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雕塑家何鄂講述「黃河母親」雕塑侵權案的17年維權路:《蘭州...

2020-12-15 蘭州新聞網

有一種讀者,叫相知;還有一種讀者叫相守;對《蘭州晚報》而言,何鄂先生是兩者兼具。今年是《蘭州晚報》創刊40周年,在我們面向全國推出「我和《蘭州晚報》的故事」大型徵文活動之時,何鄂先生因與《蘭州晚報》深厚的緣分成為我們的採訪嘉賓。無論從40年前《蘭州晚報》開始走進千家萬戶,還是因記者對「黃河母親」雕塑維權事件一路關注,在《蘭州晚報》創刊40周年之際,何鄂先生發自內心地說:「當我為『黃河母親』雕塑侵權案四處奔波時,《蘭州晚報》給予我極大關懷,給了我巨大支持!」

維權之路:我不是一個人在打官司

蘭州地標性雕塑——「黃河母親」,是1986年由我國著名女雕塑家何鄂創作完成,同年4月30日在黃河之畔落成。這個經典之作如今早已成為每個蘭州人或者來蘭遊客相冊內「一位」不可或缺的成員。然而,當人們回味這些美好片段時,何鄂卻不得不走上了長達17年的漫長維權路。直到2016年,假冒「黃河母親」雕塑才最終拆除。

3月26日,在何鄂雕塑院見到83歲高齡的何鄂,先生溫文爾雅的氣質令人如沐春風。何鄂先生說:「我在敦煌呆了12年,莫高窟的文化遺產上寫滿了『密碼』,這就是創造。『黃河母親』雕塑作為一種藝術創造,是黃河母親和時代和歷史的對話,仿冒行為傷害的是我們五千年文明的筋骨。在大是大非的面前要有明確的態度,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和責任擔當!」

何鄂告訴記者:「從『黃河母親』雕塑建成幾年後,仿冒的『黃河母親』層出不窮、跨越多省,分布在陝西渭南合陽縣、山西臨汾大寧縣、山東濱州市、新疆農七師所在地縣,之後又現身山西河曲澳洲、山東德州。從1992年至2009年,長達17年之久。」「當我決定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著作權時,我最想傳播的是人們對著作權的認識。光靠我一個人勢單力薄是肯定不行的,當一些城市的老百姓認為『黃河母親』雕塑是黃河流域共同所有,可以拿來隨便仿冒時,我的內心充滿了憤怒和無助,更多的是無奈和沉重。當案件進度停滯不前時,《蘭州晚報》的記者們站在正義的立場,從各種角度做了大量報導,維護了法律的尊嚴。在你們來採訪我之前,我大概搜集了十七八篇報導,有很多還沒有找到。在這件事上,《蘭州晚報》給了我最好的最大的支持,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在打官司!」

晚報感情:文字的溫度依然未減

「從《蘭州晚報》創刊到現在,我基本上年年訂閱,直到現在還是家裡訂的唯一一份報紙。現在只要報紙送到家裡,我一定會翻閱,看看報紙上登了什麼,寫了什麼。雖然現在人們都在看手機,但報紙在我生活中的地位是取代不了的。」就在幾天前,何鄂先生雕塑的抗疫作品《2020疫·殤》《春天》和《肖賢友》致敬逆行者的報導還刊登在《蘭州晚報》的頭版。看到自己的工作照比雕塑作品還要顯眼,何鄂先生邊道謝邊訴說著自己的不安,「應該把抗疫雕塑作品放大,我放不放無關緊要,這讓我真不好意思」。

何鄂先生對報紙的感情還體現在對報紙資料的收集上。陳列在雕塑院二樓的關於「黃河母親」雕塑的多篇報導,報紙早已泛黃,但文字的溫度未減,回憶依然鮮活。其中有一份2013年5月24日的《蘭州晚報》,內容為「蘭州城市形象標誌亮相」,而何鄂先生的「黃河母親」雕塑位居正中,背景為藍紅綠三色,這篇報導也被收藏起來,這個標誌內的「黃河母親」像是何鄂先生較為滿意的一個,「保持了原作的形神,讓人們看到了真正的黃河母親」。記者注意到,在她的陳列櫃中,許多媒體圍繞「黃河母親」雕塑所做的大型報導在這裡都能找到原版,老人家對「黃河母親」雕塑的深厚感情可見一斑。

在何鄂先生的藝術生涯中,尋找自己的感動,尋找時代的創造,一直是她堅守的創造基石。「老祖宗留下了千千萬萬的遺產,這些遺產上寫滿了『密碼』,這個『密碼』就是『創造』兩個字。有人問我,你現在功成名就了,還要什麼呢?其實,我不是要什麼,而是要做什麼!我願意把我的一生都用在創造上,讓五千年的文明在我們這個時代延續下去。」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高宏梅/文 甘霖/圖

相關焦點

  • 蘭州標誌性雕塑「黃河母親」,抒發鄉情,寄託鄉思的聚會聖地!
    位於小西湖公園附近的黃河岸邊,黃河是蘭州的母親河,這件雕塑也反映了蘭州人民對於黃河的熱愛。建議可以從這裡開始,沿著黃河南岸步行向東走到中山橋,然後跨過中山橋,登上北面的白塔山上飽覽蘭州城市全景,值得一去由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雕塑的,這個雕塑比我想像中的要小要溫暖一點,我想像中還是比較大氣比較恢宏的那種,就在眼前很大塊的那種,但是實際上是比較小巧的,雕塑由甘肅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創作,長6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40餘噸,由「母親」和一「男嬰
  • 「藝術評論」「何鄂雕塑」是心靈的震撼
    □ 邵大箴何鄂的作品,過去在80年代見到過,但是,我不太了解她是女雕塑家,她的作品非常有氣勢,有內在的力量,我以為她是男雕塑家。我看了展覽,頭腦裡出現了兩句話,「是一個很難得的中國當代女雕塑家」,「是世界上難得的優秀女雕塑家。」
  • 駛向第三極:路到蘭州是極邊,一重天外一重天
    駛向第三極和東南DX7星躍一起挑戰極限一起突破自我一起碰撞古今文化一起感受名山大川東南DX7星躍挑戰日記「洮雲隴草都行盡,路到蘭州是極邊作為萬裡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絲路名城,蘭州是名副其實的「絲綢山水名城,西部黃河之都」。勤勞的蘭州人因地制宜,將黃河兩岸闢為百裡黃河風情,被古今遊人譽為「蘭州外灘」。感受黃河帶來的美,是我們不能錯過的內容。蘭州的第一站我們選擇了黃河母親文化公園。這裡有一尊黃河母親像,是全國諸多表現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的雕塑藝術品中最漂亮的一尊。
  • 大美甘肅—美麗蘭州
    城關區—白塔山公園白塔山公園位於蘭州市中心附近的黃河北岸,入口處與中山橋連接,是蘭州市內的重要景點。白塔山以山頂的古老白塔最為著名,山間還有多座宮殿式的建築,在建築周圍種植了很多樹木,在此登山鍛鍊、攝影拍照都十分不錯。更重要的是,登上白塔山即可看到蘭州市區壯觀的全景,視野十分開闊。
  • 著名雕塑家潘鶴去世
    潘鶴《艱苦歲月》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李巧蓉 通訊員江粵軍)昨日10時45分,著名雕塑家潘鶴去世,享年96歲。在七八十載的藝術生涯中,潘鶴雕塑了大量經典作品,抗戰題材有《大刀進行曲》《怒吼吧!睡獅》《黃河在咆哮》,從20世紀50年代起選入小學課本的《艱苦歲月》更是家喻戶曉,誕生於改革開放春風中的《珠海漁女》《開荒牛》《和平少女》等城市雕塑,也成為藝術化的時代先聲。20世紀的中國現代雕塑發展史是一部幾乎從零開始的雕塑史。
  • 被遺忘的省會蘭州,黃河為何被譽為「母親河」,在這裡能找到答案
    很多小夥伴對於蘭州的印象,源於蘭州拉麵,而成長在沙縣小吃的發源地沙縣的小編,對於蘭州的印象是來自那首唱遍大街小巷的《董小姐》,「陌生的人,請給我一支蘭州」。所謂「蘭州」,並不是這個蘭州這個城市,但是卻讓人對蘭州莫名生出一種不一樣的情愫。
  • 著名雕塑家潘鶴去世,享年96歲
    大洋網訊 昨日10時45分,著名雕塑家潘鶴去世,享年96歲。在七八十載的藝術生涯中,潘鶴雕塑了大量經典作品,抗戰題材有《大刀進行曲》《怒吼吧!睡獅》《黃河在咆哮》,從20世紀50年代起選入小學課本的《艱苦歲月》更是家喻戶曉,誕生於改革開放春風中的《珠海漁女》《開荒牛》《和平少女》等城市雕塑,也成為藝術化的時代先聲。
  • 黃河母親,是表現中華民族母親河
    水果價位還算感人,花點時間在這裡兜兜逛逛,感受下 蘭州 人的生活,順帶補充了些水果乾糧~衣服和鞋子的價格也是十分感人,不過我總覺得這裡應該是在珠三角工廠裡出廠的~蘭州 市區給人的印象並沒有一般一線 大城 市的那種繁華發達,漫步在人潮湧動之中,聽著不少夾雜著 甘肅 口音的對話,看著公園裡當地人愜意的笑容和喧囂,或許並不十分發達的城市環境也早就了當地人悠閒樂觀的生活態度吧
  • 新中國70周年特輯②|十大公共雕塑裡面的光陰故事
    黃河母親《黃河母親》是表現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的石質雕塑藝術品,位於蘭州市黃河南岸的濱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園北側,長6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40餘噸。黃河母親雕塑由甘肅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創作,整體造型是一位神態嫻雅的母親側臥黃河岸邊,看護著懷抱中遊泳的幼兒的情景。
  • 著名雕塑家潘鶴去世 代表作深圳地標性雕塑《開荒牛》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11月22日上午,中國著名雕塑藝術家潘鶴在廣醫二院離世,享年95歲。潘鶴之子潘奮22日下午在朋友圈公布了這個消息。潘鶴1925年生於廣州,籍貫廣東南海,廣州美術學院終身教授,中國當代著名雕塑大師,「嶺南雕塑」的代表人物,新中國第一代雕塑家。潘鶴致力於雕塑藝術創作近70年,從事美術教育40餘年,創作的100多座大型戶外雕塑分布在國內外68個城市,60多件中型雕塑被國家級美術館及博物館收藏,屢獲國家級最高獎項。
  • 來蘭州,看看黃河,了解一下蘭州牛肉拉麵的過去和現在
    蘭州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早在前人類就在這裡生活繁衍。隋朝初年,西漢設縣政府,改稱金城而不是「金城湯池」之意,隋初設立蘭州總管府。經過後人的繼承和改進,蘭州牛肉麵的標準由「一清(湯)二白(蘿蔔)三紅(辣子)四綠(香菜蒜苗)五黃(麵條黃亮)」統一。現在蘭州牛肉麵已經成為蘭州最具特色的大眾化經濟小吃。如今蘭州牛肉拉麵作為蘭州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經不能用「小吃」來定義了。對一些人來說,牛肉麵是日常必需品,也是一天的開始。據官方統計,蘭州市區近900家麵館平均每天賣出800多碗麵條。
  • 中國著名女畫家、雕塑家潘玉良
    潘玉良,原姓張,後隨夫姓,改名潘玉良,又名張玉良,字世秀,安徽桐城人,1895年出生於江蘇揚州。中國著名女畫家、雕塑家。幼年時就成了孤兒,14歲被舅舅賣給了妓院作歌妓,17歲時被蕪湖海關監督潘贊化贖出,納為小妾,改名潘玉良,居住在上海乍浦路。
  • 100件雕塑來襲,美呆了!滴水湖中國名家主題雕塑園開園
    這座反映時代特徵、展現人民風採的優秀雕塑作品的人民主題公園,也是臨港新片區成立以來首個大型公益性文化功能性項目。據介紹,經過項目藝術委員會遴選,在各位雕塑家、家屬和有關機構的大力支持下,通過捐贈性收藏,雕塑園陳列展示了100件優秀作品。
  • 著名雕塑家、教育家潘鶴逝世
    著名雕塑家、教育家、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廣州美術學院終身教授潘鶴於2020年11月22日在廣州逝世,享年95歲。潘鶴1925年生於廣東省廣州市, 1950年進入廣東華南人民文藝學院美術系學習,1960年到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任教。
  • 著名雕塑家博傑榮膺:中國行知雕塑文化傳承推廣傑出貢獻獎
    2020年9月8日,雕塑文化研究專委會理事長博傑應邀作為嘉賓出席在中國•廈門(廈門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第七屆)中國品牌影響力評價成果發布活動」,表彰、頒獎。
  • 廣州美院向南藝贈送著名雕塑家潘鶴作品《艱苦歲月》
    12月17日,恰逢著名雕塑家潘鶴先生誕辰日,其經典作品《艱苦歲月》正式落址南藝。該作品是廣州美術學院向南京藝術學院贈送的108周年校慶賀禮。 潘鶴先生是20世紀以來中國傑出的雕塑家、美術教育家、首屆「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廣州美術學院終身教授。
  • 「塑東西文明的使者」,著名雕塑家吳信坤個人藝術宣傳片開拍
    1月11日,著名華裔雕塑家吳信坤的個人藝術宣傳片正式開拍,這位在中美兩國雕塑界大放異彩的人物,終於以更立體的方式展現在讀者面前,讓大眾得以更清晰地了解其平日的創作場景及藝術思考。
  • 世界最著名的15座雕塑
    縱觀藝術長河,雕塑家們都致力於將大理石,青銅,木材和其他材料呈現出難以置信的形制。而與此同時,無論是雕像還是概念化象徵表達,雕塑也一直是理解文化和社會的重要途徑。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世界最著名的15座雕塑,它們展示了大眾的想像力。這些作品經歷了時間的考驗,突破了美麗限定,同時也引人深思。
  • 西方藝術史:蘇聯美術現實主義著名雕塑家 葉夫根尼·武切季奇
    蘇聯美術葉夫根尼·維克多羅維奇·武切季奇(葉甫蓋尼·維克多羅維奇·符切季奇/伏切基契/烏切季奇 Yevgeny Vuchetich,l908--1974)現實主義風格的傑出代表,是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衛國戰爭時期以及70年代在藝術上建有功勳的著名雕塑家
  • 32尊世界著名雕塑
    這座塑像由法國雕塑家弗裡德利·奧古斯特·巴特勒迪設計,1886年10月28日落成,是法國送給美國的禮物。6、垂死的高盧人。這個大理石雕像是公元1—2世紀古羅馬人所雕塑。它描繪一名高盧戰士胸部受重傷,在生命的盡頭時,低垂著頭,仍想要撐起身子繼續再戰。此雕像是1623年在羅馬的盧多維西別墅的地下所發掘的,現存於義大利首都羅馬的卡比託利歐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