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億晶片新星誕生!46歲老闆清華畢業,要做世界級晶片公司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朱邦凌

圖片來源:日經

「投資之神」小米雷軍的投資帝國已見雛形!今天,小米產業鏈公司大放異彩,恆玄科技上市一籤掙11萬,石頭科技今天股價超過1000元,直追茅臺!小米公司雷軍這些年投資了很多公司,這些公司上市後收益頗豐,雷軍才是真正的「投資之神」。今年5月,金山雲在納斯達克IPO,雷軍迎來繼金山軟體、小米集團和金山辦公後第4家控股的上市公司。另外,石頭科技和九號公司兩家小米生態鏈公司先後在科創板上市。

12月16日,科創板再現10萬「大肉籤」股,中一籤最多掙12萬!今天,恆玄科技上市,以391元開盤,最高到了403元。按發行價162.07元計算,中一籤500股可以掙到12萬。恆玄科技盤中市值超450億,尾盤報收362元,市值超434億。恆玄科技同石頭科技一樣,也是小米產業鏈公司。恆玄科技成立時間很短,於2015年6月成立,是做音頻晶片的,年輕人喜歡的無線耳機裡面很多就有它家的產品。

據官網介紹,恆玄科技主要從事智能音頻SoC晶片的研發,設計與銷售,為客戶提供AIoT場景下具有語音交互能力的邊緣智能主控平臺晶片,產品廣泛應用於智能藍牙耳機,Type-C耳機,智能音箱等智能終端產品。恆玄科技致力於成為全球最具創新力的晶片設計公司,以前瞻的研發及專利布局,持續的技術積累,快速的產品迭代,靈活的客戶服務,不斷推出領先優勢的產品及解決方案,成為AIoT主控平臺晶片的領導者。

報告期各期,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 8,456.57 萬元、32,995.56 萬元、64,884.16 萬元和 33,784.28 萬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14,359.60 萬元、 177.04 萬元、6,737.88 萬元和 4,887.55 萬元,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持續增長。 2020 年 1-6 月,公司營業收入比 2019 年同期有所增長,扣除非經常性損 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較 2019 年同期增長 16.03%;公司 2020 年 1-6 月營業收入和扣非後歸母淨利潤的增速與 2019 年同期相比均有所放緩。

公司預計 2020 年全年營業收入較 2019 年增長 51.04%至 63.37%,主要依 據為:(1)公司新開發的品牌廠商項目在 2020 年下半年開始大量出貨,帶動公 司營業收入增加;(2)品牌廠商的市場份額持續提升,公司產品在終端品牌廠 商的應用也在持續擴大;(3)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好轉,2020 年下半年 市場需求快速恢復。在營業收入較 2019 年增長的基礎上,預計 2020 年歸屬於 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也 會隨之增長。

報告期內,公司應用於耳機產品的晶片銷售收入佔比較高,分別為 99.29%、 93.20%、95.42%和 98.02%,而在非耳機市場形成的收入規模佔營業收入的比例 相對較小,產品終端應用形態呈現相對單一的特徵。

報告期內,公司對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合計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93.31%、89.00%、85.15%和 84.35%,集中度相對較高,前五大客戶所對應的 終端品牌客戶包括手機品牌、專業音頻廠商、網際網路公司等。 公司自設立以來陸續開拓並通過多個終端品牌廠商的認證,目前公司產品 已進入的主要終端品牌廠商包括華為、三星、OPPO、小米等手機品牌及哈曼、 SONY、Skullcandy 等專業音頻廠商,該等終端品牌廠商的產品可能根據消費者 的需求變化進行調整。報告期內,公司應用於主要終端品牌廠商產品的晶片銷 售收入分別為 1,372.90 萬元、18,738.42 萬元、48,899.83 萬元和 26,645.57 萬元, 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16.23%、56.79%、75.36%和 78.87%,佔比呈逐年提 升趨勢。

集成電路設計行業產品更新換代及技術迭代速度快,持續研發新產品是公 司在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公司產品技術的迭代周期一般為 1 年, 根據市場需求變動和工藝水平發展對現有技術進行升級迭代,以保持產品競爭 力。公司 2019 年營業收入中,2017 年上市產品的銷售貢獻為 27.38%。

安卓+第三方 TWS 耳機爆發,主控晶片升級迭代量價齊升:根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預計 2020 年 TWS 耳機出貨量將達到 2.3 億副以 上,2016-2020 年出貨量 CAGR 達 90%+。隨著雙耳傳輸的突破,安卓 +第三方 TWS 市場迅速增長,我們預測 TWS 出貨量仍將保持高速增 長,預計 2023 年全球 TWS 耳機出貨量將破 10 億大關。作為 TWS 的 核心,藍牙主控晶片功能日趨豐富,低功耗、低延時、主動降噪、智能 語音交互等功能不斷升級迭代,驅動智能音頻 SoC 晶片市場持續增長。

據東吳證券研報, 預 計 2020-2022 年 公 司 營 業 收 入 10.4/18.2/26.2 億元,淨利潤 1.85/3.62/5.50 億元。本次公開發行股票 3000 萬股,佔發行後公司股份總數的 25%,發行價 162.07 元,對應 2020-2022 年 PE 為 105/54/35 倍。作為國際領先的智能音頻 SoC 廠商,公司有望 受益於 TWS 耳機行業增長紅利,前瞻布局 AIOT 領域,並依託自身技 術領先優勢及品牌大客戶積累鑄實現業績高速增長,建議關注。

趙國光和湯曉冬為恆玄有限創始人,Liang Zhang 及湯曉冬為夫妻關係,Liang Zhang、 趙國光及湯曉冬為恆玄科技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Liang Zhang、趙國光及湯曉冬直 接持有恆玄科技 34.07%的股份,同時趙國光擔任執行事務合伙人的員工持股平臺(寧波 千碧富、寧波百碧富及寧波億碧富)持有恆玄科技 11.08%的股份,三人合計控制公司 45.16%的股份對應的表決權。此外,小米長江基金持股 4.66%,阿里持股 3.73%。本次 擬公開發行股份不低於 3,000 萬股,公司股東不公開發售股份,公開發行的新股不低於 本次發行後總股本的 25%。本次發行後公司實際控制人趙國光、Liang Zhang、湯曉冬持 股比例分別由 13.51%、5.49%、15.07%下降至 10.14%、4.12%、11.30%。

據投資界報導,46歲的創始人張亮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是中國晶片行業的「第二波創業者」。在創辦恆玄科技之前,張亮曾在多家知名半導體公司任職,一直深耕半導體領域。自那時起,IDG資本合伙人李驍軍就與他相識,並成為恆玄科技的創始投資人。投身科技創業的洪流,張亮從一開始就立志做一家世界級晶片公司。

相關焦點

  • 市值450億!46歲創始人敲鐘:IDG又斬獲一個晶片IPO
    投資界(ID:pedaily2012)12月16日消息,恆玄科技(BES)正式登陸科創板,此次發行價為162.07元,開盤價391元,漲幅一度超過130%,以此計算其市值超450億。46歲的創始人張亮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是中國晶片行業的「第二波創業者」。
  • mcu晶片是指什麼晶片_mcu晶片概念股
    Unit 的簡稱,中文叫微控制器,俗稱單片機,是把CPU的頻率與規格做適當縮減,並將內存、計數器、USB、A/D轉換、UART、PLC、DMA等周邊接口,甚至LCD驅動電路都整合在單一晶片上,形成晶片級的計算機,為不同的應用場合做不同組合控制,諸如手機、PC外圍、遙控器,至汽車電子、工業上的步進馬達、機器手臂的控制等,都可見到MCU的身影。
  • 海歸博士騙取11億科研資金,讓中國晶片停滯數年,如今過得怎麼樣
    一個人,一次造假事件,卻讓中國的晶片發展停滯13年之久。這個人,就是美國德州大學博士陳進。那一年,他拜託弟弟從摩託羅拉買來晶片,再讓上海一家裝修公司的民工用砂紙將表面的Logo圖案全部磨掉;最後在光滑的晶片上打上「漢芯」的Logo,假裝自主研發;就這樣,大名鼎鼎的「漢芯1號」誕生了!
  • 2019年中國八大晶片設計公司排名
    2019年中國晶片設計領域八大公司海思麒麟:不用說,作為國內晶片設計公司的絕對老大,背靠華為,天量的研發資金,設計出來的晶片能還有自家的手機支持,前途不可限量。紫光展銳:背靠有清華大學背景的紫光集團,按理來說紫光展銳應該可以發展的很好,要人才有人才,要資金有資金,子公司展銳以前可是手機晶片裡面的世界級玩家,雖然主要是低端手機上用的多,但畢竟銷量擺在那裡,自從被紫光收購以後便一蹶不振,2019年,紫光展銳營業額相比較2018年反而降低了,與老大海思的差距也越大拉大,用拿著金飯碗要飯來形容他一點不為過。
  • 鄧磊:國內首個類腦計算博士造出一顆登上Nature的晶片
    不過,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這個誕生於上個世紀 90 年代的概念究竟意味著什麼,仍如一團迷霧。2019 年 8 月,清華類腦計算施路平團隊的「天機芯」成果成為 Nature 封面研究,讓我們得以將「類腦計算」這一概念具象化,也一窺其作為新型計算架構的魅力所在。
  • 關於中國晶片產業的「獨立團」的那些事
    12年後,這家叫做兆易創新的公司上市,如今市值已近千億。而在兆易創新之前,77級半導體專業陳大同等人,也早已創辦了晶片設計公司展訊,曾經是聯發科的勁敵。 可以說,清華是中國半導體圈的主力軍,而主力軍中的王牌部隊則當屬「清華半導體專業」,也就是如今的清華微電子學研究所,它就像《亮劍》裡的「獨立團」一樣,很能打。
  • 美國晶片強強聯合,催生市值432億龐然大物,中國晶片再增壓力
    7月15日,美國模擬晶片巨頭亞諾德,正式宣布收購其最大競爭對手之一——美國公司。對半導體行業有所了解的人,一定很熟悉這兩個公司。2020年半導體市場的最大併購案誕生——市值高達432億美元的美國模擬晶片巨頭亞諾德(ADI)正式宣布,將以每股0.63美元、總價近2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其最大競爭對手之一的美信公司(Maxim),這個價格要比Maxim 周五收盤價高出22% 。
  • 為華為麒麟晶片做處理器,AI晶片獨角獸寒武紀要上市?
    深度學習「這個名詞在2016年穀歌Alpha Go戰勝人類棋手李世石再次名聲大噪,人工智慧投資快速增長,科技巨頭在人工智慧上投入了200億到300億美元。寒武紀便創立在這一年,口號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智能晶片,要將AI從「端」做到「雲」。在此後的4年時間裡,寒武紀一直圍繞這個目標而努力。
  • 格力做晶片,小米開雜貨鋪,盤點那些不務正業的科技公司
    其實早在2011年,3M公司聯手IBM進入了半導體晶片領域。3M和IBM聯合開發一種新的粘接材料,該材料可以幫助晶片塔密集疊放,進而實現半導體的3D封裝。恩,3M的「膠水」果然厲害,居然連晶片都能粘……索尼不賣大樓也要做汽車索尼大法好,網友們都知道。
  • 格力做晶片 小米開雜貨鋪 盤點那些不務正業的科技公司
    其實早在2011年,3M公司聯手IBM進入了半導體晶片領域。3M和IBM聯合開發一種新的粘接材料,該材料可以幫助晶片塔密集疊放,進而實現半導體的3D封裝。恩,3M的「膠水」果然厲害,居然連晶片都能粘……索尼不賣大樓也要做汽車索尼大法好,網友們都知道。
  • 格力做晶片、小米開雜貨鋪 盤點那些不務正業的科技公司
    其實早在 2011 年,3M公司聯手IBM進入了半導體晶片領域。3M和IBM聯合開發一種新的粘接材料,該材料可以幫助晶片塔密集疊放,進而實現半導體的3D封裝。恩,3M的「膠水」果然厲害,居然連晶片都能粘……索尼不賣大樓也要做汽車索尼大法好,網友們都知道。
  • 音響界DAC晶片細談,最高晶片的誕生
    ESS公司位於美國加州,專門設計,銷售PC機和消費電子用高集成度多媒體半導體軟硬體成品。目前,該公司在PC音頻方案、視頻晶片產品和告訴通訊晶片組的開發方面居領先地位。WSS公司結合這些技術實力和強大的軟體開發實力,為PC何消費電子OEM用戶提供高性價比的多媒體方案。
  • 神童創立,中科院孵化,估值超百億AI晶片巨頭科創板上市在即
    寒武紀的創始人是陳天石、陳雲霽兄弟,兩人均畢業於中科大少年班。哥哥陳雲霽生於1983年,9歲入中學,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9歲進入中科院計算所碩博連讀並成為當時首個國產通用CPU「龍芯」的研發成員,25歲成為8核龍芯3號的主任架構師。
  • 「芯人物」周祖成:在清華一待就是一甲子,創辦國內首個晶片設計的...
    當時的周祖成的思想是「要為國家做一個馴服有為的工具」,為此聽從學校安排,跨界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集成電路設計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DA)。進入EDA領域時周祖成已經45歲,要在一個全新的領域開創局面充滿挑戰,首要的是自已要過半導體工藝、計算機和英語三道「關」。
  • 張汝京年過七旬再創業:不做晶片代工做晶片產品
    蘇飛龍在《股權戰爭》一書中寫道,一條8英寸晶片生產線要耗資數億美元,一條12英寸生產線要耗資近10億美元,更別說多條生產線同時開建了。中芯國際的投資規模,使其產能得以迅速進入全球半導體代工行業的前三甲,僅次於中國臺灣的臺積電及臺聯電。四中芯國際快速擴張的同時,也是臺灣當局想方設法阻撓張汝京的過程。
  • 盤點中國核心晶片各細分領域頭部企業;2019年進口晶片3055億
    晶片設計領域 中國前十強依次為華為海思、清華紫光展銳、中興微電子、華大半導體、智芯微電子、匯頂科技、士蘭微、大唐半導體、敦泰科技和中星微電子。 華為目前有臺積電、中芯國際代工,為什麼華為乃至整個中國的晶片發展都要受制於美國。這主要源於1996年在美國的操縱下制定的「瓦森納協定」,協議對成員國向中國出口高技術產品進行了嚴格限制。當「瓦森納安排」某一國家擬向中國出口某項高技術時,美國甚至直接出面幹涉。
  • 晶片產業鏈——國內晶片材料龍頭都是誰?晶片乾貨系列
    您知道小至手機電腦,大至北鬥衛星,所有的晶片都是從沙子製成的嗎?我們的生活早已被晶片包圍,離開了晶片,我們將寸步難行。小小晶片如此神奇,只是聽說還不夠,貝殼投研帶您全面了解晶片產業鏈!
  • 國產交換晶片十大品牌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國內的晶片行業實力突飛猛進。例如處在世界領先5g海思,中國最大的綜合性集成電路企業的清華紫光,那麼目前國產交換晶片的十大品牌有哪些呢?一:海思海思一般指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10月,前身是創建於1991年的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
  • 長三角晶片戰爭:十字路口的杭州
    這其中,世界級晶片專家張汝京2000年創立中芯國際,釘下了上海乃至中國造芯史上的關鍵節點。有臺資背景的和艦科技,在蘇州投產了8英寸晶片製造廠;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歐洲第二大晶片生產商德國億恆等,在蘇州投資興建晶片封裝和測試企業。無錫長電則延請了於燮康、賴志明、馮東明等人才加盟,主導與新加坡先進封裝等國外公司合作,開拓先進晶片封裝工藝與矽分立器件市場,實現了產品結構質的躍升。
  • 她被稱「天才少女」,放棄矽谷高薪回國研究晶片,最後打破壟斷
    我國大名鼎鼎的中興通訊公司事件,就是美國自恃佔據著通信行業龍頭老大的位置,由於忌憚我國這幾十年來迅速的發展,想要對我國進行打壓,而對我國採取的限制發展的措施。通過自己手握晶片這一獨家特權,禁止中興向美國購買晶片,以此來打壓這一民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