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歷二世而亡」這似乎早已成為史學界的公論。隋文帝楊堅是開國皇帝,他的兒子隋明帝楊廣則是亡國之君,這早已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但是很多人或許不知道,在楊廣之後,隋朝還有四位皇帝,那是隋孝成皇帝楊昭、隋恭帝楊侑、隋廢帝楊浩和隋恭帝楊侗。這四位,隋孝成皇帝楊昭為其子楊侑追諡,其餘三人皆為傀儡皇帝。當然作為傀儡皇帝,他們的命運肯定是坎坷的,也是悲劇的。
隋孝成皇帝楊昭
楊昭乃是明帝楊廣的嫡長子,母為蕭皇后。楊昭一出身就被文帝楊堅養育在宮中,而在宮中因他生來就聰明伶俐,且頗知禮儀,所以楊堅十分鐘愛於他。
《隋書·卷五十九·列傳第二十四》載「三歲時,於玄武門弄石獅子,高祖與文獻後至其所。高祖適患腰痛,舉手憑後,昭因避去,如此者再三。高祖嘆曰:「天生長者,誰復教乎!」由是大奇之。高祖嘗謂曰:「當為爾娶婦。」昭應聲而泣。高祖問其故,對曰:「漢王未婚時,恆在至尊所,一朝娶婦,便則出外。懼將違離,是以啼耳。」上嘆其有至性,特鍾愛焉。」。
據史書所載,少時的楊昭就已經有了「長者之風」。三歲時,楊昭獨自在玄武門外的石獅子旁玩耍時,正巧隋文帝和獨孤皇后來到了這附近,這個時候隋文帝突然頓感腰痛,於是就將手放在了獨孤皇后的肩上。這時楊昭看到了,就立刻迴避一邊「不看不問」,按理說如果他一次這麼做,到有可能是巧合,但是接連數次都是這樣的。於是文帝並感慨到「天生長者」,就是他自身帶有長者的心性。
還有一次,文帝曾對楊昭說到「當為爾娶婦」,楊昭一聽要為自己娶老婆,突然就哭了起來。文帝一看就覺得很疑惑,娶老婆不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嗎?怎麼就哭起來啦。於是並問楊昭「你為什麼要哭啊!」,楊昭就回答到「漢王楊諒未結婚時,總在您這裡,他一娶妻就得去外面去了,但是我現在不想離開你,所以一聽到皇爺爺要為我娶妻,我就很傷心,因為我怕離開你。」,而這件事也讓文帝覺得這孩子很有孝心,於是就越發的寵愛他。
590年,楊昭以6歲之齡被封為河南王。601年,17歲的楊昭因自己父親楊廣被立為太子的關係,得以襲父爵晉升為晉王,並授內史令,兼任左衛大將軍一職。604年,轉任雍州牧,同年七月文帝駕崩,楊廣繼位,十一月初三,楊廣巡幸洛陽宮,留楊昭守衛京師長安,可以說這個時候,似乎楊昭要繼承太子之位已成定局。 果然在不到數月的時間,也就是在605年正月初五,楊昭被立為太子。
而在當上太子後,《隋書》有雲「昭有武力,能引強弩。性謙衝,言色恂恂,未嘗憤怒。有深嫌可責者,但云「大不是」。所膳不許多品,帷席極於儉素。臣吏有老父母者,必親問其安否,歲時皆有惠賜。其仁愛如此。」。當上太子的楊昭並為就此恃寵而驕,相反他更加的謙虛謹慎,也更加的節儉,他的日常用度,如食物、起居用品等都要求要簡單樸素。
且楊昭也十分懂得「馭人之數」,臣子有父母健在的,他都會親自過問,而且逢年過節都有恩賜。因此楊昭十分得當時官員們的擁戴,百姓們也都對其讚不絕口。 但是就這麼一位有成為「仁君」潛質的楊昭卻是英年早逝。
在606年,也就是楊昭22歲的時候,他突然因病去世,楊昭的去世引得天下人都為之惋惜,唐朝名臣魏徵曾說「元德太子雅性謹重,有君人之量,降年不永,哀哉!」。就這樣本有望成為隋朝一代仁君的楊昭走了,直到618年,隨著他的兒子楊侗被扶上帝位,他才被追諡為「孝成皇帝」,但是這個時候楊昭的大隋卻也已走向了覆滅。
隋恭帝楊侑
楊侑是元德太子楊昭的第三子。楊侑生於大業元年,母韋妃,史載「性聰敏,有氣度」,因自幼聰明,氣度非凡,所以很受楊廣的寵愛,例如在楊侑9歲的時候,楊廣親徵高句麗就讓他留守長安。
在2歲的時候,因其父親楊昭早逝,楊廣為了追悼他,於是就將楊侑連同他二個哥哥一起被冊封為親王,楊侑初封陳王,後改代王,食邑一萬戶。 617年,李淵在晉陽起兵造反,同年十一月攻破隋都大興。因其李淵覺得奪位稱帝的時機還不成熟,於是此時在大興的楊侑就被別有用心的李淵立為帝,而遙尊楊廣為太上皇。當然楊侑雖名為皇帝,但實際上卻是一個被李淵牢牢掌控住的傀儡皇帝罷了,他沒有任何的權力,一切都得聽李淵的。
就這樣在618年三月,隨著楊廣死於江都之變中,李淵認為時機已成熟,於是就逼迫楊侑將皇位禪讓於他。無奈這江山本就不是楊侑的,在當了177天的大隋天子後,楊侑被降為酅國公,住在了長安之中。 619年八月初一,楊侑病死,亦有人說被李淵所害,總之在這一天年僅15歲的楊侑就這樣的走了。死後李淵賜他「恭皇帝」的諡號,葬於莊陵。
隋廢帝楊浩
楊浩是隋文帝第三子秦王楊俊的長子,生母崔氏,而對於他的出生時間,史書並未記載。600年,因其生母崔氏毒殺秦王楊俊被發現,崔氏被殺,而楊浩也隨之失去了「世子」之位。604年,楊廣登基,本著照顧弟弟家人,不想弟弟斷嗣的想法,楊廣就下詔讓楊浩繼承了楊俊的秦王之位,並在之後不久擔任了河陽都尉的職務。
613年,因被人彈劾以諸侯身份與內臣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有過密的來往,再加上正值楊玄感的謀反。於是楊廣懷疑楊浩有異心,就廢除了他的秦王之位,並免去官職。618年,江都之變宇文化及殺死了楊廣,而宇文化及為了能在日後名正言順地登上帝位,同時防止楊氏皇族的反撲。他先後誅殺了蜀王楊秀、齊王楊暕、燕王楊倓等隋朝宗室。
但是宇文化及同李淵一樣,也覺得現在自立為帝不到時候,所以並以蕭皇后的命令讓毫無根基,已被貶為庶民的楊浩做了皇帝。 當然楊浩也只是一個傀儡皇帝,他沒有任何的實權,唯一能做的就是住在別宮,每天機械化的籤署著宇文化及送來的詔敕,朝中一切事務都被宇文化及所掌控。
同年八月,宇文化及率兵十萬裹脅著楊浩返回長安,但是在鞏縣被瓦崗軍首領李密打敗,其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不得已,宇文化及只能帶著兩萬多的老弱殘兵退回到魏縣,而在這裡楊浩被喪心病狂的宇文化及毒殺。
隋恭帝楊侗
楊侗是元德太子楊昭的第二個兒子,生母是劉良娣。史載「美姿容,性寬厚。」,司馬光亦云「皇泰主眉目如畫,溫厚仁愛,風格儼然。」。在2歲的時候,他同楊倓、楊侑兩兄弟一起被楊廣冊封為親王,楊侗為梁王。在隋煬帝每次出巡的時候,楊侗都會奉命留守於東都洛陽。
617年天下大亂,而此時的楊侗則奉命留守東都,與金紫光祿大夫段達、太府卿元文都、代理民部尚書韋津、右武衛將軍皇甫無逸、右司郎盧楚等人總管楊廣巡幸江都時後方的事宜。但是洛陽雖名義上為後方,但此時這裡並不安穩,二月初九洛陽最重要的糧食儲存地興洛倉被瓦崗寨首領李密、翟讓等人所佔。
而楊侗聽聞此事,就迅速派了虎賁郎將劉長恭、光祿少卿房萴進攻李密等人,但是最終卻慘敗,自此楊侗無力再對外進攻,只得被動防守著洛陽。 618年三月,楊廣被宇文化及所殺。在太府卿元文都、武衛將軍皇甫無逸、右司郎中盧楚等洛陽重臣的提議下,楊侗被立為帝,史稱「皇泰帝」。
當然與楊侑、楊浩這二人相比,楊侗可算是實實在在的皇帝,朝中的大權都由他說了算。但是無奈的是,楊侗這人算不上是一個有為之君,他雖然很寬厚,但同樣也很懦弱,如果他是生在和平年代,絕對算的是一位仁主。不過可惜的是,這個年代卻是亂世,太過懦弱的楊侗顯然撐不起這大隋的江山。
楊侗登基不久,因為重用李密的關係,導致曾經與李密有仇的王世充害怕李密掌權後會清算他。於是在不久,他就聯合著自己的手下開始預謀兵變。而後在納言段達的幫助下,王世充兵變成功,楊侗自此失去了實權,開始淪落為王世充的傀儡。而這裡可笑的是,懦弱不堪的楊侗在王世充兵變後,居然相信他是忠誠,並且還升任王世充為尚書左僕射,總管監督朝廷內外各項軍務,這真的是可笑之極。
就這樣在619年3月,王世充先是逼迫楊侗封他為相國,並加九錫封鄭王。4月,王世充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就讓楊侗退位,他自己做了皇帝。而後楊侗被降為潞國公,食邑五千戶。619年5月,因禮部尚書裴仁基以及他的兒子左輔大將軍裴行儼、尚書左丞宇文儒童等數十位朝中重臣欲殺掉王世充,重新擁立楊侗為帝,後被王世充發覺並平定。
為此,王世充為了讓大家斷絕復立楊侗的年頭,於是索性就將楊侗毒死。而死前的楊侗終於醒悟,他發誓「從今以去,願不生帝王尊貴之家。」,就這樣楊侗喝下毒酒,一命嗚呼,享年15歲。
可以說這四位皇帝的命運都不怎麼好,都是「短命之君」,且除了楊昭是自然死亡的,剩下的楊侑(有說病死)、楊浩和楊侗都是被權臣所殺。而除了楊侗在登基的時候是有實權的,楊侑、楊浩完全就是傀儡皇帝,沒有任何的權力只有任人擺布。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雖然這四位命運很坎坷,但是史書對於他們的評價都還不錯,基本上都是「性寬厚」、「性聰敏」的評價,可以說如果真照史書所說,如果隋朝不是被楊廣弄得支離破碎的話,恐怕隋朝會變得越來越強大,畢竟楊廣之後的二代人,史書對其的評價都十分之高,都有做「仁君」的潛質。只可惜的是,最終這大隋江山還是亡於楊廣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