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爾、古德裡安、曼斯坦因,為何德國名將都乖乖聽命於希特勒?

2020-12-18 騰訊網

德國三大名將這麼厲害的人,為什麼會聽命於小小下士希特勒?

德國在二戰期間能大肆開疆擴土,將領們可以說是功不可沒,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一代名將的橫空出世,自然少不了血與火的磨礪。

那這三位名將到底出自何方?為何又願意為希特勒所賣命?有著沙漠之狐稱號的隆美爾出生於知識家庭,古德裡安出生於軍人家庭,曼施坦因則來自於容克貴族。這三個截然不同層次的人為何都會聽命於希特勒,難道是因為都被其深深的個人魅力所折服了?

希特勒有著卓越的口才和煽動力,他的每一次演講都吸引一大批加入追隨行列者。雖然在軍事方面略有不足,他的最高軍銜無非是一戰時的下士,可是其出色的領導能力還是吸引了大批軍官為之效勞。

希特勒在御人方面的能力上堪稱一絕,明明是個美術生出身,卻天生擁有著領導人的魅力。這也是為何總有各種天才願意為之肝腦塗地的一個原因。在這些將領的回憶錄中,除了指責希特勒在軍事方面的瞎指揮之外,對於其個人魅力還是高度一致的贊同。

將領既然作為德國軍人,那麼就有服從命令的職責。他們是效忠於德意志帝國,並不是單純的聽命於希特勒。德意志是一個非常嚴謹的國家,他們有著高度服從命令的天性,這點就不同於英國人的自由,法國人的浪漫。他們做事一絲不苟,充分的將骨子裡的好鬥天性與高度服從性相結合。

這是為何德國陸軍能在歐洲排上名號的原因之一。這種服從的天性使得他們天生就是最好的士兵。

除此之外,希特勒也是他們的伯樂。

早期的隆美爾因為《步兵攻擊》一書被希特勒所欣賞,逐漸給予隆美爾施展拳腳的平臺,從法國戰役成就「魔鬼之師」,再到非洲戰役成就「沙漠之狐」,希特勒對於隆美爾可謂有栽培之恩,於情於理,隆美爾自然也應該十分敬重希特勒,自然願意聽從希特勒差遣,可是後來因為那次著名的行刺事件,隆美爾逃脫不開嫌疑,終究不得不分道揚鑣。

至於「裝甲怪傑」古德裡安和「閃電利刃」曼施坦因,希特勒自然也是給他們大舉放權。經歷了一戰失敗的恥辱,這些將領自然希望用自己的成績來回報德國,至於效忠希特勒,則只是因為他是德國的領袖,他們本質上是忠誠的軍人。

而希特勒也正是抓住他們效忠德國的這一理念,來實現自己對外擴張的野心,所以雙方本質上都是相互利用的關係。

況且一戰結束以後,德國陷入經濟危機之中,民眾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一度蕭條。然而這都是希特勒上任以前的事情,希特勒上任後致力於發展經濟,國內經濟開始回暖,人們的生活水平很快便回到了一戰以前,在他的領導下,德國開始變強,國內的老百姓為此過上了好日子。絕大多數德國人民選擇了信任他,覺得跟著他德國會越來越好,正因為他從國家層面出發,所以擁有絕佳的群眾基礎,何愁找不到優秀人才為他服務。

希特勒除了有人民支持之外,還有著軍方和容克貴族的支持,這也是為何希特勒可以身居高位的重要原因。

有了這麼硬的後臺,哪個將領敢背叛希特勒?作為高級將領,他們知道背叛的後果是什麼,為了自身的聲譽和安全,他們大多數都選擇了做忠實的執行者,希特勒這個大獨斷者不允許有第二種反抗的聲音響起。將領們在他手裡只是一個領兵之人,只要稍微有不滿意的地方,希特勒可以隨時有能力讓他們分分鐘變為光杆司令。

正如當初處死隆美爾的時候,包括事主隆美爾本人,又有哪個將領敢出面表達反對?在絕對的獨斷統治之下,德國上下,只需要服從命令的人。

相關焦點

  • 隆美爾、古德裡安、曼斯坦因、這麼厲害的人為什麼會一直聽命於...
    再看隆美爾、古德裡安、曼斯坦因,他們是職業軍人,軍人的本職工作就是服從國家命令,效忠政府,況且,希特勒這套政府班子還是民選出來的,合法上臺執政。 經濟和民生的改善還帶動了國際地位的提升,幾乎所有的日耳曼人都沉醉在了「德意志帝國」崛起的榮耀下。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更是神一樣的存在。 早年的一戰,對德國的身心那是巨大打擊。戰敗的德國猶如砧板上的魚肉,被割的四分五裂。
  • 德國三大名將:隆美爾重情懷,曼因斯坦身份高貴,古德裡安霸氣!
    不過因為他們各自的境遇和個性都有所不同,因此每一位名將的粉絲都會給以不同的理由:「柔情軍人」隆美爾:喜歡隆美爾的人更多地認為他在個人品行上有著不錯的修養,以至於在盟軍中都對他表達出尊敬之情。在指揮方面隆美爾無疑是一大帥才,在戰爭中喜歡衝鋒陷陣,比如法國戰役「一馬當先」,在德軍中扮演了一名良好的將軍形象。
  • 希特勒手下三大名將之一、閃擊魔鬼古德裡安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納粹德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了整個西歐。法西斯軍隊用28天消滅了波蘭,四個小時消滅了丹麥,59天消滅了挪威,44天同時消滅了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這就是著名的閃電戰或稱閃擊戰。這一戰略戰術的發明者是德國」裝甲兵之父」古德裡安。
  • 同為德國軍事天才,古德裡安為什麼與隆美爾爭吵?
    古德裡安與隆美爾都是納粹德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天才,時至今日,有關兩人的比較仍然不絕於耳。值得一提的是,古德裡安與隆美爾曾爆發過一次爭吵。 兩人爭吵的內容是圍繞軍事戰略戰術而展開的,1943年,德國軍隊變換了戰略戰術,經過希特勒和多位將領的商議,最終決定德軍由進攻轉為防守撤退。
  • 曼斯坦因是德軍戰略大師,被希特勒解除兵權後,最終結局如何
    曼斯坦因是納粹德國在二戰時期的「三大名將」之一。作為一名傑出的戰略大師,曼斯坦因指揮了多場關鍵戰役,立下了赫赫戰功。
  • 二戰德國「裝甲兵之父」古德裡安為何沒晉升為元帥?
    提到二戰德國最優秀的將領,軍迷們總會說起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裡安,在將星如雲的德國軍隊中,這三位將領的表現非常搶眼,而被譽為「閃電戰之父」的古德裡安將軍,直到二戰結束,也沒有獲得元帥軍銜,其中原因比較蹊蹺。
  • 二戰時期,德國閃電戰之父古德裡安為什麼始終沒有晉升元帥軍銜?
    二戰時期德軍名將輩出,古德裡安絕對是最耀眼的一位,他被稱為裝甲兵之父和閃電戰之父,和曼施坦因、隆美爾並稱為德軍三大名將。大名鼎鼎的德國閃電戰就是他首創的,他對坦克的運行在現代軍事史上,有劃時代的意義。但是如此戰功顯赫的傑出將領,卻始終沒有晉升元帥軍銜。
  • 納粹名將有十二人被判絞刑,古德裡安為何無罪釋放?
    作為二戰發起國的納粹德國,在「戰爭狂人「希特勒及他的情人自殺後,他的那些得力幹將,也都受到了嚴厲的懲罰。其中被判處絞刑的就多達十二個人:赫爾曼·威廉·戈林赫爾曼·威廉·戈林(1893年1月12日-1946年10月15日)是納粹德國的一位政軍領袖,與"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關係極為親密,在納粹黨內有相當巨大的影響力。
  • 二戰德國三大名將,命運各不相同,為何古德裡安沒被按戰犯審判?
    亂世出英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世界各國的名將多如繁星,德軍也有三位名將不可忽視。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裡安,他們以極高的軍事素養讓眾將折服,正是因為這三位名將的鼎力支持,德國才在戰爭中所向披靡。不過,由於許多將領是戰爭罪行的執行者,加上德國當代對過去那段歷史的否認,以至於許多將領的戰功泯滅在歷史塵埃中。令人意外的是,現在古德裡安的肖像卻掛在德國裝甲兵營中,為何會有這種差異呢?先來看看和古德裡安齊名的曼施坦因和隆美爾吧!
  • 古德裡安、曼施坦因和隆美爾,哪一個更受重視和信任?軍權是重點
    回顧一下這所謂的「二戰德國三大名將」失去軍權的時間,最先被解職的是古德裡安,莫斯科城下的1941年12月,其後是曼施坦因,南方戰場的1944年3月,而最後失去軍權的其實是隆美爾,時間已經在1944年6月盟軍諾曼第登陸之後,我個人感覺或多或少說明了一些問題。
  • 二戰德國三大名將下場,一個被雙方認同,另外兩個戰後仍擔任官職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這次戰爭德國雖然是罪魁禍首,還是法西斯主要成員之一。但是在戰爭期間,德國確實誕生了很多的優秀將領。也正是因為這些優秀的將領,德國初期才能夠所向披靡。當然,最出名的就是三大名將。這三個人分別是隆美爾、古德裡安、曼施坦因。
  • 為何古德裡安未被授予元帥?
    莫斯科戰役後,古德裡安永久退出前線軍事領導職務。古德良(1942年在家裡閒置了)被重新激活,但它只是裝甲部隊的首長,陸軍總參謀長,沒有前線實際指揮權的平民。在這段時間裡,古德裡安也不是閒著。在庫爾斯克戰役的「堡壘」的戰鬥計劃中,他與希特勒進行了戰鬥。他認為在裝甲行動中必須打開地形,並且在戰場上不能建立堅固的防禦工事。
  • 這一仗,古德裡安發了牢騷,卻被後人篡改成「希特勒是神經病」
    本章我們就以對法行動中古德裡安大將的戰爭經歷來解答這個問題。 身為第三帝國四大名將之一,古德裡安被尊為「閃電戰他爹」。其既為德軍裝甲部隊的創始人,從無到有一手創建了德軍裝甲兵種,也是閃電戰理論的奠基人之一;在隨後的戰爭中身先士卒地指揮坦克部隊衝鋒在最前線,取得了一系列輝煌戰果。「曼施坦因計劃」之所以能取得對法作戰的成功,古德裡安可謂首功!
  • 二戰中德軍三大作惡悍將——隆美爾,古德裡安,曼施坦因!
    同時,隆美爾大膽果斷,富有主見,敢於違抗希特勒的命令。早在北非戰役期間,隆美爾就預料到德國將會輸掉這場戰爭。地中海上的補給線已不再起作用,因為盟軍破譯了德國密碼並將德國軍艦一艘艘地擊沉。這時從柏林發來一道命令,讓他們堅持下去。隆美爾沒有聽從,他大罵希特勒:"這簡直是瘋了!"隆美爾又冒了一次險。他把非洲軍從幾千公裡以外撤回。在環境惡劣、一望無垠的大沙漠,作戰是非常困難的,而隆美爾卻創造了沙漠戰的奇蹟,雖戰略才能比同期將領稍差,但戰術才能已經登峰造極,連對手邱吉爾都大為稱讚他。
  • 二戰德國名將隆美爾,為什麼被英國說成是一個值得尊重的人
    隆美爾是二戰時期德國著名的裝甲指揮官、戰術指揮官。他最大的特點是善於把握戰機,敢於冒險。應該說隆美爾這個特點很適合發揮裝甲部隊的機動能力,所以在北非戰役中,他給英國人製造了很大的麻煩,以劣勢兵力屢次重創英軍,戰績赫赫。
  • 隆美爾元帥:二戰時期德軍名將,與古德裡安和曼施坦因齊名
    其軍銜也火箭般上升,從少將到中將,從中將到上將,從上將到擢升為陸軍元帥;戰後隆美爾被西方軍史學者認為是與古德裡安、曼施坦因齊名的納粹二戰三大名將。 當初,隆美爾在軍校當戰術教官時,所寫的《步兵攻擊》書籍被希特勒看中,就被希特勒任命為大本營衛隊長,從此,就徹底改變了隆美爾的人生,在軍中平步青雲。
  • 一場作戰討論使得古德裡安與隆美爾從此決裂,也就此使得德國敗亡
    二戰中德國的軍事將領如同群星閃耀,而在裝甲部隊的運用上首推三位將領:曼施坦因元帥、隆美爾元帥和古德裡安大將,這三個人組成了德國裝甲部隊的三駕馬車。而比起隆美爾和曼施坦因,古德裡安由於屢次與希特勒產生軍事問題上的衝突,導致古德裡安在對蘇戰爭開始沒多久就「休假」了,後來即使是重新啟用古德裡安也只是整改裝甲部隊的「雜事」罷了。
  • 一代名將的無奈:「沙漠之狐」隆美爾戰敗於北非
    阿拉曼地處埃及北部,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非洲主戰場,1942年10月,英軍與德國、義大利聯軍「非洲軍團」在此激戰,英軍取得勝利,此後,德國在非洲由戰略進攻開始轉為防守。軸心德國與義大利在北非戰略目的是佔領埃及、控制蘇伊士運河,從而佔領中東豐富的戰略資源,因此,希特勒以埃爾溫·隆美爾為將進軍埃及,與義大利軍隊組成非洲裝甲軍團,之後,德意非洲軍團與英國軍隊在阿拉曼地區爆發了戰爭,史稱阿拉曼戰役。
  • 德國裝甲兵司令,閃電戰的創始人古德裡安,為何當不上陸軍元帥?
    如果說起二戰中的德國名將,很多人先想到的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埃裡希·曼施坦因,埃爾溫·隆美爾和海因茨·古德裡安。這三個人可以說是德國的陸軍三傑,在整個二戰裡也是叱吒風雲的存在。其中曼施坦因和隆美爾都很順利的當上了德國陸軍元帥,可以說這已經是作為一個軍人在其職業生涯中的榮譽頂點。
  • 二戰名將錄——「裝甲奇才」古德裡安
    相比同時代的裝甲戰高手朱可夫、巴頓、隆美爾等人,古德裡安在坦克戰發展歷史上的影響要大多了。他提出的「在狹窄正面上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實施高速突貫」的理論,結合他那震驚世界的坦克突擊戰,使他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裝甲第一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