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 Chemistry | 一種新的偶聯反應——鈀二氟卡賓參與端炔催化...

2020-12-18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CCSChemistry ,作者CCS Chemistry

CCSChemistry

CCS Chemistry是由中國化學會創辦的高水平旗艦新刊,面向全球科學家,收錄化學各領域高質量原創科技論文。關注CCS Chemistry,即時獲取期刊相關資訊。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張新剛課題組基於[Pd0]=CF2的高度親核性,利用廉價大宗化工原料ClCF2H為二氟卡賓前體,實現了鈀二氟卡賓參與的端炔催化偶聯反應,對一系列端炔化合物完成了高效二氟甲基化,避免了傳統Sonogashira偶聯與大部分氟滷烷烴易產生氟烷基自由基的弊端,開發了一種新的偶聯反應模式。

二氟卡賓是一類重要的合成中間體,在含氟聚合物、藥物和農藥化學中具有重要的應用。但由於其親電反應性的限制,利用二氟卡賓進行的反應類型卻非常有限。理論上利用金屬對二氟卡賓的反應性進行調控可以實現不同類型的二氟卡賓轉移反應,從而可以促進二氟卡賓在有機合成中的廣泛利用。然而已有分離的金屬二氟卡賓絡合物都非常惰性,以致其參與的相關催化循環非常難以進行,具有很大的挑戰性。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張新剛課題組長期致力於金屬二氟卡賓參與的催化偶聯反應。2016年該課題組發現了首例金屬二氟卡賓參與的催化偶聯反應(MeDIC)(Org. Lett. 2016, 18, 44),並利用該反應實現了首例大宗廉價氟化工原料一氯二氟甲烷(ClCF2H)的高效催化轉化(Nat. Chem. 2017, 9, 918)。近期,該課題組又通過鈀金屬價態調控實現了二氟卡賓親核與親電反應性的轉變,並進而用於不同含氟化合物的催化可控性合成中,為設計新的有機氟化學反應提供了理論基礎(Nat. Chem. 2019, 11, 948)。其中,他們首次合成分離了零價鈀二氟卡賓單體絡合物[Pd0]=CF2,並證明了其具有高度的親核性,可以與水發生質子化反應。

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基於[Pd0]=CF2的高度親核性,張新剛課題組利用ClCF2H為二氟卡賓前體又實現了鈀二氟卡賓參與的端炔催化偶聯反應,對一系列端炔化合物完成了高效二氟甲基化。該反應有效避免了傳統Sonogashira偶聯反應中,由於大部分氟滷烷烴會與零價鈀Pd(0)發生單電子轉移反應產生氟烷基自由基,進而抑制催化循環,生成含氟烯烴的弊端,代表了一種新的偶聯反應模式(Scheme 1)。

Scheme 1.鈀催化下炔烴參與的催化偶聯反應

該反應以Pd(CF3CO2)2 或PdCl2(CH3CN)2(2.5 mol%)為催化劑,Xantphos (2.5 or 7.5 mol%)為配體,對苯二酚作為添加劑,具有底物普適性廣、反應效率高、官能團兼容性優秀等特點,即使對於複雜的生物活性分子也可以兼容(Scheme 2)。所得產物還可以作為一類重要的合成砌塊進行一系列轉化,體現了該方法潛在的應用價值。克量級反應同樣可以取得優秀的產率,表明了其實用性和可靠性。

Scheme 2. 代表性底物以及相關轉化

隨後,作者對反應機理進行了詳細研究。通過當量反應、氘代實驗、動力學等研究,證明了該反應是一個鈀二氟卡賓參與的催化偶聯反應;其中炔表現為零級反應,鈀催化劑和對苯二酚表現為一級反應,[Pd0]=CF2的質子化過程是整個反應的決速步驟。對苯二酚在整個反應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氘代實驗表明,對苯二酚作為質子穿梭載體,促進了[Pd0]=CF2的質子化(Scheme 3a);中間體捕獲和對照實驗表明,對苯二酚可以促進二氟卡賓的生成,調控二氟卡賓的生成速率(Scheme 3b);當量實驗和中間體捕獲實驗表明,對苯二酚可以作為還原劑生成少量苯醌,苯醌對反應效率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但是,目前苯醌的作用還有待深入研究(Scheme 3d-3f)。進一步,作者通過[Pd0]=CF2與苯酚的質子化實驗以及二氟甲基鈀與炔的還原消除實驗(Scheme 3g-3h)證明了整個催化循環。

Scheme 3. 部分機理實驗

通過上述研究,作者提出了如下反應機理(Scheme 4):首先對苯二酚在鹼的作用下生成酚鉀,其與HCF2Cl發生反應生成了二氟卡賓,同時發生質子交換生成了新的對苯二酚。接著,零價鈀[Pd0]與二氟卡賓結合產生[Pd0]=CF2絡合物A。該物種與對苯二酚發生質子化生成二氟甲基鈀B,該步驟為整個反應的決速步驟。絡合物B繼而與端炔發生後續的反應生成了最終的產物二氟甲基炔,同時再生[Pd0]。

Scheme 4. 可能的催化循環

該研究不僅對鈀二氟卡賓參與的催化偶聯反應類型進行了重要拓展,避免了傳統Sonogashira偶聯與大部分氟滷烷烴易產生氟烷基自由基的弊端,代表了一種新的偶聯反應模式,而且還闡釋了添加劑對苯二酚在催化循環中的具體作用,為後續發展新的高效鈀二氟卡賓參與的催化偶聯反應奠定了基礎。同時,由於二氟甲基在藥物化學中具有重要的應用,該方法也為相關藥物研發提供了高效簡便的合成方法。此外,該方法也為後續研究金屬二氟卡賓參與的C-H鍵氟烷基化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後續的相關工作,包括其他金屬二氟卡賓參與的催化偶聯反應正在該課題組進行之中。

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的資助。該工作以Research Article 的形式發表於CCS Chemistry,並在官網「Just Published」欄目上線,第一作者為張雪瑩。

文章詳情:

Palladium Difluorocarbene Involved Catalytic Coupling with Terminal Alkynes

Xue-Ying Zhang , Xia-Ping Fu , Shu Zhang & Xingang Zhang*

Citation:CCS Chemistry, 2020, 2, 293-304

文章連結:https://doi.org/10.31635/ccschem.020.202000146

掃碼在線閱讀

掃描或長按左側二維碼,

在線閱讀全文

推薦閱讀

CCS Chemistry

CCS Chemistry是中國化學會獨立出版的旗艦新刊,所有作者讀者免費發表和閱讀(Diamond Open-Access)。

CCS Chemistry網址:https://www.chinesechemsoc.org/journal/ccschem

Facebook:Chinese Chemical Society-CCS

Twitter: CCS Chemistry

掃描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CCS Chemistry微信公眾號,及時了解CCS Chemistry發表的最新傑出研究成果。

中國化學會

Chemsoc

原標題:《CCS Chemistry | 一種新的偶聯反應——鈀二氟卡賓參與端炔催化偶聯實現高效二氟甲基化》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手性選擇性催化的鈀氨基化-Heck串聯反應
    手性選擇性催化的鈀氨基化-Heck串聯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1 22:59:51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Jieping Zhu課題組近日在手性選擇性催化的鈀氨基化
  • CCS Chemistry | 南開大學周其林&肖力軍:綠色、高效鎳催化不對稱...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課題組使用本組發展的手性螺環胺基膦配體SpiroAP成功實現了鎳催化芳基硼酸對芳基烯烴和1,3-共軛二烯的不對稱氫芳化反應,為手性1,1-二芳基烷烴和手性烯丙基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
  • CCS Chemistry | 聚集誘導首次實現可見光催化芳基端烯[2+2]環加成
    中科院理化所吳驪珠課題組首次證實分子聚集降低芳基端烯三重態能量,實現可見光催化分子間的[2+2]環加成反應,解決了具有高氧化還原電位和高三重激發態能量的端烯分子活化問題,為可見光催化轉化提供了新的反應機制和設計思路。環丁烷骨架是眾多活性藥物分子和天然產物的基本構築單元。烯烴的[2+2]光環加成反應是構築四元環丁烷的有效方法。
  • 封面文章:藥明康德開發出適於DEL的可見光介導的脫羧偶聯反應
    目前,DNA兼容的化學反應,在C-N鍵(醯胺/脲化合物合成、還原胺化、Michael加成、Buchwald偶聯反應、SNAr、SN2等)構建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但在C-C鍵構建方面局限於sp2碳碳鍵(Suzuki偶聯反應、Wittig反應等),而廣泛存在的C(sp3)-C(sp2)與C(sp3)-C(sp3)構建則很少報導。
  • 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合成二碳產物
    目前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生成一氧化碳、甲酸的法拉第效率已經可達95%以上,而生成乙烯、乙醇的法拉第效率一般不超過60%。這是因為二碳產物的生成過程涉及到碳 - 碳偶聯步驟,這在動力學上是一個活化能較高的二級反應,具有一定挑戰性。可作為催化劑的常見金屬中,銅(Cu) 是惟一能以可觀效率催化碳–碳偶聯的金屬。
  • 手性伯胺/酮協同催化過氧化氫不對稱α羥基化反應
    手性伯胺/酮協同催化過氧化氫不對稱α羥基化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2:54:17 中科院羅三中團隊揭示了手性伯胺/酮協同催化過氧化氫不對稱α羥基化反應。
  • CCS Chemistry | 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齊上陣,烯烴聚合調控策略取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陳昶樂課題組在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調控烯烴聚合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超分子策略構建多核烯烴聚合催化劑,將脲和偶氮苯基團引入到α-二亞胺鈀催化劑中,以實現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對烯烴聚合的調控,最終成功得到了具有雙峰GPC分布的聚合物。
  • 鐵催化的炔烴區域臨氫錫化反應
    鐵催化的炔烴區域臨氫錫化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3 15:40:03 山東大學王文光團隊發現了鐵催化的炔烴區域臨氫錫化反應控制過程:Fe(IV)–H與Fe(II)–亞乙烯的中間產物。
  • 謝毅院士Angew新作:從廢塑料到CO2再到C2燃料,全靠光催化
    用PE、PP和PVC降解產生的CO2作為光催化CO2還原反應的原料,發現CH3COOH的釋放量也逐漸增加(圖1B),CH3COOH生成的平均速率分別為47.4、40.6和39.5 μg gcat-1h-1(圖1C)。
  • 通過成環C-H/C-H偶聯反應四步全合成(±)-Russujaponol F
    通過成環C-H/C-H偶聯反應四步全合成(±)-Russujaponol F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1:29:47 近日,美國Scripps研究所餘金權課題組通過成環
  • CCS Chemistry | 一鍋兩步電化學脫氫增環,高效構築中環內醯胺
    傳統的基於頭尾縮合環化模式通常需要使用高度稀釋的溶液,同時需調整反應條件來降低分子間反應的競爭,因而發展頭尾縮合之外的模式來合成中等內醯胺是十分有必要。近年來增環反應策略如Beckmann重排、Schmidt重排、分子內親核加成串聯反應被證明是十分有用的路徑,較大地擴寬了合成中環內醯胺的適用範圍。
  • 研究報導一種氧化還原反應的Pd-Pt催化劑
    研究報導一種氧化還原反應的Pd-Pt催化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22:10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傑團隊報導了一種氧化還原反應的Pd-Pt催化劑。
  • CCS Chemistry | 鋸齒型碳納米環帶合成取得新進展
    通過向[n]環並苯稠合苯環,香港中文大學繆謙研究組設計了一種新的鋸齒型碳納米環帶,並成功合成了該納米環帶的氫化衍生物。單壁碳納米管的導電性取決於它的手性,根據其手性指數(n,m)分為扶手椅型、鋸齒型和螺旋型。扶手椅型碳納米管是導體,鋸齒型是半導體,螺旋型的導電性取決於n−m是否是3的倍數。
  • 錳催化的烯烴發散矽烷化反應
    錳催化的烯烴發散矽烷化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9 14:06:09 2020年12月14日出版的《自然·化學》雜誌報導了南京大學謝勁團隊的最新成果,他們開發出一種錳催化的烯烴發散烷基化反應
  • MacMillan組《自然》子刊:Cu/光氧化還原雙催化體系實現脂肪烴C-H...
    MacMillan教授團隊在以往研究工作的基礎上,以Cu/光氧化還原雙催化體系實現了脂肪胺非活化C(sp3)-H鍵及苄位C(sp3)-H鍵的三氟甲基化。該反應具有優異的β位選擇性,脂肪胺參與反應時無需保護基修飾,並可用於複雜結構分子的後期修飾。相關工作發表在Nature旗下子刊Nature Chemistry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