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像《心經》一樣,在民間廣為流傳。不少人一生持誦《金剛經》,甚至因為誦讀《金剛經》而開悟的人也不在少數。《金剛經》全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今天末學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般若」二字。
說到《金剛經》不得不說禪宗六祖慧能。慧能大師自幼不幸,父親很早就離開了人世,從此慧能和母親相依為命。
由於家庭貧困,慧能又不識字,只好每天上山砍柴,再擔到集市上去賣,以此來維持生計。
有一天,一個顧客買了慧能的柴,並要求他把柴送到客房。慧能放下柴,拿到錢後就要離開,剛走到門外的時候,就聽到有人在誦讀佛經。
當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感覺心中智慧湧現,豁然開朗。於是請教這位客人讀的是什麼經典,客人說是《金剛經》。從此以後,慧能就走上了學佛弘法的道路。
南懷瑾先生說,《金剛經》是佛學經典中非常特殊的一部,是一部偉大的經典,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又包含了一切宗教性。
從學術上來講,《金剛經》屬於般若部。」般若「這兩個字讀」bore」,是音譯過來的。在過去,大師們翻譯佛經的時候,觀念完全不同的字原則上要音譯,並不是把它直接翻譯過來,因為如果直接翻譯,在漢字中找不到合適的詞彙來表達這個詞的意思。
「般若」,大致上可以理解為「大智慧」,但是這個智慧又不是人們平時所理解的智慧,也不是我們常說的聰明,而是了悟大道後的智慧,是一種超凡入聖的智慧。
「般若」的第一層意思:悟到形上學的道體、宇宙萬物的本源。我們平時講的「聰明」、「智慧」,是一個人根據自己的知識範圍,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分析判斷,而得出某種結論。
而真正的道體是不可思議的,並不能用我們普通人的思維去研究、分析、討論,這個需要修持,正如《道德經》中所講「道可道,非常道」,這個需要個人體悟、證悟。
「般若」的第二層意思:可以勉強地理解為「境界」。南懷瑾先生在講悟道或者般若部分時,經常會引用一個語句: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月亮只有一個,高高地掛在天上,而地上和河流卻有千條萬條。
這個天上唯一的月亮倒映在地上千萬條河流當中,就會出現千萬個月亮的倒影。湛藍的天空,如果沒有一點雲的話,整個天空就是無邊無際的晴天,碧空如洗,沒有一絲汙染。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就是一個很好的境界,相傳不少禪師因為這些境界而悟道。
「般若」的第三層意思:可以勉強地理解為「文字智慧」。怎麼理解文字智慧呢?其實,文字有文字的境界。現在這個社會,絕大多數人都認識文字,都能讀書看報,但是很少有人能寫出好文章來。
但也有些人,能夠著書立說,甚至出口成章,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很優美,這是因為他有文學的境界,有文字般若。
「般若」的第四層意思:可以勉強地理解為「方便」。這個「方便」,不是「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中的「方便」。譬如有些人描述一個事實,他能夠很形象、很生動地把自己要表達的意思表達出來,別人一聽就懂。
不少人都見到過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塑像,這位菩薩的形象就代表了他有非常多的辦法,遇到人們各式各樣的問題,都能以一種方便的方法解決。就像魔術師,隨便抓一個東西就可以變魔術。
「般若」的第五層意思:可以勉強地理解為「眷屬」。般若的眷屬就是「六度」中的「五度」,也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
一個修學佛道的人,經過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才能到達最後的「般若」境界。
本文參考文獻:南懷瑾講述《金剛經說什麼》,六祖《壇經》。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