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裡安、曼施坦因和隆美爾,哪一個更受重視和信任?軍權是重點

2020-12-18 東北行營

回顧一下這所謂的「二戰德國三大名將」失去軍權的時間,最先被解職的是古德裡安,莫斯科城下的1941年12月,其後是曼施坦因,南方戰場的1944年3月,而最後失去軍權的其實是隆美爾,時間已經在1944年6月盟軍諾曼第登陸之後,我個人感覺或多或少說明了一些問題。

(曼施坦因)

這三人當中恩寵一直不衰的其實只有隆美爾,畢竟是大本營警衛營長出身的「天子近臣」,到了1944年夏天,儘管信任程度不比從前,但是茲要沒有被牽扯進暗殺小鬍子「720事件」,隆美爾仍然還會身居高位。因為希特勒還能夠信任的高級將領已經不多了,「賜死」其實也表達了某種「由愛生恨」。

就職務和軍銜而言,隆美爾和曼施坦因最後都出任了「集團軍群總司令」並且晉升陸軍元帥,而古德裡安在前線的最後職務只是「裝甲集群司令」,大略接近集團軍司令的級別,軍銜也只升到了大將,還是有差距的。因此,如果比較三個人受重視的程度,古德裡安首先就得出局。

(古德裡安)

古德裡安和曼施坦因都是傳統的國防軍將領,在之前與小鬍子也沒什麼交集,完全是憑藉能力和戰功,一步步在軍中升遷的,並沒有什麼「破格提拔」的待遇。法國戰役結束後論功行賞,古德裡安是大將,曼施坦因是步兵上將,而隆美爾不過是個陸軍少將,結果兩年後隆美爾率先封帥(1942年6月),甚至比曼施坦因還早了一個月,而古德裡安此時已經轉為預備役。

古德裡安1943年被重新起用後,擔任過裝甲兵總監和陸軍代總參謀長,就是沒有機會再上前線領兵作戰,東線有四個裝甲集團軍,他沒能獲準指揮其中任何一個。而後一職務,實際是在「720事件」後小鬍子大肆清洗國防軍高層,一時無人可用罷了,即便這個陸軍代總參謀長,古德裡安也沒幹到頭。

(隆美爾)

要知道,隆美爾在北非那是最高指揮官,1944年在西線仍然是大權在握,因為「B集團軍群」是西線德軍的野戰主力部隊,西線總司令龍德施泰特基本也控制不了隆美爾,所以他仍然是一個戰略方向的「話事人」,不能直接任命為西線總司令,無非是資歷不足罷了。

隆美爾雖然指揮的德軍兵力不多,高峰時期也就四個德國師,其它都是義大利軍隊,但是要注意,他有德意北非軍隊的統一指揮權,代表德軍最高統帥部統率德意聯軍,這個政治地位是蠻高的。非洲裝甲集團軍雖然規模有限,但隆美爾卻能夠有權負責一個獨立戰略方向上的戰事,就這個意義來說,其被信任和重視程度就要高於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在1943年接手重建的「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一職後,始終致力於推動東線戰場的統一指揮,設立「東線總司令」一職,潛臺詞就是由他來率領。但是小鬍子一直不肯吐口,就能力來說曼不群肯定是足夠了,小鬍子拒不交出整個東線兵權,唯一的理由就是對其沒有絕對信任,只怕失去對陸軍的控制。

確實也有一些德軍將領也在推波助瀾,所以被逼急了之後,為了防止這一局面繼續惡化,儘管曼施坦因沒有打敗仗,小鬍子仍然在第4裝甲集團軍成功突圍後,立馬解除了曼施坦因的職務。在1944年的3月,曼不群既沒有潰敗,也沒有過分抗命,甚至在撤職前還被授予了一枚勳章,東線又是那麼需要能打之人,歸跟到底,就是小鬍子不能完全信任他,同時也因為吵煩了。

曼施坦因在回憶錄中寫道:「由於他的身世和經歷,他對軍事將領有一種無法磨滅的不信任感,他與來自另一種環境的人的作風和思想格格不入,因此,他不準備讓一位有職權的軍事顧問追隨於左右。實際上,應將所有戰場的作戰指揮交給一位有職權的總參謀長,東方戰場可專門任命一位總司令,很遺憾,這一努力沒有成功」。

這些略酸的話說明,他跟古德裡安都屬於那種不被完全信任的「軍事將領」,能否執掌重兵完全要看小鬍子是否需要他們,或者說利用價值幾何。而隆美爾作為小鬍子刻意提拔的心腹將領,以及一名納粹黨員,與前面兩位是有本質不同的。阿拉曼戰役失敗後,隆美爾抗命千裡大撤退亦未受到追究,當北非軍事形勢絕望時,他又被調回國內「養病」,最後還升了官,這都是小鬍子的格外照顧。

隆美爾就任集團軍群總司令之際,可曾想過,三年前古德裡安抗命撤退,立即被免;三個月後曼施坦因想要更大的軍權,仍然被免,這之間的反差,難道還不明顯嗎?

(隆美爾在西線)

相關焦點

  • 德國三大名將:隆美爾重情懷,曼因斯坦身份高貴,古德裡安霸氣!
    另外一個富有個性的人是受人愛戴的,隆美爾從不濫殺無辜,他麾下的部隊沒有屠殺戰俘和平民記錄。而且作為一名希特勒親自提拔的德國將軍,對納粹的屠殺政策和黨衛軍作為都是嗤之以鼻。而這位德軍名將的人格魅力以及悲慘自殺的結局,至今一直讓人記憶猶新。
  • 隆美爾、古德裡安、曼斯坦因,為何德國名將都乖乖聽命於希特勒?
    有著沙漠之狐稱號的隆美爾出生於知識家庭,古德裡安出生於軍人家庭,曼施坦因則來自於容克貴族。這三個截然不同層次的人為何都會聽命於希特勒,難道是因為都被其深深的個人魅力所折服了? 希特勒有著卓越的口才和煽動力,他的每一次演講都吸引一大批加入追隨行列者。雖然在軍事方面略有不足,他的最高軍銜無非是一戰時的下士,可是其出色的領導能力還是吸引了大批軍官為之效勞。
  • 二戰中德軍三大作惡悍將——隆美爾,古德裡安,曼施坦因!
    同時,隆美爾大膽果斷,富有主見,敢於違抗希特勒的命令。古德裡安是陸軍戰術"閃擊戰"的創始人,被歷史學家稱作"閃擊戰之父"。 同時,古德裡安是個理論結合實踐的典型高手,當英、法的軍人們還在高談闊論的時候,古德裡安已經開始對裝甲作戰進行了深入研究,並進行了實踐。二戰爆發後,古德裡安終於得到了施展的機會,他先是率領他的坦克軍迅速擊潰波蘭,後又揮師橫掃法國,經色當之戰,直抵英吉利海峽。在蘇德戰爭初期,他指揮坦克部隊在基輔等地多次合圍蘇軍,連續創造了坦克突擊戰的經典戰例。
  • 二戰古德裡安創建閃擊戰理論,為何當不上元帥?戰場上當了逃兵
    為何古德裡安未被授予元帥?這個問題需要把古德裡安的個人才能,與一個元帥需要的綜合能力結合起來分析。有些人認為,作為德軍在二戰期間的三駕馬車,曼施坦因是以能參善謀著稱,隆美爾擅長戰術攻防,唯有古德裡安是以創建閃擊戰理論影響了德軍。說到底,古德裡安是個研究武器裝備的行家,在推廣使用裝甲坦克方面是專家,但在指揮作戰方面並不具備元帥潛質。
  • 隆美爾元帥:二戰時期德軍名將,與古德裡安和曼施坦因齊名
    其軍銜也火箭般上升,從少將到中將,從中將到上將,從上將到擢升為陸軍元帥;戰後隆美爾被西方軍史學者認為是與古德裡安、曼施坦因齊名的納粹二戰三大名將。 隆美爾,在軍中的職務和軍銜,之所以晉升非常快,得益於他與希特勒良好的個人關係,當然,與隆美爾個人的軍事才華也是分不開的。
  • 同為德國軍事天才,古德裡安為什麼與隆美爾爭吵?
    古德裡安與隆美爾都是納粹德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天才,時至今日,有關兩人的比較仍然不絕於耳。值得一提的是,古德裡安與隆美爾曾爆發過一次爭吵。而這之後的一年,英軍和美軍對德軍的強烈轟炸,致使德國需要生產大量的軍用武器。
  • 和曼施坦因、隆美爾齊名的名將,僅判三年就被釋放,戰術影響至今
    1888年6月17日,海因茨·威廉·古德裡安出生在維斯瓦河邊的庫爾姆。他不僅是「閃擊戰」的創始人,同時還是裝甲戰、坦克戰的倡導者,有「德國裝甲兵之父」之稱。在二戰後,他和曼施坦因、隆美爾並稱為德國的三大名將,是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帝國之鷹」。古德裡安在青年時期就不滿足於現有的戰術、技術、兵種,加上他創造性的想像力,經常在軍事周刊雜誌上,發表一些探討當代軍事問題的文章。並對閃電戰術提出了奇襲、快速和集中的三個要素。他認為在作戰中,應該把大量的坦克集中使用。在坦克和飛機的密切配合下,專門突破敵方的某一個狹窄的區域。
  • 二戰法國戰役,鐮刀計劃多人反對,曼施坦因如何排除阻撓受到重視
    曼施坦因進攻法國的方案為什麼那麼多的將軍都反對,風險很大嗎?任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都不可能穩操勝券,何況曼施坦因的「鐮刀計劃」受到許多人的質疑。關於曼施坦因提出的進攻法國方案,確實受到很多人阻撓,也是經歷了多次挫折才得到希特勒的重視。
  • 二戰德國三大名將下場,一個被雙方認同,另外兩個戰後仍擔任官職
    這三個人分別是隆美爾、古德裡安、曼施坦因。他們在整個二戰期間都是值得尊敬的將領。這三個人和其他的德國將領完全不同,一個被雙方都認同,另外兩個戰後都擔任官職。先看一下隆美爾,號稱沙漠之狐。希特勒掌權之後,隆美爾寫的寫的《步兵攻擊》被希特勒看中,之後隆美爾一直在大本營工作,二戰開始後,隆美爾在最高統帥部任職。
  • 二戰時期,德國閃電戰之父古德裡安為什麼始終沒有晉升元帥軍銜?
    二戰時期德軍名將輩出,古德裡安絕對是最耀眼的一位,他被稱為裝甲兵之父和閃電戰之父,和曼施坦因、隆美爾並稱為德軍三大名將。大名鼎鼎的德國閃電戰就是他首創的,他對坦克的運行在現代軍事史上,有劃時代的意義。但是如此戰功顯赫的傑出將領,卻始終沒有晉升元帥軍銜。
  • 只有曼施坦因
    古德裡安裝甲集群就是在莫斯科城下轉攻為守的,他也因此丟掉了兵權,從此再沒有領兵作戰,說他是朱可夫的手下敗將一點不冤枉。而隆美爾乾脆不夠級別前往東線戰場,他連跟朱可夫交手的資格都沒有,蘇軍的頑強和玩命,不是二戰英軍可以比擬的,所以真正夠重量也確實跟朱可夫掰過手腕互有勝敗的只有一個:曼施坦因。蘇德戰爭爆發時,古德裡安是陸軍大將、裝甲集群司令,隆美爾是裝甲兵上將、裝甲集團軍司令,而曼施坦因不過是步兵上將、裝甲軍長。
  • 二戰曼施坦因才能卓越,為何被統帥部重用卻不信任?是人都有不足
    首先,曼施坦因出身名門天生傲骨,鶴立雞群難逃遭人嫉妒處境出生於1887年的曼施坦因,是德國陸軍元帥和軍事家、戰略家,他與隆美爾和古德裡安被稱為二戰德軍的三駕馬車。相比於其它兩位出身,曼施坦因家族顯赫名聲在外。
  • 想不想成為古德裡安「分安」?這款遊戲實現你的願望
    海因茨·威廉·古德裡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1888年6月17日~1954年5月14日),德國陸軍大將,著名軍事家,「閃擊戰」的創始人,歷史學家贊其「閃擊戰之父」。他同時也是裝甲戰、坦克戰的倡導者,被譽為「德國裝甲兵之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著名的德國陸軍將領之一。
  • 一場作戰討論使得古德裡安與隆美爾從此決裂,也就此使得德國敗亡
    二戰中德國的軍事將領如同群星閃耀,而在裝甲部隊的運用上首推三位將領:曼施坦因元帥、隆美爾元帥和古德裡安大將,這三個人組成了德國裝甲部隊的三駕馬車。而比起隆美爾和曼施坦因,古德裡安由於屢次與希特勒產生軍事問題上的衝突,導致古德裡安在對蘇戰爭開始沒多久就「休假」了,後來即使是重新啟用古德裡安也只是整改裝甲部隊的「雜事」罷了。
  • 希特勒手下三大名將之一、閃擊魔鬼古德裡安
    法西斯軍隊用28天消滅了波蘭,四個小時消滅了丹麥,59天消滅了挪威,44天同時消滅了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這就是著名的閃電戰或稱閃擊戰。這一戰略戰術的發明者是德國」裝甲兵之父」古德裡安。作為指揮官和參謀軍官,古德裡安將軍都是一位登峰造極、名滿天下的職業軍人。不顧假使沒有希特勒,古德裡安能否如此揚名天下則可能會有大有疑問。反而言之,若沒有古德裡安,希特勒也不可能那樣震撼世界。
  • 二戰蘇德戰爭,古德裡安跟著閃擊戰大起大落,屋漏偏逢連陰雨
    古德裡安作為二戰德軍閃擊戰的靈魂人物,更準確地說,他應該是在裝甲進攻領域研究得更多一些,可隨著閃擊戰在蘇德戰爭中的有勝有敗,他的軍旅生涯也出現大起大落,從1939年9月二戰爆發到1945年5月二戰結束,他經歷了從裝甲兵總監到陸軍總參謀長的輝煌,同時也難逃兩次被貶預備役和最終投降美軍的命運。是什麼原因讓古德裡安兩起兩落?
  • 這一仗,古德裡安發了牢騷,卻被後人篡改成「希特勒是神經病」
    本章我們就以對法行動中古德裡安大將的戰爭經歷來解答這個問題。 身為第三帝國四大名將之一,古德裡安被尊為「閃電戰他爹」。其既為德軍裝甲部隊的創始人,從無到有一手創建了德軍裝甲兵種,也是閃電戰理論的奠基人之一;在隨後的戰爭中身先士卒地指揮坦克部隊衝鋒在最前線,取得了一系列輝煌戰果。「曼施坦因計劃」之所以能取得對法作戰的成功,古德裡安可謂首功!
  • 如果隆美爾真的能活到戰後,以他的行為,會得到怎麼樣的懲罰?
    在戰爭期間,他始終堅持優待戰俘,不對戰俘進行屠殺和虐待,如果士兵違抗這條命令將會被他送上軍事法庭;他下令他的部隊不能殺害平民,更不能姦淫婦女,違者要麼送上軍事法庭審判要麼就地槍決。其次,他與古德裡安、曼施坦因一樣,都有著比較高的人格魅力,即便是美英盟軍,也有不少對他仰慕的將領,甚至連邱吉爾也曾評價隆美爾是位「偉大的將軍」。
  • 「沙漠之狐」隆美爾和「英國重劍」蒙哥馬利哪個更厲害
    文/寂寞的紅酒 提起隆美爾和蒙哥馬利,熟悉二戰的朋友想必都不會陌生。兩人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場上赫赫有名的軍事指揮官,堪稱一代名將,一位被譽為「沙漠之狐」,一位被譽為「英國重劍」。一直以來,人們對兩人的軍事才華始終存在爭議。有人認為隆美爾更厲害,有人認為蒙哥馬利更強。那麼兩人誰更厲害呢?
  • 二戰德國「裝甲兵之父」古德裡安為何沒晉升為元帥?
    提到二戰德國最優秀的將領,軍迷們總會說起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裡安,在將星如雲的德國軍隊中,這三位將領的表現非常搶眼,而被譽為「閃電戰之父」的古德裡安將軍,直到二戰結束,也沒有獲得元帥軍銜,其中原因比較蹊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