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小孩子之間爭搶玩具的情況,一個要搶奪,一個不給,兩個孩子又哭又鬧,引發矛盾衝突。
很多家長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其實,孩子之間的衝突,只要沒鬧出大亂子(比如:打鬧中某個孩子受傷了),家長還是不要過度幹涉得好。既然是孩子之間的問題,那就交給孩子自己去處理。沒有了家長「橫插一手」,孩子反而更容易自己解決遇到的問題。
01
前天下午,外面雖然比較冷,但陽光很好。於是,我帶著若蘭去附近的公園裡玩。公園裡有兩個兒童樂園,是專門給小孩子玩的。平時在這裡玩的小孩子挺多的,但前天是星期五,孩子們都還在上學,加上天氣冷,我們去的時候,竟然一個孩子也沒有。
若蘭先玩了一會兒滑梯,鑽了「隧道」,蕩了鞦韆,最後拿出沙灘玩具,開始玩沙子。於是,我就退出沙灘,在邊上的休息椅上坐下。
過了一會兒,一位寶媽背著書包,帶著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也過來了。小男孩穿著印有「XX小學」字樣的校服,看來是附近小學的學生,他媽媽去接他放學了。因為周五放學早,所以順路進來玩一會兒再回家。
小男孩進來之後就去鑽隧道、爬「山」(塑膠的,掛的有攀登用的繩索)了,寶媽就從孩子的書包裡拿出一根跳繩,在旁邊一邊跳,一邊和我聊天。在聊天中,我得知她家孩子今年上二年級了,這根跳繩就是給她兒子買的,因為學校有要求。
我們正聊著天,若蘭跑了過來,跟我說「哥哥剛才差點把我的沙灘玩具搶走了」。我看到若蘭的沙灘桶、鏟子、耙子、模具都在她手裡拿著呢。看來,應該是小男孩想玩,並且試圖去拿了(要是真的「搶」,才剛3歲的若蘭,怎麼可能搶得過一個7、8歲的男孩子,又怎麼可能一件不少的拿過來了),但若蘭不願意,所以全部收起來了。
我讓若蘭就在我旁邊的沙灘上繼續玩,若蘭想要堆一個沙堡,但那些幹沙子從模具裡倒出來就散了,根本做不出模型。我就教若蘭用耙子把沙子挖開一層,用底下的溼沙子。因為最近天氣比較冷,底下的溼沙子都凍住了,挖起來很費勁。若蘭挖不動,我就幫她挖,總算做出了幾個小模型。
02
我們正在繼續挖沙子,那個小男孩又跟了過來,繼續跟若蘭商量,能不能把分享幾件工具給他玩。我覺得若蘭那個沙灘玩具有那麼多件,分幾件給其他小朋友也是可以的,就跟若蘭說「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才更有意思」,但是,若蘭就是不願意。
小男孩見若蘭還是不肯,就小聲嘟囔了一句:「小孩子比較自私,也是正常的」。其實,聽到小男孩說「自私」,我是有點不高興的。但是,從他自始至終沒有「硬搶」,而是和若蘭「商量」的舉動來看,這並不是一個蠻橫霸道、胡攪蠻纏的孩子。
他用了「自私」這個詞,大概也只是一時沒有找到合適的詞(他說的是「小孩子比較自私,也是正常的」,而不是「你真自私」,或者「你是個自私的孩子」)。我相信他其實想表達的意思是「小孩子有時候不願意分享,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只不過用詞不當,詞不達意,並不是含有惡意的。而且,因為是小聲嘟囔,若蘭也正忙著挖沙子,根本就沒注意到小男孩說了什麼。所以,我也就當沒聽見這句話,什麼都沒說。
03
那位寶媽見兒子已經軟磨硬泡了半天,我也勸說了若蘭半天,還是沒有效果,就喊兒子去玩玩其他的項目,但小男孩說其他項目他都已經玩過了,就是想和小妹妹一起玩沙子。
就在我和那位寶媽都很無奈的時候,又有一個4、5歲的小男孩過來了,還伸手把我之前給若蘭做的一個汽車模型弄塌了(看到那個男孩也不是有意搞破壞,他應該也想玩,但不敢自己說,就伸手去摸那個模型,原本的溼沙子被風吹了這半天,輕輕一碰就散了)。
看到那個汽車模型塌了,那個4、5歲的小男孩趕緊說「我不是故意的」,那個7、8歲的男孩卻自告奮勇地說:「我幫你重新做一個,你要是願意分兩個工具給我,我還可以幫你堆一個沙堡」。但是,若蘭依然不願意。
那個男孩也不管若蘭願意不願意,就用手去挖地上的沙子。若蘭趕緊喊:「哥哥,不要用手挖沙子,沙子都凍住了,小心把你的手凍壞了」。
男孩一聽,若蘭竟然在「關心」他,看來這事情「有門兒」。於是,做出一副委屈又無奈的表情說:「我也不想用手挖啊,但是你不肯分一個工具給我,我也沒辦法啊。」
若蘭大概覺得那位哥哥說得有道理,就分了一把鏟子給那位男孩,男孩接過去,鏟了幾下,但是那個溼沙子實在被凍得太硬了,鏟起來很費勁,就對若蘭說:「你把那個耙子換給我用一下可以嗎?」
於是,若蘭就把手上的耙子遞給了那個男孩,把男孩用的鏟子放在了地上。男孩接過耙子,一下就耙出了很多溼沙子。若蘭拎過了沙灘桶,準備裝沙子。
這時候,一直沒有說話的那個4、5歲的小男孩也加入了進來,撿起若蘭放在地上的鏟子,把男孩挖出來的沙子都鏟進了沙灘桶,若蘭則拿過來各種模具。於是,三個小孩挖的挖,鏟的鏟,堆的堆,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
看到孩子們玩得開心,我就從沙灘裡退出來,繼續走到旁邊的休息椅跟前,跟那位寶媽說「都解決了」,那位寶媽也笑了,事情到此圓滿結束。
04
在我們的生活中,孩子之間爭搶玩具的事情是經常都會發生的,這時候有的家長會強迫自家孩子把玩具分享給別人(其實,我也是希望若蘭能主動分享的。但是,她不願意的時候,我會尊重她的意願,不強迫她);有的家長見對方孩子不肯分享,就給人家扣上「自私」的帽子(那個男孩子也說了若蘭「自私」,但我相信他只是用詞不當,並無惡意。如果是那位寶媽這麼說,我可是不依的)。
其實,小孩子之間的這種小爭端,家長親自上陣,基本上沒有任何意義。就比如一開始,我試圖勸說若蘭同意分享,那位寶媽也試圖引開兒子的注意力,讓他去玩其他的遊戲。但是,一點作用都沒有。
這還是碰巧我倆都是比較平和,不喜歡惹事的,如果我們也加入爭搶大戰,恐怕最後是小孩子之間的爭端沒解決,我們倆大人反而起了衝突。
好在我們倆都適時「退出」,把這個問題交給了孩子們自己去解決。最後的結果是孩子們完美的解決了這個讓我們倆大人都覺得為難的問題,皆大歡喜。
通過這件事,若蘭媽咪想說:孩子們都有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很多時候都是我們家長太著急,總想插手孩子間的事情,結果把事情搞得更糟。孩子的事情交由孩子們自己去處理,大人們不去評價,不去幹預,相信孩子可以自己找到適合的解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