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長城是中華民族遺留給世界的奇蹟,也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象徵。古人云「不到長城非好漢」,驢友說「不到箭扣不是真長城」。
巍巍長城綿延萬裡,對於普通遊客來講,尤其是北京的八達嶺、金山嶺、司馬臺、居庸關等長城是等震撼的,也是最受歡迎的。(北京結上的松樹,拍攝於2014年)
但在戶外愛好者,特別是驢友和攝影愛好者眼中,箭扣長城才是最美的。在長城各類圖片展中,箭扣題材的圖片佔據了相當的比重;而驢友長城徒步,箭扣則是首選目的地。
箭扣長城是一段也長城,位於懷柔縣西北八道河鄉境內,在慕田峪長城以西,從慕田峪可以順著長城走過去,箭扣往西走就是大榛峪。箭扣是北京境內長城最最險峻、雄奇的一段。
相較於北京境內長城保存較好的景區,箭扣長城自然風化嚴重,沒有任何人工修飾,是原滋原味的古老長城遺存。它綿延20多公裡,包括牛犄角邊、南大樓、鬼門關、東西縮脖樓、東西油簍頂,箭扣梁、將軍守關、天梯、鷹飛倒仰、北京結、九眼樓(望京樓)等眾多關隘和景觀。
箭扣之名得之於其整段像一把弓箭,也有人說是澗口的諧音,作為驢友來看,更相信第一個說法,它像一把張開弦的巨弓,隨時準備給予來犯之敵致命一擊。(箭扣最危險的景點鷹飛倒仰)
箭扣之美來之它的殘缺,也來自它的驚、險、奇、特、絕。殘破的城牆、倒塌而凌亂的殘垣,無不昭示著長城的歷史和中華民族的滄桑。箭扣更能激起遊客對歷史的感懷,而來此遊玩的遊客大多會有一種悲傷又壯懷激烈的雙重情感。
殘缺的箭扣長城有一個標誌性的景點北京結(箭扣長城一處烽燧),北京結之上的松樹是驢友的最愛,它猶如黃山的迎客松一樣成為了箭扣的迎客松,在北京結和小松樹合影成了驢友必選項。
但是北京結上的松樹如今卻消失了,而我們在2014年和松樹的合影就成了絕唱,驢友的心殤也從它的消失開始了。松樹的死亡據說是因為乾旱少雨(烽火臺上是沒有水的),但無論如何它成了驢友揮之不去的悲傷。
據說箭扣長城已經開始修繕,也有人說北京結或許再植一棵松樹,如今修繕工程進度快要完成,消失的松樹卻永遠不再,再植也找不回昔日的情懷。有人說殘缺是一種美,箭扣長城因為殘缺而美,但是它卻不包括消失。
當年登上箭扣的合影,放在這裡,用以紀念我們曾經的箭扣之行,也紀念消失的松樹。小松樹——驢友想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