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Millan組《自然》子刊:Cu/光氧化還原雙催化體系實現脂肪烴C-H...

2021-01-15 騰訊網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將三氟甲基(CF3)引入藥物分子中常常可以顯著改變其脂溶性,增強分子的代謝穩定性,由此對其藥代動力學產生重要的影響。根據CF3的引入途徑不同,三氟甲基化反應可以分為親核三氟甲基化、親電三氟甲基化及自由基途徑的三氟甲基化。無論哪種方式,相應的方法學研究近年來均取得了顯著的發展,並在工業生產中得到了日漸廣泛的應用。

▲將三氟甲基引入藥物分子的示例(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三氟甲基化反應最直接簡單的方法是藉助三氟甲基化試劑,對母體分子中的C-H鍵直接官能化,形成C-CF3鍵。該類方法無需對分子進行預官能化,原子及步驟經濟性更加理想。2011年,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TSRI)的Phil S. Baran教授課題組以NaSO2CF3作為三氟甲基化試劑,實現了一系列雜芳香烴化合物自由基途徑的C-H鍵三氟甲基化。同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的David W. C. MacMillan教授研究團隊又以CF3SO2Cl作為三氟甲基化來源,藉助Ru(phen)3Cl2光氧化還原催化體系實現了芳香烴及雜芳香烴的C-H鍵三氟甲基化。相比於取得重要突破的芳香烴C(sp2)-H鍵三氟甲基化,脂肪烴C(sp3)-H鍵官能化仍舊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目前,人們已完成了烯丙位、苄位等活性較高的C(sp3)-H鍵的三氟甲基化,或是在導向基團的參與下實現特定位點的修飾,但無導向基團參與非活化脂肪族C(sp3)-H鍵的三氟甲基化過程尚無報導。

▲三氟甲基化反應的研究進展(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最近,David W. C. MacMillan教授團隊在以往研究工作的基礎上,以Cu/光氧化還原雙催化體系實現了脂肪胺非活化C(sp3)-H鍵及苄位C(sp3)-H鍵的三氟甲基化。該反應具有優異的β位選擇性,脂肪胺參與反應時無需保護基修飾,並可用於複雜結構分子的後期修飾。相關工作發表在Nature旗下子刊Nature Chemistry上。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近年來,隨著自由基化學的蓬勃復興,光引發的光氧化還原催化反應的研究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這類催化體系還可與過渡金屬催化劑結合,實現不同類型底物的C-H鍵直接官能化。此前,David W. C. MacMillan教授團隊便設計了Ni/光氧化還原雙催化體系,完成了一系列不同環狀及非環狀脂肪胺α-C(sp3)-H鍵的芳基化。隨後人們還藉助類似的催化體系,進一步實現了脂肪醚α-C(sp3)-H鍵的芳基化。

除此之外,Cu催化劑也可與光氧化還原催化劑結合實現C-C鍵、C-X鍵的偶聯。Cu金屬中心具有靈活可變的氧化態,能有效捕獲相應的自由基物種,並且相比於Ni催化劑更容易發生還原消除。作者認為,如果能尋找一種合適的光氧化還原催化劑作為氫原子轉移(HAT)催化劑,在光引發下使非活化的C(sp3)-H鍵斷裂形成相應的自由基物種,並與Cu催化劑構成Cu/光氧化還原雙催化體系,在自由基三氟甲基化試劑存在情況下,便有可能實現非活化C(sp3)-H鍵的三氟甲基化。

▲Cu/光氧化還原雙催化體系的設計思路(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研究發現,十鎢酸鹽(M4W10O32)在光激發下可以使非活化的C(sp3)-H鍵斷裂,選擇性地攫取空間位阻小、電子密度更高的C(sp3)-H鍵的H原子,並進一步發生氟化、疊氮化及共軛加成等多種轉化。2018年,作者便藉助Ni/光氧化還原雙催化體系實現了脂肪烴非活化的C(sp3)-H鍵的芳基化反應。於是,他們設想進一步將Cu/光氧化還原雙催化體系用於相應類型底物的三氟甲基化過程,其反應的大致過程如下:以吡咯烷作為底物為例,其N原子質子化後,α位C-H鍵的電子密度降低、酸性增強,Na4W10O32在激發態下攫取其電子密度更高的β位C-H鍵的H原子,形成吡咯烷陽離子自由基物種;Cu(I)催化劑與親電三氟甲基化試劑作用,並接受光氧化還原催化體系的一個電子得到相應的Cu(II)-CF3活性物種,其與吡咯烷陽離子自由基物種結合併發生還原消除,便得到最終的三氟甲基化產物。

▲Cu/光氧化還原雙催化體系可能的催化循環(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他們以吡咯烷作為模板底物,二代Togni試劑作為親電三氟甲基化試劑,CuCl2作為Cu預催化劑,Na4W10O32作為光氧化還原催化劑,並加入H2SO4作為添加劑,在紫外燈的照射下探究非活化C(sp3)-H鍵三氟甲基化的反應效果,反應能以66%的產率得到單一的β位三氟甲基化產物。條件優化過程中發現,對於大多數其他胺類底物,體系中額外加入NaCl可以明顯提高反應的轉化率。Cl-可以削弱Cu2+金屬中心的正電特性,進而削弱其氧化能力,由此避免其他副產物形成。此外,Cl-還可促進十鎢酸鹽的HAT。

▲反應條件的優化及Cl-對反應的影響(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一系列環狀及非環狀的脂肪胺均可順利實現β位C(sp3)-H鍵的三氟甲基化,並具有良好的區域選擇性,其中部分結構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反應對多種敏感的官能團可以很好地兼容,胺的N-H鍵無需進行保護基修飾便可直接參與反應,大大提高了反應的步驟經濟性。此外,這種方法還可用於環丁碸、環丁烷基-1,1-二甲酸、N-甲基鄰苯二甲醯亞胺等其他類型底物的C(sp3)-H鍵三氟甲基化。

▲脂肪胺底物適用範圍的考察(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作者還進一步嘗試將該催化體系用於苄位C(sp3)-H鍵的三氟甲基化,同樣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反應不僅可用於簡單結構的底物,對天然產物及複雜結構的藥物分子同樣適用。

▲苄位C(sp3)-H鍵三氟甲基化的底物適用範圍(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當然,作者還設計了機理驗證實驗證實了反應過程中存在Cu(II)-CF3活性物種,Cu催化劑在C(sp3)-CF3鍵形成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機理驗證實驗(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該工作進一步拓展了過渡金屬/光氧化還原雙催化體系在C-H鍵官能化反應中的應用,體現了十鎢酸鹽作為HAT催化劑在選擇性C-H鍵活化中的獨特優勢。我們期待這種Cu/十鎢酸鹽雙催化體系在其他類型底物參與的反應中同樣可發揮神奇的功效。

題圖來源:Pixabay

參考資料

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微信團隊,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謝絕轉載到其他平臺。如有開設白名單需求,請在「學術經緯」公眾號主頁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繫wuxi_media@wuxiapptec.com。

癌症突破

智慧之光

熱門前沿

相關焦點

  • 可見光氧化還原/鎳雙催化對映選擇性三組分烯烴芳基化反應的通用方法
    可見光氧化還原/鎳雙催化對映選擇性三組分烯烴芳基化反應的通用方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1 21:03:07 以東華大學儲玲玲課題組為首的國際團隊在對映選擇性三組分烯烴芳基化反應
  • 中科大Nature子刊:Pt 單原子催化劑的電催化HER中的近乎自由變化的...
    其中,鉑(Pt)單原子催化劑不僅成本效益高,而且還具有高催化活性和對幾種電化學反應(HER)的選擇性。但是,從材料合成和機理方面對新型SACs的進一步探索仍是催化研究中的重要前沿領域。目前,已報導的SACs的催化活性和選擇性高度依賴於金屬中心的局部配位環境,即單原子與載體之間的電子和幾何相互作用。
  • 謝毅院士Angew新作:從廢塑料到CO2再到C2燃料,全靠光催化
    採用這種方法,聚乙烯只需要40小時就能被Nb2O5光催化降解為CO2,其轉化效率為100%。隨後生成的CO2可以進一步選擇性光還原為CH3COOH。 如圖1A所示,在模擬自然環境下測試Nb2O5光催化PE、PP和PVC轉化為CO2的活性,發現所含碳摩爾數相同的PE、PP和PVC分別經過40 h、60 h和90 h後完全被降解,產生的CO2所含的碳摩爾數幾乎等於各塑料所含的碳摩爾數,這進一步揭示了塑料能完全被降解,其唯一產物為CO2。
  • 新經濟創造中國發展新機遇 ta o c h i pha t triê n m i cho TQ
    新經濟創造中國發展新機遇 Ca c m hi nh kinh tê m i ta o c h i pha t triê n m i cho Trung Qu c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最新發布的報告
  • 華盛頓大學《化學科學》封面,可見光氧還催化多模態凝膠致動器
    光響應行為是通過基於光氧化還原的機制實現的,該機制由光致電子從處於激發態的卟啉鋅光催化劑轉移至基於寡脫氧體素的大分子交聯劑構成,後者在凝膠形成過程中都整合到了水凝膠聚合物網絡中。通過在預凝膠混合物中同時引入N-異丙基丙烯醯胺(NIPAM)單體和丙烯酸羥乙酯(HEA),以產生統計60 :: 40 HEA:NIPAM聚合物網絡,還可以實現正交的熱響應性能。
  • ...自然》子刊,首次實現非活化芳香烴對非活化烯烴的反馬氏加成
    相關工作發表在Nature旗下子刊Nature Chemistry上。▲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以往報導的無導向基團參與過渡金屬催化烯烴的氫芳基化反應選擇性主要依靠催化過程中形成的金屬-芳基鍵對烯烴的區域選擇性插入進行控制。
  • 科學網—實現ABE發酵液直接催化轉化
    本報訊(記者劉萬生 通訊員王業紅)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峰團隊與北京大學教授馬丁合作,在生物質催化轉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
    利用太陽能實現高效水分解制氫,不僅可以緩解人類能源的問題,還有望替代化石能源並可能改變世界能源格局。 然而,光催化過程又是一個跨越多個時間尺度的複雜反應過程,涉及化學、物理、生物等多學科的前沿科學。記者今天從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所獲悉,該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李燦院士、李仁貴研究員等在太陽能可規模化分解水制氫方面取得新進展,率先提出並驗證了一種全新的「氫農場」策略。
  • 讀懂「深圳奇蹟」背後的成功密碼 Gi i m bíquy t thành c ng
    T p chí 「Nhà kinh t 」 Anh ánh giá r ng, 「c th gi i có h n 4000 c khu kinh t , m u m c thành c ng s m t chính là 『k tích Th m Quy n』」.
  • M.C.White組《自然》:雜環化合物的選擇性α-C-H鍵氧化甲基化
    基於以往發展的甲基化反應,甲基往往需要在合成前期引入目標分子中,目前尚無通用的手段可以實現複雜結構分子的後期修飾。這也便意味著很多母體化合物引入甲基需要從頭合成,由此降低了藥物研發中藥物分子甲基化的效率。
  • 金屬有機骨架修飾氧化亞銅納米線用於選擇性光催化CO2還原制CH4
    金屬有機骨架修飾氧化亞銅納米線用於選擇性光催化CO2還原制CH4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1 23:28:00 香港城巿大學Yun Hau Ng團隊揭示了金屬有機骨架修飾氧化亞銅納米線用於選擇性光催化CO2
  • 《Science》之後再發子刊,蟄伏多年以後迎來大爆發!
    這一研究首次實現了共價有機框架材料大尺寸單晶的生長和結構解析,將「共價組裝有序結構」的研究提升到新的高度。第一作者是蘭州大學王為教授課題組的博士馬天瓊。03 大爆發,馬天瓊博士《Science》之後再發子刊除了化學組成以外,晶體尺寸會對材料微觀尺度的物理化學性質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晶體尺寸效應在材料科學中至關重要。作為一種多孔晶體材料,共價有機框架(COF)被認為是極具潛力的多孔材料之一,在氣體吸附、能源存儲與轉化、電催化、光電轉化和傳感器等諸多領域均具有廣泛的應用。
  • 氮化硼和石墨烯片夾心的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非強非弱極化電場用於...
    氮化硼和石墨烯片夾心的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非強非弱極化電場用於高效固氮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9 13:33:06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Jun Jiang小組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合成二碳產物
    在諸多相關技術中,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可以在相對溫和的條件下進行,其裝置架構也相對簡單;此外,這項技術與新型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等)有著良好的兼容性和互補性,可對特定時段過剩的電能加以轉化並存儲在化學鍵中,同時得到一系列有經濟價值的還原產物。因此,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技術近年來受到了科研界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
  • 餘金權教授與Houk教授聯合再發《自然》子刊,遠程C-H鍵活化取得新...
    如此看來,先利用模板配體進行遠程導向,將催化劑引導至底物的特定區域,再藉助Pd/降冰片烯催化的Catellani反應進行精細調控,通過接力鈀化的方式實現目標C-H鍵的活化更為實用。我們仍舊以喹啉為例,先通過模板配體策略引導C5位C-H鍵鈀化,隨後經接力鈀化實現C6位C-H鍵活化。
  • C語言項目中.h和.c文件的關係和概念
    在編譯器只認識.c(.cpp))文件,而不知道.h是何物的年代,那時的人們寫了很多的.c(.cpp)文件,漸漸地,人們發現在很多.c(.cpp)文件中的聲明語句就是相同的。
  • .: 基於C3N4催化劑的光電化學池實現太陽能到電能直接轉換
    光電化學池(O2/H2O氧化還原對)b. Nafion膜隔離的雙組件光電化學池【小結】研究基於g-C3N4設計了一種以O2/H2O作為氧化還原對的光電化學池(以H2O2作為反應中間體)。構築納米複合體系,並對其進行設計與功能調控,實現了高效能源轉化與存儲應用,包括太陽能光解水、二氧化碳還原和燃料電池等。
  • 鎢氧酸鹽光催化活化低碳烷烴C(sp3)−H鍵的研究
    低碳烷烴催化轉化製備高附加值化學品一直是有機合成領域的重要挑戰[1~4], 但由於低碳烷烴分子本身固有惰性, 斷裂C(sp3)−H鍵需要苛刻的反應條件[5,6], 限制了其在有機合成化學領域中的應用。
  • 《Nature》子刊:雷射直接測繪阿秒脈衝的電子動力學
    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Nature子刊《Nature Photonics》上。(a) 雷射測繪阿秒電子動力學;(b) 相位空間和角分布圖解: (c) 從等離子鏡子中從不同的噴射次數中同反射的雷射脈衝的頂點發射出電子最近,來自上海光機所的研究人會員觀察到使用飛秒雷射場誘導的周期性的 電子束條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