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德戰爭,古德裡安跟著閃擊戰大起大落,屋漏偏逢連陰雨

2020-12-22 島主說事

古德裡安作為二戰德軍閃擊戰的靈魂人物,更準確地說,他應該是在裝甲進攻領域研究得更多一些,可隨著閃擊戰在蘇德戰爭中的有勝有敗,他的軍旅生涯也出現大起大落,從1939年9月二戰爆發到1945年5月二戰結束,他經歷了從裝甲兵總監到陸軍總參謀長的輝煌,同時也難逃兩次被貶預備役和最終投降美軍的命運。是什麼原因讓古德裡安兩起兩落?又是什麼原因讓這個人跟閃擊戰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呢?

01閃擊戰,裝甲進攻最有效的進攻方式

在二戰德軍戰鬥系列裡,論資歷和指揮才能,絕對輪不到古德裡安說話,可論對裝甲進攻理論的認識,整個德軍陣營中,又沒人能與古德裡安一比高低。正是他對裝甲進攻理論的研究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才使古德裡安成為了一個專家型的人才,這一點也是他沒有當上元帥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閃擊戰就是快速打擊,古德裡安將它上升到了戰略進攻層面。由於古德裡安經歷過一戰,親眼目睹了坦克在一戰戰場中無可替代的作用。在英國進行的一次軍事演習中,他對坦克在戰場上的作用又有了質的認識。他提倡,當其它兵種只有與坦克保持相同速度和進攻能力時,坦克才能發揮其真正的威力。而在諸兵種作戰中,坦克應該起主導作用,其它兵種要根據坦克的需要行動。基於這一認識,德軍將坦克從配屬位置上升到主導位置,組建多兵種合成的裝甲師時,坦克被推到了前臺。

另一方面,古德裡安的閃擊理論符合了第三帝國的擴張需要。古德裡安提出閃擊戰,主要包括三大要素,即突然性、機動性和集中使用火力打擊。而當時德國的綜合國力並不具備對外擴張的條件,但閃擊戰卻可以借其突然性和機動性降低戰爭成本,所以,古德裡安迅速從眾多軍事將領中脫穎而出,閃擊理論也成為了德軍發動二戰的首選。

從這個層面講,古德裡安對裝甲進攻理論的研究,正是利用了一戰後世界軍事變革的變動時期,英美為首的老牌軍事強國把目光放在建設一流的空中和海上打擊力量,而蘇聯又把主要進攻裝備放在提升炮兵和空中打擊方面,德軍以裝甲進攻為重點,就起到了異軍突起的效果。

02第2裝甲集群的進攻,為閃擊戰交了答卷

翻開二戰歐洲戰場的歷史,不難發現,雖然古德裡安創建了裝甲進攻理論,但他親自在戰場指揮的作戰卻並沒給他帶來莫大的榮光,倒是隆美爾、曼施坦因、莫德爾等一線將領,反而借閃擊戰贏得無數喝彩。究其原因,閃擊戰在戰場上仍有缺陷。

首先,閃擊波蘭佔領法國,古德裡安初嘗閃擊戰勝利果實。1939年9月1日,時任德軍第19裝甲軍軍長的古德裡安,下轄有第3裝甲師、第2和第20摩託化師,這在當時是屬於頂尖配置的快速機動打擊力量。雖然裝甲進攻確實出現了一戰以來前所未有的打擊效果,但也出現了戰場環境對閃擊戰影響較大的不利因素。如沼澤森林和極端天氣的影響等,這在古德裡安回憶錄中有詳細的記述。雖然兩戰下來,英軍被從敦刻爾克攆走,但古德裡安仍然對裝甲進攻有些許擔心。

其次,閃擊蘇聯,第2裝甲集群打得並不輕鬆。古德裡安對裝甲進攻的認識,也是隨著對裝甲集團的運用不斷在完善和鞏固。波蘭戰役以後,在進攻色當戰役時,他的第3裝甲師首當其衝,其時他就使用了集中裝甲優勢火力猛攻的方式,這為他的裝甲部隊獲得了「鐵甲尖刃」的稱號,同時也為其進攻蘇聯奠定了基礎。

但1941年6月22日巴巴羅薩行動展開後,身為第2裝甲集群的古德裡安並不輕鬆,因為隨著戰場向東延伸,其裝甲進攻的優勢也逐步分散,當曼施坦因第56裝甲軍在北線遭遇森林沼澤阻撓影響進度時,他的裝甲部隊也在斯摩稜斯克一線遭到蘇軍頑強抵抗,閃擊戰初步顯露出補給不足和受環境影響較多的問題。

再次,莫斯科戰役,古德裡安被迫下課。古德裡安在二戰中的精彩時刻實際上就兩個方面,一是創建了閃擊戰理論,一是在蘇德戰爭打響後,他的第2裝甲集群在中路打了幾場漂亮的戰鬥。由於古德裡安遵循裝甲打擊就要不停地進攻再進攻,客觀上,他與第3裝甲集群的鉗形夾擊,在戰爭初期確實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蘇軍在戰爭初期輸掉的幾場戰役,基本上都是輸在古德裡安的裝甲進攻上,如西方面軍的幾乎覆沒,基輔戰役的失利。但莫斯科一戰,古德裡安是第一次遭遇閃擊戰難題,氣候和補給難題給他下課做了註腳。

從這個層面講,坦克、火力、機動構成了閃擊戰的基本特徵,但歸結到一塊還是速度。而速度一旦遇到戰場環境因素的影響而減緩,持久戰和消耗戰就成了閃擊戰過不去的坎。莫斯科戰役後,古德裡安貶到預備役賦閒的那一年,滿腦子思考的也是這個問題。

03古德裡安兩起兩落,成也裝甲進攻敗也裝甲進攻

1943年2月,史達林格勒戰役剛收尾,德軍統帥部又換掉了一批將領,古德裡安重新被啟用,還被委以裝甲兵總監的重任,而此時,在東線戰場擔當頂梁柱的曼施坦因正在醞釀發動一起用裝甲打擊改變戰場被動局面的戰鬥。

一方面,古德裡安接手時,德軍的裝甲力量已經青黃不接。與1941年進攻莫斯科不同,經過1942年一年的作戰,德軍在戰場上的裝甲力量基本損失大半,加上西線德軍又不斷地從東線彌補不足,客觀上使古德裡安著手對裝甲編制進行了改革。雖然1943年德國的裝甲生產能力也只有每年1955輛,但他用了一整年的時間,整編出了10個裝甲師和裝甲步兵師,基本也滿足了東西兩個戰場的需要。

這一時期,由於古德裡安擴大了裝甲部隊的編制,將團擴編成旅,每個旅下轄4個營,又加大了虎式和豹式坦克的生產力度,如果沒有曼施坦因在哈爾科夫和庫爾斯克兩戰拼光了家底,德軍在東線稍事休整,古德裡安的日子也能好過一點。這也是他強烈反對不能發動庫爾斯克戰役的目的,因為德軍的生產能力根本滿足不了前線的需要。

另一方面,讓古德裡安當總參謀長,是趕鴨子上架。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第登陸,7月22日,古德裡安被任命為陸軍總參謀長,此時他手底下可謂要兵無兵要坦克沒坦克,對於他這樣一個對裝甲傾注一生心血的人,讓他當總參謀長真是難為他了。

古德裡安還是想起了老本行,仍然想利用僅有的幾個裝甲師做最後的努力,起碼在德國本土要保住。但他的想法全部被統帥部否決,不僅如此,他想保留的幾個裝甲師也被派到西線用於發動最後一戰,結果,莫德爾拼光了家底,1945年3月,古德裡安再一次被貶到預備隊,5月投降美軍。

總結:古德裡安與其它德軍將領有很大不同,他是個專業人才卻又願意出謀劃策,但僅僅是對裝甲進攻情有獨鍾。他所提出的閃擊戰理論在蘇德戰爭初期是有重大作用的,但為什麼在莫斯科戰役以後就喪失進攻力度了呢?戰爭是個綜合系統,想單方面依靠裝甲打擊來達到戰爭目的,其制約因素一直就存在。當巴巴羅薩計劃進行圖上作業時,保盧斯就提出補給困難、蘇聯戰場環境不利和交通運輸困難三大要素會影響閃擊戰效果,只是沒人理會他這個建議,古德裡安當時應該也和德軍統帥部一樣,對閃擊蘇聯的前景一直抱有必勝心理。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讚、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古德裡安回憶錄》

精彩推薦:二戰蘇德戰爭,人和武器以及戰場環境3方面的較量,打贏是硬道理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開闢第二戰場一拖再拖?3大因素影響進度

二戰蘇德戰爭,蘇軍在烏曼戰役中錯失戰機,第5集團軍有勁使不上

二戰蘇德戰爭,朱可夫為何建議放棄基輔?南線兩個包圍圈正在形成

相關焦點

  • 二戰古德裡安創建閃擊戰理論,為何當不上元帥?戰場上當了逃兵
    為何古德裡安未被授予元帥?這個問題需要把古德裡安的個人才能,與一個元帥需要的綜合能力結合起來分析。有些人認為,作為德軍在二戰期間的三駕馬車,曼施坦因是以能參善謀著稱,隆美爾擅長戰術攻防,唯有古德裡安是以創建閃擊戰理論影響了德軍。說到底,古德裡安是個研究武器裝備的行家,在推廣使用裝甲坦克方面是專家,但在指揮作戰方面並不具備元帥潛質。
  • 二戰莫斯科戰役,古德裡安兵敗圖拉,閃擊戰遭遇惡劣天氣
    古德裡安,被稱為二戰德國「閃擊戰之父」,在他的頭上擁戴著許多光環。可在莫斯科戰役中,他的第2裝甲集群居然連名不見經傳的圖拉都拿不下來,這還不算,在隨後向高爾基的進軍過程中,他不僅與德軍統帥部頂著幹,還違抗命令被解除職務。那麼,古德裡安到底在莫斯科戰役中扮演了一個什麼角色呢?
  • 二戰蘇德戰爭,蘇軍3個集團軍被圍格羅德諾,古德裡安抄了後路
    二戰蘇德戰爭爆發,由於蘇軍西方方面軍全線潰散,致使德軍一周之內就佔領了明斯克,半個月就進攻到斯摩稜斯克,前鋒直指莫斯科。圍繞西方面軍的失利,人們一直認為指揮官巴甫洛夫擅離職守,錯誤地將3個集團軍送於德軍布置的口袋,這才是蘇軍失敗的重要原因。那麼,巴甫洛夫當時這麼部署到底有沒有錯,失利的真正原因又是什麼呢?
  • 軍迷:閃擊戰無敵!古德裡安:什麼是閃擊戰?
    上一篇文章我們說到了德國閃擊波蘭,順著上一章說的問題我們來看看所謂的「閃擊戰」,大家通過網絡隨意的搜索都可以看到大量鼓吹:閃擊戰、閃電戰的文章和視頻,無一例外都是說二戰德國創立的戰爭模式。而翁哥想說,如果你回到過去和古德裡安講:我懂閃擊戰!
  • 二戰蘇德戰爭,閃擊理論為何遭遇進攻瓶頸?缺乏保障的快速打擊
    古德裡安被稱為二戰德國的「閃擊戰之父」,他與曼施坦因隆美爾一起並稱為德軍的三駕馬車,失去這三個人的指揮,德軍就像失去了靈魂一樣。但讓人意外的是,其它兩人都在戰爭中晉升了元帥,可古德裡安即使後來當上了德國陸軍總參謀長,仍然還是上將,這是為什麼呢?實際上,這和古德裡安以及他研究的閃擊戰理論有很大關係,跑得快不等於打得好,衝在前不等於打得贏。
  • 二戰莫斯科戰役,戰鬥打響就有67萬人被圍殲,朱可夫如何化解危機
    從十月中旬開始的惡劣天氣嚴重阻滯了古德裡安第二裝甲集群的進攻,它的部隊不僅在姆岑斯克附近不能動彈,通信也一度中斷不能聯繫。與裝甲部隊前進受阻一樣,步兵的行軍更是苦不堪言,本身蘇聯的公路就不多,加上步兵要給裝甲部隊讓路,沿途就出現了擁堵現象,有時甚至整師的部隊停滯不前。
  • 二戰名將錄——「裝甲奇才」古德裡安
    古海因茨·威廉·古德裡安,德國陸軍大將,著名軍事家,「閃擊戰」的創始人,歷史學家贊其「閃擊戰之父」。他同時也是裝甲戰、坦克戰的倡導者,被譽為「德國裝甲兵之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著名的德國陸軍將領之一,即使今天,痛恨納粹的德國人仍將他奉為「裝甲之父」。
  • 二戰蘇德戰爭,第4裝甲集團軍為何參加戰役最多?戰鬥力強
    提到二戰蘇德戰爭,必然離不開德軍閃擊蘇聯的4支裝甲集團軍,由於它們是戰場進攻的主力,所以有些人好奇,這4支裝甲部隊到底哪支最厲害?為什麼第4裝甲集團軍參加戰役最多呢?實際上,這與德軍調整戰場打法有關。01裝甲快速打擊是德軍閃擊戰的靈魂,4支裝甲部隊各有所長翻開二戰德軍閃擊戰的歷史,裝甲部隊的組建時間並不長,但其作用卻是非常巨大的。
  • 閃電戰之父——古德裡安
    1913年10月,古德裡安和Margarete Goerne(瑪加麗特·哥爾尼)終於結婚,並生有兩個兒子,二戰期間都跟隨裝甲兵部隊作戰,長大後成為了一名將軍。一戰期間,他在騎兵部隊擔任指揮官和參謀長。1922年,古德裡安調任到陸軍運輸處,開始確立機械化觀念。
  • 二戰德國「裝甲兵之父」古德裡安為何沒晉升為元帥?
    提到二戰德國最優秀的將領,軍迷們總會說起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裡安,在將星如雲的德國軍隊中,這三位將領的表現非常搶眼,而被譽為「閃電戰之父」的古德裡安將軍,直到二戰結束,也沒有獲得元帥軍銜,其中原因比較蹊蹺。
  • 雙腿殘疾農民大叔欠「巨債」,拄雙拐養兔,卻「屋漏偏逢連陰雨」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雙腿殘疾農民大叔欠「巨債」,拄雙拐養兔,卻「屋漏偏逢連陰雨」。生活在山東菏澤農村的一位中年農民大叔富力,可以說從小就是多災多難,他出生在70年代初期,當時還趕上農村的困難時期,由於家庭貧寒,父母帶著幼小的他四處討飯,因此,從小就導致他落下了病根,以至於老大不小了也難娶到媳婦,在30多歲的時候經人介紹,才娶回家一個智障女人。
  • 納粹名將有十二人被判絞刑,古德裡安為何無罪釋放?
    二戰結束後,馬丁·鮑曼神秘失蹤,然而,紐倫堡國際法庭,仍然在1946年10月判他死刑。古德裡安、隆美爾、曼施坦因納粹其他的黨、政、軍主要領導,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懲罰,然而,被譽為納粹德國「三大名將」之一的古德裡安,最後卻被宣布無罪釋放。
  • 二戰蘇德戰爭,曼施坦因兩戰列寧格勒,為何都是無功而返?
    蘇德戰爭列寧格勒保衛戰,從1941年9月9日開始,到1944年1月27日結束,歷時872天,成為二戰當中圍城時間最長的戰役。有人疑問,作為德軍在蘇德戰爭當中的靈魂人物,曼施坦因分別於戰役打響和戰役中期,兩度參與圍攻列寧格勒,為何沒能改變戰場態勢,而且都是帶著遺憾離開呢?
  • 想不想成為古德裡安「分安」?這款遊戲實現你的願望
    海因茨·威廉·古德裡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1888年6月17日~1954年5月14日),德國陸軍大將,著名軍事家,「閃擊戰」的創始人,歷史學家贊其「閃擊戰之父」。他同時也是裝甲戰、坦克戰的倡導者,被譽為「德國裝甲兵之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著名的德國陸軍將領之一。
  • 古德裡安的閃擊戰術,從大獲全勝到黯然收場,結局可謂不勝唏噓
    這個德國將領就是海因茨-威廉·古德裡安,他被認為是二戰中最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人,英國著名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的評論他時說到:"如果沒有他,也許希特勒在剛剛發動戰爭的時候,就已經遭遇了失敗。" 德國裝甲兵的軍營中至今仍然懸掛著古德裡安的畫像,古德利安也被稱為"閃擊英雄"、"裝甲兵之父"。
  • 希特勒手下三大名將之一、閃擊魔鬼古德裡安
    這就是著名的閃電戰或稱閃擊戰。這一戰略戰術的發明者是德國」裝甲兵之父」古德裡安。作為指揮官和參謀軍官,古德裡安將軍都是一位登峰造極、名滿天下的職業軍人。不顧假使沒有希特勒,古德裡安能否如此揚名天下則可能會有大有疑問。反而言之,若沒有古德裡安,希特勒也不可能那樣震撼世界。所以說這兩個人的幸與不幸是連在一起的。閃電戰之所以能由理論變成事實,主要應歸功於他二人的結合。
  • 二戰蘇德戰爭,德軍火箭炮投入戰場早,為何沒有喀秋莎名氣大?
    雖然德軍的火箭炮主要用於近戰,但在蘇德戰爭中仍然發揮了重要作用,初戰時,德軍火箭炮使用在摧毀史達林防線的堅固堡壘上,為德軍佔領白俄羅斯立下頭功;第二年,曼施坦因率領第11集團軍進攻克裡米亞,德軍火箭炮又為他再下一城,蘇軍5個師的援軍受到重創。
  • 二戰蘇德戰爭,曼施坦因為何也挽救不了東線失敗的命運?回天乏術
    弗裡茨·埃裡希·馮·曼施坦因,在二戰中可謂是德軍中響噹噹的靈魂人物,但他在戰後撰寫的回憶錄《失去的勝利》卻飽受爭議,坊間不僅給他戴了頂「甩鍋帝」的帽子,還對他的指揮才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感到惋惜。那麼,如果在蘇德戰爭史達林格勒戰役後,讓曼施坦因擔任東線總指揮,他能扭轉戰場危局、挽救德軍走向失敗的命運嗎?
  • 二戰時期,德國閃電戰之父古德裡安為什麼始終沒有晉升元帥軍銜?
    二戰時期德軍名將輩出,古德裡安絕對是最耀眼的一位,他被稱為裝甲兵之父和閃電戰之父,和曼施坦因、隆美爾並稱為德軍三大名將。大名鼎鼎的德國閃電戰就是他首創的,他對坦克的運行在現代軍事史上,有劃時代的意義。但是如此戰功顯赫的傑出將領,卻始終沒有晉升元帥軍銜。
  • 二戰蘇德戰爭,德軍為何不就地取材燒柴取暖?容易暴露目標
    二戰蘇德戰爭,德軍在蘇聯的寒冬中凍死幾萬人,他們為什麼不燃燒樹木取暖?這個問題實際上是說了兩件事,一件是莫斯科戰役,德軍為什麼不燒木頭取暖?一件是史達林格勒戰役,德軍同樣遇到嚴寒,為什麼還是凍死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