分尊重與信任。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獨自完成培養孩子成才的使命。現實中,一些教師和家長對家校共育的理解還不到位。個別教師把分內的工作轉嫁給家長,如讓家長代替自己批改學生作業,部分家長成為「編外教師」。個別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教育孩子的責任就移交給了學校和老師,自己可以當「甩手掌柜」。理解出現偏差,就會造成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責任邊界趨於模糊,導致家校共育停留於表面,難以實現預期效果。孩子們的成長過程,大部分時間都在校園。學校應該是教育的主陣地。
  • 幼兒園夥食費1千遭質疑,老師把照片發到家長群,家長們沉默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其實老師的圖片有效解決了家長和老師間的一場矛盾,教育好孩子,是家長和老師共同的願望。想要孩子優秀,家長和老師要同心協力,雙方有矛盾及時解決,認真處理老師和家長之間的關係。
  • 2013年考研英語作文預測話題:互相信任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考研作文>正文2013年考研英語作文預測話題:互相信任 2012-12-07 14:09 來源:新東方 作者:金凌虹
  • 《排球少年》:日向翔陽與影山飛雄,太陽與影子的互相成就
    他們認識於一場隔網相對的比賽,卻又陰差陽錯地成為了彼此的隊友。他們在日常中的相處總是打打鬧鬧的,卻彼此促進著完成了蛻變,互相成就了對方。他們的日常裡幾乎大部分時間都伴隨著互相較勁,在作為彼此的搭檔的同時,他們仍然把對方當成自己最大的對手。
  • 新東方老師宋李嬌: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彼此信任才能茁壯成長
    半島網11月26日訊 新東方教師宋李嬌,優能一對一數學教師,新東方優能一對一第七期師訓賽課第一名,嶗山大拇指校區「轉介紹達人」,她說「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彼此信任才能茁壯成長 。」工作多年,宋老師意識到,這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和生活,毅然辭職來到青島新東方,成為一名一對一數學老師。如今,她無比慶幸當時的決 定,也很欣喜找到一份更有意義的工作。投身教育事業,慶幸找回人生意義 宋老師傳統工科畢業,工科是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等基礎科學的原理,所以她具備了紮實的數學理論功底。
  • 真正的愛情是情侶之間互相投入,不離不棄才能攜手一生!
    毫無疑問,愛情是婚姻堅強的基石,只有愛情基礎牢固婚姻方能爐火純青,男女之間為了完整的家庭,處世之道感動別人,舉例說吧,現實社會中不難看出有的女人本性善良 ,當對方男生在某件事上感動了她,她就會產生愛暮之情,一旦愛上了對方,她就不管對方男生是何種處境,那怕對方男生是殘疾人,什麼好的條件都沒有,此時任何人包括她的父母都阻止不了她對這個殘疾男生的愛,這就是真正的愛情。
  • 學校和家長是孩子教育的合伙人,這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
    所以,學校和家庭的教育要建立在客觀、理性的基礎上,才能談成人和成才的事。 我們的教育理念就是讓花有花的芳香,讓樹有樹的偉岸,讓草有草的柔美。這一切都需要通過孩子自身的努力達成。 學校教育是育人結構中的一部分。如果說社會處於河流的上遊,家庭處於中遊,那學校教育就是一條河流的下遊。
  • 婚姻是一場修行,成就內心豐盈的自己
    12月13日,一場別開生面的關於婚姻家庭關係主題的小組活動在龍華區觀湖街道潤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順利開展,參與本次小組的有20名社區居民,其中有3對夫妻,有走過了歲月風風雨雨的叔叔阿姨,也有在婚姻中小試牛刀的年輕夫婦,他們都懷著對更和諧、更高質量的婚姻關係的期望,走進了我們的課堂。
  • 既噁心老師又坑娃!家長送老師錦旗:「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
    但兔死狐悲,看到網上前些日子控訴教師不作為而退群的家長以及這位給教師送不作為錦旗的家長,同為老師,我的心依然莫名其妙地寒了一下。時至今日,我們當老師的也深刻感受到了教育工作的難幹,真是如「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 其實,白敬亭和明偵一起成長了這麼多季,雙方算是互相成就
    其實,白敬亭和明偵一起成長了這麼多季,雙方算是互相成就今天,來說說《明星大偵探》這個綜藝節目吧,說實話,看慣了有何撒白鬼鷗,沒有這幾個人就有點看不下去了的感覺。另外,劉昊然,張若昀,魏晨,大張偉,喬振宇,楊蓉,魏大勳都玩得挺好的,再加上來的次數不多的潘老師,吳昕。還有新人裡範丞丞也挺有梗的。魏大勳那兩期實在是讓我感到失望,我覺得他如今用力過猛了反倒把以前看綜藝時沒注意到的缺點暴露了。其次,我覺得張若昀太厲害了,這季來得多看得超過癮!
  • 幼兒園老師真心喜歡的3類家長,孩子也會受到「優待」,有你嗎
    對老師信任的家長有的家長質疑老師,會不會對孩子不好,經常給老師打電話或者發微信,如果回覆信息晚了,就會胡亂猜測,老師不可能只照顧一個孩子,有小磕小碰也算正常,而信任的家長,對老師很信任,這讓幼兒園老師倍感欣慰。3.
  • 老師說孩子學習挺努力,你以為是表揚,聰明家長卻參透了老師的話
    臨近考試,家長們都想和老師多溝通兩句,可是老師卻把家長群禁言了。是不是老師都不想和家長多說一句話呢?家長該如何跟老師溝通,才能套出孩子在學習上的不足?家校溝通本是一件簡單點的事,卻被互相不信任的家長和老師相互揣摩,變得很複雜。而作為溝通的主體,我們的學生,遇到的學習問題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家長在和老師溝通的時候,都是怎麼問的呢?老師,最近王小明學習如何?上課搗亂嗎?
  • 做父母是一場修行,維尼老師的這本育兒書讓父母和孩子彼此雙贏
    每每遇到這樣的情況,我都要猶豫再三,擔心自己處理不好,既會影響孩子的成長,也會影響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但縱然這般注意,也經常留下遺憾。所以看到維尼老師的這本《順應心理,孩子更合作》,感覺就像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有人拉了我一把。
  • 家長迎好消息!十餘省叫停「家長批改作業」,不負責老師取消評優
    文/凌說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負責任的老師+負責任的家長,成就完整地教育。」 而現在的老師行列卻魚龍混雜,有很多人只是為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不是真的喜歡孩子,不是真的喜歡教育事業,而去當老師的,這部分老師責任心差,把屬於自己的教育任務轉嫁到家長身上,引發家長老師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