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擁兵7萬就敢篡位,曾國藩領軍50萬卻甘為人臣,他在怕什麼?

2021-01-10 努力的威廉

袁世凱能夠依靠著北洋六鎮的兵馬奪取清朝的天下,主要是因為袁世凱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獲得了推翻清朝的絕佳時機。而曾國藩掌握湘軍的時候,清朝的統治還相對穩固,清朝的統治者也十分的強勢。曾國藩沒有推翻清朝的實力,也沒有推翻清朝的機遇。

曾國藩沒有造反的實力

曾國藩消滅太平天國後,湘軍佔據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勢力一度能夠威脅到清朝的統治安全。然而江南並不是曾國藩一個人的地盤,湘軍中有左宗棠派系制衡曾國藩。江南地區除了湘軍之外,還有淮軍和其他地方派系軍隊,只是這些軍隊都不如湘軍的實力更強。

曾國藩不造反,江南地區其他派系的軍閥畏懼湘軍的實力,都會尊奉曾國藩為首領。然而一旦曾國藩起兵造反,其他派系的軍閥就會團結起來反抗曾國藩,為自己謀求榮華富貴。同時湘軍中的一些將領也會背叛曾國藩,曾國藩肯定會淪為眾矢之的。

曾國藩沒有造反的條件

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的時候,清朝的統治還比較穩定。慈禧太后在朝廷中大權在握,清朝的綠營兵和八旗兵控制了北方的大片領土。曾國藩平定江南後,慈禧太后立刻派人接管了江南部分重要城市的控制權,避免了曾國藩在江南一家獨大。

同時慈禧太后還要求湘軍裁軍,曾國藩既沒有造反的實力,也沒有造反的條件,只能被迫答應裁軍。在湘軍和淮軍裁軍之後,曾國藩更加沒有了造反的實力,只能老老實實的做一個忠臣。當然清朝也沒有虧待曾國藩,一直到曾國藩去世,清朝都沒有對曾國藩鳥盡弓藏。

袁世凱抓住了好機會

袁世凱的實力遠不如曾國藩,但是袁世凱趕上了一個好時機。辛亥革命之後,清朝大半江山都落入了革命黨的手中。革命黨知道北洋軍的厲害,便提出擁戴北洋軍領袖袁世凱做總統。袁世凱一方面得到了革命黨的支持,另一方面又控制了清朝的精銳部隊。

清朝皇室控制的兵力充其量只能對付袁世凱,卻無法同時應對革命黨和袁世凱的南北夾擊。最終在袁世凱的逼迫下,清朝皇室被迫答應退位,袁世凱沒費多少功夫就成為了民國大總統。之後袁世凱又復闢帝制,前後做了83天的皇帝。

慈禧太后的作用不可忽視

慈禧太后是決定清朝命運的一個關鍵人物,她的存在與否直接關係到了清朝的存亡。假如在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的時候,清朝只有同治皇帝,而沒有慈禧太后,那麼曾國藩很可能會鋌而走險反叛清朝。畢竟以同治皇帝的能力,根本不可能控制八旗軍和綠營兵以外的軍隊。

如果清朝只控制綠營兵和八旗兵,以湘軍強悍的戰鬥力,推翻清朝的可能性非常大。同樣的道理,如果在辛亥革命爆發的時候,慈禧太后還沒有去世。那麼以袁世凱的手段,肯定鬥不過老奸巨猾的慈禧太后,袁世凱很可能會丟掉腦袋。

總結

曾國藩的能力並不比袁世凱差,曾國藩的實力也不比袁世凱弱。只是曾國藩沒有遇到像袁世凱一樣好的機遇,最終才錯失了滅亡清朝的機會。實際上如果讓曾國藩和袁世凱調換位置,袁世凱也會成為忠臣,曾國藩也會毫無猶豫的推翻清朝。

相關焦點

  • 袁世凱擁兵7萬就敢篡位,曾國藩領軍50萬卻甘為人臣,他在怕什麼
    曾國藩和袁世凱皆是這家上市公司的員工。他們之間不同的是曾國藩在這個公司任期內的時候,這家上市公司的最大股東毫無疑問是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八旗勳貴集團,他們控制著清朝這個集團內部90%以上的股份,並且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 曾國藩:他不擁兵自重,正體現他的大智慧,而袁世凱卻被世人唾罵
    曾國藩與袁世凱是中國近代史上有名的人物,影響著大清的命運。曾國藩是大清的續命人,為腐朽不堪的清朝延續了幾十年,他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有功,也使他的人生走向巔峰時刻。而袁世凱則是大清的掘墓人,他是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想恢復帝制,最終落個身敗名落的下場。曾國藩卻被封侯,被稱為半個「聖人」。那麼他們兩人為什麼會有如此結局?或者說袁世凱擁兵7萬就敢篡位,曾國藩擁兵50萬卻甘為人臣,這是為什麼?他在怕什麼?
  • 袁世凱擁兵7萬就敢篡位,曾國藩領軍50萬卻甘為人臣,原因為何?
    逼清帝退位時,袁世凱手中不過北洋六鎮7、8萬人。45年前,平定太平天國後,曾國藩轄下有30餘萬大軍,卻只是老老實實裁軍。其中差異,僅僅只在二人對大清的忠誠度嗎?不盡然!不論是曾國藩的「忠」,還是袁世凱的「逼」,都是順勢而為。軍隊跟誰走?曾國藩的兵馬雖多,但這些軍隊不可能跟著他繼續造清廷的反。1、「道」。當初,曾國藩等人以「忠君」為主體思想創建湘軍的。
  • 慈禧不死,袁世凱絕對不敢篡位當皇帝,他很怕慈禧,原因在這裡
    慈禧不死,袁世凱絕對不敢篡位當皇帝,他很怕慈禧,原因在這裡 袁世凱是怎樣的一個人?有人說,他是一個亂臣賊子、竊國賊,也有人說他是一代梟雄,軍事家、政治家,他能不廢一槍一炮、皇室不流一滴血,從而解決了中國的朝代更替問題,完成了改朝換代的大事,如果當時有諾貝爾和平獎的話,非頒給他不可。
  • 袁世凱逼溥儀退位時,裝備精良的7萬皇家衛隊,為何不敢反抗?
    清末風雲驟變,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慈禧太后掌握朝中大權,精通權衡之術,曾國藩創建湘軍鎮壓太平天國;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籤下一張張不平等條約。1908年冬,溥儀即位,到了這個時候,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李鴻章、光緒帝、慈禧太后紛紛退出了歷史舞臺。
  • 曾國藩擁兵30萬佔據中國半壁河山,為什麼不「黃袍加身」
    1864年(同治三年)六月,曾國藩的湘軍攻克南京。當時,曾國藩擁兵30萬,佔據中國半壁河山,曾國藩已成為滿清入關以來漢族官僚中持權最大的官員,超越了清初的吳三桂,足以功高震主。曾國荃、彭玉麟、趙烈文、李次清等曾國藩的部屬幕僚 30餘名高級將領深夜求見,欲將黃袍加身與曾國藩。
  • 袁世凱逼宮時,清朝的7萬皇家衛隊,為何沒有反抗?
    導語:袁世凱逼宮時,清朝的7萬皇家衛隊,為何沒有反抗?袁世凱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北洋軍閥領袖,在1915年時自稱為皇帝,逼宮原先的清朝統治者溥儀退位。袁世凱是一位非常具有爭議性的人物,不過袁世凱這個皇帝之當了83天之後就退位了。畢竟袁世凱沒有順應民意,還因此引發出了護國運動。不過,此時大家心裡都會產生一種疑問,那就是竟然袁世凱已經都已經到了逼宮的份上,清朝的7萬皇家衛隊,為何不敢反抗?首先,應該來了解一些皇家衛隊,當時的皇家衛隊已經不再是清朝的八旗軍隊了,在甲午中日戰爭以後,這個軍隊已經由新軍構成。
  • 袁世凱深受清朝恩寵,為何主導清帝退位?學者:不謀反死路一條!
    在晚清歷史之中,其實並不缺才幹出眾的名臣,從曾國藩再到李鴻章最後到袁世凱,這三位才幹出眾的名臣仿佛在冥冥之中有聯繫一般,李鴻章從曾國藩手中接過接力棒,建立洋務企圖強國,而袁世凱也受過李鴻章的指點。但是,袁世凱卻沒如他前面兩位一般,做一個大忠臣,相反他還打出了終結清朝的第一槍,清帝退位便是由他一手策劃的。
  • 袁世凱逼宮,7萬清朝皇家衛隊為何不反抗?專家:你看他們聽誰的
    但這背後還不能忽視一個重要人物,便是袁世凱。 要知道,當時起義的革命黨人武裝力量基本都很薄弱,而清軍則是武裝到牙齒的精銳部隊。而且,人數上也並不一定比革命軍少,光是守衛清廷皇室的皇家衛隊,就已經高達7萬多人。並且,他們所穿的裝備甚至讓列強軍隊都自愧不如,要是清軍硬剛到底,辛亥革命絕不止4個月這麼簡單。
  • 袁世凱逼迫溥儀退位時,7萬多的皇家衛隊,為何不出來護駕?
    清政府的倒臺,其主要原因並不是來自於外敵,而是政權內部太過腐朽,加之皇帝的年幼,又沒有能主事的能臣,以至於最終將江山拱手讓給了袁世凱。那麼,作為一個諾大的清朝,為什麼袁世凱逼宮的時候,就沒有軍隊出來阻止呢?這就要說說清廷的那些部隊了。別看晚清時期的腐朽,其實它也曾經輝煌過。
  • 曾國藩深諳官場之道,他以性命做賭注,贏來了大清忠諫之臣的美名
    吳學華講歷史原創作品,拒絕轉載曾國藩畢竟在京城這大染缸裡泡了十年的老油條,深諳官場的各種厲害關係,所以他敢賭,起碼有七成的勝算,鹹豐皇帝不敢殺他。鹹豐皇帝不同於一般皇帝,他是一個特別自卑,因而也特別敏感的人。他之所以自卑,一方面是智力平庸,能力平常。有那麼一個聰明能幹的弟弟奕訴襯託著,什麼事比弟弟差著一截,從小感覺自不如人。另一方面,是鹹豐的身體還有殘疾。史載:「文宗體弱,騎術亦嫻,為皇子時,從獵南苑,馳逐群獸之際,墜馬傷股。經上駟院正骨醫治之,故終身行路不甚便。」
  • 曾國藩的為人處世「六戒」!
    中國近代政治家、軍事家曾國藩,湘軍創始人。和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中興功臣」。曾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毅勇侯等職,諡號「文正」,後人稱「文正」。他被尊為千年第一完人。閱讀生活中的「六戒」,學會自己的處世之道,才能成為大器。
  • 袁世凱逼宮,7萬清朝皇家衛隊為什麼不反抗?
    甲午中日戰爭中,原來讓清朝政府驕傲的八旗軍綠營軍也被敵軍打的七零八散,曾國藩的、李鴻章的淮軍以及左宗棠的楚軍最終也以失敗告終。看到如此慘狀的清朝政府,不得不重新編練自己的新軍。1899年6月,清朝的武衛軍成立,總人數將近七萬人。
  • 原來統治滿清的是十隻「妖精」,曾國藩是蛇精,蛤蟆精又是誰呢?
    像是曾國藩吧,在封建社會能當上這麼大官的,自然有著不為人知的黑暗,但是他好歹也是晚晴四大名臣之一,也算得上是朝廷棟梁了。他的聲譽比較好,因此民間傳說中,曾國藩出生的時候,他的祖父夢到家裡的柱子上有一條大蟒蛇。這可了不得,蟒袍可是要當大官的呢!傳言中還不止這些呢,民間認為焚燒雞毛可以驅趕毒蛇,而曾國藩最厭惡的正是雞毛燃燒的味道。
  • 石達開30萬雄兵,為什麼敗給了只有2萬人的左宗棠?3個原因很致命
    1854年,24歲的石達開跟44歲的曾國藩狹路相逢,在九江大破曾國藩湘軍,將曾國藩逼得差點跳江自殺,種種可見,石達開是個極具軍事才能的統帥。石達開在江西大餘集結30萬大軍,分兵攻打寶慶府,意在長沙,不想卻在這裡遇到了左宗棠的2萬湘軍,可笑的是石達開的30萬大軍竟被左宗棠的2萬湘勇打的四散潰逃,不成樣子。之所以石達開擁兵數十萬,是左宗棠軍力的數十倍,但卻敗的一塌糊塗,其原因不外乎三點。
  • 曾國藩:為人處世,戒多言,戒忿怒,戒忮求
    曾國藩敢說皇帝的不是,引得龍顏大怒,直接把奏摺摔在地上,準備治曾國藩的罪,最終在穆彰阿、倭仁等人的勸阻下才作罷。曾國藩自己想做一個「完人」,還希望別人也是「完人」。他求全責備、口無遮攔地去批評朝中很多官員,幾乎成了朝中大臣的公敵。經過許多磨難之後,曾國藩終於明白:都是「多言」惹的禍。
  • 袁世凱要當皇帝的那些日子,他的兒女們在幹什麼?
    袁克文說,他在外邊早已看見和府裡不同的《順天時報》了,只是不敢對父親說明。他接著便問袁小姐:「你敢不敢說?」袁小姐說:「我敢。」等到當天晚上,她便把這張真的《順天時報》拿給袁世凱來。可是從這以後,袁世凱見著他就有氣,無論他說些什麼,袁世凱總是面孔一板,從鼻子裡發出「嗯」的一聲,不再和他多說什麼話,以表示對他的不信任。看來,袁世凱對於帝制前的不甚美妙,已有所覺察了。的確,由於假版《順天時報》的關係,袁世凱對這位嫡長子,開始表現出不信任了。
  • 當年袁世凱逼宮,大清7萬皇家衛隊都去哪了?為何沒有抵抗?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1912年的時候,年僅三歲的幼帝溥儀卻在袁世凱等大臣的逼宮下被迫退位,這也導致了清政府的覆滅。那麼,當年袁世凱在逼宮之時,對大清忠心耿耿的7萬皇家衛隊去哪了?他們為何不反抗呢?其實在袁世凱發動逼宮之時,這支皇家衛隊早已經覆滅了,而要說起它的覆滅,則是和其中一位叫作聶士成的將領有關。
  • 曾國藩:為人忠厚老實卻難成大器?只因有這3個毛病
    曾國藩說,忠厚老實之人難成大器,正因為這種人身上有三種毛病,這三種毛病在很大程度上阻礙著其自身的發展。一:優柔寡斷、猶豫不決曾國藩講到:"大膽做事,忌瞻前顧後。"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只有出去多走走,把自己的視野和格局擴大了,才會增加更多的社會經驗和人生閱歷,將來的路也才能走得順利。三:循規蹈矩、不懂變通曾國藩說"因循二事,誤盡一生。
  • 袁世凱一代梟雄,為什麼如此聲名狼藉?
    雖然史學界對袁世凱告密的真實性存疑,但也有不少人就認定了是袁世凱,包括溥儀的父親後來的攝政王載灃。他是光緒皇帝的親弟弟,所以他一當政,就把袁世凱以足疾開缺攆回了原籍;二是袁世凱以共和之名把人家隆裕太后孤兒寡母從皇位上逼退,而他自己卻4年後竟又去做皇帝。當年逼人家退位時的理由是 「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可他還是私慾膨脹,甘心墜入拂兆民之好惡的窠臼中,執意過一把皇帝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