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作者:CEIBS
「歷史總是驚人相似,只是會戴著不同的面具出現。」回望過去,那些經受住嚴峻考驗的企業,往往都能夠根據環境變化快速調整戰略,抓住革新契機。「以人為鑑,可明得失;以史為鑑,可知興替。」今天,我們與大家分享四場精彩演講,其中既有企業家臨危不懼的突圍故事,也有學者洞察未來轉型的深入思索;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樹立決勝未來的信念,獲取穿越逆境的密碼。
李東生:
TCL高光背後,如何穿越至暗時刻
2005年底,因為沒有錢,TCL差一點就撐不住了,現金流斷裂,企業就完了。從瀕臨破產的陰霾中走出來之後,我覺得有三方面很重要:
① 重塑企業精神。想要打贏任何一場仗,你都要有足夠的精氣神。
② 轉變經營模式。在中國行之有效的那套管理方法,在全球化語境裡未必好使。
③ 優化資源配置。首先要收縮,要保證公司有足夠的現金流撐下去,當時我們大刀闊斧地精簡業務,總算熬過來了。
未來企業要想破局重生,以上三點很重要。
—— 李東生(中歐CEO 2003)
TCL創始人、董事長
孫偉:
穿越下行周期的生存方法論
有人說,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只是會戴著不同的面具出現。面對這個撲面而來的時代,個人和企業應該如何穿越下行周期?我有三點建議:第一,保持足夠的樂觀和悲觀。第二,跑過你的同伴。第三,在存量市場中進行競爭。
如果你問我接下來的日子怎麼過,我會告訴你:我們要活下去,謹慎樂觀地活過周期。如果你問我以什麼樣的方式活下去,我會告訴你,那就精耕細作、日拱一卒地活下去。
—— 孫偉(中歐EMBA 2017)
博創資本創始管理合伙人、知乎CFO
趙曉鈞:
新陳代謝是企業發展的真相
企業與人一樣,發展到一定階段便無法迴避『新陳代謝』的命題。企業家害怕新陳代謝,實際上是害怕自己也會被『代謝』掉。很多時候,我們都不願意直視這個事實,而是把腦袋埋在沙子裡,固步自封。成功的企業家,應該勇敢地拓展企業和個人生命的寬度,帶領企業走向新的未來。要學會在一個高位放下,調頭,與其抗拒自己漸漸老去,不如去尋找生命裡更新鮮的空間。
—— 趙曉鈞(中歐EMBA 2005)
投資人、水立方中方總設計師
黃生教授:
對於中國企業未來轉型的三個猜想
(點擊圖片閱讀原文)
伴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中國企業已進入了勢在必行的轉型階段。關於中國企業轉型全局的未來猜想,我想用三個關鍵詞組來總結:
① 投資和價值:改變企業投資和生產方式以提升企業價值鏈地位。
② 技術和效率:通過技術和商業的結合,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賦予技術以生命力。
③ 整合和創新:通過『創造性破壞』,提升產業集中度。
—— 中歐金融學副教授 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