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般若指什麼,若不知曉,豈不愚痴!

2020-12-10 摩尼寶尊

《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般若是梵語的音譯,之所以不譯成華言,是因為中國詞語中難以找到相應的概念。倘若一定要把它譯出,那就勉強稱曰「智慧」吧,望每位修行者知曉,若不知曉,修的什麼佛?豈不愚痴!

梵語波羅蜜,譯成中文包括兩個意思。

一是過程義:是指我們在完成一件事情的過程,稱曰波羅蜜,從這個意義上,古人譯曰「度」,六波羅蜜又曰六度。

 二是究竟圓滿義:是指一件事情徹底成就了,稱曰波羅蜜,從這個角度,古人譯曰「到彼岸」。

* 般若波羅蜜

六波羅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波羅蜜中的前五種,並非佛教所特有,比如布施,佛教固然倡導布施,其他宗教乃至社會也提倡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無不如此。那麼,世間的布施與佛教的布施有何區別呢?世間的布施總是住相的,而佛法則要我們「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又世間布施有相則有限,佛法布施要不住相,無相則無限也。

那麼,造成兩種布施差別原因在哪裡呢?簡單地說是般若。

凡人般若未能開發,以妄心住相布施,將來只能招感人天果報;菩薩以般若引導布施,三輪體空,不住境相,布施就成為成佛的資糧。所以世間的布施等行不能稱曰波羅蜜,惟有在般若引導下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才是成佛資糧,始可稱波羅蜜。

般若的種類

般若,經中說有三種:

一、文字般若:即三藏十二部典籍,或者可以說,能夠開發般若的一切文字,我們不妨都稱它為文字般若;

二、觀照般若:是依文字般若所顯示的義理,以此思想觀念去觀察人生的一切現象,如實地透視一切,由正確的認識能通達實相,能生般若而稱般若。

三、實相般若:即般若的體相。三種般若實質上只是一實相般若,文字般若、觀照般若都從能出生般若意義上,方便稱為般若,實非真正般若也。

*般若又分實智與權智

實智,是親證宇宙人生真相的智慧,是般若之體。它無智無得、智境一如,沒有差別,菩薩在修行過程中,經過了資糧位、加行位、通達位始證得。

權智又稱方便智或後得智,是了解現象差別,引導六度萬行的智慧,是般若之用。權智是在證得實智後生起的,故曰後得智。在修學佛道上,實權二智缺一不可。

由有般若,始能產生一切諸佛

般若波羅蜜就是說明般若在成佛中的重要性。眾生在生死的此岸,要到達成佛的彼岸,惟有依賴般若。

《心經》曰:「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三世諸佛都是依般若而成就無上菩提。

《維摩詰經》曰:「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一切眾導師,無不由是生。」

一切諸佛都是以般若與方便二智為父母,由有般若,始能產生一切諸佛。又梵語佛陀,中文譯為:智者、覺者。因此,成佛是乃智慧的成就。

相關焦點

  • 敦煌文物珍品:什色《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材 質:什色紙 現 藏:英國國家圖書館 S.4324什色《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藏經洞出土的數以萬計的寫經的一件,卻極有價值,S.4324《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卷文書的價值有三:其一,再現了紙的染色以及重複利用問題;其二,再現了紙的黏連問題;其三,凸顯了《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地位問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如何命名?為何又叫金剛心?
    經論命名的方式有以比喻命名、以弟子請法而命名、以時間取名等共計八種。取名之必要在《楞伽經》中云:「若不立名稱,世間皆迷濛,故佛巧方便,諸法立異名。」為了便於分辨取捨,每一個法都有屬於自己的名稱。上根者,能依靠經論之名而知道其中的含義;中根者可以依據名字了解其中大概的意思;下根者也能依據名字查詢書籍了解含義。此經全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藏文名為《般若之百頌》。
  • 認識《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但是單看現行流傳最廣,大家也最熟悉的唐玄奘大師所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譯文,它的結構卻迥異於其他經典。依據梵文原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正確念法為Praj ā -p ā ramit ā -h daya-s ūtra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般若」原來是這個意思!受益匪淺
    不少人一生持誦《金剛經》,甚至因為誦讀《金剛經》而開悟的人也不在少數。《金剛經》全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今天末學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般若」二字。由於家庭貧困,慧能又不識字,只好每天上山砍柴,再擔到集市上去賣,以此來維持生計。有一天,一個顧客買了慧能的柴,並要求他把柴送到客房。慧能放下柴,拿到錢後就要離開,剛走到門外的時候,就聽到有人在誦讀佛經。當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感覺心中智慧湧現,豁然開朗。
  • 你知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裡面這幾個名詞真正所代表的寓意嗎
    金剛經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簡稱。其中「般若」並不是漢語的說法,而是印度語。在印度語裡面般若的意思就是智慧的意思。但是這個智慧跟我們平時說的智慧還有一些區別。這裡的智慧是指每一個人都有與佛有著平等的智慧。但是般若並不是有實相的,不是本來就具有的,是修行而來的。即使六道輪迴也麼有讓它受到改變。
  • 書法名家楊永法新作《楊永法楷書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出版發行
    日前,知名學者、書法名家、上海永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楊永法創作的《楊永法楷書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由上海書畫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98歲高齡的書畫泰鬥陳佩秋先生為該著作作序。《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五千多字,是佛教重要經典之一。全經文字簡潔、思想深奧。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 金剛經:金剛,般若,波羅蜜——這三個詞都有什麼殊勝含義?
    金剛經的全名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也有版本前面多加了兩個字——《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八個字都有不可思議的妙用,我們下面一一來介紹。兩位尊者就提到《金剛經》一部——這也是我唯一記住的佛經的名字,當時我很小,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意思,只是覺得這個名字聽起來很親切,似乎有種熟悉的感覺。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說什麼?
    法藏法師解釋本經經題,以「般若」為所詮之法,「心」字是能詮之喻,即大般若內統攝要妙之義。說明這部經是統攝概括整部《大般若經》,在般若經類中,它最為尊勝,是一切般若的樞紐。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觀自在菩薩可以說是觀世音菩薩。
  • 大般若心咒、心真言、般若波羅蜜多陀羅尼、真實圓義陀羅尼
    【1、般若心咒:】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若能誦是般若波羅蜜多明句。是即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爾時世尊。從三摩地安詳而起。贊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說。如是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當如是學。是即真實最上究竟。一切如來亦皆隨喜。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釋
    心經的全稱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只有260個字,是600部般若經濃縮的精華,為大乘佛法。摩訶是大的意思,般若就是智慧,波羅蜜是到達彼岸,多是定,經就是路徑。通往彼岸的定心大智慧之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恭誦版,女聲)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
  • 《般若心經》系列:「波羅蜜多義」與「 心義」
    大乘修六度智慧,在因中修六度,名為菩薩,得無生法忍,至不退轉,成無上正等正覺,證究竟涅槃,有五眼、六通、三明、二十五王三昧、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等,種種自在受用。聲聞到彼岸,喻到步即至,結庵而居,足不出戶。緣覺到彼岸,喻到步雖結庵,更四處遊行。大乘到彼岸,喻到步後,該地一切情況,無不詳悉,對一切眾生,負教化責任。大乘修行般若,六度圓滿,故曰波羅蜜多。
  • 《心經》真實義——從《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來直接解讀《心經》
    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從《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來直接解讀《心經》的真實義呢?下面我們就以經解經,即從《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直接解讀《心經》中的關鍵思想,一是何謂「深般若波羅蜜多」?二是菩薩如何「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三是「無所得」的修證原理;四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在修學佛法中的重要意義;以此幫助我們解讀、明白《心經》的真實義。二、何謂「深般若波羅蜜多」?
  • 心經第二: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切奧妙盡在經名之中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今天咱們繼續來聊《心經》,這一篇主要來討論這部經的名字,其實看過之後大家就明白了,一切奧妙都已經盡在其中。心經其實只是我們習慣的簡稱,這部經的全稱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了方便只取了最後兩個字而已。
  • 「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那麼金剛般若波羅蜜還會是佛法嗎
    為什麼佛陀不竟說勝義諦法,還要權說方便之法呢?因為佛法的受眾是無明之眾生。既為眾生,都有無明。面對多少都有一點無明的眾生,即便要讓他們學習世間最為殊勝的佛法,也得先為他們給出學習的理由、接受的理由。而在眾生無明的作用下,這些善權方便給出的理由,往往卻會被無明眾生用來定義佛法。無明眾生往往會把佛法定義為:成佛之法。甚至於往往是把方便之法定義為成佛之法。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所要闡述的核心內容,究竟是什麼?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以下簡稱《金剛經》)是佛教用以修行的經典。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這些佛經僅僅只是用來念誦的,無需理解內容。這是因為他們對「念佛誦經」的一種誤解。佛教中真正講究的,就是修行。如何去修行,就需要依照佛經的內容來作為依止。
  • 般若為何念「波惹」?金剛經中的「金剛」又有哪三種殊勝?
    第二,禪宗的大力推崇,尤其是六祖慧能只是聽人家念了一段金剛經就開悟的奇蹟,一直吸引著大家。第三,這本經的字數不多不少,五千餘字,和《道德經》相當,太短了解釋不清內容,而太長了又讓人望而卻步。第四,這部經的名字也很殊勝,「金剛」讓人一聽就會想到威武勇猛的「四大金剛」,自然就被吸引過來了。而今天我們先來破個題,講講這部經的名字是何含義,《金剛經》的全稱其實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咱們就一個詞一個詞來說明。
  • 一切善根,皆依般若波羅蜜生而得增長
    文殊道場我們凡夫俗子常說善,說來說去漏洞很多,有時候我們認為的善,其實是惡,好心做壞事更是多得很,都是因為無明顛倒,不懂得什麼是真善。佛經上說善,說得究竟圓滿,沒有任何紕漏,一滴水都不入不漏。佛經說善是善根。什麼才是究竟的善根?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中說: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以如是因。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佛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以因得不以非因得。何以故。不思議界。不以因得不以非因得。若善男子善女人聞如是說不生懈怠。當知是人已於先佛種諸善根。是故比丘比丘尼。
  • 心想生:《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道破宇宙核心
    若不見性,說得十二部經教,儘是魔說。這是達摩祖師說的。然後呢,開悟的楞嚴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那《法華經》裡說,如果沒有般若波羅蜜,你行五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你的福德,比起般若波羅蜜,百分之一,百千萬億分之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