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瑋,原標題《消失的電子詞典》,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導語
近日,公開信息顯示,小霸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被申請破產重整,法定代表人已被法院列為限制高消費人員。此舉意味著,歷經30餘載的老牌電子教育產品製造商宣告徹底倒下了。
據悉,小霸王涵蓋眾多業務,涉及學習機、遊戲機、電子詞典等多個領域。唏噓巨人倒下的同時,我們察覺到,小霸王所涉及的電子詞典領域,發展也陷入了絕境。作為曾經幾乎人手一部的學習工具,從網上搜索發現,其在購物平臺上銷量低的可憐,甚至許多都以二手的形式低價倒賣。經過歲月洗禮,風靡一時的電子詞典如今有些銷聲匿跡,不見蹤影了……
一、輝煌的前世
最早的電子詞典時代發端於到 20 世紀 60 年代。1963 年出版的《韋氏新大學詞典》(第七版),其內容呈現形式首次從傳統的紙質文本形式轉變為電子文本形式,這也看作是早期電子詞典的雛形。1985年,世界上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電子詞典問世,實現了詞典內容電子化、檢索自動化。
在電子詞典的研發之路上,日本起步較早,依靠自身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處於領先地位。
1986年,日本專門成立了電子詞典研究所(EDR),目的就是攻克電子詞典研製中的難題,研製能夠用計算機處理和理解自然語言的大規模語言資料庫,最終生產系列電子詞典。
在此後的9年間,參與該項目的共有41所日本大學和研究組織、17家日本公司以及7所海外大學,並於1995年成功開發出第一套體系完備的電子詞典。
該電子詞典包括主詞典(約30萬個單詞)和概念詞典(約40萬個概念)兩大部分。主詞典的作用是描述單詞的語法語義特徵,以供計算機理解句子結構之用;概念詞典的作用就相當於一部百科全書,目的是使計算機能夠理解主詞典中所描述的單詞的概念。
除此之外,這部電子詞典還包括搭配詞典和對譯詞典兩種詞庫。搭配詞典分為日語搭配詞典和英語搭配詞典,主要記錄單詞的搭配和同現信息;對譯詞典分為日英對譯詞典和英日對譯詞典,起到翻譯的作用。
日本對電子詞典的研發,為其它國家提供良好的範本,我國電子詞典也在此時開始起步。
上世紀80年代初,國家出臺一系列對外開放政策。而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是對外溝通中的必要工具,國家也大力支持人們學習英語,推動英語學習的普及。彼時,全國上下掀起一波「外語熱」。由於傳統紙質詞典在重量、保存性、內容豐富度等方面的先天劣勢,我國電子詞典的研發也被提上日程。
就此背景下,大約在80年代末至90代初,我國出現了最早的電子詞典。不過其只有非常簡單的查詞以及計算器功能,鍵盤和屏幕也設計在一起,顯示屏非常小,並且只能實現簡單的譯文,詞庫內容也不可更新升級。但研發的一小步,卻是市場的一大步。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電子詞典是一塊不可多得的「大蛋糕」,大量資金開始湧入,市場規模迅速擴大。
諾亞舟電子詞典評測
文曲星電子詞典評測
2000年,諾亞舟推出國內第一款在發音技術上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電子詞典NH2000,標誌著我國電子詞典在自主研發上更進一步;2001年,老牌音像製造企業步步高宣布進軍電子詞典市場,並於同年推出相應產品;2003年,名人攜手牛津拓展電子詞典市場,先後推出名人牛津雙解、名人牛津精英等系列產品。
此外,像文曲星、快譯通、好記星等企業也迅速加入,力圖分羹。
一時間,電子詞典市場企業林立,競爭異常激烈。為了更好地細分市場,各個廠商對自身定位也有所不同,市面上電子詞典的定價也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諾亞舟、文曲星兩家品牌產品定價雖高,但憑藉自身積累的品牌口碑優勢佔據第一梯隊。步步高、好記星、名人等品牌也通過高性能、高性價比的電子詞典位於第二梯隊。而其他的中小品牌則瓜分剩餘的市場份額。
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下,電子詞典的內容功能以及設計理念也在不斷創新和完善。內容上,眾多品牌不惜重金引進牛津、韋氏、朗文的版權,豐富提高詞典內容以及權威性。名人首創的「漢風」作業系統,使得電子詞典系統實現了開放化。在設計上,電子詞典的屏幕和鍵盤也像筆記本電腦一樣分開布局,往小型化、輕量化發展。
受市場「價格戰」等因素影響,電子詞典普及度越來越廣。這一時期,電子詞典不再是有錢人的專屬,逐漸成為學生日常學習的必備品。據統計,2004年,電子詞典全年的產量達到近1 000萬臺,市場一路飈升,廣告鋪天蓋地,銷售狀況火爆。當時更是有學者推算,我國未來的電子詞典市場規模約有1200億之多,可謂一時風光無限。
二、落寞的今生
但不知何時,電子詞典似乎漸漸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之中。查詞翻譯已習慣性的打開百度、有道,學習英語也情願藉助手機、平板中的各類APP。電子詞典似乎不再是我們的首選,它好似與時代脫節一般,名字聽起來是如此的陌生。
盛極而衰,2004年以後,我國電子詞典行業加速洗牌,許多中小企業紛紛退場,傳統的電子詞典逐漸開始走下坡路。
2004年末,大部分廠商都停止研發新品;2005年,電子詞典行業又整體下滑一半以上,只剩下快譯通、好記星、文曲星、諾亞舟等頭部品牌;而2005 年之後,國內市場上幾乎只剩下日本品牌卡西歐一枝獨秀;時至今日,即使卡西歐的電子詞典,在國內的銷售情況,與其巔峰時期也不能相提並論。
這種情況並非中國獨有,電子詞典發展更好的日本同樣如此。據日本商務機械與情報系統產業協會對卡西歐、佳能、西鐵城、夏普、精工和索尼等主要電子詞典生產企業自報的統計顯示:2007年以後,日本電子詞典出貨量出現下降跡象,且趨勢愈發明顯。據網際網路公開的資料顯示,出貨量由2009年的231萬臺減為2011年的200萬臺,2012年下降到182萬臺後,2013年繼續大幅下降為158萬臺。截至2014年上半年,日本電子詞典出貨量僅為100萬臺,與2013年同期相比減少3.9%。
由此可見,電子詞典市場熱潮在這一時期確實開始降溫。面對市場的疲軟,許多企業紛紛選擇拓寬產品線,研發更加符合學習場景的MP5、學習機、查詞筆等產品,有的企業甚至直接退場,轉戰其他業務。
國際友人大山為好記星代言學習機
2010年底,文曲星與北京華旗隨身數碼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出帶有文曲星英語學習功能的月光寶盒「MP5 PM5956」,嘗試變革電子詞典發展的傳統道路;好記星、步步高等品牌開始主打智能學習機等功能更加豐富的產品,滿足用戶更多的學習場景。
曾經的龍頭企業諾亞舟,更是忍痛割愛,於2011年6月剝離了傳統電子教育產品業務,轉而專注於學前教育,從電子製造業轉型為教育培訓機構。
三、屬於電子詞典的時代真的過去了?
那麼,電子詞典真的完全退出歷史舞臺了嗎?從目前市場分布看,可以肯定的是,屬於硬體類即上文所講的傳統電子詞典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隨著科技不斷地發展以及用戶需求的日益多元,硬體類電子詞典的使用場景已經被嚴重擠壓。智慧型手機、平板等便攜設備的興起,很大程度上替代了硬體電子詞典。硬體電子詞典即使做得再小,也還是沒有集成到其他設備中那樣便攜。
尤其是對於大部分需求並不是特別強的人來說,簡單的在線詞典或者搜尋引擎就可以滿足需求。有專業方面需求的,也可通過智慧型手機或其他便攜設備下載或購買相應的APP來實現,並且隨著軟體技術的成熟,用戶可以獲得超越硬體電子詞典的使用體驗。
此外,硬體型電子詞典的拓展性比較差,產品更新迭代慢且成本較高。類似詞庫捆綁型的軟體類電子詞典,只能查詢內置的幾部詞典(少數機型可以通過破解等方法增加特定的詞庫,但也非常有限),而且詞庫一旦設定在硬體中,幾乎就不會升級換代。如果查詢超出收詞範圍的詞條,只能用其他設備查詢搜尋引擎或網絡詞典,使用起來很不方便。
四、誰「殺死」了電子詞典
智慧型手機、平板、學習機等新型平臺載體的出現,如一記重拳打在了傳統電子詞典身上。與電子詞典相比,這些平臺本身具有更加強大且豐富的功能,學習場景覆蓋更深、更全面。此外,基於平臺屬性,在線詞典等學習類APP得以推廣使用,進一步壓縮了傳統電子詞典的生存空間。
上述這些平臺或APP,更像是壓死傳統電子詞典的最後一根稻草。其實,它的「死亡」早見端倪。電子詞典自身在發展中,有些問題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決。
本末倒置的發展理念,以單詞量為噱頭,一味的追求數量而忽視了教學輔導的質量,最終淪為冰冷的單詞機器。並且系統中鮮有配套的課程教材,無法深入學校課程體系,與學生的學習習慣嚴重脫節。
市場相對混亂,秩序建立也不夠完善。當時看似繁榮的市場,其實是眾多「企業」湧入,貪圖暴利、掙快錢造成的「虛胖」。許多企業抱著短期牟利的心態,往往只是砸錢生產,對研發環節絲毫不感興趣。長此已久,對電子詞典行業的發展起不到任何推動作用,反而生產出粗製濫造的劣質產品,加速其衰退速度。
總的來看,電子詞典的「死」是內外力交錯導致的,是自身慢性死亡加之外界致命一擊的共同結果。
結語
電子詞典作為特定時代的產物,是一段歷史時期的見證。儘管屬於它的浪潮已經退卻,但掀起的波瀾還在迴蕩。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簡單的查詞翻譯功能,還承載著一批批學子們特殊的複雜回憶。我們每個人在學習中都有自己的「電子詞典」,那麼在你的學習生涯中,屬於你的「電子詞典」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