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爭搶玩具怎麼辦?家長不過度幹涉,孩子自會完美解決!

2021-01-11 若蘭媽咪的育兒日誌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小孩子之間爭搶玩具的情況,一個要搶奪,一個不給,兩個孩子又哭又鬧,引發矛盾衝突。

很多家長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其實,孩子之間的衝突,只要沒鬧出大亂子(比如:打鬧中某個孩子受傷了),家長還是不要過度幹涉得好。既然是孩子之間的問題,那就交給孩子自己去處理。沒有了家長「橫插一手」,孩子反而更容易自己解決遇到的問題。

01

前天下午,外面雖然比較冷,但陽光很好。於是,我帶著若蘭去附近的公園裡玩。公園裡有兩個兒童樂園,是專門給小孩子玩的。平時在這裡玩的小孩子挺多的,但前天是星期五,孩子們都還在上學,加上天氣冷,我們去的時候,竟然一個孩子也沒有。

若蘭先玩了一會兒滑梯,鑽了「隧道」,蕩了鞦韆,最後拿出沙灘玩具,開始玩沙子。於是,我就退出沙灘,在邊上的休息椅上坐下。

過了一會兒,一位寶媽背著書包,帶著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也過來了。小男孩穿著印有「XX小學」字樣的校服,看來是附近小學的學生,他媽媽去接他放學了。因為周五放學早,所以順路進來玩一會兒再回家。

小男孩進來之後就去鑽隧道、爬「山」(塑膠的,掛的有攀登用的繩索)了,寶媽就從孩子的書包裡拿出一根跳繩,在旁邊一邊跳,一邊和我聊天。在聊天中,我得知她家孩子今年上二年級了,這根跳繩就是給她兒子買的,因為學校有要求。

我們正聊著天,若蘭跑了過來,跟我說「哥哥剛才差點把我的沙灘玩具搶走了」。我看到若蘭的沙灘桶、鏟子、耙子、模具都在她手裡拿著呢。看來,應該是小男孩想玩,並且試圖去拿了(要是真的「搶」,才剛3歲的若蘭,怎麼可能搶得過一個7、8歲的男孩子,又怎麼可能一件不少的拿過來了),但若蘭不願意,所以全部收起來了。

我讓若蘭就在我旁邊的沙灘上繼續玩,若蘭想要堆一個沙堡,但那些幹沙子從模具裡倒出來就散了,根本做不出模型。我就教若蘭用耙子把沙子挖開一層,用底下的溼沙子。因為最近天氣比較冷,底下的溼沙子都凍住了,挖起來很費勁。若蘭挖不動,我就幫她挖,總算做出了幾個小模型。

02

我們正在繼續挖沙子,那個小男孩又跟了過來,繼續跟若蘭商量,能不能把分享幾件工具給他玩。我覺得若蘭那個沙灘玩具有那麼多件,分幾件給其他小朋友也是可以的,就跟若蘭說「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才更有意思」,但是,若蘭就是不願意。

小男孩見若蘭還是不肯,就小聲嘟囔了一句:「小孩子比較自私,也是正常的」。其實,聽到小男孩說「自私」,我是有點不高興的。但是,從他自始至終沒有「硬搶」,而是和若蘭「商量」的舉動來看,這並不是一個蠻橫霸道、胡攪蠻纏的孩子。

他用了「自私」這個詞,大概也只是一時沒有找到合適的詞(他說的是「小孩子比較自私,也是正常的」,而不是「你真自私」,或者「你是個自私的孩子」)。我相信他其實想表達的意思是「小孩子有時候不願意分享,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只不過用詞不當,詞不達意,並不是含有惡意的。而且,因為是小聲嘟囔,若蘭也正忙著挖沙子,根本就沒注意到小男孩說了什麼。所以,我也就當沒聽見這句話,什麼都沒說。

03

那位寶媽見兒子已經軟磨硬泡了半天,我也勸說了若蘭半天,還是沒有效果,就喊兒子去玩玩其他的項目,但小男孩說其他項目他都已經玩過了,就是想和小妹妹一起玩沙子。

就在我和那位寶媽都很無奈的時候,又有一個4、5歲的小男孩過來了,還伸手把我之前給若蘭做的一個汽車模型弄塌了(看到那個男孩也不是有意搞破壞,他應該也想玩,但不敢自己說,就伸手去摸那個模型,原本的溼沙子被風吹了這半天,輕輕一碰就散了)。

看到那個汽車模型塌了,那個4、5歲的小男孩趕緊說「我不是故意的」,那個7、8歲的男孩卻自告奮勇地說:「我幫你重新做一個,你要是願意分兩個工具給我,我還可以幫你堆一個沙堡」。但是,若蘭依然不願意。

那個男孩也不管若蘭願意不願意,就用手去挖地上的沙子。若蘭趕緊喊:「哥哥,不要用手挖沙子,沙子都凍住了,小心把你的手凍壞了」。

男孩一聽,若蘭竟然在「關心」他,看來這事情「有門兒」。於是,做出一副委屈又無奈的表情說:「我也不想用手挖啊,但是你不肯分一個工具給我,我也沒辦法啊。」

若蘭大概覺得那位哥哥說得有道理,就分了一把鏟子給那位男孩,男孩接過去,鏟了幾下,但是那個溼沙子實在被凍得太硬了,鏟起來很費勁,就對若蘭說:「你把那個耙子換給我用一下可以嗎?」

於是,若蘭就把手上的耙子遞給了那個男孩,把男孩用的鏟子放在了地上。男孩接過耙子,一下就耙出了很多溼沙子。若蘭拎過了沙灘桶,準備裝沙子。

這時候,一直沒有說話的那個4、5歲的小男孩也加入了進來,撿起若蘭放在地上的鏟子,把男孩挖出來的沙子都鏟進了沙灘桶,若蘭則拿過來各種模具。於是,三個小孩挖的挖,鏟的鏟,堆的堆,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

看到孩子們玩得開心,我就從沙灘裡退出來,繼續走到旁邊的休息椅跟前,跟那位寶媽說「都解決了」,那位寶媽也笑了,事情到此圓滿結束。

04

在我們的生活中,孩子之間爭搶玩具的事情是經常都會發生的,這時候有的家長會強迫自家孩子把玩具分享給別人(其實,我也是希望若蘭能主動分享的。但是,她不願意的時候,我會尊重她的意願,不強迫她);有的家長見對方孩子不肯分享,就給人家扣上「自私」的帽子(那個男孩子也說了若蘭「自私」,但我相信他只是用詞不當,並無惡意。如果是那位寶媽這麼說,我可是不依的)。

其實,小孩子之間的這種小爭端,家長親自上陣,基本上沒有任何意義。就比如一開始,我試圖勸說若蘭同意分享,那位寶媽也試圖引開兒子的注意力,讓他去玩其他的遊戲。但是,一點作用都沒有。

這還是碰巧我倆都是比較平和,不喜歡惹事的,如果我們也加入爭搶大戰,恐怕最後是小孩子之間的爭端沒解決,我們倆大人反而起了衝突。

好在我們倆都適時「退出」,把這個問題交給了孩子們自己去解決。最後的結果是孩子們完美的解決了這個讓我們倆大人都覺得為難的問題,皆大歡喜。

通過這件事,若蘭媽咪想說:孩子們都有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很多時候都是我們家長太著急,總想插手孩子間的事情,結果把事情搞得更糟。孩子的事情交由孩子們自己去處理,大人們不去評價,不去幹預,相信孩子可以自己找到適合的解決方式!

相關焦點

  • 允許孩子的不完美,是父母最大的溫柔,別一味強求孩子完美
    父母強求孩子凡事做到完美,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焦慮,甚至影響到身體狀況。其實,在強求孩子完美的時候,家長也並不輕鬆。這個要求,是對孩子和對家長的雙重折磨。3、人際關係不佳人們都很欣賞能夠把事情做到完美的人,但有些追求完美的孩子,會不由自主地把對自己的標準用到別人身上。這種幹涉別人做事、要求別人也跟自己一樣做到完美的方式,容易引起對方的不適和反感,以後對孩子避而遠之。
  • 孩子玩具被搶,家長該不該插手?若是這「4種情況」家長應該介入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小孩子之間經常會打打鬧鬧,比如爭搶零食、玩具等,但是孩子和好也很快,沒多久就又玩到一塊去了。因為小孩子大多不記仇,沒有那麼重的心思,但父母不同,的想法更複雜。
  • 孩子玩具被搶家長該不該插手?大多數情況下沒必要,但這4種除外
    好玩的、能吸引孩子的玩具一般也會受到更多孩子們的歡迎,如果多個孩子同時看上了一個玩具,就很可能發生爭搶的情況,最近就有一個因為孩子爭搶玩具而引發的事件:視頻中一群孩子在遊樂園裡玩兒,一個身穿藍色衣服的男孩搶了另一個孩子的玩具,被搶玩具的孩子找到家長哭訴,家長便上前推搡,
  • 孩子之間喜歡交換玩具,如果價格相差比較大,家長是否有必要幹涉
    有的玩具價格比較貴,比如孩子用幾百塊錢的玩具換回來一個十幾塊的東西,家長會難免心疼。 但是家長不要過多去幹涉,為了避免儘可能少出現這種情況,父母親應該提前做好預防工作。
  • 遊戲能促進孩子的身心成長,但父母不應幹涉孩子的遊戲規則和目的
    隨意我認為父母的任務在把玩具交給孩子時,就已結束。至於孩子怎麼玩法,應該讓孩子去自由想像,讓孩子自己去考慮玩的方法或程序。孩子通過遊戲,才能自我發展思維。就像《城市的遊樂場》一書的作者哈德沃特夫人也主張父母不應該幹涉孩子遊戲的過程。
  • 孩子不願分享怎麼辦?家長來做做這道選擇題|微言夜讀·親子
    孩子不願分享怎麼辦?在孩子教育的過程中,作為家長的你,遇到這個情況會怎麼做呢?先隨教育小微來看下面這個案例,再聽聽北京師範大學邊玉芳教授的解答——小/案/例萌萌今年3歲半,9月份剛上幼兒園。選擇A的家長:期望孩子擁有禮貌謙讓、大方得體的優質品格,自然值得肯定。但換位思考下,倘若有人一直勸說我們把自己的房子、車子分給別人,你肯定會認為這人是個瘋子。因為對於萌萌來說,小玩具車有多重要,大人可能無法體會,會認為,不就個玩具車嘛,有啥不能一起玩的。
  • 孩子總是愛霸佔別人的玩具,愛佔小便宜,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的正常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有的家長有節約的習慣,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教孩子勤儉節約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家長不能按照大人省錢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比如,有些家長認為給孩子買玩具不僅浪費錢還浪費時間,於是很少給孩子買玩具。孩子買玩具的正常需要得不到滿足,當他看到好朋友有好玩的玩具時,就可能會去霸佔他們的玩具。這對孩子的健康長大非常不利。
  • 如果孩子的玩具被別人搶走,家長幫孩子「搶回去」很重要
    玩具,能帶給孩子快樂美好,但也往往會帶來很多爭端。對於幼小的孩子們來講,玩具就是他們的精神世界。 經常會收到這樣的私信:孩子的玩具總是被其他小朋友搶過去,是孩子太內向了嗎?大人是否應該鼓勵他搶回來?或者應不應該參與其中?
  • 孩子睡覺「戀物」,一直抱著玩具,家長糾結要不要幹預
    孩子是家長的掌心的寶,有點異常,心裡就慌了,不知道到底該怎麼辦?抱著玩具睡覺是好習慣嗎?對於孩子睡覺抱著玩具這件事,有很多的家長第一反應就是這不是一個好習慣,應該趕緊矯正過來,並且還有很多家長擔心,總是依戀某個玩具或者某種東西,是「戀物症」的表現,或者是因為心理原因造成的安全感缺失,所以,很多家長都對這件事很恐懼,並且試圖通過各種方法來矯正這個問題。
  • 寶寶玩具被搶,家長該「插手」嗎?專家:3種情況下家長必須插手
    當孩子之間產生了一些爭搶甚至矛盾,家長確實首先讓孩子自行嘗試解決,但這三種情況下家長應及時幹預:1、 過分讓渡自己的權利謙讓本身是一種美德,但這種美德是建立在對自己的物品、權利有充分認識和維護能力的基礎之上的。如果一味迎合他人,不會維護自己的權利,那就不是謙讓而是怯懦了。
  • 孩子不停地要買玩具,家長到底應不應該拒絕?
    一提起孩子買玩具這件事,家長們簡直有一籮筐的話要講:陽陽媽媽:我懷疑我兒子立志要建立一個玩具王國,不然他怎麼對買玩具執念那麼深。吃飯時,「媽媽,我好好吃飯你會不會買玩具給我?」說實話,對孩子的買玩具來者不拒的家長,現實中真的不多見。不過,誰不想有一個這樣的爸爸呢?真·寵女兒狂魔! 小護知道,在買玩具這件事上,就算各位家長明白不能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也還是無法忽視孩子渴望更多玩具的天性。
  • 孩子哭鬧不休想要玩具怎麼辦?拒絕妥協,學做「牧羊犬型」家長
    文|迎迎編輯|迎迎相信家長在生活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孩子遇到合心意的玩具時,總是走不動道。如果家長不催孩子,他能在玩具店門口呆上很長一段時間。還有些孩子,當家長明顯表示出拒絕買新玩具的想法時,就會開始大哭大鬧,企圖通過這種方式讓家長妥協,滿足自己的意願。明明的家長就會被明明逼得買下好幾臺同種類型的玩具車,家長跟明明說家裡已經有4、5臺了,可明明始終不聽,無奈之下,明明家長只好同意他的要求。好好的逛街活動,最終鬧得如此不愉快。
  • 孩子高燒不退、退了又燒怎麼辦?家長不要過度恐慌,這些要知道
    「孩子」是每個家長滔滔不絕的話題,說起育兒,每個家長都有著不同的經驗。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而家長也是不停地與這些事情周旋,尤其是對於孩子生病,家長更是頭痛不已。如果孩子出現高燒不退、退了又燒怎麼辦?家長不要過度恐慌!
  • 孩子喜歡搶別人玩具?先別說孩子,要教會孩子物品所屬權的概念
    最近鄰居姐姐凌凌非常煩惱,看到我之後大吐苦水,自家孩子不知怎麼的,特別喜歡搶別人家小孩的玩具,明明自己家的玩具也不少,可是還是喜歡和別人爭搶。重點是那些玩具還是對方的,自己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就是不管用。在凌凌看來這是非常沒有禮貌的事情,擔心孩子以後會養成蠻橫不講理的性格。
  • 孩子玩完玩具家裡總是亂糟糟,家長很無奈,怎麼樣才能有效管理
    今日問題:孩子喜歡玩卻不喜歡收玩具怎麼辦?玩具是每個孩子童年的最愛,他們絕大部分的快樂都來自於此,而且對於玩具釋放的魅力,足以讓他們無法抵擋。有了一個還想要第二個,有了這個系列的還想要另一種的,總之來者不拒,家長們為了滿足孩子的心理,也會竭力地配合著。
  • 3-6歲孩子愛告狀,會不會被排擠?孩子告狀背後的心理原因要了解
    小男孩大約5、6歲的樣子,和幾個小夥伴在沙場玩,媽媽坐在不遠處的長椅上玩手機。一開始幾個孩子玩的挺開心,後來因為爭搶一個挖沙玩具,突然起了衝突。小男孩沒有搶到想要的玩具,就跑到媽媽身邊,邊哭邊跟媽媽告狀:「媽媽,木木搶我的玩具,還打我。
  • 孩子過度沉迷手機,傷害顯而易見,家長別讓手機毀了你的孩子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所以直接會影響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3、降低了孩子溝通能力如果孩子長時間看手機,視覺刺激會剝奪孩子的思考能力。另外還會減少孩子與外界的交流,因此,孩子的性格會變得孤僻、怯懦。畢竟手機的世界是虛擬的,無法適應現實社會的需要,所以會降低孩子與人溝通的能力。
  • 給孩子買樂高玩具,家長卻要含淚拼完,這樣的父母錯在哪了?
    看來,孩子玩樂高,因為耐心不夠而頻繁求助家長,已經是個普遍問題了,那麼把視角再放大一些,家長們在面對孩子的求助時,應該怎麼辦呢?在思考這個問題前,我覺得應該引入一個概念,無意義求助。什麼叫無意義救助呢,如果用上面的樂高舉例子的話,孩子因為自己沒耐心而過度依賴,頻繁求助家長幫忙,就應該算作無意義求助。孩子玩樂高的目的,其實在於培養耐心和專注度,通過在細碎的零件中尋找和發現,最終獲得樂趣。而頻繁求助於家長幫忙找零件,甚至讓家長拼,這種狀態讓樂高的意義完全喪失,最大的作用只能是節省時間而已。
  • 家裡孩子玩具「堆成山」 共享玩具來了,家長們會租嗎?
    共享玩具來了家長們會租嗎?  記者發現,租一套兒童讀物所需費用比直接買書貴 不少受訪家長表示,最擔心玩具的安全問題和衛生問題  本報訊 「家裡的玩具收納起來都幾大籮筐了,但孩子看到喜歡的車還是要買。」這是不少家長的一塊心病。而對玩具懷有好奇之心是小孩的天性,很多家長在買與不買之間矛盾著。
  • 孩子的玩具被搶,別瞎客氣,家長不同的做法給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這個時期的孩子,家長老師的引導,會影響孩子接下來對待自己東西的看待,耐心地指導孩子,孩子會對待玩具被搶這件事,會有自己的看法,甚至有時候會懂得和好朋友要一起分享,如果不是好可朋友就不允許碰的情況。家長對待玩具被搶的處理態度如果自己的孩子玩具被搶了,有的家長會直接上手教育對方的孩子,甚至上手打對方的孩子,有的家長雙方爭吵起來,有的家長會直接抱走自己的孩子選擇冷處理。也有些家長非常的大方不顧自己孩子哭鬧讓自己孩子強迫式分享,你是屬於哪類型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