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唯一正增長來之不易(2020,穩步走向高質量發展①)

2020-12-16 人民日報

  今年以來,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交織。面對極其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迎難而上、眾志成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不平凡的成就。

  這一年,中國經濟扛住壓力測試,成為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為全球經濟貢獻了積極力量,顯示了中國經濟韌性足、活力強、迴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特點。值得關注的是,在經濟復甦過程中,中國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努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經濟運行新意十足、亮點頻現,折射出中國經濟蘊含的潛力和底氣。本報從今天起推出「2020,穩步走向高質量發展」系列報導,聚焦一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亮點、新成果、新趨勢,以期幫助海內外讀者更好地讀懂中國經濟。

  ——編 者  

  

  轉正!轉正!中國GDP在今年二季度實現當季正增長,前三季度增長了0.7%,全年正增長已成定局。各行業領域緊緊跟上,從製造業到服務業,從餐飲零售到汽車建材,「轉正」成為中國經濟運行的高頻詞。

  回眸即將結束的2020年,中國經濟走過了極不平凡的歷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嚴重衝擊,一季度GDP同比回落6.8%。但二季度以來,隨著中國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神州大地生機勃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權威國際機構均預測,中國將是今年唯一保持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這個唯一「正增長」,對於14億人口的大國殊為不易,其背後是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而在全球疫情仍在蔓延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率先復甦更顯難得,將為世界經濟復甦提供支持,提振全球戰勝疫情的信心。

  「訂單排到明年5月」

  為滿足市場需求,又新增了3條生產線!在湖北省秭歸縣瑞彤製衣有限公司的工廠內,10餘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轉,每天近2000件羽絨服、夾克從車間進入倉庫,等待發貨。

  「訂單已經排到明年5月。」瑞彤公司董事長張幫富對本報記者說,年初,受疫情影響,公司生產經營幾乎陷入停擺狀態。好在隨著國內防疫形勢向好和復工復產全面推進,訂單量從二季度開始明顯增長。「最近,我們不僅新增了生產線,還增資購進新設備,新招聘了40多人。」

  瑞彤公司的向好景象,折射疫情「大考」下中國經濟全面復甦的暖意。

  暖意,來自主要指標向上攀升——

  觀察「三駕馬車」,可以看到,二季度,投資率先轉負為正,同比增長4.8%;6月份,外貿進出口增速雙「轉正」,到11月份進出口累計增速已連續第三個月保持正增長;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年內首次轉正。中國經濟走出了喜人的上揚曲線。

  暖意,來自就業民生不斷改善——

  前10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09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10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降至5.3%;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暖意,來自市場預期持續向好——

  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和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雙雙上升,均連續9個月高於臨界點。近日,全球跨國企業財務長上調中國經濟展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中國政策研究室主任瑪吉特·莫爾納稱讚道,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後率先復甦,對世界意義重大。

  「轉型幫我們化危為機」

  客商來不了、貨物運不出、訂單被取消……回想起幾個月前的困境,浙江義烏愛普特照明電器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雲龍至今都覺得難受:「我們主要做出口,但海外疫情持續蔓延,公司的生產銷售大幅下滑。」

  咋辦?迎難而上,主動求變。黃雲龍轉向國內市場和線上銷售,抓住時機在電商平臺拼多多上線愛普特官方店鋪,並推出工廠直播。「觸網」的效果超出預期:訂單逐漸增加,在今年「雙11」當天更是收穫了破紀錄的超百萬單銷量。

  「在此之前,我們做了10年的傳統加工製造和線下銷售,轉型並非易事。」黃雲龍向記者坦言,但不轉型就沒出路,「線上轉型幫助我們化危為機,未來會進一步加大投入。」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上億市場主體積極轉型、加強創新、危中尋機,新的增長點競相湧現。

  春節後開工第一周,超3億人使用在線辦公軟體;僅半年,全國電商直播超1000萬場;前10個月,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20%以上,網上零售額增長10.9%;「雙11」當天,快遞量再創新高,達6.75億件……電商直播、在線辦公、在線教育、5G、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新業態、新平臺蓬勃興起,發展新動能持續增強,成為中國經濟基本盤的有力支撐。

  在英國國家經濟社會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毛旭新看來,中國推進數字經濟等領域建設,不僅助力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也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對明年發展前景很樂觀」

  企業勇闖難關,政策傾力馳援。今年以來,一連串助企紓困的政策「組合拳」密集打出,為中國經濟穩定復甦提供了堅實保障。

  「如果不是政策給力,很難想像今年還能成立新公司!」最近,瑞熙(蘇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斌忙著和合作夥伴設立聚焦智能製造的合資公司。林斌告訴記者,在企業經營最困難的時期,稅費減免幫了大忙,今年已減免超34萬元,「我們又恢復了元氣!」

  前三季度,全國新增減稅降費超2萬億元,全年將超2.5萬億元;截至10月底,中央財政直達資金1.7萬億元基本下達到位;前10個月,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約1.25萬億元,全年將讓利1.5萬億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傑弗裡·岡本認為,中國採取的大規模防疫措施有效控制疫情,同時出臺宏觀經濟和金融支持政策減輕疫情衝擊,推動了經濟迅速復甦。

  一路披荊斬棘,成果來之不易。展望明年,持續復甦的中國經濟更值得期待。

  林斌介紹,進入四季度,公司訂單井噴式增長,合作夥伴已延伸到多家世界500強企業。「我對明年發展前景很樂觀。」

  經合組織日前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8%,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超過1/3。瑪吉特·莫爾納認為,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復甦,中國不僅將繼續向其他國家提供產品,其對外國原材料和消費品的需求也逐步復甦,這對世界經濟十分重要。

  越是困難越向前。在這個特殊之年,中國經濟航船迎風搏浪,一個個奮力突圍的故事令人提氣,更讓人堅定了前行的信心。

相關焦點

  • 【聚焦】風勁揚帆正當時——固安縣2020年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綜述
    風勁揚帆正當時——固安縣2020年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綜述;一系列符合時代要求和固安實際的創新舉措穩步實施,一項項重大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一個個創新創業榜樣生動實踐,譜寫了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輝煌篇章。
  • 中國可持續發展狀況穩步改善
    2020-12-02 08:31:55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 範思立)12月1日,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阿里研究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可持續發展藍皮書:中國可持續發展評價報告
  • 穩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 積極助力中巴經濟走廊高質量發展
    穩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
  • 2020全國高質量發展百強區榜單,通州位列第15名——「兩爭一前列...
    2020全國高質量發展百強區榜單,通州位列第15名——「兩爭一前列」實踐中的通州擔當 發布時間: 2021-01-06 21:28:34 信息來源: 通州日報
  • 潮平海天闊 奮進正當時 | 2020年下半年全市高質量發展現場觀摩側記
    11月27日至29日,市委市政府組織開展2020年下半年全市高質量發展現場觀摩,圍繞幹部作風轉變、新舊動能轉換、經濟發展轉型,對各縣市區(開發區)推動高質量發展情況進行現場觀摩、考核點評,督促各級各部門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確保四季度圓滿收官,奮力開創新時代現代化新德州建設新局面。
  • 菏澤突破:「後來居上」背後的高質量發展邏輯
    編者按:2020年,是一個備受考驗的年份,艱難中我們看到了更多生動面孔,就如奮力開創的城市自信面孔,還有不斷尋求高質量發展的企業堅毅面孔,以及相信美好生活的個人期待面孔。2020年,更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歷史交匯點,「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啟程。在這樣關鍵的時間節點,以實幹著稱的山東,再次明確了現代化強省的奮鬥目標,自信而堅定地邁向新徵程。
  • 2020江蘇海洋發展穩步提高
    12月22日,在江蘇省自然資源廳領導下,江蘇省海洋經濟監測評估中心編制並對外發布《2020江蘇海洋經濟發展指數》,這是自2018年以來江蘇連續第三年發布該指數。   經測算,2019年,江蘇海洋經濟發展指數達到143.8,比上年增長3.4%。其中,發展水平指數為148.5,發展成效指數為142,發展潛力指數為139.4,分別比上年增長2.4%、6.2%、1.9%。總體來看,江蘇海洋經濟發展水平穩步提高,發展成效穩中有進,發展潛力進一步提升,總體呈現穩中向好發展態勢。   一是發展水平穩步提高。
  • 河南舞鋼市:建設香菇大棚 穩步推進鄉村振興
    河南舞鋼市:建設香菇大棚 穩步推進鄉村振興目前,河南省舞鋼市5座香菇大棚正處於豐產期,在大棚裡採摘香菇,活兒簡單,幹著不累,還能掙個零花錢。       棚裡香菇成色好的鮮菇每斤售價能達到7-8元/斤,剩下的在烘乾房裡烘乾後,有人上門收購,銷路不愁,預計今年年底能增加村集體收入10萬元以上。
  • 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 以實際行動助推高質量發展
    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 以實際行動助推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 2020-12-15 11:37:07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瞿湘
  • 奮楫搏浪正當時 乘風破浪拓新篇——江西高質量發展綜述
    高瞻遠矚,科學理念成就一方   在江西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時談到,「當前,中部地區崛起勢頭正勁,中部地區發展大有可為」。「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隨著一系列試驗區在江西疊加,帶動江西「用改革之劍,破發展之局」。一個全域開放的江西整治呈現,向南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向東對接長三角地區和海峽西岸城市群、向西對接長株潭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向北對接京津冀地區和新亞歐大陸橋的開放通道……深度融入國內大循環,正成為江西各地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招。   ——堅持開放合作理念。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經濟發展何去何從?會不會重回粗放發展的老路?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係,而是辯證統一的關係。把生態保護好,把生態優勢發揮出來,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 合肥高新區創新發展指數《量子創新指數(2020)》今日發布
    表明近年來合肥高新區創新發展水平持續提升,顯示出強勁的「內涵式」發展動能和「高質量」發展態勢。其中,五個分指數中創新驅動力增幅最大,增長了18.20%;科技支撐力排第二,增長了8.01%,變革引領力第三,增長了4.37%。
  • 【湘潭市】湘潭市以機器人產業鏈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無中生有」到「星火燎原」——湘潭市以機器人產業鏈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7月30日,記者頂著炎炎烈日走進湘潭高新區新松機器人產業園建設工地,感受到的是比烈日更火熱的施工場景。一批批「湘潭造」智慧機器人走向市場,一種鏈式發展的趨勢逐漸形成,機器人產業鏈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呈現集聚發展的良好態勢,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  當好「服務員」,做大機器人產業集群  2016年,湖南千智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還是一個不為人知,需要為人才、資金、廠房四處奔波的小公司。
  • 創新發展,第一動力勁頭足(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
    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顯著提升——   重大科技成果競相湧現,「奮鬥者」號萬米深潛,逐夢深藍;嫦娥五號九天攬月,築夢蒼穹;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建成放電,跨入世界前列……   創新發展新動能持續增強,新產業快速增長,新業態增勢良好,新產品廣受青睞,高技術製造業支撐作用凸顯,經濟活力進一步迸發,中國成為疫情發生以來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 家電業高質量發展「奧克斯路徑」:牽住創新這個「牛鼻子」
    在2020年末,尋找樣本的鏡頭又聚焦到了長三角南翼的經濟中心寧波,而作為寧波製造業和民營經濟的代表,奧克斯空調的高質量發展路徑和經驗被鎖定。12月21日,由奧克斯空調攜手人民網財經聯合主辦的「創新助推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圓桌研討會在寧波奧克斯國際工業園舉行。
  • 「「十三五」成就巡禮」我國汽車工業轉型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十三五」期間,我國汽車工業規模穩步增長,新能源汽車市場蓬勃發展,智能化、網聯化正成為汽車工業轉型升級的新牽引力,產業全面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汽車產銷量雙雙突破2500萬輛,再次領跑全球,汽車行業表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和內生動力。這五年,中國在穩坐世界產銷第一大國的情況下,不斷加大對汽車產業基礎創新和核心技術創新攻關力度。日前,中國重汽的新產品在節能降耗上又有了新的突破。這輛黃河重卡幹線物流牽引車,它的風阻係數在0.4以下,比國內外主流產品低30%左右。
  • 【高質量發展】揚州:乘「市」而上 培育壯大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多年來,在資本市場的賽道上,留下了揚州企業家拼搏的身影,一大批成長性的企業脫穎而出,成為揚州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  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計境內外上市企業23家,新三板掛牌企業80家,江蘇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416家。  正值揚州大力發展「323+1」先進位造業集群、建設產業科創名城的關鍵時刻,加快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不僅使企業轉型發展信心倍增,更為全市科創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 高質量發展的天河「顯示度」
    近年來,作為廣州經濟大區、創新強區,天河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八大舉措,著力打造最好平臺、集成最優服務、營造最佳環境,以新作為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徵程,打造高質量發展範本。●南方日報記者 郭蘇瑩「刷榜」背後的新動能:科技創新引擎再發力剛剛過去的11月,廣州「創新力」高光聚焦天河。11月28日,2020廣州國際創新節在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開幕。
  • 茅臺集團奮進「十四五」 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茅臺2020年三季度財報顯示,前三季度,茅臺實現淨利潤338.27億元,同比增長11.07%;茅臺累計營業收入672.14億元,同比增長10.31%。2020年初,茅臺正式邁上「營業收入上千億元、股價超千元、市值過萬億元」的新臺階,目前正朝著1100億元的營收目標穩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