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匙,就相當於2735座帝國大廈的重量,中子星憑什麼這麼重?

2021-01-22 博科園

在已知宇宙中最強大事件之一的兩顆中子星合併中,科學家們正在越來越好地對複雜的物理性質進行建模。中子星直徑約為12英裡(約20km),但密度極其高,一茶匙的中子星物質,相當於1125座金門大橋或2735座帝國大廈的重量。2017年8月17日,科學家們觀察到引力波的特徵以及相關爆炸爆發,即所謂的基洛諾娃,這可以用兩顆中子星的合併碰撞來最好地解釋。2019年4月25日,又一次可能的中子星合併事件,是完全基於引力波的測量。

雖然這些事件可以幫助比較和驗證研究人員開發的物理模型,以了解在這些中子星合併中起作用的是什麼,但研究人員仍然必須從零開始,才能在這些模型中構建正確的物理模型。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由西北大學科學家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模擬了合併後物質盤的形成。

一次巨大的拋射物質爆炸,以及圍繞剩餘物體(要麼是更大的中子星,要麼是黑洞)啟動高能射流的過程。研究小組包括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伯克利實驗室)、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艾伯塔大學和新漢普郡大學的科學家。為了使模型比之前的努力更逼真,研究小組建立了三個獨立的模擬,測試圍繞合併的強大磁場的不同幾何形狀。

研究的合著者、阿爾伯塔大學研究員羅德裡戈·費爾南德斯說:我們從一套物理原理出發,進行以前沒有人在這個水平上做過的計算。然後問,是否相當接近觀察結果,或者是否遺漏了什麼重要的東西?(下面這張動態圖一定要仔細看,多看會時間,你就能看到最精彩的部分)

進行的三維模擬,包括在伯克利實驗室的國家能源研究科學計算中心(NERSC)的計算時間,涉及600多萬個小時的CPU(計算機處理單元)時間。這些模擬考慮了廣義相對論磁流體動力學(GRMHD)效應,其中包括與磁場和類流體物質相關的屬性,以及以接近光速傳播的物質和能量屬性。研究人員指出,這些模擬在模擬黑洞和中子星的合併過程中也可能被證明是有用的。

為了模擬基洛諾娃爆發,這是一種創造元素的事件,這也是向太空播撒重元素的重要事件。研究小組對其總拋射質量、平均速度和成分進行了估計,有了這三個量,就可以估計光曲線是否會有合適的光度、顏色和演化時間。這些基洛諾娃爆發有兩個普遍的組成部分:一個在幾天的過程中演變,其特徵是它在峰值時發出標誌性的藍頻光;

另一個持續數周,有一個相關近紅外光的色峰,最新模擬旨在模擬基洛諾娃的這些藍色和紅色成分。這些模擬也有助於解釋合併後向外散發的強大能量噴流發射,包括由於強大交變磁場影響而產生的噴流的「條紋」特徵。可以觀察到這些噴流是伽馬射線爆發,就像2017年的事件一樣。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物理學和天文學副教授、伯克利實驗室核科學部科學家丹尼爾·卡森(Daniel Kasen)說:

磁場提供了一種利用旋轉黑洞的能量,並用它發射以接近光速移動氣體射流的方法。這種射流可以產生伽馬射線爆發,以及延長的射電和X射線發射,所有這些都出現在2017年的事件中。雖然模擬還沒有準確地反映觀測結果,模擬顯示藍色基洛諾娃的質量低於紅色合併產生的超大質量中子星。以及與合併事件相關的豐富中微子,不受影響地穿過大多數類型物質的幽靈粒子,更好模型,才能改進模型。

這個模型確實受益於圍繞黑洞旋轉的物質盤(吸積盤)模型,以及中微子冷卻特性模型,與合併事件相關的中子和質子體積,以及與基洛諾娃相關物質創造過程的模型。模擬窺探了最極端的環境,比如在新生黑洞外晃動的這個漩渦,並觀察和了解重元素是如何形成的。模擬表明,2017年8月觀察到的中子星合併,很可能沒有在緊隨其後形成黑洞,而且最強的磁場是甜甜圈狀。此外,這些模擬與一些長期存在的流體行為模型基本一致。

博科園|研究/來自: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

參考期刊《皇家天文學會月刊》

DOI: 10.1093/mnras/stz2552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交流、探討、學習、科學圈

請下載我們手機軟體:博科園

功能導航區:






①回復「天象預報」可以看日食、月食、流星雨、行星衝日、凌日、掩星及未來100年天象等各種預報數據,有趣天文奇觀及時更新;②回復「每日一天文圖」可以看NASA鏡像譯製更新的每天一張天文照片,美國宇航局各種如哈勃望遠鏡等拍攝的高清大美宇宙天文照片;③回復「科研日報」可以看每日全球權威科研信息及研究論文,如《natural》《science》期刊等,還有「博科園」中文編譯的科研日報;④回復「公式之美」購買人類最美54個公式,人類2600年精髓《公式之美》限量發售;⑤回復「索爾維會議」購買1927年第五屆「索爾維會議」人類科學界「最後的晚餐」高清、絕版、彩色修復照;人類最強大腦的罕見聚會,世界上再沒有第二張照片,能讓人類感嘆至今!⑥回復「DK博物大百科」購買6000多張珍貴照片,5000多個豐富物種,跨越地球45億年歷史,自然界的視覺盛宴《DK博物大百科》!

相關焦點

  • 每秒轉動401次的中子星,距離地球11000光年,它在瘋狂吞噬恆星
    據環球網6月4日的消息,美國天文學會在本周的會議上發表了一篇關於中子星爆發的報告。該報告稱一支由國際工作者組成的天文團隊觀測到了中子星的爆發過程,該中子星編號為「SAX J1808.4-3658」。據了解這是天文學家首次觀看到中子星爆發的全過程,對之後的天文研究具有重大的意義。
  • 雖然中子星質量比太陽大,但半徑卻比地球小
    中子星有多大?就恆星天體而言,這些極端、超緻密的坍塌恆星相當小。儘管它們的質量相當於一個全尺寸的恆星,但它們的大小經常被拿來與一個大中型城市的寬度相比。多年來,天文學家一直認為中子星的直徑在19-27公裡之間。考慮到中子恆星的距離和特性,這實際上是相當精確的。但天文學家一直致力於將其縮小到更精確的測量範圍。
  • 地球壓成中子星半徑僅有22米,1立方釐米重1億噸,中子星有多強悍
    中子星中子星的密度極大,每立方釐米重1億噸以上。中子星的密度大得超乎我們的想像。這是什麼概念呢?中子星的密度為什麼會這麼大呢?它的體積只佔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打個比方吧,如果把原子比作是一個足球場,那麼原子核就是足球場上的一粒沙子。也就是說原子的內部是非常的空曠的。
  • 迷你黑洞,還是巨型中子星?
    如果把足夠大的質量壓縮到足夠小的體積,那麼它自身的重量就會把質量擠壓到湮沒這個地步。剩下的只是一個扭曲的空間,它可以捕獲任何離它太近的東西,甚至連光都無法逃脫。理論上來說,不存在所謂的「需要的最小質量」。如果你能把一大塊物質擠壓得足夠小,它最終會達到坍縮點。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簡單。當你擠壓物質時,物質會往回推。
  • 美國地標性建築,仍是建成已近90年的帝國大廈嗎?
    帝國大廈是當時世界最高的建築,修建難度高,耗時卻短,代表了上世紀世界建築歷史工程的最好水平,更被稱之為建築傳奇。帝國大廈位於美國最繁華的紐約,位於紐約最繁華的市區,放眼美國歷史,這一棟建築對於美國來說有巨大的象徵意義。帝國大廈的落成給本來就是世界超級繁華城市的紐約帶去更高的地位。
  • 研究稱未來10年塑料垃圾席捲全球,重量達三百多個帝國大廈
    美聯社估算,這些塑料廢品的重量相當於300多個帝國大廈。這也使得全球塑料處理「壓力山大」,而發達國家必須要找行之有效的替代辦法。研究指出,連同每個人所用的瓶子、袋子與食物包裝袋,截至2017年,塑料產品累積產量達83億噸,每年甚至會有100萬噸的塑料製品非法流通,重量大約相當於62.1萬輛特斯拉Model3汽車,而世界上全部7億支iPhone總共才約10萬噸。報導稱,全部的塑膠廢品有近五分之四是送垃圾場掩埋或流入自然環境,僅十分之一會被焚化。
  • 一湯匙重400萬億克!中國科學家發現5顆由奇異物質構成的行星!
    天文學家最近宣布發現5顆奇特的行星,這些行星由地球上前所未見的物質構成,一湯勺重量高達400萬億克!8月29日在線提交《天體物理學期刊》的論文中,中國南京大學天體物理學家耿晉軍介紹了上述發現。我們知道構成常規物質的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和中子都由夸克構成。
  • 中子星合併,是形成中子星還是坍塌成黑洞,我們能識別出來嗎?
    圖註:2019年4月25日,兩顆中子星合併產生伽馬射線爆發和大量重元素,然後產生中子星產物,然後坍塌成黑洞。2017年8月17日,發生了一個事件,永遠改變了我們看待宇宙的方式:被捕獲到一個距離僅1.3億光年的星系中兩顆中子合併。
  • 如果我到中子星上能不死,抓起一把地上的物質,會是什麼體驗?
    有人提了一個印象主義的問題:假如我被送到中子星上卻沒有死,伸手抓起一把中子星的物質,會是怎樣一種體驗?這個問題真的讓人很無語。中子星是恆星燃料燃燒殆盡後,坍縮形成的緻密天體。根據去年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最新最精確的估算,宇宙中中子星的直徑只有12公裡到13.5公裡,和地球上一個城市的大小差不多。然而就是這麼小的一個球體,卻濃縮了超過我們整個太陽系質量的巨大物質量,其表面的任何條件都是極其極端的。
  • 中子星引力極端,氫彈都炸不出一個泡,怎麼遇到黑洞就蔫了?
    先說明一下,迄今為止,人們對於中子星的一切描述都還只是理論猜想,因為現在還只能觀測到中子星的能量輻射,通過能量輻射計算出中子星的相關數據。由於中子星太小,距離我們又太遠,還無法看到真正的中子星樣子,更別說表面啥樣子了。現在網絡上所有中子星圖片,都是想像圖,準不準確要到今後真正看到中子星樣子才有定論。
  • 節日季遊覽帝國大廈觀景臺
    紐約2020年11月19日 /美通社/ -- 帝國大廈(ESB)今天宣布了其每年一度的假日慶祝活動細節。購票參觀舉世聞名的第86和102層觀景臺的遊客看到的將不止是標誌性的景色。 這個假日季聽從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的推薦,打卡紐約市排名第一的景點帝國大廈觀景臺。
  • 磁星的磁場是中子星的100倍,它是如何形成的?現在終於有了解釋
    磁星:它們是什麼?磁星是緻密的天體,其質量為一到兩個太陽質量,半徑約為12公裡。其中,磁星的特徵是x射線和伽瑪射線的爆發。這些強輻射爆發的能量可能與超強磁場有關。因此,由於增強的磁製動作用,磁星應該比其他中子星旋轉得更快,對它們旋轉周期演化的測量證實了這一假設。
  • 首次發現中子星引力波
    屢立奇功的LIGO在此之前,人類已經四次探測到引力波,但信號都是來自雙黑洞合併,而這次換成了中子星,同時也是人類第一次使用引力波天文臺、電磁波望遠鏡同時觀測到同一個天體物理事件雙中子星併合過程中的物質拋射和噴流形成數值模擬
  • 柏林戰役時,蘇軍為何不直接把帝國大廈轟平,而是派士兵攻進去?
    此時此刻,希特勒的總理府已經被攻克,這座象徵德國最高權力的大廈國會大廈,是德軍最後的防線!第三帝國國會大廈,這座著名的建築物見證了希特勒奪取了政權,更是國會縱火案的事發地。
  • 中子星密度極大,一立方釐米上億噸,這是什麼概念?
    而高速旋轉的中子星又被稱作脈衝星。中子星的質量一般介於1.5~3倍太陽質量之間,半徑則在10~20千米之間,表面溫度大約為1000萬℃。中子星上一立方釐米的物質,質量高達1億噸以上,甚至10億噸。中子星是目前已知密度僅次於黑洞的天體。在宇宙中,密度比中子星更次一點的天體叫做白矮星。
  • 中子星產生的奇異物質,科學家稱它將是無敵的!
    |什麼是中子星?當恆星核心的核聚變停止時,由於沒有力量來抵抗恆星的引力,它開始發生重力坍縮,內部的粒子會在強大的壓力下緊緊壓縮在一起,最終電子被壓進質子裡,質子融合在一起形成中子。原子內部全部都是緊挨著的中子,為了阻止進步的坍縮,中子間的斥力開始和它們自身的引力做博弈。如果引力戰勝了斥力那恆星就會變成黑洞,反之,它就會成為一顆中子星。
  • 帝國大廈:1931年建成,今仍是美國地標性建築?
    而在世界上有著非常多的摩天大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坐落在美國紐約帝國大廈。這座大樓建成至今已經90年了,它依然還是曼哈頓第五大道的標誌性建築。 百年矗立是人類對於建築的一種夢想,其實這種夢想早就已經被很多建築實現了。
  • 德國FG42隻是一把自動步槍,憑什麼賣這麼貴?
    再對比一下同時期的StG44突擊步槍,拍賣行價格為2.87萬美元,連FG42的十分之一都不到。那麼問題就來了,FG42隻是一支自動步槍,憑什麼賣這麼貴呢?
  • 科學家們研究了兩顆中子星撞擊形成黑洞的臨界參數,原子核實驗正在...
    計算機模擬表明,中子星的高密度物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子星是由緻密物質組成的。1.5個太陽質量的質量被壓縮到只有幾公裡的大小,這與原子核內部密度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兩顆中子星合併,物質在碰撞過程中會受到額外的重力,這會使得它們形成一個黑洞。黑洞是宇宙中密度最高的的天體,即使光也無法逃逸,所以黑洞是不能被直接觀察到的。「臨界參數是中子星的總質量。」
  • 有人要炸紐約帝國大廈?
    「知情人士」稱,有不懷好意的勢力要炸紐約帝國大廈,且時間就在當天中午。這個消息嚇壞了美國警方。為避免911悲劇在紐約重演,美國警方立刻對帝國大廈加強了保護,且白宮還向紐約16個部門出動了大批反恐人員。此外,美國防爆小組也迅速趕往了「悲劇」可能發生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