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星球掠影——一位航空攝影師鏡頭下的多彩世界

2020-12-22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
George Steinmetz

一群大象穿過肯亞安博塞利湖的河床。

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們首次提出「人類世」(Anthropocene)一詞,用來描述一個由人類對世界的影響所定義的地質時代新紀元。儘管這個詞引發了很多爭論,但航空攝影師喬治·斯坦梅茨(George Steinmetz)的新書 The Human Planet: Earth at the Dawn of the Anthropocene毫不懷疑:我們在地球上的足跡深遠而廣闊。

斯坦梅茨說:「這些照片的累積效應是,你看著地球,看到從紐約到紐幾內亞的人們,以及這個星球上所有的人類。當你意識到我們是這個星球的』保管人』時,會有一種非常震驚的感覺。」

在近40年的職業生涯中,斯坦梅茨曾前往數十個國家,為《美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和其他雜誌拍攝故事。在滑翔傘和直升機中,他看到人們在他的鏡頭下重塑了世界。他說,他的新書「既是對地球的慶祝,同時也是一種警示。」

斯坦梅茨說:「我們需要更加小心,更好地保管這顆獨一無二的星球。」

George Steinmetz

青銅時代(Bronze Age)的高臺墓地形成了引人注目的凹陷和凸起,英國。

對話喬治·斯坦梅茨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你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報導地面的故事,但在過去的20年裡,你一直專注於從直升機、無人機和滑翔傘上拍攝。為什麼要轉向航空攝影?

斯坦梅茨:我在上世紀70年代就從大學輟學了。我原先在斯坦福學習地質學和地球物理學,後來搭便車穿越撒哈拉沙漠旅行了一年,產生了一個想法:如果我能從空中看到那裡的風景,不是很神奇嗎?坐在車裡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就像一隻螞蟻在地毯上爬行。我想,如果我能在一個更高的地方,能達到飛鳥的高度,不是在衛星那樣的高度,也許我就能真正理解、探索和解讀那片風景了。這個想法一直伴隨著我。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你覺得是什麼讓航空攝影與眾不同?

斯坦梅茨:從空中俯視,你可以了解那種塑造景觀的力量,無論這些力量來自人類還是自然。就像在撒哈拉沙漠你可以看到陳舊的河道,看到古老的駱駝痕跡,看到幾千年前那裡耕種過的痕跡。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你在書中說你是個偶然的環保主義者。

斯坦梅茨:是的,對於這個詞我有點不好意思提。我覺得我現在是了。我認為這是像我這樣的人的角色的一部分,試著為那些沒有機會親自從空中俯瞰地球的人們記錄下一切。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你有3個差不多上大學的孩子。你擔心他們將來要「繼承」的世界嗎?

斯坦梅茨:老實說,當我想起年輕時看到的風景,如果我的孩子們去了那裡會發現已經不存在了,這會讓我很難過。但地球一直在變化。

我真的覺得,我的孩子們繼承了一個比我第一次環遊世界時要擁擠得多、也有點變小的星球。我很傷心,但這是實話。我能做的一部分貢獻就是讓人們意識到這些變化,希望我們能往正確的方向前行。

George Steinmetz

喬治·斯坦梅茨飛行於葉門希巴姆的上空,他的滑翔傘機翼上掛著一架照相機。

George Steinmetz

斑馬在南部非洲納米布沙漠邊緣的「仙女圈」草叢中茁壯成長。關於這些草圈的成因仍有爭議。

George Steinmetz

在尼日的撒哈拉沙漠中,村民們用以照料牲畜的鹽池形成了馬賽克狀的圖案。通過泥漿、藻類和鹽的混合,泥漿最終會呈現不同的顏色。

George Steinmetz

2017年,兩位冰川學家使用色彩明亮的染料追蹤格陵蘭島地表水的流動。

George Steinmetz

威尼斯群島是美國佛羅裡達比斯坎灣的一系列人造島嶼,島上覆蓋著價值數百萬美元的房屋,海拔僅1至2英尺,極易受到風暴潮的影響。

George Steinmetz

數千人聚集在中國江蘇盱眙縣,參加一年一度的小龍蝦節。

George Steinmetz

在中國臺灣佳冬鄉,混凝土砌成的魚場佔據了房屋和狹窄道路之間的每一平方英尺。

George Steinmetz

在玻利維亞安第斯山脈的高原上,堆積如山的鹽等待被運往加工廠。

George Steinmetz

盧安達的村民們從這裡穿過梯田,一路沿著山坡向上走,來到瀕危山地大猩猩的庇護所——受保護的火山國家公園(Parc National des Volcans)。

相關焦點

  • 星球大戰反派小角色Stormtrooper,在攝影師鏡頭下卻擁有著可愛的靈魂
    Zahir Batin 是來自馬來西亞的一個有才華的業餘藝術家和攝影師,他拍攝了一系列的玩具攝影作品,一組建立在星球大戰玩具上面的幽默小品。   以史上最受歡迎的反派小角色--Stormtrooper為主角,藝術家用鏡頭帶我們一窺白兵們不用拍電影時的平凡生活。
  • 拾影|葉斌鏡頭裡的多彩德宏
    拾影|葉斌鏡頭裡的多彩德宏 2020-10-20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攝影師鏡頭下的故宮—劉順兒妞|攝影世界FOTO
    (原創 Thomas看看世界)攝影師劉順兒妞的照片,處處都體現著她的少女心。
  • 攝影師馬修·阿伯特鏡頭下的當代澳大利亞社會和環境故事
    攝影師馬修·阿伯特鏡頭下的當代澳大利亞社會和環境故事 2020-11-25 11: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烏桕樹又紅啦~,一起去打卡「攝影師」于謙鏡頭下的世界最美廊橋……
    走走泰順 一切都順可以說在全國人民面前都火了一把~節目中于謙夫婦鍾愛的「廊橋文化園」就是泰順的經典景點之一于謙夫婦在這留下了珍貴回憶並用照片記錄下了在這的瞬間跟著小編一起欣賞下「攝影師」于謙鏡頭下的廊橋文化園吧~窺見泰順千年歷史的掠影它是泰順文化的精髓.
  • 一攝影師遠足紅杉國家森林,以獲取由噴氣式戰鬥機轟炸的瘋狂鏡頭
    可以說,近來在地面上拍攝的最令人驚嘆的軍事航空影像是克里斯多福·麥格裡維(Christopher McGreevy)拍攝的。它們顯示了美國最偉大的戰士和教練員在非常低的崎level不平的美麗地形上爆炸。
  • 有藝學堂|攝影師鏡頭下的世界最美星空,每一個都是那麼的夢幻!
    星空下的你,有沒有過把這鬥轉星移的美好瞬間記錄下來的衝動?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跟著攝影師的鏡頭,走遍國內國外,遍尋世界上最美的星空。拍攝時間2015年8月10日拍攝地點茶卡鹽湖拍攝參數尼康相機D810和尼康14-24mm F2.8G鏡頭。14mm鏡頭下快門30秒,光圈F2.8,ISO8000,單張拍攝。
  • 老照片 世界著名攝影師鏡頭下的古巴領導人卡斯楚
    拍攝這些照片的,正是世界著名攝影師Marc Riboud。他以其敏銳的鏡頭感,抓拍下了卡斯楚的種種細節。
  • 豆瓣 9.9 分,BBC 神作《藍色星球 II》原著高清放送
    儘管我們完全離不開海洋,但由於技術的限制,人類對海洋的了解還不到 5%,比對火星的了解都少。十七年前,英國 BBC 電視臺推出紀錄片《藍色星球》作為深海探秘的「開山鼻祖」震撼了全球觀眾。去年開播的《藍色星球 2》吸引了超過 1000 萬人收看,再次掀起海洋熱潮。
  • 微縮攝影師鏡頭下的「造夢空間」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巨大的齒輪擺放在草坪上,推著輪椅的老人靜立樹旁,看著時光緩緩流逝……這是微縮攝影師丁洲作品《時間的年輪》所拍攝的場景。在沙盤上用零碎的物件布置出一個個色彩鮮明的世界,在鏡頭的記錄下,每個世界都在講述一段段童話般的夢境。新華網 李相博 攝剛開始接觸攝影時,什麼都想拍,漸漸地,丁洲發現眼中的世界已經不能滿足自己。他便開始嘗試在風光中加入超現實元素,想通過這種方式把人們帶入他的一個個夢境世界。
  • 法國攝影家:用鏡頭講述多彩自信的中國故事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用鏡頭講述多彩自信的中國故事(海客談神州)布魯諾·巴貝。資料圖片1980年巴貝在上海拍攝的正在下跳棋的小學生們。他說,他的鏡頭裡是一個「越來越多彩和自信的中國」。4公斤的「大塊頭」——「我用我的鏡頭見證和記錄了中國的巨大變化」去拜訪巴貝這天,巴黎天氣很好。在久違的暖陽下,巴貝一邊展示自己的作品,一邊向我講述了他與中國的不解之緣。
  • 老照片:攝影師唐納德·曼尼鏡頭下的1920年代的江南店鋪
    攝影師唐納德·曼尼用鏡頭記錄下1920年代的江南街景 摺扇店前寒暄1920年代,清朝早已滅亡,中國進入民國時期。清朝滅亡後,西方先進開放的思想開始在中國傳播開來,很多封建舊習俗被廢除,服裝、髮型等均有一定的變化。但是在1920年代的江南地帶,還是有很多商人穿長袍、留長辮。江南地帶氣候適宜,開放口岸多,經濟相對發達,店鋪也相對密集。
  • 記錄從封城到重啟的武漢,90後攝影師鏡頭下的平凡英雄
    跟他一樣,90後攝影師羅浩、楊柯、短髮兔、施佳傑,也都想在這特殊的歷史時期,用自己的鏡頭,記錄下這個英雄的城市。從火神山、雷神山交付時刷屏網絡的延時攝影全記錄、攝影師們眼中的《武漢日記》、央視《守護者》系列紀錄片、《凌晨四點的武漢》,到人民日報新媒體出品的紀錄片《生死金銀潭》,都是這幾位90後攝影師不分晝夜、冒著風險拍攝的珍貴鏡頭。
  • 日本攝影師鏡頭下的貓島,都是什麼樣的?
    日本攝影師鏡頭下的貓島,都是什麼樣的?對於喜歡貓的遊客而言,每次來日本旅行,必不可少的打卡勝地,就是——貓島。接下來,讓我們跟隨當地攝影師的鏡頭,一起走進日本的貓島,來看看生活在這裡的萌寵,都可愛成了什麼樣子?
  • 80後資深攝影師:用腳步丈量世界,把鏡頭放進眼睛
    做一個追夢者,生活在自己的五彩斑斕的故事裡,享受著自己的徵途,把世界從地圖上放到雙腳下。 目之所及,把現實過成夢想的樣子 旅行攝影師,也許是每個熱愛攝影的人的夢想和目標。
  • 噩夢般的森林大火、刀俎下的穿山甲:這些是攝影師鏡頭下的去年
    2020年世界新聞攝影大賽(World Press Photo 2020)得獎作品出爐,評審從七萬多張照片中,精選出幾張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這些畫面,濃縮了過去一年來在我們世界發生的要事,例如一張穿山甲即將被宰殺的畫面,不禁讓人聯想為新冠肺炎的「預言」,又例如一張在澳洲森林火光下嬉戲的孩子照片,則像是一則現代警示「寓言」。
  • 這個被總統點讚的女攝影師再一次跋涉至世界盡頭,記錄了格陵蘭島的...
    格陵蘭島,這個世界最大的島嶼,曾經長時間被人類所遺忘。炫目的極光、無垠的苔原,閃爍的冰柱、詭異的冰山,近乎極限的寒冷,面孔似曾相識的因紐特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格陵蘭依然保持著神秘的姿態,那麼跟著攝影師羅曉韻的鏡頭,一起發現這個遙遠的冰凍星球吧!
  • 日本攝影師鏡頭下的「京都生活」,都是什麼樣的?
    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跟隨著一組日本攝影師的拍照,看看真實鏡頭下的「京都生活」,都是什麼樣的?如圖所示,喜歡來京都旅行的人,大抵都是愛這裡濃鬱的文化氛圍,以及原住民所展現出來的「慢生活」。每次登高望遠,都能讓心靈跟隨著視線一起被打開許多,看四周被山包圍的京都,看層林盡染上晚霞的餘暉。
  • 日本攝影師鏡頭下的這些美照,充滿了夏天的味道?
    日本攝影師鏡頭下的這些美照,充滿了夏天的味道?生活可以日復一日,但是不可以枯燥無趣。每個季節,都是一場新的輪迴,也帶來生活當中不同的美。在日本攝影師鏡頭下的這些美照,用非常接地氣的手法,拍出了夏日的感覺。如圖所示,每一張照片裡面,都充滿了夏天的味道。光從窗外來,西瓜被擺在桌上,夏天的味道大概就是這樣的,躲在涼爽的木屋裡面,吃著瓜,乘著涼。
  • 攝影師鏡頭下的華巖旅遊區 賞靜謐之美
    新華網發(張坤琨 攝)新華網重慶12月10日電(陶玉蓮)在攝影師的鏡頭下,有著「巴山靈境蘊物華」 美譽的華巖旅遊區會是怎樣的景色?今年,九龍坡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邀請8位知名攝影師陸續到訪華巖旅遊區,探索歷史文化與古蹟,尋找旅遊區最美打卡點。日前,攝影師大片出爐,從「尋幽、照影、繁花、物藏、佛像、碑林、題辭」七大主題分別記錄了華巖旅遊區的大氣之美、婉約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