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紀行之九:格爾登寺僧人用旦的攝影人生

2021-01-1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阿壩縣12月14日電 題:格爾登寺僧人用旦的攝影人生

  作者 劉賢

  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壩縣的學校、城建局等機構內大多掛著一幅《「高原商城」阿壩縣全景圖》的巨幅照片。這張將草原上、河流邊的阿壩縣美景收納其中的照片出自該縣格爾登寺一名僧人之手。

  1974年出生的用旦穿著棕紅色藏傳佛教袈裟,中等個子,一頭有些花白的短髮,戴著茶色眼鏡,愛笑,總說自己的攝影技術還不夠好。

  用旦是阿壩縣茸安鄉人。他說,讀小學的時候自己從父親那裡要到了一臺海鷗相機,從此愛上了攝影。那時在兒童節給同學們拍集體照、春節時給鄉裡人拍拍全家福,讓自己成了當地的名人,還賺了些工費。

  讀了兩年中學後,用旦於1990年進入格爾登寺學習藏傳佛教經典。進寺後早晚都要念經學習,課業繁重,但用旦並未因此放棄攝影這一愛好。

  他回憶說,每年五六月,藏族民眾和僧人會在草地上搭帳篷、燒茶(一種品茶聊天的聚會)。那是野油菜花盛開的季節,藍天、草地和快樂的人們,是草原最美的景色。不管是僧人還是老百姓都願意邀請用旦給他們拍照留念。

  2005年,格爾登寺安排用旦做該寺格爾活佛的專職攝影師。格爾活佛每年都會到阿壩縣有森林的茸安鄉和柯河鄉的每個村子去宣講保護野生動物。

  歷史上遊牧為生的藏族人很多是打獵的好手。《阿壩縣誌》記載,藏族傳統服飾以黑色燈芯絨、綢、緞鑲邊,鹿皮卷邊;較華貴的男裝以豹皮做領、鑲邊,女裝則用水獺皮;冬季多戴狐皮帽。

  用旦說,格爾活佛到每個村子都會講兩三天,讓老百姓儘量少捕殺動物,說「沒人穿動物皮,就沒人殺這些動物」;自己則負責翻譯當地土話和拍照。他說,五六年來,格爾活佛一直堅持這樣做。現在森林裡經常能看到鹿子、山驢、獐子、野豬、幾百隻的猴群,也能發現豹子等大型食肉動物的足印。

  用旦深深地為自己家鄉茸安的美景而驕傲。每年兩次的僧人假期和四季景色最美的時節,他都會回茸安拍照,帶著糌粑、饃饃等乾糧和兩個相機、一個腳架,在山裡一待就是七八天。

  12月11日,「大美阿壩」攝影及書法展在阿壩縣城舉行。用旦的照片也展列其中。樹影中的橋梁、霧氣迷濛的大山、機警的動物、背著樺樹皮的老百姓、夕陽下的佛塔、伸手承接聖水的信教民眾……用旦的鏡頭記錄下這個草原藏區生活的點點滴滴。此前,他的一張《晨耕》在北京奧運會的某次攝影展上獲過優秀獎。

  用旦說,他剛賣了以前的相機,打算換個更好的。從兒時那臺海鷗相機到現在,用旦的攝影裝備已更新了七八次。他笑稱,別人有錢了就買車,而我就換更好的相機。

  在用旦的計劃裡,要出兩本家鄉茸安和阿壩縣的畫冊。他說,2002年加入四川青年攝影家協會後,與其他攝影師聊天,知道如果讓更多人知道家鄉的美,有人來開發的話,家鄉的條件會變得更好,「這樣也算是我為家鄉做了點事」。(完)

相關焦點

  •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見聞:格爾登寺僧人的一天
    中新社阿壩6月11日電 題:格爾登寺僧人的一天  作者 劉賢  11日晨6時許,經過一場夜雨洗滌,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壩縣格爾登寺的水泥地面仍顯潮溼,19歲的僧人華爾旦起床開始新的一天。  華爾旦與80歲的甲木措堪布及其侄子僧人扎花同住1片區89號扎康(僧房)。這個扎康有兩層。
  • 喜歡旅行的格爾登寺僧人:看得多,才能看得遠
    中新社阿壩3月24日電 題:喜歡旅行的格爾登寺僧人:看得多,才能看得遠  作者 王鵬 安源  「上海很繁華,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北京,那裡古建築與現代高樓融為一體,非常吸引人。」身著絳紅色僧衣,手撥念珠,52歲的格爾登寺僧人凍科在扎康(僧房)內說起自己旅行過的城市時,露出快樂的神情。
  • 實拍四川阿壩格爾登寺的僧侶和信教民眾
    實拍四川阿壩格爾登寺的僧侶和信教民眾 (1/8) "← →"翻頁
  • 四川阿壩格爾登寺舉行酥油花展 (1/6)
    四川阿壩格爾登寺舉行酥油花展 (1/6) "← →"翻頁
  • 四川阿壩格爾登寺舉行曬佛儀式歡度「莫郎節」
    四川阿壩格爾登寺舉行曬佛儀式歡度「莫郎節」 (1/9) "← →"翻頁
  • 走進高原上的阿壩縣城及格爾登寺
    阿壩縣,隸屬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位於四川甘肅青海三省交匯處,與州內的若爾蓋縣、紅原縣、馬爾康市、壤塘縣和甘肅省瑪曲縣、青海省久治縣、班瑪縣等7縣接壤,是以牧業為主、農牧林兼營的縣,屬典型的老、少、邊、窮、病地區。2019年夏天到此地辦事,深夜來到此地。
  • 四川藏區見聞:格爾登寺神秘的煨桑
    中新社阿壩6月15日電 題:四川藏區見聞:格爾登寺神秘的煨桑  作者 劉賢  碧空如洗的藍天上紛飛著五彩的龍達,在金色陽光的照耀下仿佛繽紛閃爍的星辰,隨著桑煙與風,將信教群眾的心願傳送給護法神。這是6月15日上午(藏曆5月15日),在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格爾登寺舉行的煨桑祈福活動。
  • 劉奇葆調研四川阿壩縣格爾登寺:守法持戒才是正道
    這是2月20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奇葆在阿壩州阿壩縣格爾登寺調研時擲地有聲的話語。  聽說省委書記要來寺廟調研,格爾登寺的洞溝活佛以及索朗降木措等寺管會成員手捧潔白的哈達,早早地站在寺廟大門外迎候。劉奇葆剛一下車,寺廟的僧人就快步迎上前來,為劉奇葆獻上哈達,雙手合十,躬身行禮。劉奇葆說:藏曆新年就要到了,祝大家新年快樂,扎西德勒!
  • 為何我愛看李子柒、拉姆的攝影作品?
    引子李子柒在菜園動手幹活做飯的攝影作品,黑姑娘【拉姆】在阿壩高原動手採藥野炊的攝影作品,讓她們成了網紅。然而有人說李子柒、拉姆的自媒體攝影作品熱播的原因,是因為城市生活節奏快,大家去看一下田園的內容也放鬆一下。我要反駁你了:"拍攝田園生活的自媒體作品很多,為何卻沒有李子柒、拉姆的作品熱播?"
  • 行·四川|看到甘孜突然爆紅,阿壩坐不住了,請求出戰!
    朋友一:「阿壩有啥耍的喃?」我:「啊?」朋友二:「九寨黃龍若爾蓋。」我:這些地方都在阿壩?!我,怕不是個假四川人。同學們,今日份的四川地理第二課,我們要走進的是......沒錯,就是阿壩!國道213 川西小環線每年都有很多逐夢川藏線的猛士,國道318對他們來說是「夢開始的地方」。國道213,則是川西小環線——阿壩的必經之路。
  • 《阿壩高原上一朵永遠盛開的花》為網紅拉姆不幸去世而哭作
    標題:《阿壩高原上一朵永遠盛開的花》 * 美麗的阿壩高原,雨漫霧沉,飄雪寒心。 一朵美麗的花,永遠地綻放在高原之上, 那是我們的美麗的黑姑娘【拉姆】呀!
  • 四川阿壩黑水縣一直升機墜落 機上3人遇難
    2020年9月26日11時40分許,四川阿壩,黑水與茂縣交界處(黑水境內約200米)發生一起直升機墜毀事件,機上3人不幸遇難。據了解,該飛機為深圳金石航空公司所屬的民用小型直升機。目前,黑水縣委、縣政府已全力組織相關部門開展相關善後工作。
  • 阿壩|雲山花開 日影如月
    附:2017年的俄木塘走綠色循環工業之路華西都市報:阿壩提出的走綠色循環工業路和發展清潔能源與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生態經濟示範不謀而合,阿壩將如何推動這項工作?楊克寧:綠色循環工業和清潔能源,是我們實現阿壩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路徑。我們的發展定位就是以生態為前提,所有的經濟發展都必須在這個前提下。
  • 扎西平措:一位愛國護教的好僧人
    但在熟悉他的人看來,他兢兢業業,為人正直,是新時代湧現出來的愛國護教的好僧人,也是一名能夠及時反映農牧民群眾訴求和盼望、及時傳達黨的好政策的優秀政協委員。  他叫扎西平措,是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瓊結縣加麻鄉堅耶寺僧人,曾擔任堅耶寺民管會主任、瓊結縣人大代表。2008年至今,他連續當選三屆自治區政協委員,同時,他還是其所在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守護人。
  • 四川阿壩、甘孜多地三伏天飄雪 氣象專家這樣說
    如今還是三伏天的末伏,阿壩就已飄起雪來,這一切看起來有些「穿越」。其實,8月飛雪在阿壩、甘孜並不罕見。2016年8月24日,當盆地的朋友們還在高溫酷暑中掙扎時,阿壩州黑水達古冰山也飄了雪。2015年8月8日,阿壩高原的黃龍牟尼溝景區就迎來了八月飄雪。四川省氣象局正研級高級工程師郭潔介紹,這次阿壩8月飄雪,主要是受北方冷空氣的影響。就在8月17日晚,這股冷空氣還給成都、德陽等地帶去了大風。
  • 看阿壩打造綠色發展實踐典範(下)
    實踐證明,生態發展就是阿壩人民的「金飯碗」。阿壩州正做大做強生態發展優勢,充分挖掘生態產品價值,打造全國知名的生態品牌,讓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依託優勢的新能源發電成本,阿壩州不斷做優綠色載能產業,同時,嚴格篩選綠色企業、嚴控企業汙染排放,生態工業正帶動阿壩經濟蓬勃發展。汶川漩口新型工業園區的龍頭企業之一,阿壩僑源氣體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高純度液態氣體生產的高科技綠色環保型企業。2019年,液氧、液氮、液氬產量60萬噸,年銷售額5億元,有力地拉動了汶川地區的工業經濟增長。
  • 刀劍亂舞好戰僧人熔巖詳解 好戰僧人熔巖怎麼樣
    導 讀 刀劍亂舞好戰僧人熔巖怎麼樣?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刀劍亂舞好戰僧人熔巖詳解,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有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 四川阿壩:巴朗山上雲海美
    以上圖片:在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巴朗山拍攝到的雲海景觀。
  • 佛教:僧人的衣著和剃髮制度
    僧人出家後的修行同樣離不開衣食住行的生活,但有著與世間的不同之處,他們受到些清規戒律的限制。然而,真正的寺院生活也並非常人所想的那麼清靜悠閒,其實僧人的生活十分清苦,但同時也非常規律、有節奏。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佛教:僧人的衣著和剃髮制度。
  • 僧人都會武功嗎?
    影視劇中的武林絕學,論起源頭似乎也與佛門關係密切,「易筋經」「如來神掌」「六脈神劍」等等最初都由僧人掌握。但是,出家人慈悲為懷,輕易不出手,更增添了一份深藏不露的神秘感,以至於很多人都認為寺院裡臥虎藏龍,師父們個個都身懷絕技,可飛簷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