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萬
摘要:二戰時德軍最著名的戰將非隆美爾莫屬,他到底厲害在哪裡,據說就是作為對手的盟軍都很尊重他,這是真的嗎?
二戰時德軍最著名的戰將非隆美爾莫屬,他到底厲害在哪裡,據說就是作為對手的盟軍都很尊重他,這是真的嗎?
埃爾溫?隆美爾(1891年~1944年)為德國陸軍元帥,和古德裡安、曼施坦因並稱二戰德軍三大名將,希特勒的愛將。
1910年,才剛剛十九歲的隆美爾入伍,開始了他一生的戎馬生涯。隆美爾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歷任排長、連長和先遣隊長,轉戰法國、羅馬尼亞和義大利戰場,頗有戰功。1935年任波茨坦軍事學校教官;1939任元首希特勒大本營衛隊長、警衛營營長。1940年升任第七裝甲師師長,率部進攻法國。1941年2月,升任非洲軍司令官,率部轉戰北非,對攻入利比亞的英軍進行反擊,並迅速扭轉被動局面;後歷任駐非洲裝甲集群、裝甲集團軍和集團軍群司令。1942年6月,晉升陸軍元帥。
隆美爾重實戰,輕理論,重視從嚴治軍,身先士卒;不墨守常規,戰術靈活,善於迅速突破,敢於深入穿插;慣於機斷行事,常能出奇制勝;著有《步兵進攻》一書。
隆美爾最輝煌的經歷就是帶領非洲軍團,在北非戰場上屢次以劣勢的兵力和裝備,打敗優勢的英國軍隊,始終掌握著戰略主動權,直到美軍也加入北非戰場,加上制空權逐漸喪失,後勤補給也在盟軍海空打擊下被基本切斷,這才被盟軍擊敗。其實呢,盟軍即便失利也沒有對隆美爾口出惡言,反而誇讚有加,一方面是宣傳上的需要,另一方面就是隆美爾死的早,死的巧,成為了一個失敗的英雄。
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參戰後,主要的作用不是說出兵打仗有多厲害,而是以雄厚的工業能力,為盟軍提供了充分的裝備和補給。但就軍事能力,德軍始終是最厲害的軍隊,沒有之一,直到庫爾斯克會戰之後,蘇軍靠規模耗盡德軍精銳之後,在戰爭中學會戰爭的蘇聯紅軍,才成為最強的陸軍。
在此之前,即使在莫斯科城下、在史達林格勒,蘇聯紅軍就是在靠血肉之軀在阻攔、消耗德軍,這個時候邱吉爾也從來不提什麼開闢第二戰場。可以說戰爭初期,英國和蘇聯都被德國打得相當苦逼。直到美國參戰,局面才改觀。
戰爭早期,如法國戰役,隆美爾還只是師長,率領一個裝甲師,以兩千人的傷亡,就打垮法國六個師,並且數天之內就長驅上千公裡,這樣的戰績在德軍群星璀璨的將領中,其實也沒怎麼亮眼,這成績只能算優秀,離學霸還遠著呢。
在戰爭初期最亮眼的是狂飆突進的古德裡安,中期最亮眼的是在蘇聯戰場上的曼施坦因,後期最亮眼的則是救火隊長防禦大師莫德爾。隆美爾的戰績和履歷,真的感覺有點浮誇,因為他始終都正好避開了恰恰是德軍最艱苦的東線戰場,到D日之後,東線也日益惡化,隆美爾似乎也沒法逃避時,又因為和刺殺希特勒有牽涉,被逼自殺……
所以說隆美爾說是真金,但確實少了東線這把真正的烈火淬鍊,再說什麼亮眼不亮眼的,真的有點虛。再說西線盟軍1944年諾曼第登陸,隆美爾身為西線的德軍主帥卻居然在D日回國內休假,給老妻過生日去了,主帥都是如此,可見整個大西洋壁壘,防禦工作自然沒什麼緊迫感,也就可以理解了。這個真的是有點沒把國家危亡放在心上的味道。隨著英美盟軍成功舉行諾曼第登陸,開闢了第二戰場,戰爭還在進行時德國的一些高級將領就謀刺元首,這一事件對於德國來說固然是罪大惡極;對於盟軍,卻還是蠻正能量的,值得肯定,那麼隆美爾才牽涉其中,自然也就有了一層英雄的光環。何況,把隆美爾吹得牛逼無比,非洲的英軍輸得不就顯得情有可原了嗎?反正人都死了,把他吹成厲害角色,那就算輸了也不算太丟臉,否則還不得跟義大利軍隊一樣,成跑龍套的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隆美爾的戰場,始終是在面對西方國家作戰,根據納粹德國的種族理論,這個方向的敵人,不是同等的北歐人,就是如英法一樣,雖然是二等民族,卻是戰後統治下,有合作需求的二等民族,不在需要屠殺和清除滅絕範圍之內,因此德國在這個方向上的作戰和佔領,還是基本上按西方標準,做的相當紳士的,那麼戰爭失敗後,隆美爾作為這個方向上的德軍高級將領,他不但自己的手很乾淨,還能得到很高的政治加分。同理,在東線浴血苦戰的莫德爾,即使有心情,也不會有空閒去搞什麼大屠殺,可是這方向上的斯拉夫民族原本就是納粹德國民族滅絕名單上的,佔領蘇聯國土後,以及德國戰略收縮後放棄前,會執行什麼政策,不是顯而易見的嗎?莫德爾作為在蘇聯戰場的德軍高級將領,他乾淨的了嗎?這跟他自己的意願完全沒有什麼關係,換隆美爾來也是一樣得這麼幹。因此隆美爾在二戰中,戰績和人道主義加分,都是美英法等國家的宣傳需要,被人為拔高了,不能過於當真。
二戰期間軸心國的將領大都臭名遠揚,他們身為法西斯的打手,不免要執行上級某些不那麼乾淨的命令,犯下戰爭罪行。比如戈林、東條英機等都是作惡多端、聲名狼藉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遺臭萬年。
可是隆美爾卻是一個例外,他不但沒有因為是德軍元帥受到指責,還是受到了作為對手的盟軍將領的普遍尊重。英國首相邱吉爾在一次演講中曾經情不自禁地說:"他(隆美爾)是一個精明的對手,是一位偉大的將軍。"
為什麼隆美爾會受到對手尊重?
一、軍事才能出色
作為一個軍人要受到對手尊重,首先是自己必須是一個出色的指揮官,隆美爾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軍事家。隆美爾畢業於但澤皇家軍官候補學校,有較高的軍事素養;而且有膽有識、作戰勇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他就嶄露頭角,功勳卓著,四次獲得軍功獎章。
二戰爆發後,他在法國戰役中,指揮第7裝甲師長驅直入,在法國戰場大顯神威。在六個星期的戰鬥中,隆美爾的裝甲師以死傷二千餘人的代價,擊潰了法軍6個師,因此受到希特勒嘉獎,被授予十字勳章。
1941年2月,隆美爾被任命為非洲軍軍長,指揮部隊轉戰非洲。在北非戰場,隆美爾指揮作戰不拘一格,總是能因勢利導,根據不同地理環境靈活用兵;經常以弱勝強、以少勝多,把英軍打得找不著北;因此被英軍稱為「沙漠之狐」。
二、遵守戰爭法則,沒有濫殺無辜
軍人以服從為天職,隆美爾作為德國軍人,為德國利益而戰是他的本分,是無可厚非的。當然,德國發動的戰爭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隆美爾不能說沒有罪責。但是他不支持希特勒對猶太人的屠殺,曾經給希特勒寫信表達過反對意見。
隆美爾無論在那裡指揮作戰,都嚴明軍紀,不許士兵侵擾百姓,這就比較難得,跟那些放縱士兵燒殺搶掠的將軍不能同日而語。隆美爾對平民如此,對戰俘也一樣,遵守國際公約,有時候還會做出更出格的舉動。
1944年3月諾曼第登陸前夕,盟軍為了順利登陸,事先派出不少間諜到前線了解德軍的防衛情況。一名叫伍爾德裡奇的英軍間諜在刺探德軍諾曼第海域的水雷分布情況時,不慎暴露身份被德軍逮捕。通常情況下,這個英國小夥子難逃一死。
因為根據國際公約,間諜不是戰俘、不是平民不受保護。而且希特勒發布過一道命令,所有被俘的間諜,一律就地處決。可是隆美爾審訊後得知小夥子當時新婚不久的時候,竟然動了惻隱之心,冒著極大風險保住了他的性命,還偽造資料將他作為戰俘關押起來,讓他得以在戰後回家跟妻子團聚。
三、忠於愛情、愛護家人
隆美爾受到尊重,除了指揮有方、遵守國際公約;還有一個為人稱道的地方,那就是在私德方面,對感情執著,深愛自己的家人。隆美爾無論走到哪裡,都不會放縱自己,對妻子非常忠誠,甚至可以說有些怕老婆,對老婆相當寵縱。
1943年底,隆美爾在法國負責大西洋壁壘的防務工作。有一天他結束在前線視察,回到辦公室的時候,被眼前發生的一幕驚呆了:一群婀娜多姿、洋溢青春氣息的空軍女兵在他的辦公室等著他,看到隆美爾走進辦公室,她們拿著鮮花和巧克力,敬慕的眼光齊刷刷地投向這位心中的偶像,其中不乏熱辣的眼神。
當他走進辦公室的時候,那些女兵一擁而上,爭先恐後讓他籤名留念。籤著籤著,隆美爾突然像戰場突圍那樣以閃電般的速度衝出辦公室。參謀長吃驚地問他發生了什麼事,隆美爾喘著粗氣、驚魂未定地說「這些女孩身上的青春氣息太誘人了,我怕我難以抵禦;那樣的話,對露西來說就是背叛,露西已經成為了我生命一個分子,背叛她就是謀殺我自己。」
1944年10月,當希特勒給隆美爾兩個選擇,一是以叛國罪接受審判,二是自殺的時候,這位戰場上的驍將卻選擇了自殺。如果沒有兒子和妻子,他也許不會屈服。但是為了他深愛的露西和唯一的兒子,他選擇了自殺。因為他自殺,會家人就不受牽連,還能得到豐厚的元帥撫血金。由此可見,隆美爾不但是一名職業軍人,一名出色的指揮官;還是一名好丈夫,好父親;正因為如此,隆美爾贏得了對手的尊敬。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