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媒體報導,美國關鍵戰機取得重大進展,未來將會成為美軍的主要空中力量,對此有網友認為,看來殲20的對手已不是F22了,更有網友表示焦慮,殲31還沒服役就要面臨落後的危險?對於網友們的擔憂,軍事專家張召忠表示:其實恰恰相反,反而是機遇來了。
此次美國取得重大進展的是代表下一代空中優勢的第六代艦載機,未來將全面代替超級大黃蜂艦載機,其實第六代機早在2010年的時候就已經進入研討階段,由波音,洛克希德馬丁和諾斯羅普格魯曼三家公司負責設計方案,經過近10年的反覆討論之後,美國海軍終於啟動研製工作,計劃研製的目標是採用新的平臺,新的機身設計和使用全新的發動機,並充分突出電子戰能力,後續會同已經服役的第五代艦載機F35C組成航母上頗具實力的隱身雙雄。
根據美軍當前的計劃,第六代艦載機必須於2030年之前完成,以期繼續保持技術代差上的優勢,雖然美國引領了全球武器的潮流,但也出現過戰略誤判,從而走錯方向誤入歧途,本世紀初期,美國研製的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就是非常典型的一個例子,該艦造價高達44億美元,初期計劃採購32艘,後減少到7艘,最終只採購了3艘,雖然擁有非常先進的技術,卻被貼上最失敗驅逐艦的標籤,因為它是依據上世紀90年代美國海軍的戰略理念而設計研製的,根本不適用於當今美國的戰略需求。
另外由於美軍在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上耗費了大量的資金,導致在主要水面艦艇技術上,面臨著被潛在對手超越的可能,所以美國急需找一個方向實施突破,但要知道耗費了20年時間研製成功的新五代隱身戰機F35,其實在實戰能力上還略遜於F22,因此技術上搶先並不一定最適用,只有因時制宜才是最佳的選擇,當然不能完全否定美國在新技術上的探索,它將在某個方面指引後來者取得更大的成功。
以F35為例,美國為了降低研發成本,拉攏了一大幫盟友參與到研製工作中,雖然不可忽視美國的小心眼,但造成了F35項目一定的透明性,對其他國家的研發提供了一定的借鑑,此外當今世界越來越注重全球協作,供應鏈也是廣布世界各個國家,所以美國的第六代戰機,不可能在神不知鬼不覺中突然出現在世人面前,研製期間必定會被其他國家掌握相關動態,所以不存在代差上的優勢。
總的來說,美國研製第六代機,只是屬於先行者,而不是終極領導者,在未來,科技會越來越複雜,勢必會要求越來越多的國家之間進行協作,所以往後的高端武器都是半透明狀態下的研究,因此對於同代機型的後起之秀來說都是一種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