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是古代百姓的精神食糧,雖然俗語中沒有華麗的詞藻,但它包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古代人曾經說過「寧窮不生相」,仔細想一想還是很有道理的。人生在世要有好的精神面貌,才能不枉父母所賜的「面」。古代的人說:「寧窮而不窮相」,什麼叫「窮相」呢?合情合理嗎?
我們所說的「窮命」,自然是很悲慘的命運,有可能是來自一個貧寒的家庭,有可能是一出生就沒有父母,也有可能是家裡很不和諧,自己一直都不被重視。人們很難在這樣的環境中感到快樂和自信,這很正常。但如果認同這一種「窮命」,並向這一種「窮命」妥協,這是非常不應該的。
這個諺語裡的「窮相」並不能算得上什麼,或者一個人的相貌很醜。相貌自己無法決定,都是父母給的,我們不能厭惡自己的相貌。
貧窮是從一個人的心中散發出來的,每個人的氣場都不一樣,有的人站在你的面前會給你一種充滿活力的感覺,有的人帶給你一種知書達理的文氣,但是有的人我們看到他的時候,卻會覺得他心懷憂鬱,總是抱怨生活。人人都喜歡有積極精神的人,總是嘆氣也容易讓機會溜走,憂鬱不利於結交貴人。因此說,即使再努力,也不能讓自己一臉的苦相。
古代人的這句話,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一個人,無論出身多麼卑微,都不要輕視自己,自己的生活越過越糟。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對人生,只有先放棄「窮相」,才能改變「窮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