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各個領域遍地開花,發展到現在中國取得了傲人的成績,輕重工業發展迅速,有著世界工廠之稱,但是我們世界工廠的稱呼有一部分資源是建立在只能依賴進口來滿足的。
紙,最早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在現代的生活中是最常見最普通的物品,中國每年大約生產數萬噸紙製品,但是有一種紙一直被美國、日本所壟斷生產不出來成為中國輕工業的傷痛。
這種東西就是芳綸紙,說它是紙,只是對它的一種形容,芳綸紙其實是一種合成纖維。最主要的作用便是運用在工業裡,像軍工業,汽車,輪船機械都需要用到它,它具有相當強的抗腐蝕能力。同時它還是一種絕緣材料,當機械中兩個導電部件挨在一起時,就需要它作為介質放在中間,從而避免兩個部件相互影響。它還能保護一些重要部件,像發動機這些東西避免受到化學物質的侵蝕,從而增大了機器的使用壽命,芳綸紙主要在航天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我國航天事業一直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當火箭在發射時,每減輕1公斤的重量,就可以節省3000萬的成本,而質量輕、輕度高還耐高溫的芳綸紙則成了航天領域的不二之選,中國在發展高鐵技術時,需要芳綸紙是相當多的。沒有它連我國的高鐵都開不了,由此也可見芳綸紙的重要性。
在中國成功研發芳綸紙之前,美日兩國一直是我們最主要的芳綸紙供應國。當時他們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技術,所以芳綸紙都是由他們國家統一定價,說賣多少就賣多少。據可靠數據統計,美日兩國每年在芳綸紙交易上都要賺走我國數十億美元,不得不說這可是一筆巨款,要知道芳綸紙的成本其實並不高。因為只有他們會這個技術,所以在市場上都是壟斷的,最可恨的是美日還對中國封鎖技術,而中國不知道買了多少高價的芳綸紙。
造芳綸紙真的就這麼難嗎?其實難的是配置原料比例,由於別國的封鎖,我們中國人無法忍受這種憋屈,於是開始摸索著研發芳綸紙。科學家在無數次的失敗中進行總結,終於成功找到了芳綸紙的原料比例。而這個過程,中國華南理工整整用了11年。
華南理工大學的傳統「基因」是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著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十多年前,胡健團隊聯合國內相關研究院著手研發芳綸紙相關技術,目標十分明確:突破國外技術封鎖,擁有中國人的核心技術,滿足國防軍工重大需求的同時,推動相關產業發展。經過十多年的技術攻關,團隊成功跳過美國杜邦公司第一代、第二代產品,研發出第三代產品,一舉打破國外對我國的技術封鎖,為我國新型國防裝備研製提供了材料保障。
並且還突破了難以逾越的芳綸蜂窩技術,新一代芳綸蜂窩自動化生產線產品製造技術先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產品均勻性控制方面也處於領先地位,批產的芳綸蜂窩孔格規整,密度均勻,性能穩定,已經應用於國內多個航空航天設備上,芳綸紙已經完全符合國內外飛機製造公司標準要求,已通過國際航空公司認證,為中國打開了世界的市場。
就這用芳綸紙製成的異形件,成本每個20元,在以前日本美國賣給我們的卻是2800元。現在不一樣了我們完全可自主生產了,工程師們指著手中的異形件說:「就這個異形件,現在論斤賣,要多少個,現在由中國說了算。」
大家好,歡迎收看這一期厲害了我的國節目,希望大家有什麼建議和指正,請在下方留言,我悉聽教誨!
大家記得點讚,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